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聖文森國的土壤健檢盡份心力
文、圖/聖文森國外交替代役役男 黃群鈞
我國位於加勒比海地區的友邦聖文森國,多年來因農產品銷售品質和產量不穩定、通路受限,且農民因產量未達規模,缺乏加入農民組織的意願,使得在地農業發展不易。看重臺灣在農業栽培技術的豐富經驗與優勢,聖文森國政府特別結合了歐盟農業現代化設施援助的資源,與我國合作推動「聖文森強化農民組織暨提升蔬果生產技術計畫」,透過強化農業部推廣技術部門輔導能力,改善推廣技術支援效能;建立目標作物設施或田間栽培模式和規範,訓練農業部推廣員和農民生產栽培技術;強化農民組織管理系統,增強農民組織之功能,提升蔬果生產品質並維持穩定量產。
由於聖文森國為小型發展中島國,地質及生態環境脆弱,我國除引進先進種植技術協助增加產量外,考量其天然環境,特別輔導該國發展土壤分析,以科學方式嚴謹地解析土壤成分及酸鹼度,讓農民可以依土壤特性栽種適合作物,並補充作物所需特定肥料,減少肥料濫用,以降低土壤負擔。
打造土壤分析檢測實驗室
如同人們透過健康檢查,確保身體機能正常一般,土壤同樣也需要定期健檢,才能讓農作物生長無虞。因此,建立土壤分析檢測實驗室便是極為重要的一步。
經過多年的努力,本計畫整合歐盟等援助單位提供的資源,補強土壤分析相關設備、藥品、器皿等,初步建構出土壤分析檢測實驗室的雛型,並邀請臺灣的短期專家協助教育訓練,以及提供合作人員來臺進修土壤檢測分析技術,在能力建構上打好基礎。
土壤採樣是土壤檢測分析步驟中,決定誤差大小的重要關鍵,在我服勤期間的任務之一便是陪同計畫合作人員、地方農業推廣員到農民的田地採樣。由於有些農民的田地相當偏僻,常常得開車在崎嶇不平的山路,蜿蜒約一到兩個小時後,再徒步一到兩個小時才能到達,每當我望著近乎垂直的坡地,感嘆路途如此艱辛的同時,亦不禁疼惜眼前農民的辛勞,想多貢獻自己所學,讓這些與天爭地的農民,在付出的同時能得到對等的回報。
當我們透過走訪採樣,協助農民進行作物病蟲害、葉片營養診斷,常會發現農民普遍存在的作物生長不良情形,是囿於農產品收益有限,普遍疏於施肥,以至於常產生較為明顯的營養缺乏徵狀,如缺氮、缺磷,進而出現病蟲害問題,經建議施以適當肥料後,蔬菜的生長往往就能獲得改善。
持續發揮耐心、包容心溝通
計畫開展至今,土壤分析實驗室從原本塵封已久的倉庫,到現在已稍具規模,不僅能分析土壤pH值、EC值、有機質、土壤質地、氮與磷等基本項目,連測定鉀、鈣等微量元素亦能進行。不過,當地配合人員的素質則有進步的空間,包括守時的觀念、工作的責任感、實驗室的安全控管等。以我的觀察,當地缺乏如同臺灣較扎實的國、高中理化、數學等基礎課程,以致在儀器操作與實驗室管理上較無概念,十分依賴具專業背景者隨伺在側,適時給予指導與提醒,否則即使有土壤分析的標準作業流程(SOP)供其參閱,有時仍會憑感覺操作或乾脆放棄不做,甚至,做出一些違反實驗室安全守則的行為。因此,必須持續發揮耐心、包容心,不斷以當地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與他們溝通、教學指導,以求核心合作人員的實驗操作能力確實提升,並逐步習得各項障礙排除的經驗。
有幸來到加勒比海地區服役,行走於椰影交錯的田間,我衷心期盼有朝一日,聖文森國能有更完善、可信賴的土壤肥力檢測與診斷服務,待土壤檢測技術更臻成熟後,還能延伸應用至灌溉水質分析、肥料檢驗分析等項目,讓文國真正擁有一個全方位的土壤健檢中心,作為終年辛勤耕作的農民,提升蔬果品質與產量的強大後盾。
- 更新日期: 2022/06/05
- 點閱次數: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