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順著南太節奏看人生
文、圖/太平洋地區園藝計畫志工 蔡思怡
去年6月,我投入了「太平洋地區園藝計畫」在南太平洋友邦吉里巴斯的志工服務,現在想來,一個多月的時間,有點像夢一樣。那是世界的盡頭、汪洋中的小島,雖然當地有網路,讓我能跟臺灣的一切有所連結,但這神奇之島還是讓我有遺世獨立的感覺,尤其,深刻感受到島民的無憂無慮、知足常樂。
大學畢業於森林系,我的興趣與專長是植物分類及攝影等。在學長姊介紹下,利用工作的空檔加入了國合會海外志工,目的是想拓展自己的國際視野,體驗不同文化,利用所長在國外服務,因此我亦利用服務期間之空檔或休假時間,觀察與記錄當地的植物,並將專長融入志工服務當中,記錄當地居民所食用的野菜、藥用、祭儀、器具等民俗植物。
志工服務的內容為協助計畫事後評核任務,由我跟另一位志工杜佳英執行包括問卷發放與回收、訪談計畫利害關係人,調查結果彙整與初步分析,協助相關聯繫與追蹤事宜,藉此蒐集相關資訊,以瞭解駐在國各利害關係人對計畫的評價,讓計畫更為精進。
對臺灣懷抱滿滿的感謝
記得我們兩人剛到島上,只有準備好事先查好的各村莊位置圖及計畫參與者姓名清單,一切還非常陌生時,國合會吉里巴斯技術團便安排了兩位對計畫非常熟悉的當地陪訪員,在第一週時,分頭帶著我們跑不同的路線,第一天一起在參與者最多的村莊,之後每天就分開跑不同的村莊,讓我們熟悉各村莊的路線、認識一些該村莊的人,學習一些可以幫助訪問的當地用語;第二週開始,我們便分別負責跑之前已走過的村莊。每天訪問完,我和佳英會一起討論碰到的問題,統計當天的訪問數量,記錄並協調分配編號等,然後分頭將自己的問卷資料整理建檔;於每週回覆給國合會計畫負責人進度報告前,再做兩人的資料統整合併,我主要負責其中的數據整合與統計,佳英則負責寫問題與觀察等。每週統計與回覆的作法,利於隨時掌握工作進度,規劃與調整工作期程等。
執行期間若遇到困難時,我們便會用LINE群組和國合會計畫負責人聯繫,針對問題即時討論,以排除問題、順利執行任務。這一個月亦多虧了駐團的協助,他們不僅打理網路申請、交通費核銷、找住宿地點,還幫忙聯絡陪訪員、提供計畫資料,成為我們強大的後盾。
在島上進行任務時,幾乎家家戶戶都以友善、熱情的態度接受訪問,甚至拿出他們的食物招待我們。在出發之前,其實我在臺灣面臨了一些人生的重大變化,在島上有時不免有點憂鬱,但每當我走出住處,走進受訪家戶,或是偶遇路人回應的笑容,以親切的眼神向我問好,都能讓我迅速恢復。即使有時真的很熱,或是被大批蚊子圍攻,或是訪問用具背了一整天、訪問了一整天快累癱,就會遇到當地人請我喝水、吃冰,或是主動跑來說要讓我搭便車,對我們非常友善。拜訪過程中,我們最常聽到的便是,他們對臺灣在此推動計畫的感謝,以及計畫如何改變、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與健康。
雖然我們在第一週就領教了陪訪員未依約定時間出現的遲到情況,由於雙方都沒有手機,連絡不易,除了擔心他們的安危之餘,我們更害怕任務無法順利進行,但事實證明,只要習慣了「吉里巴斯時間(Kiribati Time)」的節奏,以開放的心態面對,最後事情仍然能夠完成。
若問我這一個月的志工生活收穫,我想我學到最重要的事,就是知足常樂。島上就業機會不多,人民收入不高,生活、飲食簡單,但他們依然過得快樂,這也感染了我,讓我重新思索自己面對困難或人生難題,為何不能以更加樂觀的態度去面對?
- 更新日期: 2022/06/05
- 點閱次數: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