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希望農場看見希望
文、圖/駐吐瓦魯外交替代役役男 劉京育
佇立船頭遙望無際的大海,海風帶著浪花輕拂臉龐,我氣定神閒地與同赴吐瓦魯外島的乘客閒聊,分享彼此此行目的,為相遇而惺惺相惜---然而,這些畫面都是第一次搭船的我浪漫的幻想,登船後,兇猛的浪花傾瀉而下,打溼了船頭的甲板,隨之的激烈晃動讓人失去重心,連待在艙房想如廁也舉步艱難,就算吃了暈船藥也無法倖免。尤其,艙內各式氣味、隨處可見的蟑螂,以及夜浪撞擊船底的聲響更讓人徹夜難眠。兩天後,當晨曦從小圓窗照射進來,看著遠方的小島逐漸靠近,本以為折騰的旅程即將結束,拎著行李跳上接駁的小船,沒想到晃動更為劇烈,胃中一陣翻攪,剛剛才吃完的早餐,剎時全還給了大海,心裡嘀咕著:「總算見識到婓伊托波(Vaitupu)島的威力了。」此行我肩負著技術指導與活動推廣的職責,預計在外島待上兩個月,而出發的路上便已感受到了挑戰。
吐瓦魯是由9個島嶼所組成的,本島與外島間的交通靠的是一個月一趟的交通船往返,與我們想像中往返澎湖、綠島的遊艇不同,吐瓦魯交通船除了供民眾搭乘,也負責載送各種生活物資,舉凡柴、米、油、鹽、機車、腳踏車、瓦斯、汽油,甚至是要運送至外島的雞、豬或者各式建材都得靠它。一次的船班得繞行2~3個島嶼,一趟航程下來往往需要4~5天,大多數的吐瓦魯人都會購買便宜的甲板票,在甲板鋪上一張簡單的草蓆,配上一個枕頭就是他的專屬船位,若遇假期旺季,常常從甲板到船艙內走道都躺滿了人,在其間行走得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會踩到人。
在校園為飲食均衡觀念播種
我服役的駐吐瓦魯技術團位於本島,也就是首都富那富提(Funafuti)。技術團為推廣農業活動,鼓勵居民多攝取蔬果,分別於本島與外島(婓伊托波島)設置示範農場,執行園藝相關計畫。其中,在2003年,為了彰顯臺灣與吐瓦魯的深厚邦誼,以「友誼」為名,於本島設置了友誼農場,2015年,則在婓伊托波島設立了希望農場,期許為吐瓦魯帶來新希望。
我眼前的希望農場生產面積是友誼農場的三倍,作物相當多樣,除了白菜、胡瓜兩項本島生產最多的作物之外,青椒、木瓜、番茄等作物也頗具規模,供應蔬果的對象上除了婓伊托波島的居民外,更重要的是供應島上的一所中學團膳使用,少部分才藉交通船運回本島販售,而農場也供作學生農業實習的基地,藉此讓學生獲得更多實際操作的經驗。
來到這裡,我不禁對技術團的前輩們豎起大拇指,因為在氣候炎熱的吐瓦魯竟可看見結球甘藍以及西瓜,不管是鮮食或烹飪都相當美味的結球甘藍,一般而言須在冷涼氣溫下才能生長良好,技術團卻能克服自然限制,引進耐熱品種耐心栽培,成為吐國民眾最喜歡購買的蔬菜,而西瓜更是吐國舉辦宴會時,餐桌上最受歡迎的水果。
兩個月期間,協助技師管理與指導工人栽培管理上的知識,定期舉辦農場觀摩會,同時也與技師輔導家庭菜圃,赴校園宣導蔬果種類與營養,介紹烹飪方式,示範醃黃瓜並提供試吃,藉此培養學生們均衡飲食的習慣,看到教室與走廊滿滿的人潮且發問踴躍,總讓我使命感油然而生。
在對外一切都得靠交通船運送的島國,船期稍有延誤補給便會開天窗,在外島的日子可說見怪不怪了,像是汽油的補給未到,加油站索性就不開了,而其他日常用品與生鮮更是如此,好在技師與我早已做了萬全的準備,每當打開冰箱望著儲備的洋蔥、大蒜及從本島帶來的泡麵、罐頭,都格外珍惜。這兒與外界聯絡也不是件容易事,由於沒有手機訊號,無線網路只有部分區域能收到,且三天兩頭常會斷訊,此時與外界的聯絡方法便得靠電信局裡的室內電話,若室內電話也斷訊,就得至警局使用衛星電話連絡。
回到本島後,我常回味外島的短暫時光,真正體會到適應是一種天性,島上沒有餐廳,商店的數量不超過五隻手指,但生活上的不便造就了簡單的生活,反而能夠靜下心來好好地讀完一本書,把事情想得更清楚,尤其,當我們一步步為居民的未來播下希望的種子,他們以純真的微笑回報,那種福至心靈的感動迄今仍讓我難忘。
- 更新日期: 2022/06/05
- 點閱次數: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