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伯不異想2 我身邊的約旦藝術家
文、圖/約旦華語教學教師 黃玉慧
由於伊斯蘭教的《古蘭經》禁止偶像崇拜,在創作上禁止以具象的人類和動物造型作為主題,無論是雕塑家或畫家,一旦違反,會在審判日接受最嚴厲的懲罰,此一信條使得伊斯蘭藝術走上象徵與裝飾化的道路,例如反覆出現的幾何圖形元素或植物設計等阿拉伯式花紋,象徵阿拉無窮無盡、卓越、不可分割的本質,運用在建築及裝飾藝術上,因而創造出斐然的成就。這種管制現象一直到20世紀初期逐漸解禁,不過,在觀念上,對於藝術創作者,或多或少仍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雖然我在約旦教的是中文,但喜愛藝術的我,基於好奇與關心,特別訪談了任教大學裡三個學生,透過他們的遭遇,略窺在約旦發展藝術的甘苦。
有父母作後盾的娜蒂雅
包著頭巾的娜蒂雅在我的課堂出現時,總是背著單眼相機,這在約旦校園裡並不常見,也因此引起了我對她的興趣。目前她在大學的臉書官方網頁負責攝影,每週會採訪一個校內人物,並附上照片及數百字的文稿,我曾因外國人的身分成為她的受訪對象。
我問她關於阿拉伯人對藝術的認知,她是這樣說的:「大部分的父母都認為藝術是不用花時間,或短時間就可以學會的東西,如果下一代想要念跟藝術相關的科系,他們會努力勸退,並要孩子去念醫學、工程、會計、貿易、電腦等可以賺錢,對別人也說得出口的實用科系,藝術這種事無聊時自己練練,當成興趣就可以了。就算父母接受了,接下來還要面對整個家族排山倒海的阻撓,原因無非是怎麼可以讓孩子浪費寶貴生命去學藝術!」
這番「藝術無用論」的說法在台灣亦不陌生,只是娜蒂雅比別人幸運一點的是,她母親是美國籍,父親也曾在國外工作過,觀念十分開明,對她的興趣皆表支持,不過,即使過了父母這一關,她真正的挑戰將從出了社會開始,屆時得面對阿拉伯世界普遍存在的男女同工不同酬的問題,滿腔熱血的她,是不是能夠坦然接受?
靠網路商店自力更生的蒂瑪
頗有設計天份,在臉書開設客製化飾品店的蒂瑪,則不需擔心男女同工不同酬問題。19歲便開始創業的她,最初只是想滿足自己的創作慾,並分擔藥劑師父親養育6個孩子的經濟重擔,跟著擔任工程師的姊姊一起經營網路商店。
看準約旦人對網路社群如IG、WhatsApp、Snapchat的風靡,她花了許多力氣與時間經營這些媒介,也逐漸打響了知名度,開站兩年便已每月營收近六萬台幣,除了可支付自己的大學學費,還能帶著全家一起出國玩。蒂瑪聊到這份副業,開心地說:「一般兼職工作不能想請假就請假,可是我可以,例如考試期間我就暫停出貨,專心準備考試。另外,我的溝通應對跟以前比起來變好很多,也學習到很多生意上的通路技巧。」
我好奇地追問,其他同學會不會向她請教網路商店的經營之道呢?蒂瑪笑著說:「是滿多的,如果只是一般性的問題我都會開誠布公地告訴他們,但若關於怎麼製作飾品,那就是我的商業機密了。」
懷抱著夢想的歐馬
相對於蒂瑪成功的創業,正在起步階段的歐馬處境則相對困難,從小生長機能出現障礙的他,身高不及同齡者,又動過大型的腿部手術,加上沒上過任何美術學校,無論是炭筆素描、水彩,還是他最近想嘗試的油畫,一切技能靠的都是自學。
問他為什麼不跟老師學呢?他說他不相信這裡的師資。我不確定是否有其他原因像是經濟能力讓他決定自學,但本地藝術師資良莠不齊卻也是事實,我就聽過動畫系學生抱怨繪畫老師很差勁的事。歐馬本來專畫景物,在父母的建議下轉攻人物肖像畫,如今已成他的招牌,電視台曾經做過專訪。他也在臉書成立粉絲專頁,以前他都免費替人作畫,現在則是畫一張A4大小含框收費約1100台幣。
近期最讓他困擾的是法律明文規定身障人士可以免稅購車,但當他去申請時卻被打了回票。投入藝術的世界雖能幫歐馬找回自信,但大環境仍舊有許多無法改變的限制與困境,他總是懷抱著夢想說:「我希望以後能去美國、德國或義大利工作,在那裡我一定可以過得比較有尊嚴。」。
當我走入學生們的藝術創作世界,除了感受年輕的希望與熱情,深深以他們為榮,也不免對大環境有些疑慮,擔憂起他們未來的辛苦與挑戰。不過,想想在動盪不安的時代,具有創作天賦的人,他們獨到的才華,何嘗不是老天給的一個禮物,讓他們源源不絕的創意,可以有個轉換的出口,進而化成一個個可以長存的動人作品!
- 更新日期: 2022/06/05
- 點閱次數: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