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永續諾魯,從根本做起

文.圖/投融資處 曾薰慧

一種風景 兩樣心情

  每次出差到環太平洋島國,常懷抱兩種極端的心情。每當蚊子、跳蚤還有老鼠跑出來侵襲你一番時,就會讓人想趕快逃離這個地方;而另一方面,每當看到遼闊的日出日落以及倒映滿月的海平面時,又能讓人感到無比的撫慰和滿足。「諾魯」即是這般光景,這個國家雖仍保有南島簡單純樸的風情,卻也流露出其他附近島國所沒有的一股深沉氣息。一個面積21萬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萬人的小島,讓世人清楚地見到欠缺多樣性發展及非永續性消費將會帶來的結果。
  
  「磷礦開採」是諾魯唯一的經濟命脈,磷礦可作為肥料之原料,具相當之經濟價值,而開採後留下之碎石,也可出口作為工程用之礫料。由於豐富的磷礦蘊藏,這個國家的人均所得在三、四十年前即已名列世界前茅,到了2000年時,採礦的高峰期雖已過,但估計平均每人國民生產毛額仍達七千多美元。這個小島上一度有七家航空公司,海外不動產繁多,包括在澳洲的一棟50層樓之諾魯大樓(Nauru House),顯見該國驚人之富裕程度。
  然而國家財富卻沒被善加運用,頻繁的政權更換 加上不佳的財政管理,甚使該國一度陷入財政危機,形同破產。時至今日諾魯當地磷礦蘊藏量已漸趨耗竭,若無外國政府持續至今之援助,供應政府支出及債務清償之所需,諾魯恐已走入不可知的處境。
  
  現任的改革派政府在2004年上台後,諾魯政治相對維持穩定,經濟也逐漸站穩腳步,但人民收入仍偏低。自經濟崩潰後,該國公務員薪資水準已有回升,但離全盛時期仍有一大段距離,目前為雙週澳幣250至300元。私部門薪資更低,約為雙週澳幣150元。諾魯現金經濟活動很少,能找到領固定薪水的工作已經很難能可貴,根據諾魯統計局(Nauru Bureau of Statistic) 2006年資料顯示,該國失業率為37.9%,所以一個領薪水的人要養大家族裡其他十幾個沒工作的人是司空見慣的事。別以為諾魯之物價水準與國民所得一樣低廉,所以薪水低也無妨,由於民生必需品多倚靠進口,就連對拿台灣薪水的我來說,也覺得當地物價高得令人吃不消。但諾魯民眾也不因此就省吃儉用,當他們手上有錢時亦會大肆採購,島上貨物的供應也偶有吃緊的時候。
  相對於被搶購一空的超市貨架,諾魯的國土也逐漸被挖空。磷礦開採在2007年恢復,再度為諾魯帶來較為豐厚的出口收入。但表層岩石的磷礦已快開挖殆盡,所以現在開採的範圍已拓展到下層的岩石,而且開挖速度相當快,幾週內就可以挖出一個大窟窿。諾魯的地貌因此迅速改變,消失的岩層就這樣轉換成可樂或摩托車,鈔票在諾魯轉了一、二圈又流回到外國人手上。諾魯留給下一代的或許是塵土飛揚、已無磷礦的坑疤國土 和龐大的債務壓力。

重新建立儲蓄觀念

  作為國際援助發展專業機構所需思考的是,小心翼翼地協助該國重新站立,但又不可讓諾魯人民對援助上癮,而加深其浪費的習性,諾魯需要的是為其民間注入活力,誘發人民發展較多元的經濟生產活動,讓磷礦帶來的財富生根於島上,並永續滾動下去。透過教育傳遞人民經營小事業的知識及技能是較簡單的任務,但建立他們必須儲蓄來累積資本的觀念卻是更基本、更重要,卻不易落實的工作。改變觀念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但這是必走之路。
  諾魯在聯合國發展總署及澳洲援外總署的協助下,於2010年成立「諾魯商業發展中心」(Nauru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Center)。該中心主要功能為提供商業諮詢服務、辦理商業訓練等,藉此來輔導人民創業。但該中心還有一項未被政府重視的功能,即中心的商業顧問(來自菲律賓的Lolita女士)會深入社區,教育諾魯人民基本財務知識並倡導儲蓄。到現在Lolita雖然碰了一鼻子灰,她還是對這項工作有十足熱忱。

微貸計畫 活絡商機

  諾魯因為曾經富裕,故不乏具有從商經驗及企圖心之人士,但因為欠缺資本而無法開創事業。由於諾魯經濟瓦解後就沒有金融機構,針對這些特定族群,國合會將提供微額貸款之資金,小規模的透過商業發展中心開始辦理貸款,試驗在該國辦理貸款之可行模式。初期貸款對象設定為接受我技術團訓練的農、畜小事業,以確認借款人在專業技術上達一定水準,再搭配商業發展中心之商業、財務課程及後續輔導,希望能塑造幾個成功的小型企業家,從小地方做起,一步步活化諾魯的民間商業活動。


  • 更新日期: 2011/04/15
  • 點閱次數:1843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