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珍珠拔,非洲「嫁」出好滋味
文、圖/史瓦濟蘭替代役役男 陳世哲
番石榴的繁殖方法大致可分為有性及無性繁殖兩種:有性繁殖是以種子播種,無性繁殖則以扦插、空中壓條、嫁接及組織培養等方式進行繁殖。
繁殖方法各有優缺點,我所服役的「史瓦濟蘭果樹產銷計畫」為了協助史國農業多樣化及商業化,將番石榴推廣列為重點目標,並採取嫁接方式來繁殖果苗。其中,選擇嫁接的考量點在於,經嫁接後所獲得的植株,根系較為強健,不僅可提升抗病及適應力,亦可增加根部有效吸收面積、促進產量。
用對方法,嫁接存活率大增
我的任務是協助建立番石榴嫁接技術生產標準作業流程,並教授當地工人操作。由於番石榴的嫁接方法眾多,在計畫經理的指導下,我試著將臺灣珍珠拔嫁接到史國遍地可見的野生番石榴根砧。
首先,為了找出適當的接穗及根砧條件,先進行接穗的節位試驗,發覺取自頂芽下第2及第3個節位的接穗嫁接存活率最高,且天氣因素亦影響嫁接的成功率,例如在雨天操作嫁接工作,存活率會比晴天低很多,在嘗試錯誤中,不斷累積諸如此類的嫁接小撇步,並逐一建立番石榴嫁接條件與流程。
其次,將技術教授予當地農業部官員及工人的過程,我則試著將實境秀競賽的概念帶到活動中,如同「史瓦濟蘭番石榴嫁接技術生死鬥」般,從一開始廣邀工人加入,一遍遍講解演練後,再透過淘汰的機制,篩選出具有熱情與學習動機的夥伴,果然碩果僅存的兩位,一投入計畫,在短短的時間就達成今年預定的目標數量,其嫁接存活率從一開始的20%,到後來高達80%,這種戲劇性的成長,讓身為技術指導的我備感欣慰,也和工人培養了工作上的默契。
善用臺灣經驗,杜絕病蟲害傳播
嫁接有了成績,接著就進入田間定植生產的重頭戲,此時,挑戰就變得更為複雜。
以病蟲害為例,像是嫁接存活的珍珠拔果苗出現蚜蟲危害,需噴灑防治藥劑加以處理,這樣的問題還算單純;但有時也會遇上難以解答的病害,像是4月後史瓦濟蘭開始入秋,天氣轉涼,嫁接後的珍珠拔葉子開始呈現水浸狀、紅黑色等斑塊病徵,一開始判斷以為是寒害或者營養缺乏,但經過適當處理後都沒有改善,後來藉由臺灣的番石榴專家協助,採集得病葉片並透過顯微鏡鏡檢後,看見病害孢子才確認其為番石榴瘡痂病(guava scab),特別的是,此病害在臺灣主要發生於果實,但在史國卻是葉片危害,同種病害在兩地發生情形卻大不相同,可能是因為植株過於緊密,通風不良所致,因此未來計畫應對此病多加注意,謹慎防範。
另外,番石榴栽培中有一個土壤性病害需要特別留意,就是堪稱番石榴中的絕症的根瘤線蟲,在臺灣或可在田中種植龍葵(黑甜仔菜)做為指標,觀察根系感染情形測得線蟲密度,但史國卻無此作物,因此,我們透過在番石榴植株外圍種植忌避作物,如孔雀草(french marigold)及萬壽菊(african marigold)等,藉其根系分泌的有毒物質防治土壤線蟲,由於此類菊科作物容易栽培且花期長,花團錦簇的美景,常讓番石榴示範田展現另一種盎然。
拜史瓦濟蘭所賜,儘管我的高雄老家遍植番石榴,我卻是來到這裡才徹底地了解種植臺灣珍珠拔的學問,無論是生產根砧、繁殖嫁接苗到栽培的整枝修剪等,都在短短的服役期間一一經手。尤其,看見計畫培育的幼苗逐漸長成了樹木,甚至採收了果實,得到當地人的讚美:「這芭樂真的很好吃!我好喜歡臺灣的珍珠拔!我要跟我的朋友們說這有多好吃!希望以後在史瓦濟蘭能看見大家都在吃臺灣的珍珠拔」我的內心剎時被那一張張燦爛又滿足的表情所感動。
- 更新日期: 2022/06/05
- 點閱次數: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