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把臺灣數位醫療帶到加勒比海

文、圖/多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資通訊計畫計畫經理 黃華靖

  鳴笛聲劃破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以下簡稱克國)寧靜的夜晚,在首都巴士底市(Basseterre)一台以高速疾駛於路肩的救護車,正將一位車禍傷者送往約瑟夫•納撒尼爾•弗朗斯醫院(Joseph N France General Hospital, JNFG)。救護車駕駛努力從死神的手中搶時間,他知道他唯一能做的只有這一段路途,因為抵達醫院,由救護人員接手後,漫長的就診程序,患者能不能安然熬過,靠的似乎只有命運,儘管這已是島上最具規模的醫療機構。

  這座以克國工黨領袖命名,在1968年設立,位於首都的醫院,急診室裡總是擠滿了人潮,醫院為了爭取救治病患時間,雖然採取跟臺灣一樣的急診檢傷分類(Triage),依據病情嚴重區分急救順序,但最大的差別在於,處理病歷的方式,仍停留在紙本階段,以致調閱程序變得冗長,影響了現場分秒必爭的救護與就診,加上時間緊迫,醫護人員書寫病歷字跡難免潦草,種種風險增加了後續傳閱、建檔可能的失誤。

  在急診室如此,平日看診更不在話下,因為沒有建立醫療卡,病患每次就診都須重複填寫基本資料,不僅延長病人等待的時間,也造成病歷資料管理與醫生追蹤病情的困難。

  在2014年,克國政府依其國家ICT策略願景及國家發展需要,請求我方協助國家醫院管理電子化暨醫療管理流程改善,國合會遂透過資通訊計畫,與JNFG醫院攜手合作,導入臺灣行之多年的醫療資訊系統(HIS系統),以有效解決病歷管理與看診效率的難題,自此開啟了克國醫療環境改善的契機。

建立條碼辨識制度,設計循環式訓練課程

  計畫最初,首要解決的便是如何協助醫院建立病患身分機制,經臺灣資訊與醫療機構專家多次視察會商,決定引入臺灣將條碼技術(Bar code)運用於醫療卡片上的健保卡模式,醫護人員只要簡單地掃描卡片上的條碼,便能看見病患數位化的就診紀錄,大幅縮短病患候診時間,而當醫護人員於急診室執行檢傷分類制度時,亦能確實掌握病人處理進度,減少病患被遺漏的情形。目前掛號、門診、院內藥局、檢驗室及出納等部門,亦開始運用此一技術,整合各項業務項目,讓看診、領藥、付費的流程愈來愈有效率。

  即便多數醫護人員都承認建立數位化病歷資料有其必要性,但在推動資訊系統之際,仍會遭遇醫護人員因為自身資訊化能力不足,排斥配合系統推動工作。因此,為了讓醫護人員快速熟悉系統功能,降低數位落差,在資通訊計畫中,我們特別針對醫護人員規劃了一系列循環式訓練課程,配合輪班的時間,供其自由選擇參與單次或多次訓練課程,並在訓練教室環境裡,架設測試機與平板電腦,模擬實際醫院運作情況,鼓勵大家實際操作練習,護理人員桑雅(Sonya Cain)便是其中之一。她坦言,儘管護理學校教授許多醫護專業,但並未將醫院資訊系統操作列入教學,以致護理人員對於數位醫療皆感陌生,的確需要時間學習,才能逐步融入系統、減少錯誤。

  JNFG醫院代理主任蓋爾埃(Gail-I Cranstoun)則對醫院系統逐步邁入資訊化充滿了期待,他針對2014年醫院尚未建置數位病歷室前,冗長的紙本病歷調閱程序,影響現場救護與就診的場景,對比目前正逐漸發展之數位病歷資料庫的狀況,在病患資料與用藥歷史結合後,不僅在配藥與給藥上更謹慎,並能在配合醫療卡的情形下,確認病患身分與藥品的正確性,因此,對國合會的努力表示感謝。

  計畫推動至今已進入第四個年頭尾聲,回想第一次踏入醫院病歷室時,面對急診室裡的人潮、堆積成山的病歷資料卡,讓我幾乎對計畫實施的可行性打了退堂鼓,如何說服克國衛生部與醫院超過兩百位專業人員,願意共同接受改變並配合計畫實行,讓人心急如焚。

  幸而與合作單位在多年不斷的溝通協調下,逐漸瞭解對方之需求並開始建立信賴感,計畫的推動才逐漸少了質疑的聲浪。現在即使等待看診的人數依舊,但隨著病患資料的整合,數位醫療的實施,病患臉上的笑容,讓我學習到如何將臺灣經驗因地制宜的應用,尊重彼此文化習慣上的落差等這些難能可貴的駐外課題。

  • 更新日期: 2022/06/05
  • 點閱次數:435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