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走入養豬計畫的時光隧道

文、圖/宏都拉斯替代役役男 湯立成

  距離宏都拉斯首都約194公里的希望之城 La Esperanza,是臺灣技術團研發馬鈴薯種薯與培育酪梨種苗的重鎮,我和其他役男在整理酪梨計畫辦公室的倉庫時,從存檔的報章、雜誌與宣傳摺頁中,發現一堆泛黃的照片,翻閱照片背面的字跡與記錄,推估是2000年前後,與我所服務的養豬計畫有關,逐一審視,發現眾多主角中,竟有三位就在我們身邊。

  第一位是在「宏都拉斯豬隻繁養殖計畫」中擔任專家一職的李春芳,他與宏都拉斯養豬計畫淵源甚深,照片裡的他當年可是第一次來到宏都拉斯,轉眼19年間,他已第三次來到宏都拉斯執行養豬計畫。第二位是沙賓林(Sabillion),照片裡的他當時是宏國農業科技局科馬亞瓜(Comayagua)地區的主管,從主管退下來之後轉而成為臺灣技術團的配合人員,協助推動稻米、東方蔬果、淡水養殖、豬隻繁養殖等計畫,合作迄今已超過15年。 另一位蓄著俏皮的黑鬍子,在相片中最顯眼的胡安(Juan),畫面裡他還是個年輕小伙子,正在學習幫仔豬進行剪齒、剪尾的例行操作,如今已升為種豬中心的主管。

  為降低宏國豬肉進口比例及推動國內優良豬肉肉品生產,並援引過去我駐宏都拉斯技術團養豬計畫成功經驗,我們所服務的「宏都拉斯豬隻繁養殖計畫」鎖定科馬亞瓜種豬中心,協助解決種豬群基因不佳的問題,並提升種豬族群繁殖性能與管理效能,穩定提供優質種豬予豬農,做為豬肉擴大生產的基礎,他們三位正好是計畫中的重要角色。

打開回憶的那一刻

   在一次聚會的場合,我們特別把照片帶著,讓他們能親睹過往的彼此。瞥見照片的瞬間,不約而同地面露驚訝,不過,三人最有趣的部分,莫過於與我們分享每張照片背後的故事。

  李專家話匣子一開,如數家珍地道出過去計畫參加各式活動時的狀況、在哪一家餐廳聚餐、帶種豬去參加農業展覽的趣事、推廣戶的豬舍為什麼要做成快速拆解的模式......每一張照片都有說不完的故事。沙賓林最是可愛,他一手拿著照片,另一隻手遮住眼睛,不時張口大笑,看著以前的樣子,除了頭髮灰白了一些,跟現在似乎沒有什麼改變,如果真要說的話,應該是多了一些跟臺灣人相處的歷練。在科馬亞瓜地區執行援助計畫,他真的幫了很大的忙,他暸解政府運作模式,例如:該如何幫豬場員工辦理社會保險、勞工契約於薪資法規中是如何規範的,他認識每個推廣農戶,在試驗站附近的社區居民也都認識他,在當地具有相當廣闊的人脈網絡。

  胡安一路被拔擢成為主管,除了學習態度認真、手腳勤快外,更重要的是他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幫技術團恪守工作的防線,協助監督並確實的向技術團報告人員工作實況,防範可能的人為疏失。沙賓林回憶指出,他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當年李專家所執行的一個小型產銷合作推廣計畫,讓附近的農戶可以從養豬中心購買仔豬、學習飼養管理技術,肉豬肥育後並交由中心代為銷售,農民獲益成果顯著,在當地社區引發轟動,接二連三的來養豬中心詢問相關資訊及要求加入該推廣計畫。而胡安當時還只是個青少年,但已能獨當一面,許多計畫項目都交給他處理,他也樂於教導農戶飼養管理的操作技術,大夥迄今仍能齊聚一堂,靠的正是對計畫的認真與熱情。

  看著他們興高采烈地討論照片裡彼此的趣事,羨慕著他們的好交情,因為養豬產業將臺灣與宏都拉斯串聯在一起,這伴隨著他們從青春走到中年,也讓養豬計畫不斷的蛻變與精進, 在我們幾個役男的起鬨下,三位大叔應我們要求,擺出看著自己20年前照片的模樣供我們拍照,從他們的笑容裡,感受了時間醞釀的深厚的友誼。

  • 更新日期: 2022/06/06
  • 點閱次數:455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