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掠奪下的彩色希望

文、圖/海地外交替代役役男 黃信翰

  海地(Haïti),此名乃為「群山之地」之意,位於加勒比海大安列斯群島一座被稱作伊斯帕尼奧拉島(又稱西班牙島)的西側,與鄰國多明尼加共享這塊豐腴的土地。曾經,這裡受盡蒼天的眷賴,擁有豐饒的礦產、物種、氣候,如今,卻成為全球亟需外援的國家之一,尤其遭受2010年大地震30萬人傷亡後,又為海地的財政雪上加霜,迄今一半的人口仍活在貧窮線以下。出發前,閱讀了關於神秘的海地的種種矛盾,堆疊在心頭的疑問,直到踏上這塊土地,生活了幾個月後,我才漸漸有了些許心得。

  過去靠著優越的地理環境與多元的文化,被稱作「加勒比海上的明珠」 的海地,從15世紀以來,經歷過西班牙、法國的掠奪佔領,幾乎殲滅了島上的原生人種,強行植入了殖民者的思想、宗教、飲食等種種文化觀點。尤其,在西方列強統治期間,大安列斯群島被充作非洲黑奴販售至美國的中繼站,非洲色彩顯明的文化與神祕莫測的巫毒宗教,也隨之嵌入海地人的生活中,與在地的殖民文化交融,路上隨處可見旅遊巴士或是Tap-tap(一種在地人慣以為常的交通運輸工具,類似臺灣的公車)車身上經常拓印著顯明的色彩掛著JESUS五個大大的字母,就是最佳見證。

  另外,海地的藝術亦呈現前衛與傳統結合的一面,沿路上隨處可見攤販兜售的藝術品,包含油畫、鐵雕品、石雕品等等大多映著這個國家類以維生的農業為主軸,頭頂著新鮮的農產漁獲,往市場邁開大步的情境,田中插秧、收割、拾穗的光景,迎著陽光滿足充實的雙頰,綴著一抹紅,一抹綠,一抹藍,一抹黃的色彩,形成海地特有的藝術街道景象。

  儘管生活困苦,一般的海地人都對自身的歷史感到驕傲,究其原因,無非在1791年,驍勇的海地人對法國發起獨立戰爭,並於1804年成功地奪回主權,不僅成為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最早獨立的國家,亦是第一個由黑人主權領導的共和國體系。爾後,雖然其獨立已成事實,卻被法國要求賠償一筆鉅款,領土在20世紀初期被美國侵占約20年,又經歷了杜瓦利埃父子(Père et Fils Duvalier)的獨裁政權,導致海地民生潦倒,民間集體抗議、武裝暴動事件頻頻百出。

  但這一切,在與些許當地人交談過後,似乎也顯得雲淡風輕了,無論生活再怎麼困頓,他們依然開懷地唱著「我們的驕傲Fyète nou」、「克雷奧母親Manman krèyol」等膾炙人口的歌曲,歌聲中迴盪著盼望這塊土地能回到昔日輝煌的真摯,我聽著聽著也隨之動容,彷彿這一連串的歷史事件只是黎明前的片刻黑暗,那道榮耀的光輝會在不久的將來,再度明亮海地的寸土寸草!

  • 更新日期: 2022/06/06
  • 點閱次數:545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