
「全球化」颱風起,台灣要放假嗎? ──全球佈局與國際合作
|
|
|
世界貿易組織(WTO)是全球化重要的推手也是全球化的結果,在偏重經濟導向的視野下,「亞洲」、「美洲」以及「歐盟」三個經貿區塊逐漸成型,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使得全球經貿議題更顯多元競爭。而伴隨著經貿全球化以及區域整合的風潮,國際發展落差的問題也逐漸與經貿議題結合在一起。
發展與經貿結合 援外合作多元化
台灣社會遭遇全球化問題在經濟和政治面有較多的討論,但在科技、環境與文化面向上的聲音相對微弱。國合會援外業務由既有之經濟、農業技術、教育面向漸拓展至科技與醫療,同時藉由與雙邊及多邊發展組織各類型合作計畫的機會,得以觀察國際事務潮流變化,並透過對話平台獲知國際主要已開發國家援外業務之策略、做法及成效,並從中發掘雙邊開發援助機構在不同區域發揮其經濟、政治、文化等影響力之運作模式。
面對全球板塊經濟區的深化與擴大以及新興市場的崛起,台灣現處於經濟、產業結構轉變的十字路口,如何在變動劇烈的國際環境中尋找台灣能夠立足的位置,整合有限資源進行國際化與全球化,將深刻影響未來我國的實質利益。
佈局全球 國際援助合作商機無限
站在國際合作開發援助的角度,國合會觀察到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契機,例如:藉由國際組織結合已開發國家對援助議題(經濟基礎建設、金融服務、教育人文、醫療衛生、科技與通訊等)的強大推動力量,可順勢將我業者的產品及勞務服務引入新市場(開發中國家),因此,國際援助計畫釋出的採購機會,是一項可觀但容易被民間業者忽視的商機來源。
開發中國家教育及科技發展程度不高,但投資發展中國家的資通訊產業卻可協助及早跨足的廠商擴大整體國際經貿市場搶先佈局。另外在迎向國際化的同時,國合會也經由國際人力發展培育業務,看到台灣學生對接觸國際不同文化以及關切國際議題研究的缺乏。
國合會過去已藉由參與國際大型融資計畫,引介我國相關廠商參與競標,也籌組「國際衛生醫療合作策略聯盟」,輸出台灣優勢及整合民間醫療衛生專業的成功經驗,同時成立「台灣資通訊國際合作策略聯盟」,結合民間的資通訊產業前進開發中國家,今年更首次舉辦「大專學生國際合作體驗營」,培養青年學生擴大國際視野。日後國合會在推動國際合作發展業務時,可將伴隨的跨國商機引介給台灣各界,尋求與民間建立建設性的夥伴關係,藉由國際合作事務的層面發聲,喚起民間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提升台灣產業國際競爭力的認識及參與。
- 更新日期: 2022/05/27
- 點閱次數: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