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臨,教育該如何轉型?
文/國際教育訓練處 劉凱瑋、林韋伶
編撰/公共關係室 祝康偉
圖/國立中正大學提供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在《第四次工業革命》(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一書中指出,蒸汽機的發明驅動了人類史上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的使用帶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半導體、電腦、網路的問世再度催生了第三次工業革命;隨著科技快速的進程,第四次工業革命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席捲全球,無論是規模、廣度,還是複雜程度,都與人類過去經歷的變革截然不同,包括可植入技術、數位化身分、物聯網、3D列印、無人駕駛、人工智慧、機器人、區塊鏈、大數據、智慧城市等技術變革都將對全人類帶來顛覆性的影響。
其中,自動化和快速技術進步趨勢,正在徹底改變全球經濟版圖、職業特徵及勞動技能需求,也為教育和培訓體系帶來新一波的轉型衝擊。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就人才培育的策略,無論臺灣或友邦、友好國家,究竟該做好哪些準備?
本會於4月20日假國立中正大學舉辦的「臺灣高等與技職教育國際合作論壇」,特別邀請亞太經濟合作人力資源發展工作小組總主席朴銅先博士以「高等教育區域發展」為題,針對「高等與技職教育行政管理研習班」17國參訓學員、TICA盟校教職員、本會受獎生及中正大學師生等近百位參與者分享全球大趨勢與因應作法,茲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第四次工業革命對人力資源發展的挑戰
朴銅先博士分析,第四次工業革命為人力資源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使得教育發展邁向6大趨勢,包括「高速」、「新技術」、「高度融合」、「高度聯結性」、「終生學習」等方向,在數位時代下,學習地點不再限於學校,當前在校所學的知識也可能在未來無法應用,因此人力資源培育須因應日益變遷的科技革新有所變革,並更加強調終身、不受時間與空間的學習模式。目前的大規模網路免費公開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s)、無校園大學(Minerva School)即是新興的學習模式,讓學生不受空間即能沉浸在全球化的學習體驗。
促進高等教育跨境教育、國際移動力
該如何促進高等教育的跨境教育、國際移動力?他以APEC的作法為例,除了持續強化會員國間的交流合作,協助區域人才流動及人才建構,亦朝向發展一個各經濟體間資格和技能相互認可框架與品質保證基準,整合區域內各經濟體學歷及技能認證便利性,以促進國際人才流動,同時回應國際化下勞工、生產面與相關資源的聯結性,藉此降低全球勞動力流動的障礙。
不過,APEC推動此認證,雖可促進人才流動,但開發中國家該如何保護其人力不致全流動至已開發中國家就業?他指出,考慮到會員體間發展的差異,為避免上述狀況發生,APEC會以相關協議彌補發展的不平衡狀態,並提出技能配置(Skills Mapping)方案,以瞭解與管理APEC區域會員體間勞動力需求不平衡,如屬勞力密集或技術密集差異,進一步瞭解各會員體的專長,讓處於不同階段的國家相互學習、分享經驗,促進彼此相互合作。
打破舊有思維,提升融合應用的技能
有關朴銅先博士所提的Minerva School,其創辦人班•尼爾森(Ben Nelson)誓言要破除舊有的教育想像,教出能對企業,甚至世界產生影響力的人,因此該校沒有實體教室,而是以「世界為校園」,學生可以在任何有網路的地方學習,像是公園或是沙灘。而該校學生從大二開始,每學期會分別前往英國倫敦、德國柏林、韓國首爾、印度班加羅爾、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以及我國的台北等六個城市上課,並從生活中進行實地專題研究,且能善用住居城市的資源加乘學習效果。且該校的學費較其他學校低廉許多,年僅1萬美元。但可別以為線上課程就是申請帳號後即可就讀,該校錄取率可是僅有2%!
遊戲學習也在近年掀起熱議,例如法國電信集團Free創辦人澤維爾•尼爾(Xavier Niel)打造的「School 42」,被喻為「一間來自未來的學校」,為打破現有高等教育的屏障,實現高等教育創新實驗學習,該校的特色超乎你我想像:沒有教授、沒有課表、沒有上課時間限制、不需支付任何學費,甚至沒有學歷申請門檻,只要年齡介於18歲至30歲者都可以申請。或許因該規則過於先進,而讓家長們有所卻步,但其理念就是為破除傳統僵化的教育體制與要求學生追求正確答案的規則,讓學生透過「做中學」及「同儕學習」來破關,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開創與問題解決能力,累積撰寫程式的技能。
全球科技變革飛快,就朴銅先博士所言,未來的高等教育的變化將更為快速、學制年限也將破除、無系所、無國界的發展將是必然的走向。呼應此一趨勢,本會將籌劃辦理「非學位型獎學金計畫」,除了透過短期訓練協助學員了解最新趨勢,亦打破舊有固定系所授課的方式,藉跨領域的知識傳授,提升融合應用的技能。
另關於APEC將持續努力發展區域間資格和技能認可框架與品質保證基準,此點值得注意。由於我國目前「新南向政策」聚焦創造互利共贏的人才培育合作願景,因此外國學歷認證機制(註:我國勞動力發展署正與澳洲洽商,如何在APEC體制下承認相互之技職認證),未來將是國內大專校院發展東南亞策略需要納入思考的重點!
- 更新日期: 2022/06/05
- 點閱次數: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