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鯧先鯰後,年年有魚
文、圖/巴拉圭外交替代役役男 韓尚融
巴拉圭在每年萬聖節過後,不論是市場、超市抑或餐廳,常見的漁產如淡水白鯧、黃金河虎或鴨嘴鯰,一夕之間彷彿人間蒸發,徒留空蕩蕩的貨架,如此特殊的景況,全拜每年11月至隔年1月為河川禁捕期,市面禁售相關產品所致,儘管少數特約商店仍可買到淡水白鯧及吳郭魚,但接續來到的聖母節、聖誕節和新年,使得少數能販售的養殖魚類更為搶手,也因此讓魚肉料理從許多家庭的餐桌上缺席了。
巴拉圭雖為內陸國,但靠巴拉圭河及巴拉那河兩條大河,多年來孕育了淡水白鯧、鴨嘴鯰、黃金河虎等魚類,成為巴國重要的魚類蛋白質來源。這些野生的漁產資源,隨著大量的捕撈、河川工程及水力發電廠的開發逐漸枯竭,年產量從3萬公噸的盛況,腰斬至近年的1萬5千公噸,巴國政府為確保資源永續,才會在12月魚類的繁殖季時施行禁捕令,然而禁捕卻推升了物價,加上魚類市場需求有增無減,在巴國請託下,臺巴兩國自2010年開始了淡水養殖的合作,並於2015年啟動「淡水白鯧魚苗繁養殖計畫」。
在我國技術團的努力下,為期4年的「淡水白鯧魚苗繁養殖計畫」締造了五大成果,第一,引進了自動化產卵孵化系統,解決種魚高死亡率問題;第二,引入優良種魚標示技術,提升魚苗的品質;第三,利用在地資材進行餌料生物及純種藻類的培養,大幅降低魚苗培育成本;第四,技術成功移轉給巴國,並提高養殖戶淡水白鯧飼養比例;第五,透過在地化繁殖,大幅降低魚苗成本,提高漁民養殖意願。
巴國總統欽點的水產計畫
此一計畫於去年11月20日功成身退,在計畫成果驗收的觀摩會上,隨即在巴國總統阿布鐸見證下,由我駐巴拉圭大使周麟及農牧部長李奇共同簽約,宣布啟動「鴨嘴鯰魚苗繁養殖計畫」,目標為發展鴨嘴鯰繁養殖技術並進行技術移轉,主要內容包含協助國家魚苗繁殖中心建立鴨嘴鯰魚苗繁殖技術,作為魚苗主要供應據點;培訓技術人員建構魚苗生產體系;培訓農牧部養殖推廣人員,落實輔導養殖戶強化養殖技術;移轉鴨嘴鯰繁殖技術至私人魚苗繁殖場,扶植民間業者投入鴨嘴鯰繁養殖。
我猶記得典禮進行間,阿布鐸總統在周大使及李奇部長全程陪同下參觀「淡水白鯧魚苗繁養殖計畫」各項設施並聽取解說,親手捧起技術團為未來「鴨嘴鯰魚苗繁養殖計畫」所準備的鴨嘴鯰種魚欣喜的神情,因為鴨嘴鯰這巴國消費量第一的水產,猶如我們逢年過節,象徵年年有餘的白鯧魚一樣,堪稱過節必備的聖品。而李奇部長屢屢讚許我國在水產養殖業的協助,從早期的吳郭魚到淡水白鯧、鴨嘴鯰成果有目共睹,未來將進一步魚肉推廣至中小學校營養午餐,為學童營養盡一份心力,並與各省政府合作,透過提供魚苗的方式鼓勵各地漁池擁有戶共同加入水產養殖行列。
來到巴拉圭不過幾個月,在觀摩會時還只能擔任攝影的工作,透過取景窗見證技術團團隊與前面幾屆學長的努力開花結果,除了感到與有榮焉,心中也默默期待未來一年,自己對新計畫能有貢獻,讓鴨嘴鯰重新回到巴國家家戶戶的聖誕大餐桌上。
- 更新日期: 2022/06/06
- 點閱次數: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