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燠暑中的省思



文/公共關係室 祝康偉

  進入七月盛暑,你是不是感受到臺灣的夏天愈來愈熱?
  事實上,氣候變遷除了帶來高溫,極冷、強風、暴雨亦威脅地球每個角落,尤其,農作物受氣候波及歉收,使得國際糧價攀升,更讓糧食安全議題愈形重要。
  近年來,本會與友邦及夥伴國農業技術合作項目,從以往生產導向技術輔導,逐漸轉型為農業調適措施的介入與架構建置,並由疫情防治、品種開發、資訊監控、作物轉型等面向協助農民面對氣候變遷危機,本期多篇文章都分享了實際的作法。
  以駐諾魯技術團技師李政亨〈赤道下的生「雞」〉一文為例,他指出,本會為提升諾魯學子蛋白質營養來源所推動的「雞蛋生產計畫」,即致力於雞隻育種,孕育出產蛋效能佳,且具耐熱特性的新品種,以降低諾魯對進口蛋雞的依賴及高溫帶來「熱緊迫」死亡的風險。駐索羅門技術團團長薛烜坪〈突破「蜂索」〉文中推動的養蜂計畫,則從推廣與教育訓練著手,以蜂群永續發展為前提,輔導蜂農管理與復育,建立正確觀念與經營之道,以期達成計畫目標。
  本會在海地推動農業計畫多年,透過外交替代役役男李慎恩〈打造海地大糧倉,從種子下手〉文中敘述,我們看見了農業計畫轉型的脈絡,除著眼如何提高產能,亦開始往中上游管理發展,從源頭的種子生產與管理尋求因應之道,思索如何協助合作對象繁養殖更優良的種子、種畜禽與種魚,以實物貸放方式協助其生產,設置基金協助制度延續等方式,逐一朝提升糧食自主,消除飢餓、達成糧食安全目標前進。
  本會技術團同仁除埋首計畫推動,假日休閒活動亦不忘擴展國民外交,馬紹爾外交替代役役男黃翔的〈在蘿拉棒球場與外交有約〉看似馬國國慶活動棒球場上的花絮,卻有外交環境拚搏的隱喻,文末的結語讀來鏗鏘:合作,是走出困局的重要一步,外交舞台沒有所謂輸贏,因為競賽沒有終點,除非你先認輸!
  學的是農經,卻有獨具的人文關懷,前泰北資訊志工林博凱在建華高中當了一年的老師,看見了臺灣和泰國兩地校園氛圍的差異,在〈包容、理解,「泰」Amazing!〉中,他關注不同性別氣質,甚至跨性別的學生,因為泰國社會的寬厚,讓他們不受異樣眼光,坦然自若的學習,發揮敏銳的感受力,豐富了文化裡的多元面貌。
  本期的文章有論理、有懷舊、有熱血,也有小清新,在炙炎渾沌之際,不妨小休片刻,輕鬆馳騁字句,或可做為醒腦之用。

  • 更新日期: 2019/07/15
  • 點閱次數:417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