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尼」笑「口」開
文、圖/尼加拉瓜公衛志工 張淑慧
猶記得2017年年底,我第一次來到尼加拉瓜,擔任馬莎亞衛生局所轄的衛生中心公衛志工一職,在協助衛生站及衛生中心健康資料統整、偏鄉社區巡迴醫療服務,以及健康宣導、校園孩童口腔衛生教育宣導活動時,被孩子們齲齒的問題給撼動。
去年3月,我再度回返尼國,參與了馬莎亞小學兒童口腔衛生教育專案,偕同尼國衛生中心兩位資深牙醫師,進行學童口腔檢查。果然,發現了高達八成以上的孩童有蛀牙,原因在於孩子們平日喜歡喝碳酸飲料,且潔牙習慣與頻率不佳,為了改善這些問題,我們利用整整七個月的時間,到27所小學替1,850位學生辦理口腔衛生宣導活動。
考量孩子們的接受度,我們準備了圖文並茂的教材,包括口腔衛生教育海報、故事書,試著以說故事的方式,透過牙齒模型示範潔牙技術,且以每週1次、超過半年以上的時間,到校進行口腔衛生宣導,強化正確潔牙的好處,日常自我照顧及實際刷牙操作,希望能確實做到學童口腔健康促進與預防的工作,我們的誠意與真心,獲得了全校師長與家長的肯定。更令人欣慰的是,在宣導過程,團隊研發的衛生教材與搭配口腔檢查及問卷調查的模式,成為了尼國政府推動其他縣市小學的參考,也幫助了專案所屬的衛生中心有了新的啟發,決議將此衛教模式複製到其他疾病的健康促進。
去年10月底,我們來到本專案馬莎亞市偏鄉的最後一個小學,當我聚精會神幫兩班共70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做口腔篩檢、衛生教育及潔牙示範與練習,赫然瞥見窗外站著別班跑來的10多位學生引頸翹望,跟著我們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學習。頓時,我的情緒有點複雜,一方面開心孩子們喜歡我們的安排與教學方法,一方便又心疼受限於場地、人力、體力與時間的不足,無法雨露均霑地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特別是這些極度缺乏資源的偏鄉孩童。
我當時想著,口腔衛生教育不應有一牆之隔,每一張面孔都應享有健康的平等對待。就在我們結束宣導活動,準備離開之際,孩子們天真地向我們揮手道別,稚嫩的臉龐閃現的笑容,小小的嘴裡那帶著缺口的牙齒,觸動了我辛苦多時的內心,這9個月的口腔衛生教育專案,讓我常常思考如何展現國際志工應有的專業態度與作法,來扮演好國際志工這個角色。
服務迄今,我常覺得醫衛工作多數時間是助人的工作,助人是陪伴別人一起共同解決問題,與其說是協助別人或行善(付出),不如說是驗證自己為善時所獲得的快樂與成就感。我眼眶泛著淚光,儘管自己能力有限,但希望自己播下的種子能在這裡發芽,讓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能笑口常開!
- 更新日期: 2022/06/06
- 點閱次數: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