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厄」海播下肥美的種子
文、圖/厄瓜多外交替代役役男 彭祐祥
身為海島子民,成長於海洋環伺的地理環境,並沒有讓我這個臺灣之子具備與海搏鬥的勇氣,但命運最有趣的是,當知道你的不足,便會把你丟到鍛鍊你的地方,讓你變得更壯大。我猶記得,頂著西語專長服役,被分配到厄瓜多的聖埃倫娜省一個西面太平洋的半島,第一次跟著團長蘇信彰視察「厄瓜多牡蠣繁養殖計畫」牡蠣繁養殖中心,搭船的那一刻,海浪的輕吻與天空盤旋的軍艦鳥讓我渾身不自在。
那天,我們的任務是到外海定錨,將牡蠣養殖的母繩固定,為牡蠣放養做準備,頭頂著赤炎的日照,在波濤洶湧起伏,果不出其然,我這都市弱雞禁不起酷暑與搖晃的雙重打擊,在船上大吐特吐,望著團長與漁民們在浪間的辛勤淡定,我彷彿經歷了一場小小的成年禮。回想剛到厄瓜多不久,參加牡蠣繁養殖中心的開幕典禮,席間來自各個漁村及10個漁民合作社的漁民朋友們期待的眼神,讓我對這個計畫充滿了好奇。
名列世界出口量前五大的蝦類養殖,曾是厄瓜多引以為傲的產業,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溫室效應與不定期的聖嬰與反聖嬰現象,蝦類養殖不易,漁獲量逐年遞減,漁民的生計受到衝擊。身為養蝦重鎮的厄瓜多聖埃倫娜省政府,為促進水產養殖產業多元化發展,分散漁民養蝦的風險,遂向厄國政府提出申請活用棄置蝦場成立養殖專區,生產貝類、魚類、甲殼類等種苗以擴大多樣化物種來發展當地水產養殖業,並以牡蠣做為主要生產推廣及行銷品項。
為提供漁民足夠牡蠣種苗來源,提升牡蠣產能,輔導漁民養殖、採收與後續處理技術,促成牡蠣產業成形,我所服務的厄瓜多技術團於2016年底與聖埃倫娜省政府簽署合作協議,與近10個漁民合作社合作,預期2020年以前供應厄瓜多境內50%的牡蠣幼苗。在推廣過程,我們透過不同管道,像是開設訓練班、設立臉書粉絲專頁宣傳等,去年10月底,就邀請到臺灣牡蠣專家戴仁祥老師前來授課,輔導合作的漁民牡蠣養殖的知識與操作,設立臉書,則希望透過資訊共享的方式,推廣至全國,讓計畫影響範圍越發茁壯且長久流傳。
我站在船上望著離海不遠處的牡蠣繁養殖中心,籬笆外棲息著大量的軍艦鳥,廣袤無垠的海水不僅只是海天一色的布景,海水下孕育更多是我們、省方、漁民朋友甚至許多厄瓜多人的瑰寶,牡蠣養殖在我看來是優良永續漁業,從養殖成本切入,除了前期的實驗室孵育養成與藻類培育外,中後期只需悉心投入維護,待6-8個月即可收成,且養殖牡蠣的水域憑藉牡蠣濾食達到淨化之效,不僅收益頗豐還可維護環境,可謂一舉兩得,相信牡蠣成為下一個養殖業明日之星,將指日可待!
- 更新日期: 2022/06/06
- 點閱次數: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