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善用自然優勢,靠「羊」脫離貧窮

文、圖/駐貝里斯技術團技師 許承智

  左鄰中美洲、右接加勒比海的貝里斯,面積約為臺灣的三分之二,人口僅有38萬,其廣大遼闊的未開發叢林、雨林地貌,為反芻動物(牛、綿羊、山羊)飼養提供了極具潛力的商機。

  過往,貝里斯曾在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協助下投入牛隻的飼養,在農民努力下,已具規模且能穩定提供貝國動物蛋白質來源,但缺點在於飼養門檻較高,許多農民仍無法負擔飼養的基本開銷,以致推廣受限。鄰近的加勒比海地區,因聯合國農糧組織(FAO)改以小反芻獸(綿羊和山羊)做為扶貧、加強鄉村發展、增加婦女就業及替代肉品的畜養策略見效,促成貝里斯於2015年12月1日向我國尋求協助,希望藉助羊隻飼養的優點,包括飼養門檻低、單位面積土地使用小、成本回收快,透過「貝里斯羊隻品種改良計畫」全面提升貝國羊隻的生產力,以增加貝國農民的就業率及收入、引導青年務農減少社會負擔。

  分析貝里斯羊隻飼養遭遇的問題,包括更新種原不易,缺乏良好的配種管理,近親繁殖嚴重;農民採粗放方式,未搭配階段性營養補充,以致受孕率、仔羊育成率偏低;面對全放牧可能的寄生蟲感染,沒有如草場輪替的驅蟲計畫;遭逢乾季之際,當缺乏糧草時,沒有因應對策,只能消極地求售羊隻以降低損失。

  為了逐一擊破這些多年來的沉痾,我們與貝國政府合作,由官方協助引進並建立起純種羊的供應鏈,提供遺傳性能穩健的純種羊供農民雜交,改善羊隻體重。並透過行政院農委會畜產試驗所黃前分所長牽線指導,將舊有的中央農場改採臺灣密集式飼養常用的高架羊舍,以增加通風,另搭配糞便輸送帶分離糞尿,自動化集中糞便作為堆肥原料;與貝國商討未來永續經營可行的模式,採行半粗放(有限度粗放搭配飼槽餵養)以配合官方作業時間。

  而計畫執行中亦面臨許多挑戰,如協助貝國與出口國的檢疫條件洽談和協商並嘗試從中間找到平衡點,和進口羊隻對於氣候、飼養模式的適應情況不一所衍生的發情不規律、熱緊迫等;在歷屆役男和駐地人員的一同努力下,計畫團隊制定了選種策略以淘汰不適應種羊,以乾草、青割草交替使用提高嗜口性來滿足所需營養補充,以代乳補充乳量攝取不足的仔羊提高育成率等,帶領著合作單位從零到有建立起國家種羊中心制度。

  對農民的協助部份除了提供種羊配種外,還提供輔導和技術協助。其中,對於農民習慣將公羊及母羊一起飼養的模式給予修正,採行階段性分群配種並妥善分離公羊避免能量消耗,並以簡易的簿冊登記以避免近親繁殖,而能適時掌握母羊分娩時間,於妊娠後期給予穀物或高消化性芻料補充避免能量的空窗。有關寄生蟲驅蟲的部分,則使用生物性木樁如南洋櫻等低成本木樁進行妥善的分隔輪牧,搭配正確驅蟲藥劑量和輪替時機。乾季羊隻草料缺乏時,我們則和貝國農部的技術人員共同界定10種可供羊隻食用的野樹推薦給農民,鼓勵農民在豆科、玉米收割完留下的葉子,搭配青貯料製作教學,做為乾季時羊隻餵養的儲糧,另亦搭配羊糞堆肥教學和羊皮屠宰後處理製作,透過妥善利用羊隻生產過程所產生的價值,增加農民的收益。

  計畫執行中,貝國農民向我們反應市場狀況不明,產銷管道不穩定。因此,技術團與貝國農部合作社、貝里斯大學合作設立地方性羊農組織,藉由羊農組織的聚會和成立,分享飼養管理和強化販售籌碼,以及透過市場調查收集羊肉消費習慣和模式,分析消費者類型、購買羊肉通路等將消費市場需求分級,據調查結果分析判斷產銷問題源自羊肉產量過低,以致貨源供應不穩定,價格水漲船高,所形成的惡性循環。

  貝里斯農部曾為計畫設下了成為「中美洲紐西蘭」的願景,隨著計畫啟動,媒體與官方的大力宣導,貝國羊隻繁養殖的文化逐漸建立,之後,貝里斯大學主動向我們提出盼能提供學生實習課程的要求,並從8月開始,展開一學期3學分的牧場實作。我衷心希望這些年輕學子,能充實繁養殖相關的知識,像種子一般散播到職場,甚至開設更多的農場,讓羊群能為貝國指引另一條脫貧的途徑。

  • 更新日期: 2022/06/06
  • 點閱次數:575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