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烏茲別克 ─ ─ 那段參與社區健康促進計畫的九十多個日子
|
文.圖/技術合作處 陳玫伶 |
|
2006年初春時分,我因為參加國合會與美慈組織(Mercy Corps)合作的社區健康促進計畫(Community Health and Sanitation Project, CHS)*,以短期志工的身分在中亞國家烏茲別克待了三個月。在這段時間裡,我和美慈組織當地的工作人員於分布在Ferghana山谷的8個偏遠社區之間穿梭奔波,從喧鬧的城鎮到寧靜的鄉間村落,從平坦的大路到鄉間的小徑,到處都可看到CHS團隊的身影。
衛生把關 從病菌的溫床開始
CHS計畫主要是協助居住在Ferghana山谷8個社區居民瞭解基本的健康及公共衛生的知識,透過教育的推廣及技術的指導,鼓勵、動員社區居民改善居家衛生,維護環境整潔,以此解決當地傳染病偏高的問題,改善居民的健康。為了錯開農忙時間與配合居民的作息,我們一天最多只能服務兩個社區,由宣導人員在社區的活動中心、學校或是診所裡向住戶解說衛生觀念,我則從旁協助,適時給予專業建議;有時我們也會分組進行宣導推廣,這時就會以相機或錄影機側記訓練過程,等到訓練結束後再一同交流討論。
由於家中最容易滋生病菌的地方就是廁所及廚房,因此我常隨著團隊拜訪社區住戶,瞭解設置方式。當地居民通常會把廚房和廁所獨立設在一處,然而因為習慣抽用地下水之故,若是掩埋垃圾的地點距離這兩者太近,就容易造成污染,這時就需要受過訓練的社區講員進行勸導,或召集居民一起協助改善。
海報出招 衛生宣導再加分
|
考慮到烏國每個住戶的空間,CHS計畫根據當地的衛生條件,明確地制定設置廁所的規範,包括必須距離住處20公尺、距離水源20公尺,同時水源必須距離垃圾蒐集處20公尺。廁所的基本配備除了洗手台之外,清潔用的肥皂與乾淨毛巾更是不能少。另外,為了說服居民改善過於髒亂與老舊的廁所,我們也製作圖文並茂的海報,說明環境衛生與居民健康之間的關係,透過社區衛生站護士的協助,發送給前往衛生站看病、施打預防針的居民,讓他們能夠得知CHS計畫的資訊,進而參加相關活動。
事實上,要動員當地居民參加CHS計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在農作收穫的季節,家家戶戶都忙於收成,工作人力已然不足,更遑論參與衛生活動。但是,衛生觀念的建立及整體環境的改善,只有靠住民的自主意識及高度參與才能真正地落實,因此,美慈組織先前花了兩至三年的時間推動CHS計畫,再加上長久以來在當地執行其他提升社區住民意識及關注公共事務的多項計畫,才逐步提高居民們的參與及配合意願。
競賽活動 讓家園更美麗
|
除了利用海報外,CHS計畫更藉由舉辦清潔競賽活動,讓社區居民有意願及動力改造自家廁所。經過數月競賽評選,前三名也陸續出爐,可以看到第三名的住戶花了兩個星期把廁所的門拆下又換上,加了通風口,也設了洗手台;而第二名的住戶則是依據CHS的建議翻新廁所,也規劃了適當的垃圾掩埋處,還乾脆把住家外的牛、羊棚清潔整理了一番。獲得第一名的住戶除了廁所完全合乎評選規範之外,甚至在住家門外運用廢棄輪胎塗上白漆種了兩排樹,不但美化自家環境也同時美化鄰舍。
宣導人員是CHS計畫的靈魂人物。為了讓社區住戶充分瞭解競賽活動的重點,我們在訓練CHS講員時必須著重環境衛生議題的講習及實際操作演練,並透過不斷的集體腦力激盪設計出活潑生動的活動,吸引居民參加,再配合計畫主旨擬訂每月的核心工作,讓宣導人員成為執行計畫的重要推手。
人情溫暖 最直接感受的回饋
在參與CHS計畫的過程中,我除了從宣導人員與CHS團隊的身上學到美慈組織執行計畫的方式、組織各層級的運作與管理之外,更體認到要與當地合作夥伴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必須先捨棄自己原本的價值觀,進入異文化的內涵,才能激盪出可行的策略與方法。
隨著時間流逝,透過每天我們與工作人員和居民的互動,語言早已不是溝通的必要條件;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每次見面的熱情擁抱與問候,成為我工作上最大的動力。事實上,如果要真正地深入陌生國度,長時間與當地人相處與交流是必要的,而在這一段不算短、也不算長的時間裡,所遇見過的人,所踏過的足跡,點點滴滴都收藏在我心裡,醞釀成為芬芳的記憶。
* 國合會與美慈組織 (Mercy Corps) 合作於烏茲別克Ferghana山谷的八個偏遠社區,透過協助建構公共衛生設施及建立公共衛生教育體系等方式,提升當地公衛品質,維護居民健康。美慈組織在烏國執行協助計畫超過十年,辦公室位於首都塔什干(Toshkent),CHS團隊包括5位辦公室行政支援人員及16位宣導人員。有關美慈組織的資料請參考總部及亞太區網站。
- 更新日期: 2022/05/11
- 點閱次數: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