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風景,其實是好風景
文、圖/駐薩爾瓦多外交替代役役男 王國恩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一句耳熟能詳的成語,是我在薩爾瓦多服役將近7個月,最能呼應心境前後改變的寫照。
服役前,在網路上查詢或得自學長們分享的經驗,都讓我對位於中美洲友邦的治安充滿焦慮,以致於出發前自己一直處於一種不安的情緒,直到飛機落地後,了解薩國的歷史文化演變,融入當地的生活,才開始放下心中的忐忑,用熱情與真心與當地人搏感情,繼而開啟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
在鋼鐵的市容下,找回自在的心境
「一個國家最美的風景就是人!」在薩國也不例外,但為何會有如此刻板的印象?我試著從過往的歷史中挖掘,竟發現原來故事跟咖啡有關。
1821年9月15日,當薩爾瓦多脫離西班牙獨立,咖啡在百年間崛起,成為占出口總值90%的重要物資,然而這龐大的財富卻集中在占總人口數2%的商人及西班牙裔地主手中,長期貧富不均引發了原住民暴動, 1980年薩國天主教總主教奧斯卡•羅梅羅(Oscar Romero)在彌撒中被槍擊身亡引爆內戰,直至1992年政府軍與解放陣線和解並投入選局,情勢才趨於穩定。
內戰結束,政府大規模裁軍,戰士與游擊隊員紛紛解甲歸田,許多人力流向黑幫,使得犯罪數增加、治安惡化。因此,薩國的工廠、商店、住宅區普遍都會僱用持槍警衛24小時保護,街道上的速食店、機車行、甚至雜貨店門口也都有私人警衛看守,當地人說,私人警衛的總數6萬人比起全國軍人、警察加總,還要多上一萬人,估算工商業僱用保全的花費就占了總支出的10%。
剛到薩爾瓦多時,眼見店家私人警衛荷槍實彈,不免心生畏懼,儘管我們都會彼此道早安,但看到他們一身的配備,仍不由自主地想快步離開。記得有次,突然被一個陌生的警衛叫住,當下心頭一驚,躊躇許久,才拖著鐵柱般的腿往他的方向移動,本以為狀況不妙,沒想到他開口便問:「你是臺灣人嗎?可以教我寫我的中文名字嗎?」此話一出,頓時讓我化緊繃為開懷。
有了這次的經歷,我開始反思自己的防衛心理,雖然初來乍到一切小心為上,但也不能因過度防備而丟失了友誼,因此,我決定主動走進人群,開始大量結交當地朋友,透過相約聊天、吃飯與旅遊,慢慢敞開心胸,找回在臺灣一樣的自在。
有一種邀約叫做珍惜
有次,我的在地朋友凱文(Kevin)邀我到他的家鄉聖安娜(Santa Ana)一遊,他擔心我人生地不熟,熱心叮嚀我一路行程的安排,例如站牌所在、公車路線的連結、費用,且一定要搭有冷氣的比較安全……。
上了車,我先被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卻只需1.35鎂(約為新臺幣40元)的廉價車資嚇了一跳,車廂陳設與臺灣客運差異不大,反倒是多了隨車叫賣甜點的小販。下車後,隨著朋友的座車來到接近邊界名為聖地牙哥弗德拉(Santiago Frontera)的地區,他家就在偏遠山區裡的老舊鐵皮屋聚落裡,讓我得以體驗薩國民眾真正的日常,不僅參與了玉米餅(Tortilla)的製作、烹調,還協助可可豆、咖啡豆採收及曝曬,當晚享用了他們招呼貴賓才有的美食,並於飯後開心地隨著音樂跳舞。
雖然餐點的口味不一定習慣,但感動我的不是食物的滋味,而是當下處處流露的人情味。對於他們的盛情我無以回報,只是在離開前以糖果和生活用品表達謝意,並期待自己負責的計畫能帶給薩國更多的助益。
薩爾瓦多有如滋味豐富的咖啡
在薩國服役已進入倒數,若要我形容這些日子身處其間的印象,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就像一杯滋味豐富的咖啡!」。若你不懂得品嚐,只想大口牛飲而下,便會覺得苦味滿溢,就像一開始我透過大量網路資訊了解薩爾瓦多,只能看到刻板與片段的負面印象;但若你懂得細究,從製程、烘培、研磨、沖泡等過程去欣賞,便會深刻了解眼前的色澤與氣味,蘊含了甚麼樣的靈魂。當我停留的時日愈久,走入的人群愈多,那些故事便會牽動著我的心,讓我品味出咖啡的餘韻與回甘。
「咖啡沒有思維,有思維的是喝咖啡的人」,拜外交替代役所賜,讓我們在年輕的時光,有機會去擁抱不同的文化,未來我將帶著品嚐咖啡的哲學,用更深刻的角度體驗人生!
- 更新日期: 2022/06/06
- 點閱次數: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