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錄片《明日進行曲》的啟示----明天的答案,在你我的改變中
文/投融資處 林詠心
圖/臉譜出版社
在167期的國合會電子報中,有幸拜讀了本會研發考核室時嘉辰專員的文章《永續發展世代的大眾參與》,我對此有極深的共鳴。過去或許有一種思維,以為永續發展目標(SDGs)是個龐大的議題,勢必要拉到全國甚至跨國的層次去尋求解方,畢竟我們有何能力,能面對消除貧窮、零飢餓、促進性別平等、保護海洋資源等難題呢?遠大的目標對照到渺小的個人,極度不成比例的規模,往往令人倍感無力。
然而,一個容易被忽略的事實是,任何大環境的「現象」都是由其中每個微小的元素所共同構成:你、我、你們、我們。舉例而言,當一輛汽車在路上跑,只會排放極少量很快就被稀釋掉的廢氣,但是當數以百萬計的汽車一起在路上跑時,那便是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戶內外空氣汙染每年大約導致 650萬人提早死亡(premature death);此外,歐盟環境署與美國環保署也估計境內大約25%-27%的溫室氣體排放是出自運輸部門,我們的移動對於氣候暖化不無貢獻。平心而論,每個人日常生活的行為選擇累積下來,便形塑出了現今的世界樣貌,有誰能夠置身事外呢?
在嘉辰的文章中提到,為了達成SDGs的目標,許多國家皆提出了自願性國家檢視報告。事實上,這種由下而上的自願性投入方式不只表現在SDGs上頭,也包括了氣候變遷議題:自兩年前在巴黎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次締約國大會(COP21) 以來,已有162份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DC)被提交出來,涵蓋了190個成員國。這種作法彰顯的便是自《京都議定書》以降所立下的「共同但有差異的責任」原則,意即每個國家不論發展高低皆應承擔減緩氣候變遷的責任,惟每個國家可依據各自之能力做出不同程度的貢獻承諾。這種概念十分重要,而我認為也可以套用在個人層次上。
為了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我們都不是局外人,不論是出門時選擇低碳運輸方式或者購物時選擇在地的有機蔬食,從日常生活的行為舉止就可以開始做出選擇,啟動改變的關鍵時刻。
透過自我與同儕學習,建立國際參與力
日前我曾在會內播映的環境教育紀錄片《明日進行曲》(法文同名原著中譯本為《找尋明天的答案》)就是出自這樣的公民觀點。片商說它是《看見台灣》的全球升級版,但我以為該片欲傳達的核心訊息遠遠超出了環境保護與氣候變遷的範疇,從飲食、能源、經濟、民主到教育,導演串聯起了人類社會至關重要的五大主題,意圖喚起的,便是作為公民的我們,可以對未來人類社會多些想像。氣候變遷只是一個向我們發出警訊的楔子,在這個現象背後所隱含的是長年被漠視的諸多問題,唯有勇於正視並積極地尋求解方,才可能讓我們與氣候變遷共處而免於滅絕,且為達到此一目標,公民社會責無旁貸。從片中可以看到,世上許多地方的人們不再只是坐以待斃式地期待國際談判的共識或是政府政策的引導,而是自主性地組織起來,改變習以為常的慣俗,以對於環境與人更友善的方式進行每日的食衣住行活動,而能擁有更健康的體魄、更自信的心態以及更舒適的生活品質。導演嘗試編撰的是一部描繪明日世界的集體小說,希望能夠透過這部小說激發人們對於永續社會的想像力與實踐力。
在美國底特律和英國的陶德摩登等地,人們選擇一同開闢社區菜園,一方面作為食農教育的最佳現場,另一方面也創造了城市居民們對話交流的空間。在北大西洋的冰島和印度洋的留尼旺島,政府皆竭盡所能地發展再生能源,以求能在10至15年內達到百分之百能源自主的目標,這不只是環境議題,更是攸關島嶼安全之事。在法國經濟衰退最嚴重的地區,一家紙信封工廠把盈餘累積下來改善供應鏈的設備與流程,不只每年種下20萬棵樹、協助當地農夫的月收入從500歐元增加至1200歐元,更讓公司在15年間維持營收正成長,不曾遣散任何一名員工。
在人均所得全球第二的瑞士,一種只在6萬家中小企業間流通的補充貨幣WIR讓它們擁有承受經濟危機的韌性而免於倒閉。在一個城鎮裡只有900間廁所供2萬人使用的印度,人們願意破除傳統種姓制度的桎梏,而共同打造心中理想的「村落共和國」,讓民主能夠在最小的範圍內就充分實踐。
最後,在冰天雪地的芬蘭,我們看到一個令學生得以快樂學習、自主發展的全國教育體制:面對二十一世紀諸多難解的課題,教育需要回歸到「根本」,從內心深層的改變觸發社會真正的變革。
片中看似另類的公民倡議,實是要彰顯一種新的世界觀:權力不再只集中於金字塔頂端的寥寥數人,人類社會的一切要素都是互相關聯與依存的,一如自然界中的多樣性網絡。「人類最大的危機不是饑荒,不是貧窮,不是永續發展,不是合作,不是健康,不是教育,不是經濟,不是自然資源……而是我們集體組織起來解決以上問題的能力。」導演的友人如是說道。
最後,我想呼應嘉辰所言:「『參與』這個行為,是需要透過自我與同儕學習來建立的重要國際參與能力之一。」在大眾參與的年代裡,我們不再是零和競逐的獨立個體,而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 更新日期: 2022/06/05
- 點閱次數: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