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友邦傳承臺灣公車的智慧
文、圖/聖文森國外交替代役役男 賴建鈞
「Good Morning !」,一聲親切的招呼聲從馬路上傳來,吸引著我循聲張望,原來有位笑容可掬的老伯伯從公車駕駛座上向我問安,我滿心歡喜的向他揮手回應之際,他接著問:「Are you Taiwanese ?」,我驚訝他的好眼力同時,餘光瞥見公車上大大的臺灣與聖文森國國旗貼紙,下方以英文標示著:「此車由中華民國(臺灣)大使館捐贈。」才恍然大悟,原來,臺灣對友邦的貢獻,早已深入大街小巷,難怪隨處便能獲得友誼。
臺灣的貼心不只於表現在公車硬體的贈與上,為了讓每日通勤的居民享受便利與效率,更推動「智慧公車管理及監控系統計畫」,希望利用科技,改善公車軟硬體,讓搭車變得更加容易。
在這裡,公車是採私人運營模式,每一台公車就是一間小公司,由老闆擔任司機和一位攬客員組成,任何人只要通過政府公車駕照測驗和完成車輛驗車,就可以取得牌照開始營運載客。整個公車運作體系缺乏適當的管理機制,公車路線、發車時間和到站時間都是隨著司機的心情,甚至公車站牌也隨著你的手舉多高而決定。雖然這對公車來說十分的自由自在,但是卻苦了乘車的民眾和造成交通的擁塞。
因為參與此計畫的緣故,我實地向聖國民眾及我的英語家教老師探詢意見,得知民眾等公車的模式是透過打電話給司機詢問公車所在位置,並自行推估公車到站時間,但是如果認識的司機休假或不經過該地點,則只能直接站在路口或站牌旁等候,碰碰運氣。尤其是住在偏遠地區的民眾,一天可能只有兩、三班公車經過,卻可能因為不確定時間而錯過公車,或多等待好幾個小時。
擷自臺灣智慧公車發展的經驗,以「車載設備」與「站牌」兩大核心物件為思考,在車與外界的通訊的「車載設備」部分,藉由「全球定位系統」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和3/4G網路的技術,即時將公車所在地點通知行控管理中心,並經過系統運算後就可以推估出公車距離下一站所需的時間,這樣一來民眾就可以透過線上公車即時動態系統,知道下班公車抵達的時間。「站牌」部分,則針對無法上網的民眾,設計即時顯示器,讓人一目了然掌握公車到站時間。另一個關鍵,則是「中心端系統」的建置,功能包括公車基本資料、公車動態監控、預估到站時間、營運管理、資料交換、監理稽核、應用服務(APP、查詢網頁)、後端管理平台等功能。
目前計畫已完成所有的規劃與設計,接下來的重點是進行安裝監視器與系統開發的工作,今年更將陸續啟動部分智慧公車建置。我相信以智慧公車計畫作為公車管理體系的幼苗,未來聖國的公車體系會更加健全,達到民眾的生活更加便利、政府有效管理提供乘車安全,以及間接的為公車司機增加收益等三贏的局面。
- 更新日期: 2022/06/06
- 點閱次數: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