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遺世獨立---貝里斯的門諾教徒

文、圖/貝里斯羊隻品種改良計畫技師 許承智

  雨季的貝里斯,豐沛的雨量使部分低窪地區變成了水鄉澤國。終於放晴的午後,天空一片湛藍,原野綠意盎然,往卡優區(Cayo)北方德國村(Spanish lookout)的路上,一位金髮碧眼的門諾教徒驅著馬車緩慢前進著。他從裝有後照鏡的馬車上,瞥見後方的工程車逼近,只見韁繩一拉,優雅地使喚馬車,靜靜地往路旁偏移,對照柏油路上奔馳的鐵殼機具,看來十分顯眼。

  在貝里斯,門諾教徒有著自己的制服,深藍色的上衣搭配黑色吊帶褲,不修邊幅的鬍鬚和不使用先進世界產品的傳統,蟻居在深山中。我不曾見過他們的居所,因為那些通往他們居住地的路,都是未經開發的土道,鮮少有人願意前往。

  「他們是從哪來的?」我好奇地探問當地老者,只聞幽幽地回道:「加拿大吧!」幾乎無人確知真切答案,又彷彿他們的存在早已根深蒂固,無須探究。直到某次因緣際會,我探訪了Spanish lookout鄉村公園(countryside park)的門諾教派紀念站,多年的疑問才有了解答。

在迥異的文化中,學習共生與對話

  紀念站位於公園湖邊的老樹下,是個有著馬雅風格椰草屋頂的小涼亭,周圍環繞著各式立牌,像某種神秘的祭壇。我耐心地讀著立牌上的文字,貝里斯的門諾教徒原先是稱作Kleine Gemeinde的族群,分佈在舊普魯士王國和荷蘭屬地,使用低地德語的地方方言。隨著俄羅斯的壯大,取消了原居住在南俄羅斯(今烏克蘭)享有的免軍事徵召特權,逼迫其加入俄羅斯軍隊,這群門諾教徒因而飄洋過海至美洲大陸尋求庇護。大部分的門諾教徒第一站停留在加拿大的曼尼托巴(Manitoba),而後輾轉像候鳥般往南遷,停留在墨西哥奇瓦瓦州(Chihuahua)、貝里斯的Spanish Lookout、瓜地馬拉,甚至遠至南美玻利維亞。

  特別的是,在Spanish lookout的部分門諾教徒捨棄了原始生活,逐漸發展出對科技、人文較為開放的生活型態。他們從墨西哥和美國進口鋼鐵、農業機具、汽車零件和食品,供應給在地的貝里斯人,並以企業化方式經營貝里斯最大的牛乳工廠Western Dairies,在附設的餐廳販售各式以自家農產品為佐料的披薩、牛奶冰淇淋,這裡還有家由門諾教徒所經營,貝里斯最大的雞肉供應商Dis Da fin win。

  「Reimers」是貝里斯門諾教徒最大宗的姓氏,這個姓氏可追溯至南俄羅斯時期,當時,便是這個姓氏的區域教派代表,帶領著他們離開故鄉歐洲大陸,到美洲開枝散葉。這群使用著先進科技、做起生意的門諾教徒看似開放,卻仍有不可逾越的傳統,例如,他們仍固守傳統服飾與教規,不與門諾教徒以外的人通婚。為此,我曾經向經營鋼鐵公司的Reimer先生問起,當地人若想娶門諾教派的女孩,得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被允許? 他說:「要不你就成為門諾教徒,嚴守社區規範;要不你就帶著你的新娘等著被逐出社區!」

  除了Spanish lookout外,北方較為平坦的草原區Orange walk的Shipyard和Bluecreek亦是門諾教徒的聚集地。這裡有著釉白色的土壤,由於路面崎嶇、坑洞處處,開車進去常會裹上一層如白色麵衣的粉塵,居此的門諾教徒也做生意,賣先進的農業機具,但弔詭的是他們沒有電腦、電話,沒有聯繫方式,一切交易只憑誠信。我曾經訂購了一個農業機具,當我要留下我的名片時,當場被他婉拒了,他告訴我他沒有電話,直接過來取貨付款就好。迄今我仍疑惑著,若我沒有準時過來取貨,或取消了訂貨,那商品如何為顧客保留?

  我不禁問起,如果沒有任何科技產品,該如何進口這些機具?他說社區內有一個備有電腦、電話的聯絡站,若你非得使用不可時,可以自由前往使用,除此之外,其他地方則完全與科技絕緣。

  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常專注在自己領域的門諾教徒,不過是貝里斯多民族中的一員,諸如屬於加勒比原住民的加利福納人(Garifuna)、跟隨著西方奴隸制度來的克里歐人( Creole,非洲和法國混血)、瓜地馬拉來的西班牙後裔,原生的馬雅人等,一樣都是天涯鄰人,甚至,隨著臺灣技術團來到這裡的我,都帶著不同的故事共聚於此,學習如何在貝里斯的土地共生,與彼此迥異的文化對話。

  • 更新日期: 2022/06/05
  • 點閱次數:737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