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吟加勒比海的悲歌
文、圖/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外交替代役役男 陳彤昀
位於半個地球之外的加勒比海,對許多臺灣人而言,或許略有耳聞,但若細問,多半所知有限,甚至帶著誤解。當我選擇外交替代役,準備出國前夕,親朋好友聽見我要去加勒比海,常會對我開玩笑說你是不是要去當海盜?殊不知今日的加勒比海並沒有海盜,散布其間的島嶼反倒已成歐美知名的度假勝地,其中,我所落腳的臺灣友邦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以下簡稱克國)更是熱門選擇之一。
喜好探索土地故事的我,有幸以土壤專長來此服役,初到這世界排名第8迷你的國家,跟大部分觀光客一樣,即被其壯麗的山海美景所吸引,鎮日陶醉不已,但過了半年的漫步探索,便開始掘出一些鮮為人知,且令人震懾的歷史殘跡。
故事應從去年踏進血河(Bloody River)那一刻講起。
這條乾涸已久的河流,兩側裸露的石壁留有早年加勒比人刻下的壁畫,起先映入眼簾的畫作是簡單勾勒,帶著喜感的人面,接續觀看這些逗趣的線條,竟逐而化成眼神空洞,帶著低語小嘴的表情,以無止盡的靜謐回望著你,彷彿訴說著這片大地四百年來的哀愁,讓人不寒而慄。
且讓我用幾句詩句為標題,講述這片美麗土地的悲傷故事……
「綠蕨與蘭花點上新生的顏色/再訪那條斷頭又枯竭的歷史支流/唯能細聆壁畫吐露赭紅的哀歌」
探索血河的途中,從我所服務的計畫的技師及志工口中,得知關於這裡的故事。克國本是原住民「加勒比人」生活的島嶼之一,直到將近四百年前,英、法兩國的殖民者在此大肆屠殺,將兩千名加勒比人一一殲滅,血染此河三天三夜。
生於斯長於斯的加勒比人在列強取豪奪間完全滅絕,這段歷史宛若一條枯竭斷頭的河流,沒有留下半點活水可供憑弔,只能約略透過這些簡單的壁畫來回溯前人曾經的存在。
眼前的血河,似乎想向我們傾吐大航海時代歐洲列強在此的掠奪橫行,然而,無情的歷史卻令她啞然無聲地,讓扶疏的蕨類、蘭花隱藏了這段漸漸被世人遺忘的悲傷。
「在黑暗城下顫動的白色眼睛/鞭子與刀下,他們失去了天擇/取起沾血的骨牌許下祈願」
過往,克國曾是列強販售黑奴的轉運站之一,當時的糖廠莊主為了發展糖業,留下了部份黑奴。種植甘蔗的黑奴被囚禁在漆黑的地窖,過著如同牲畜般的生活,尤其,在提煉蔗糖時,常有人因操作機械不當,使得受傷殘廢的事件層出不窮,過程中具有生產能力的人才容易存活下來,我不由得猜想,島上嘉年華流傳已久的交配舞,耳鬢斯磨間賣弄自我性感,或許正是為了延續後代的生存法則。
今日的克國隨處可見廢棄的糖廠及磨坊,在拜訪農民的途中、假日參加的健行中都能看見,平時我上班的實驗室就座落在一個廢棄糖廠旁,這裡也有許多知名的旅館是以如莊園或磨坊改造而成。
隨著一次次拜訪這些遺跡,當我佇立在斷頭的磨坊裡仰望、窺天,似乎可以拼湊出當年黑奴所見的光景。當年被迫離開非洲祖國的他們來到了異鄉加勒比海,又受到歐洲列強百般凌虐,失去故鄉又失去無盡的藍天,就從磨坊那方圓形的天空,我彷彿見到了當年奴隸茫然無助的空洞眼神。
「昔日自遠方來的鱈魚肉碎/醃漬成鹹魚,近海的生魚/解放的今日該如何入味」
儘管今日克國已經獨立,仍可從街景看出殖民母國的遺風,尤其是飲食文化,他們的飲食文化明顯地反映著三百年來殖民的意象,例如重口味的血糕(Black pudding)、羊雜湯(Goat water)、雜碎飯(Cook-up)都是當時流傳下來的黑奴料理。當年糖廠莊主取完牲畜可食用的部位後,剩下部位奴隸才能拿來做料理。此外,英國人遠自歐洲海域捕獲的鱈魚,經醃漬後送往此地,故鹹魚也成了殖民時代的代表性食物之一。
曾經受到殖民母國援助的兩個島的居民在脫離殖民之後,心情想必是五味雜陳的,一方面宛若破籠而出的鳥兒,雀躍地迎接全新的自由,一方面又得接受現實的挑戰,適應新世界的步調,三百年來殖民歷史的傷痕尚未撫平,他們的記憶中還留著這些舊時代、舊食物的味道。
以往的我對歐美先進國家有著許多憧憬,然而這些歐洲列強在此地的歷史行徑竟完全顛覆了我過去對他們的美好印象。也許,唯有同樣有過殖民歷史的國家人民才能體會到這些情感、這些辛酸吧!在這些先進國家逐步發長的過程中,到底造成多少原鄉人不在原鄉?多少異鄉人客死異鄉。
這些曾在大航海時代橫行的列強如同海盜,竊取了他人的自由、生命,甚至另一段可能的歷史。時至今日,有些還能被正視,有些卻早已被吞沒於時間的洪流裡。
- 更新日期: 2022/06/05
- 點閱次數: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