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陽光帶到尼加拉瓜
文、圖/尼加拉瓜營養志工 李欣庭
得知自己被派往尼加拉瓜兒童燒燙傷救護協會(APROQUEN)當營養志工時,當時腦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當地營養師在燒燙傷領域會不會比自己還專業?自己在臺灣累積多年的老人及身心科的長照專長,會不會到了當地卻派不上用場?
直到出發前,我想不如把自己當成一張白紙,不將自己設限,頂多到當地重新學習,體驗新的文化與語言,或許正是這種歸零的態度,才讓我真正放下焦慮,能在新的舞台自在地發揮。
到了當地,我的任務是協助機構內的營養師執行業務。初來乍到,我對機構的作業流程充滿了好奇,常有很多問題想問,像是為什麼要給這個熱量?你們國家遇到這個狀況,通常都怎麼做的啊?或許受限我的語言能力,也或許是我跟他之間的信任感還不夠,開始總覺得自己有點拖累到他,有時忙的時候,他甚至連回答都不願意。
為了加速融入,取得他的認同,我除了嘗試在家把想問的問題先用西文準備好,替他代勞一些未完成的工作,自告奮勇維修電腦,設計簡易的excel公式方便統計,讓他有更多的時間休息。此番努力果然換來他的善意,願意敞開心胸,多點時間和耐心與我交談,甚至想學英文和中文跟我溝通。
在服務期間,很擔心自己會帶著專業的有色眼睛,以臺灣觀點曲解當地的做法,因此,當協助機構醫療訓練的美國醫療團隊停留的一週間,我便抓著美國小兒專科營養師問了一堆問題,確認自己在臺灣所學的適用於尼加拉瓜,也發現了我協助的營養師態度冷漠、專業不足的真正原因,其實是跟國家在營養師養成過程有關。恍然大悟後,我決定更積極的幫他解決文書工作,讓他多點時間跟醫師病人討論,把營養師的底子打好。
由於自己發現問題,做任何流程調整之前,都會習慣藉報告反應問題,或用簡報方式向機構的執行長報告,或許是這樣的溝通與改變的過程,讓她對我產生了倚重之意。服務中期,執行長希望能借重我的長才,從志工提升為策劃主導的角色。
在服務過程中學習面對失敗
徵得國合會的同意與支持後,我開始著手APROQUEN建立標準化的作業流程,加速病人的評估與營養追蹤,讓廚房送餐比以往準時,更製作營養衛教摺頁,協助新任營養師獨立作業,給予家屬更完整的衛教資訊。調整過程中,曾發生過幾次護理人員或廚房工作人員對調整後的流程感到不適應,加上語言能力無法好到可以直接解釋說明的狀況下,於是找了關鍵人副護理長跟廚房主管,除了完整說明也讓他們認同,在後來幾次其他人提出問題時,他們還幫我完整的說明。
有時遇到的挑戰是,國情不同理解的邏輯也不同,像是有些流程或評估,我們認為很自然而然,對他們來說卻不太好懂,因此,摸索了好長的一段時間,我才知道要教會他們,就必須用他們容易理解的邏輯去說明,而且要讓他們獨立作業必須真正信任與放手,容忍過程中可能的小失誤,定時給予鼓勵與回饋,讓他尋回信心。
儘管執行長逢人便大力讚美我,說我對機構貢獻良多,但我總覺得自己只是在做任何一個臺灣醫護人員都在做且很基本的事,而且回想起來,其實這一年我獲得的更多,像是以前不太敢嘗試去失敗,但後來發現有些事情是需要經過一點時間與過程才可能開花結果,錯誤有時候也是一種養分。能讓這專案完成,功勞不該獨歸於我,而該歸功於我身邊的貴人,當我無法流利溝通時,他們會給予我包容、耐心與鼓勵,當我感到無助時,有APROQUEN的支持及其他志工、華語老師陪伴,連自己在臺灣各領域的朋友,都曾忍受遠在尼加拉瓜的我屢次的叨擾。
經過這段志工生涯,重新回到花蓮門諾醫院壽豐分院,我發覺我跟一年多前的那個我,有了明顯的不同,現在的我看待事情不會只看著目標,而會多看看別人進步的那個部分,適時給予對方鼓勵提振信心,這樣的改變讓我在面對失敗的狀況時,比過去有了更多的勇氣。
旅程看似結束了,但我很清楚有些情感仍在發酵,正悄悄地醞釀著下一次的出發。
- 更新日期: 2022/06/05
- 點閱次數: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