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綠色金融下的臺灣契機

文/投融資處 林詠心

  去年9月,中華公司治理協會朱竹元副理事長曾蒞臨本會,以「企業永續發展的趨勢與策略」為題,分享了眾多企業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可行方案。

  由於國際間愈來愈多的企業將CSR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結合,無論是透過法令或社會壓力讓企業有效回應「關鍵利害關係人」關心的議題,例如員工的職場勞動條件、與消費者有關的產品安全與環境正義等,或是藉市場拉力如「社會責任型投資」(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 SRI)吸引企業落實CSR並成為SDGs的實踐者,皆讓這股風潮逐漸成形。尤其,在《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通過後,全球興起了種種綠色金融商品與工具,藉以匯聚財務資源支持各項氣候行動,在這股新興趨勢下,究竟臺灣有何立足點,企業又該如何切入?以下即為朱副理事長的精闢分析:

期許國內金融業透過綠色金融,促進經濟永續轉型

   他指出,《巴黎協定》促成了各國政府鼓勵企業投入節能減碳的行動,使得綠色經濟逐漸蓬勃,許多新創及轉型綠色的產業應運而生。尤其,在氣候變遷及極端氣候災害推波助瀾下,先進國家的動作更為積極,在可預見的未來,勢必引發一連串革命性的綠色產品與服務創新,而這正是臺灣重新塑造產業結構,找尋競爭優勢的重要契機。

  近年來,臺灣政府在綠色經濟的推動多有著墨,以5+2產業創新政策為例,金融業便發揮了資金支持產業發展的功能,協助企業朝向永續經濟的發展轉型,其中,以「綠能科技」、「新農業」、「循環經濟」三項產業發展較早,衍生許多綠色經濟相關的創新服務,如綠色融資、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成為綠色技術研發與節能環保產品推廣的推手。不過,他提醒在SDGs正式上路後,國內金融業者在發展業務種類時,應思考如何對應SDGs議題,除傳統金融業務外,在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服務時,自然也應包含綠色金融的發展。

本會計畫對我國廠商跟進國際潮流具示範性

   他對於本會運用投資與融資工具,協助友邦推動環境領域的發展計畫,包括透過當地銀行以低利貸款協助小島型國家提升用電效率及推廣家戶太陽能設備、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以下簡稱歐銀)合作成立「綠色能源特別基金」以鼓勵市政建設採用具減碳效益的綠色技術,以及參與歐銀的「綠色經濟融資機制」以促進綠色經濟市場發展,透過金融中介機構辦理綠色貸款來帶動私部門投入再生能源及資源永續等相關計畫等報以肯定。

  他認為,「節能減碳」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能否從「節能」和「創能」兩個層面著手,本會計畫既從「節能」方面協助小島型國家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又同時在「創能」方面推廣家用太陽能設備,提高潔淨能源的比例,可說是同時達到能源的開源(太陽能發電)與節流(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用電量)的創新作為。此外,小島型國家不論經濟能力、資金相對都較缺乏,本會藉由與當地銀行的合作,也正是呼應了多項SDGs如目標1―消除貧窮、目標7―可負擔能源、目標10―消除不平等、目標17―全球永續夥伴關係等多項議題,該操作方式值得國內業者參考,以發展跨國合作機會。

  至於本會與歐銀的兩項合作案例,前者一方面協助市政府解決資金缺口問題,建構永續城市,一方面達成減碳目標。尤其是利率與排碳連結的創新作法,更能有效以資金導向達成節能減碳的目標。反觀國內許多縣市政府舉債金額日益高漲,面對永續城市建設所需的資金缺口,若能攜手台灣金融業者,開創綠色金融專案,定能加速永續城市的發展與提高節能減碳的成效;後者呼應綠色經濟發展是當前的國際趨勢,金融業以支持綠色經濟的融資機制來提供綠色貸款、落實參與綠色金融,同時亦可帶動其他企業發展能源發展、資源永續。

  朱副理事長認為,從上述三個計畫可看到本會從國家、城市到企業,實際以創新專案落實綠色金融的具體作為。他欣見本會領先國內金融業在綠色金融的參與表現,並建議本會可多與金融業主管機關和金融業者實際溝通,分享綠色融資的範疇與作法,其對象除了企業外,也可以是地方政府、家庭戶,並以專案融資的模式,擴大更多承作的範圍,以真正發揮綠色金融的參與。

CSR和SDGs為企業的核心經營策略

   針對本會如何從公司治理的角度說服利害關係人CSR與SDGs的重要性,朱副理事長亦提出剴切的建議。

  他表示,企業的管理者應正視CSR與SDGs的重要性,從市場面來說,這是國際主流的發展趨勢,各大產業的龍頭業者都陸續將CSR或SDGs納入經營策略中,以此開發新的產品或服務。此刻,業者若仍只單純的將CSR、SDGs等視為創造企業的形象價值、社會價值的議題,未來勢必降低其競爭力。從消費者面來說,當前的消費意識日益抬頭,不再只是追求「物美價廉」,消費者也開始關注產品的生產履歷、產品的碳排放、安全性等各方面表現。簡單來說,消費者也在追求更永續的商品或服務。因此,CSR或SDGs也可說是未來的商機所在。

  尤其在近年來,亞洲地區的碳交易風氣越來越興盛,可預期未來碳排量過高的產品將被禁止進入外國市場。當前看似無形永續價值的「節能減碳」、CSR議題投入,都將轉化為具體的利潤衝擊。企業的競爭力一定會與國際趨勢結合,太晚切入,則難以與同業競爭。因此,企業勢必要將CSR與經營策略結合。朱副理長的這番結語,確是精準地回應了他在本會演講末了所提及的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之言:「企業若把企業社會責任當作核心經營策略之一者,就是在增加其未來的競爭力。」

  • 更新日期: 2022/06/06
  • 點閱次數:897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