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而不休,壯心不已—前國合會首席計畫經理王增瑞榮退分享會側記
文/公關室 張子弋、祝康偉
圖/公關室 祝康偉
在國合會有「援外鐵漢」之稱的王增瑞,甫卸下駐宏都拉斯首席計畫經理一職,在榮退之際,特別抽空返會分享投身援外工作17年來的心得與甘苦。
大學念的是園藝系,主修食品加工,畢業後入農技團服務近4年,卻因小孩教育轉往美國發展,11年間總無法忘情援外工作,直到1999年底,在他49歲那年,又再度考進國合會一圓中年夢。
從國合會副秘書長李栢浡手中接下褒揚的獎座,穿著繡有TaiwanICDF標誌的紫色Polo衫,王增瑞鏗鏘的嗓音中,不時夾雜著爽朗的笑聲。在演講一開場,他便以自己的穿著態度為例,強調自己多年來投入工作的原則。
從團員、專家到資深專家,王增瑞總堅持自己的專業形象,等到升任為團長、首席計畫經理等管理職,他更替團隊製作有TaiwanICDF字樣的衣服與識別證,並要求團員隨身攜帶紙與筆。他表示,要求穿著,無非是凸顯國合會的專業與認同感;而準備紙筆則是可在重大會議(如觀摩會)進行間,隨時供長官取用或手記要項作為提示之需。
王增瑞一絲不苟與細膩的性格,在今年一月蔡英文總統參訪友邦宏都拉斯時顯露無遺。當時,為了讓蔡總統在短暫的交流時間內,能對國合會在宏都拉斯推動的四項計畫一目了然,他沙盤推演多時,在技術合作計畫與「一鄉鎮一特產」成果展中,從人員調度、動線、展覽內容、介紹的用詞再三思索與演練。
而最讓人眼睛一亮的是,他特別在展示入口處,設計了凸顯計畫績效重點的大型海報,搭配實物與照片,並以專題報告引發蔡總統對技術團業務的興趣,從現場蔡總統仔細地問了許多問題,並於致詞中強調:「這些合作計畫的成果,不只是切合在地的需求,更是臺灣跟宏都拉斯共同的驕傲,也為我們兩國的邦誼打下最堅實的基礎。」便可得知。
來自軍人家庭,從小就被訓練要服從,對於接到的任務,總會想盡辦法達成,甚至帶點完美主義的王增瑞,回想一路走來的歷程,尼加拉瓜Omar Torrijos合作社可說是他回歸援外道路的第一役。
以利潤中心、永續經營,救回破產合作社
在2001年,他接受了一個在大家眼中不可能成功的計畫,就是要讓尼加拉瓜一家負債美金80萬元的合作社起死回生。他還記得抵達時,350公頃的農場僅剩一台老舊的大型曳引機,身兼技術指導、行政管理、財務管理、行銷作業數職的他,並未因子彈有限而愁眉不展,反而盤點與善用手邊可用的資源與預算,提出合作社負責人必須以「利潤中心」、「永續經營」兩大前提負起成敗責任,並將「永續經營」概念延伸至「資金循環」。
靠著稻作生產技術提升、行政、財務管理制度的建立,短短5年間他除了讓合作社負債全數還清,甚至還盈餘了6萬美金,作為計畫移轉後自我經營的週轉金,獲得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關注,受邀進行專業報告,分享該計畫成功的關鍵。
他在尼國14年間,為了快速融入當地,被當地人認同,一方面熱愛他們的文化,以做當地人為榮;另一方面則是尊重他們,引導他們參與計畫。
他不僅要求自己會說當地的語言,還要說得精準,唱當地的歌曲、跳當地的傳統舞蹈,穿當地的傳統服裝,讓對方感受到他發自內心熱愛他們的文化,以做當地人為榮。在與當地人合作時,他會以專案計畫的方式,試著將計畫可能的流程寫下來,提供給合作的夥伴,請他們加入自己的想法與意見,並徵求他們參與負責,選擇尊重他們,用他們認同的方式,把他們拉進計畫裡來。
創造被利用的價值,重新領悟使命必達真義
「除了在計畫成效上屢獲肯定,衝勁十足的他,職涯的進程更是屢破紀錄,服務第2年,便得到了最佳績優團員,3年之後就升了專家,到了第5年成為代理團長,5年半之後成為正式團長。近幾年國合會組織變革,推動計畫經理制,亦被選為領頭羊,派任至海地,負責「海地Les Cayes河谷雜糧作物發展計畫」,希望提升糧食作物產量,協助農民組織發展與行銷等工作,形成整體的產業鏈,以強化農民獲利能力。
由於海地的計畫規模龐大,作物種類多元,計畫內容含括推廣、品種試驗、生產到運銷等,作為計畫經理,除了要嫻熟專案管理的技巧,還要在臺方與海方50多位工作人員間溝通協調,逐步引導他們自我管理,在資金循環下,做到永續經營,而這樣的任務,再再考驗了管理與領導統御的功力,王增瑞自承,這個計畫可說是職涯中遭遇最大的挑戰。
3年多來,他完成了符合計畫目標的18項成果,包括強化海地農民組織及市場行銷,建立糧食作物生產至銷售的產業鏈,稻米、玉米,以及黑豆的總栽種面積擴展至2萬8,500公頃等。而後,在2016年6月調任宏都拉斯首席計畫經理,並於今年4月屆齡退休。
每天早上6點半便開始工作,數十年如一日的他,分享多年駐外生涯,堅守的信條便是:「誠以待人,敬以致事」,並且要努力培養「被利用的價值」。他強調,千萬不要把「被利用」看作負面的,當你能被人所用的才能愈多,你在別人心中的價值就愈高,自我肯定的空間也就愈大,這樣的成就感會不斷的推動你前進,帶給你驕傲,未來你才會走得愈來愈順利。
曾經將「使命必達」奉為圭臬的他,在海地期間有了新的體會,因為一次工作的溝通中產生誤會,讓他發現過去自己只顧往前衝,太注意細節,過程中容易造成人際上的損傷,也提高了執行的風險,到頭來反而耽誤了大方向。
因此,他重新詮釋了「使命必達」的道理,不在於急切,而在於用對策略,把眼光放在大目標上,心中惦記著結果,儘管小地方不如人意亦無傷大雅。「既然大方向對了,使命就不難達成了,何必拘泥在小枝小節,跟自己也跟大家過不去?」另外「有些事情需要無聲無息地忘記,經過一次,就長一次智慧」;「有些苦痛和煩惱得要默默地承受;歷練一次;就豐富一次」,盡快找出事情發生的關鍵失敗因素,「成功不是結局,失敗也不是災難,持續的勇氣才是重要的」,王增瑞謙言自己活了這麼大了,才學到了這麼簡單的道理,真的是才疏學淺。
所謂「人生七十才開始」,才65歲的他,外型與體力依舊活力十足,退休一詞,似乎只是給了在異地工作多年的他,一個回家探視妻兒的理由。相信不久,在某個具有使命感的舞台,又將看到他埋首的身影,繼續展現一身好武藝,發光發熱、貢獻所長!
- 更新日期: 2022/06/05
- 點閱次數: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