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尼好「蕉」情
文、圖/尼加拉瓜外交替代役役男 楊德軒
「煮食蕉」究竟是水果,還是糧食﹖這是習慣把蕉類當水果的臺灣人來到中美洲時最常見的問題。在尼加拉瓜,煮食蕉是當地人民主要糧食之一,由於剝皮後果實呈青綠,帶有粗澀的草青味,不適合當做鮮食,必須藉由煮、炸、煎、烤、蒸等料理方式處理,除去果實的酵素使糖分釋出,方能增添香甜風味。在服役期間,我所投入的「尼加拉瓜煮食蕉發展計畫」便是希望幫助蕉農解決栽培上所遇到的問題,促進尼國煮食蕉產業的發展,幫尼國政府照顧好人民的肚子,讓大家能吃得飽、吃得好。
農民在煮食蕉繁殖上常見蕉苗發育不整齊、採收期不同、病蟲害等問題,由於我在大學念的是農園生產系碩士班,專長在於番石榴組織培養,剛到任時,一切從零開始,我與當地新進雇員跟著技師重新學習製作培養基、母瓶建立、增殖培養、出瓶和假植馴化等生產流程,學習期間會遇到人為操作或材料消毒的問題,都要逐一想辦法克服解決,著實花了不少時間與力氣。
舉例來說,在組培苗生產階段,首先面對的是側芽增殖技術所產出的吸芽生長點不好消毒,須慢慢修改消毒方法的標準作業程序以解決母瓶污染的問題,才能順利進到增殖階段。剛解決完消毒問題,在培養基製作上又遇到無法凝固的問題,與技師討論和實驗,確認洋菜粉本身沒有問題,試著以微波爐和磁石攪拌器加熱來配置培養基,冷卻後觀察是否凝固,再放入高壓滅菌釜進行滅菌。
臺灣在生產香蕉組培苗雖有30多年的歷史,但煮食蕉與香蕉是不同的作物,技術團為了計畫推動,配合當地生產設備與環境,除了適時調整培養基的配方,亦改良相關生產流程,我跟著負責管理苗圃的技師,學習操作組培苗出瓶、馴化假植、田間管理和出貨等過程,建立了組培苗生產的技術架構、優化生產流程的經歷,實在受益良多。
同時,在農民推廣說明會與技術人員訓練班上,我練習以簡單淺顯易懂的說明方式,分享我的專業及這些日子的所見所聞,讓所有與會農民和技術人員清楚如何提升組織培養技術,從他們專心聆聽、踴躍提問的態度,以及日漸改善的產量,那寫在臉上交心的神情,就是臺尼好「蕉」情的證明。
- 更新日期: 2022/06/06
- 點閱次數: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