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先做朋友,再談工作!」我的多明尼加文化體驗

文、圖/多明尼加微中小型企業輔導體系能力建構計畫專家 王浩滄

  在多明尼加推動微中小型企業輔導計畫已半年多,每當從首都聖多明哥城驅車前往東部大城伊圭市(Higuey)時,便會被眼前平疇千里的甘蔗田所吸引,尤其,穿梭其間載著甘蔗的小火車,以及糖廠煉糖飄出的陣陣甘甜香氣,總讓人沉浸在臺灣懷舊的氛圍裡。

  多明尼加(以下簡稱多國)與臺灣有諸多相似之處,多國位於北緯18.28度,比臺灣緯度稍為低一些,氣候上類似屏東,跟臺灣一樣國境中央有一座同叫「中央山脈」(Cordillera Centra)的高山。多國中央山脈間因有來自北方溫暖潮濕氣流的滋潤,使得散布其間的錫瓦奧(Cibao)與博瑙(Bonao)兩大谷地,有著宛如臺灣花東縱谷與嘉南平原的面貌。在這裡,我看見了臺灣技術團的前輩們開墾的痕跡,多年來他們傳授的水稻種植技術已然開枝散葉,谷地一望無際的稻田,村落隨處可見大小碾米廠高聳的穀倉劃破地平線,收成時期,金黃的稻浪與田間穿梭忙碌的收割機與卡車,夜間還可以聞到潮濕泥土混合氮肥、些許濃濁但清新的味道。若往西南部的阿蘇省與較內陸的獨立省走,沿路果園還可看到臺灣的前輩引入的如芭樂、芒果、鳳梨等熱帶水果,以及沿海一帶的海蝦養殖。

  在多國的各個角落奔走,處處皆可瞥見臺灣技術團前輩們的身影,他們留下來的事蹟迄今仍讓許多人津津樂道,例如被尊為多國「稻米之父」的多明尼加技術團前團長謝英鐸,就有當地作家為他著書立作,感念他數十年來對多國稻種改良與稻作生產技術的貢獻,因為,透過臺灣的協助,不僅讓稻米成為人人都消費得起的主食,這些遠道而來的亞洲蔬菜與稻米,每年更為多國創造了大量的外匯收入。

尊重、溝通與同理心是對話的起點

  在多國推動微中小型企業輔導計畫,頂著臺灣的光環,加上過往多明尼加技術團留下的聲譽,讓我在業務推展時順利不少,記得我所合作的多國工業商業部中小企業服務處的同事就曾跟我說:「如果拜訪廠商時,只有我們,他們不見得會願意配合,但有你們臺灣人在,他們的反應會更積極,業務推動會順利很多!」,我知道這是前輩們日積月累努力,所贏得的信任感,而信任是在外推動業務最寶貴、也最脆弱的資產。

  對初次外派的我來說,如何與合作單位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是最大的挑戰,畢竟,良好的溝通互動是互信的先決條件,其中,不只得克服語言障礙,還得面對層出不窮的文化差異,思索如何讓兩國合作人員良性互動,找出共同的工作步調,方有助於計畫推展。

  我所負責計畫的成員,是由臺多雙方共同組成。為了執行本計畫,多國工商部用心挑選當地青年菁英加入顧問團隊中擔任專業或資深顧問,有留學歐美的海歸學人、有曾在國際組織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也有在四大會計事務所服務過的財務專家,較資淺的顧問也多半曾在美國州立大學有過交換學生經驗,個個英文流利,對自己的國家也有強烈的認同感。

  半年多來的共事與相處經驗使我了解到,尊重、充分溝通與同理心是對話的起點,也是互信的開始,對多明尼加同事而言,我是一個外國人,由於我是援助方派來的技術人員,他們對我剛開始是尊重與防備的,一來懷疑我是否真能接納多國風土民情,二來也是觀察我是否能協助他們提出多國中小企業發展需要的解決方案。

  坦白說,半年來雙方有爭執、有誤解,但最後都能在相互諒解的立場上達成共識,比如,對方認為我們步調太急太快,而我則認為既然在會議中已有共識,則應該依照預定進度推進執行,有一陣子,我誤以為對方只是嘴巴說說而已,不相信對方執行的誠意,有這樣的誤解實在也是因為長期在臺灣生活的我們,對加勒比海或拉丁民族及時行樂的刻板印象。

  然而,實際上,合作單位的同事們幫我們這些不懂當地政治與社會生態的外國人,花了許多時間清除在前進的路上可能踩到的地雷,而在我不耐等待的時間裡,他們已經和那些山頭們拜過碼頭、溝通解釋過計畫執行的目的,並且安撫那些不懷好意想趁機撈一票的買辦們,畢竟,江湖險惡、人心難測,而如果沒有他們在前頭領路,或許我會走更多的冤枉路、花更多的時間。

  「我們先跟你做朋友,再跟你談工作!」這是同事曾對我說過,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當我們想要幫助對方,最初就得帶著認同與尊重,而不是以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對方身上,當陌生的雙方,有了朋友的情感,後續的付出才會有實踐的可能。這些日子,我看到我們合作計畫在友邦的價值,也對未來抱持著樂觀,因為臺灣與多明尼加都是愛看棒球與打棒球的國家,畢竟,我們身上有太多相似的地方!

  • 更新日期: 2022/06/05
  • 點閱次數:664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