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專業經理人的眼光與堅持 一專訪駐瓜地馬拉技術團向水松團長

專業經理人的眼光與堅持
一專訪駐瓜地馬拉技術團向水松團長


文/業務企劃處 黃嵐妮

  榮膺2006年最佳技術團團長的台灣駐瓜地馬拉技術團團長向水松,投身援外事業長達30餘年,自1970年起歷經越南、尼加拉瓜、瓜地馬拉及宏都拉斯,後又再返回尼國及瓜國,從團員、技術專家到目前資歷最深的團長,憑藉的不僅是他對農業的熱情,還有獨到的援助哲學。

  由於單一國家所能獲得的援助資源實屬有限,向團長深感單靠技術訓練所能擴散的效果恐不足為當地帶來永續發展,他深信唯有擴大經濟規模,甚至帶動產業的成長,才能加惠更多的民眾。或許就是這股想要協助合作國家人民改善生活、許諾他們一個更光明未來的堅持,讓向團長發展出循環基金的概念及企業經營的模式,並逐步提高農業的附加價值,朝向永續經營之路前進。

▲向水松團長(右三)向尼加拉瓜博拉紐總統(右二)介紹技術團養豬計畫的執行成果。

擴大產業規模 奠定發展根基

  向團長是在首次派駐尼加拉瓜期間升任團長,但他自述第一次的興革為在宏都拉斯推動的養豬計畫。他表示,自80年代開始,因應台灣經濟起飛,技術團開始調整工作方針,朝向更多元化、多角化的方向執行,他也深刻體悟到,相對於當地農業從業人口或處於貧窮邊緣的人數,單點式的技術教學、訓練推廣所能幫助的民眾仍屬少數,如果選擇具有市場利基的項目發展成一定的經營規模,且能在資金上自立,才是實質的經驗移轉,並讓當地人民真正長期受惠。

  當時向團長勘測市場,發現肉豬的市場接受度高、價錢好、也可獲得不錯的飼養利潤,即決定推動養豬計畫,由最初的30頭種母豬開始,將售豬收入設立專戶基金,作為購置生產資材及擴充設施所需的資金,由此逐步擴大豬場規模。

  「由於早期當地政府習慣無償獲得及處理技術團生產的產品,以致於缺乏成本與效益的觀念,因此花了很大的功夫,才讓合作單位瞭解設立專戶基金的好處。」就這樣歷經7年的時間,種母豬數成長為200頭,年產量可達3,000至4,000頭,也累積了30多萬美元的基金,首創以計畫收入投入計畫支出、循環使用資金的模式,成為其他技術團仿效的對象,也為宏團養豬計畫扎下了深厚的基礎,造就了日後能夠完全不倚靠國內經費支援,達到財務自主的永續經營目標。

▲在台灣技術團的協助下,Omar Torrijos稻農合作社從當初的百廢待舉到現在的欣欣向榮。

率領農戶向前衝 努力打拚償債務

  1999年向團長來到尼加拉瓜時,正值密契颶風重創後期,許多農田設施遭到嚴重損毀,影響稻米產量及稻農生計,尼國最大的Omar Torrijos稻農合作社因此產生經營危機,負債累累,頻臨破產邊緣。現在的執政當局當時為尼國的最大在野黨,即向大使館及技術團提出申請,希望獲得技術協助。經衡量合作社的農民通曉種植技術,所欠缺的是經營管理的經驗與資金,再加上尼國政府訂有稻米保證收購價格,以技術團育出的品種搭配嚴謹的生產管理流程,並輔以國合會提供的貸款資金,應可以協助合作社渡過難關。於是向團長決定接受挑戰,預估在四年內讓合作社償清負債,轉虧為盈。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向團長不斷地跟當地銀行溝通協調,展延合作社過去積欠的債務,同時還化身為心靈導師,不只協同技術團專家參與、督導計畫的執行進展,也要不時激勵農民。「所謂的領導統御不只是針對我們自己的團員,也包括輔導的農民,特別在灌輸觀念及導入制度時,必須適時的引導及鼓勵。」例如農民生日時團長會自掏腰包買蛋糕,跟大家一起慶祝,建立起宛如家人及革命夥伴的情誼,彼此加油打氣,終於在四年內如期達成目標。   

有了分級包裝場,就無需以人工方式洗選木瓜,可以提高採收後處理的效率。

致力發展農企業 整合援助資源   

  在2005年轉任瓜地馬拉技術團後,向團長再度展現其市場導向及建立生產規模的策略,藉由瓜國鄰近北美市場、具有區域貿易關稅優惠,亦具備良好栽培環境等優勢,將在北碇地區開發大面積產區及興建分級包裝廠,推動木瓜外銷,也同時擴大外銷東方蔬菜。

  當問及技術合作未來走向時,向團長再次強調,農企業是技術團未來農業計畫發展之道,而慎選具有發展潛力的產品、形成經濟規模及市場開發是三個重要的關鍵。向團長認為,在資源、人力有限的情況下,技術團應該「全力專注在一、兩個計畫,才容易展現成效,產生標竿作用。」主要是因為項目太多會分散資源,無法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成本難以降低、產品不易拓銷,自將影響農民利潤。他堅信,只有實質的援助成績,才有顯著的外交效益。「技術合作的宗旨是協助當地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只要站在利基產業的關鍵位置,發揮決定性的影響角色,讓當地民眾能夠改善生活、創造財富,自然能獲得駐在國政府的重視及肯定。」

  整個訪談在向團長對於援外工作的使命感、堅持,以及利他、獨特的工作哲學劃下句點。向團長怡然自得的態度以及凡事以身作則、勇於接受挑戰的精神,讓他得以克服各種困難,完成別人眼中不可能達成的任務。在言談中向團長也透露出還有許多想做及可做的計畫,他會與技術團隊一起努力,為合作國家的人民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 更新日期: 2022/05/11
  • 點閱次數:594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