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拼搏生活的希望之車

文、圖/海地外交替代役役男 李慎恩

  在抵達海地的第一天,坐進技術團的車子,才剛駛進首都太子港街頭,旋即陷入動彈不得的車陣,只見司機一邊苦笑一邊按著喇叭「叭—」「叭叭叭!」,突然間,我被一台塗滿各種顏色、塞滿乘客的交通車深深吸住了目光。接下來近3小時的車程,儘管時差開始發酵,我卻努力睜大眼睛,不想錯過任何一台臺灣未曾見過,在這裡卻稀鬆平常的交通車「tap-tap」。

  原來海地的日常交通工具有兩種,一種是機動性較高,價格較昂貴的摩托計程車(moto taxi),談好價格駕駛便會將你載至指定地點,另一種則是tap-tap。tap-tap集合了各式車種,可以是貨車、麵包車、轎車,或是美國淘汰的校車等,多會拆除後座、改裝出載客空間。

  以tap-tap為名,是因為沒有下車鈴,當乘客要下車時,只需伸手拍打車身,藉「噠噠」的聲響告知司機便可。其運行模式類似臺灣的公車,大多有著固定路線,上車繳交車資,有時除了司機外,還會有一名人員負責收費,一趟13公里的車資約為25 gourdes(約新台幣9元)。為了最大化經濟效益,一台tap-tap常會等待載滿乘客後才出發(交通壅塞的一個原因)。今年二月,我跟隨技師駕車巡視計畫田區,當地合作農民在我們車斗上搭便車,當他們要下車時,一夥人用力地拍打車身和車頂,那時我和技師相視一笑說:「這真是海地風格的下車,我們好像變成tap-tap了。」

   每次坐上團部的車,我總是在宜人的空調中,透過車窗看著路上來往的tap-tap,欣賞著每位車主大膽的用色,研究車體的手繪足球明星及許多關於感謝上帝的標語,加上不時出現有人懸掛在車尾的超載情形,一次次目睹色彩鮮豔的文化衝擊。然而,時日一久,結識了許多當地朋友,漸漸融入當地生活後,開始對這些車子有了不同的看法。

  記得當我第一次在街頭下車,少了車窗的隔絕,車內的安靜涼爽頓時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節奏快速的Créole音樂、汽車喇叭及人們的喊叫,接著熱辣的陽光讓我皮膚燒灼,泥土路面揚起陣陣砂土,各種氣味竄入鼻腔,當下真實的庶民生活場景,帶給我莫大的震撼。由於海地經濟位居全球後段班,多數人民生活在貧困中,加上政局波動、基礎建設不足及工資微薄,幸好還有tap-tap以價廉的車資,每天在路上奔波,為辛苦拚搏的人們送上一途。

  對於tap-tap駕駛,面對無交通規則可言的路況,必須隨時保持警覺,提防路上的坑洞、對向的超車、隨意穿越道路的行人及動物,另外還需收聽廣播,避免進入抗議及幫派火拼路段。他們有的開著被其他國家淘汰的車輛,有的車體老舊歪斜,有的擋風玻璃滿佈裂痕,但身為加勒比海的子民,始終以無比的熱情在街頭揮灑色彩,寫上對信仰的感謝,真切地努力生活。縱使海地距離他們油畫中,那幅欣欣向榮的理想家園仍有漫漫長路,只要越來越多人有著tap-tap那股樂觀、積極與感恩,展現不服輸的強大生命力,我相信有一天可以苦盡甘來的。

  • 更新日期: 2022/06/06
  • 點閱次數:435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