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從史瓦帝尼的香蕉,看見「創造共享價值」

文、圖/史瓦帝尼技術團技師 徐瑋君

  2016年10月,《哈佛商業評論》刊登了馬克.菲澤爾(Marc W. Pfitzer)與馬克.克瑞默(Mark R. Kramer)共同撰寫的〈聯手共創共享價值〉一文,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文中他們提出的「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CSV)」概念,直指公司成就應與社會進步連繫起來,且政府、非政府組織、公司及社會成員,必須彼此協調,才有可能帶動社會進步,這樣的觀念也引發了我對計畫的思考。

  以農業為例,便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產業,產品從農場移到餐桌的過程牽涉甚廣,包括農地開發、基礎建設、種子種苗、栽培管理、農業資材、採收、採收後處理、食品加工、儲運、銷售等,一般農民實難透過一己之力獨立完成。因此,在推動農業援外計畫時,常會遇到類似瓶頸,就是在輔導農民、訓練栽培技術、與生產端上下游溝通看似無礙,但在經營管理、農產品運銷、市場搜尋、定價或保價策略、商業模式整合、金融貸款等方面常會顯得力有未逮。

  在非洲友邦史瓦帝尼,香蕉產業已存在數十年之久,過往都由私人大型農企業壟斷,在一條龍產銷操作下,建構專屬的產業鏈,而小農受限栽培面積與生產技術,不穩定的品質無法穩定供貨給大型買家,往往只能在路邊或傳統市場販售。若想集結小農進行大面積生產,或者將小農產品集中販售,勢必要將上游資材供給、下游的集貨包裝、市場銷售皆納入考量,但產業鏈各環節皆有其專業性,若期待單靠一個輔導機構就能包山包海地,扶植起整個產業鏈,不僅曠日廢時且不切實際。

  很幸運地,「史瓦帝尼果樹產銷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便是在政府、援助組織、金融、私人機構彼此以專業協力,聚焦於香蕉產業發展,從種苗供給到商品內外銷分段分工涉入,為達產業永續發展目標應運而生的計畫。

  史瓦帝尼過往果樹種苗多靠進口,例如香蕉的組織培養苗只能從南非購買,缺乏管道的小農只能透過挖掘吸芽來分株種植,但吸芽具有疾病傳播的風險,而且生長速度不一致,造成管理困難。本計畫透過與史國農業試驗所合作,擴建原有的果樹種苗圃,引入香蕉健康種苗生產技術,建立生產及銷售標準作業流程(SOP),確保史國農民都能取得健康安全的種苗。

  另一方面,本計畫與史國水利暨農業發展處(SWADE)合作輔導農民,協助成立兩家農民公司,取代傳統的農民組織,透過法人身分取得金融機構或銀行的貸款,並以企業經營的概念管理生產及運銷流程。其中,農民公司土地開發的經費由史國政府援助,營運資金則透過貸款取得。在營運銷售部分,民間與政府亦投入資源,包括由史國農產運銷公司、SWADE旗下成立的行銷公司向農民公司收購香蕉,計畫亦協助農民公司與大型香蕉公司牽線,確保銷售管道。

公私部門協力,建立企業化經營標準

   記得計畫經理林君衡曾跟我們分享成立農民公司的重要性,他說:「農民公司的成立,其實就是將農業轉型為商業永續發展的操作邏輯,雖然我們不能保證公司不會倒,但是依照制度的營運才是健康發展的王道。」為了協助農民走向企業化,計畫帶著農民向有數十年香蕉生產經驗,而且持續外銷南非的幾家大型香蕉公司取經,本計畫於2016年便開始嘗試和史國最大的三家香蕉公司接觸,本來擔心這些私人公司的合作意願不會太高,但沒想到竟有兩家願意洽談。

  其中一家公司Nisela Farms與農民包裝場簽訂銷售合約,採購香蕉賣給史國境內超市或外銷南非,為了確保農民的包裝場能夠生產符合外銷標準的香蕉,Nisela Farms從他們自己的包裝場派遣一批經驗豐富的主管和員工進駐農民的包裝場,用15天的時間和包裝場的工人一起工作,將大型公司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方法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農民和工人們。至今包裝場依然根據Nisela Farms的流程運作,根據外銷標準處理並分裝香蕉,而Nisela Farms也持續向包裝場採購香蕉外銷。

  除此之外,農民公司聘請的農場主管雖然具備基礎的農業知識,卻沒有管理多達40幾公頃香蕉園的經驗。於是本團再次找上Nisela Farms,希望能夠安排農場主管至該公司進行實務訓練,Nisela Farms很乾脆地答應了,並且安排了三個月的實戰課程,受訓的人員必需與工人一起在120多公頃的香蕉園內工作,後期跟著該公司其他主管一起學習管理工作。

  在這樣的合作下,Nisela Farms能夠以批發價格取得大量香蕉,擴展他們的外銷市場,農民公司多了一個買家,還能學到業界第一手的運作模式,計畫則確保雙方效益能夠最大化,達到共贏的成果。雖然雙方還在持續地摸索著最佳的合作方案,但在兩邊都具有合作意願的前提下,已經展現出初步的成績,證明共享價值確實有希望在史瓦帝尼開花結果。

  我們曾好奇地詢問Nisela Farms,為什麼計畫一開始找他們談合作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答應,除了向農民採購香蕉外,還免費協助他們能力建構?他們的CEO這麼回答:「我認為身為一個大型企業,我們有著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更何況有你們技術團掛保證,我們非常放心!」。

  這是一個協作與分享的時代,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們會發現公部門與私部門、大農與小農之間,擁有更多可能性。

  • 更新日期: 2022/06/06
  • 點閱次數:518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