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成為趨勢的標竿,讓國際看見臺灣

文/投融資處專員 林詠心
圖/永智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去年甫加入國合會投融資處團隊,「馬紹爾家戶能源效率及再生能源計畫」的環境效益估算與呈現服務案,便是我所承辦的第一個業務。在此案中,除了委請國內顧問公司進行計畫執行減碳成效的評估工作,去年11月,更由該公司與臺灣綜合研究院合作,前往德國波昂參與由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e Association, IETA)針對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3次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23)提供的周邊會議,在以「小島型開發中國家的氣候金融」為題的會場中分享計畫執行心得,不僅吸引了許多專家學者的關注,現場更獲得一位UNFCCC秘書處專員的發言回饋。

  對我個人來說,籌辦此一計畫的服務案,過程中可謂收穫滿滿:在與顧問持續溝通的過程中,一方面了解到國際碳交易市場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也意識到了氣候金融的重要性,尤其對於小島型開發中國家至為關鍵。本會關注小島型開發中國家的永續發展之道已久,我在本會10年前發行的第120期及121期的電子報讀到了兩則相關論述,文中清楚地揭示出小島型開發中國家的發展瓶頸,諸如地理位置遙遠且孤立、對天然災害與外在環境變化敏感且脆弱、產品與作物多樣化不足、貧窮與所得不均,以及公私部門功能不足。綜而觀之,先天不足加上後天失調,要想在小島型開發中國家推動環境計畫,屢因風險過高或無利可圖而無法吸引資金投入,以致小島型開發中國家的氣候挑戰依舊險峻。

切中駐在國的需求,解決發展的瓶頸

  因此,在以「巴黎協定」 (Paris Agreement)全球升溫不超過2°C為目標,引導更多資金流向這些脆弱經濟體的能源部門為前提的國際趨勢下,本會向馬紹爾政府提供低利資金以促成該國首次針對家戶推出改善能源效率及建置太陽能設備的優惠貸款方案,這種作法有別於其他國際組織在該國執行的能源相關計畫,其成效更顯得令人期待。

  無獨有偶的,COP23落幕近三個月後,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的聯合國世界城市論壇(World Urban Forum, WUF),本會另一項「貝里斯文化之家與周邊擴建計畫」亦成為一場以「如何永續發展在地觀光與文化產業」為題的訓練講座的分享案例,在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建築系的台籍副教授鄧英志安排下,讓本會公關室專程赴貝里斯拍攝的計畫宣傳短片得以在國際場合曝光,透過影片中計畫合作單位和我國顧問的說明,以及現地拍攝回來的畫面,觀眾彷彿親身蒞臨貝里斯市,瞭解本會如何協助貝里斯發展觀光與文化保存。其中,更以預錄影片方式,邀請我國政務委員唐鳳及本會史副秘書長立軍,分別就台灣社會創新發展趨勢與國合會業務介紹發表談話,讓講座內容更為多元。

  由於本屆聯合國世界城市論壇主辦國為馬來西亞,東南亞地區的都市發展課題自然成了討論焦點之一。多年來,觀光產業雖是驅動東南亞不少城鎮邁向都市化的重要火車頭,但高速的產業發展卻使得當地人民生活產生嚴重斷層,加上觀光活動容易破壞珍貴的文化遺產與自然環境,對當地社會造成沉重壓力,長期在這種忽略永續的模式發展下,反而讓當地「居民」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本會「貝里斯文化之家與周邊擴建計畫」採用的參與式規劃,即將地方居民拉進發展計畫的核心位置,讓觀光活動不會與居民生活脫節,且計畫彰顯的文化保存價值,亦能強化人們對在地文化的認同感,確保觀光發展與文化保存互為平衡、相輔相成。我想這是本項計畫能夠受邀至這場訓練講座上分享,並且成功吸引了眾人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臺灣要能站上聯合國的舞台著實不容易,令我感動的是,這兩個計畫規模與形式雖非特出,卻因切中駐在國的需求,解決了發展懸而未解的瓶頸,成為國際社會一則則值得探討的案例。尤其,在重大場合接續的曝光,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特別是對我這計畫的承辦窗口而言,只要回歸計畫的本質,學習找到關鍵問題,擬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扎實做好計畫管理的每個環節,為駐在國帶來永續發展的曙光,計畫後續的效益與影響力,常常會出乎意料之外,這也才是讓世人看見臺灣、讓臺灣走向世界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工夫!

  • 更新日期: 2022/06/05
  • 點閱次數:543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