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用科技,帶來華語交流的感動
文、圖/國際教育訓練處 嚴柔
大學求學階段,我曾有過語言交換的經驗,當時是在學校的臉書交流社團,瞥見一則語言交換的貼文,在眾多報名者中雀屏中選,進而展開一段難得的交流。記得與來自美國的歐文初次見面,他以認真的口吻對我說:「我想讓我的中文更厲害!」當時,我也興奮地回應:「我也想讓我的英文變好,希望能夠勇敢開口,我們一起加油吧!」自此,每次碰面我們都會設定主題,過程中除了能練習語言之外,還能認識不同國家的生活,擁有建立珍貴異國友誼的機會。
因此,當我知悉我所負責的華語教師計畫中,駐宏都拉斯華師黃榆媗想要利用「語言交換」的概念,促成她的學生與臺灣親友的交流,透過視訊聊天,增加學生們開口練習華語的機會,便觸動了我推動遠距交流及增加駐地華語教學多樣性的構想。2019年底,我開始統籌國內外華語及西語的語言交換活動,嘗試推動駐宏國華語教師張懿慈、范宇雯的華語班學生與淡江西語系師生進行視訊口說練習,讓兩地學子有機會應用正在學習的外語。
活動開始前,媒合兩方能視訊的時段是一大挑戰,但後來臺灣學生都願意克服時差的問題,主動配合宏國上課或其他時間,多數學生表示這樣的機會實屬難得,雖然因為網路不穩的關係,有時候不太能即時掌握對方傳達的內容,但談話的過程很愉快,也發現宏國的學生大多勇於表達、不怕犯錯,臺灣學生則相對害羞。另外,文化差異的交流也讓臺灣學生受到了一些衝擊,像是東方與西方對於婚姻價值觀的不同,或是學生從教材中學到的用語及母語人士使用的詞彙有習慣上的落差。
其中,有位淡江大學的學生事後熱情地與我分享聊天時發生的小趣事。聊到家人時,宏國學生說:「她『爺爺單身』。」淡江學生很納悶,為什麼會突然提到「爺爺」?經再三確認後,才發現是個誤會。原來宏國學生不太會發「ㄐ」的音,對方其實要說:「她『姊姊』單身。」而淡江學生聽成「爺爺」,但也因為發音搞出的烏龍讓聊天過程更加歡樂,也讓大家知道發音如果失之毫釐,意思可能差之千里呀!
透過我們安排的初次體驗,雖然兩邊學生都有緊張到講不出話來的情形,但在駐地華師的循循善誘下,大家少了點尷尬,多了點歡笑。看見駐地華師側拍到宏國學生的興奮表情,我也不自覺地感到喜悅。這次辦理語言交換活動,不僅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讓雙邊學子大幅提升口說能力,更重要的是跨越時空認識了新的好朋友,並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激盪出不同火花!
- 更新日期: 2022/06/06
- 點閱次數: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