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推動全球教育普及 三大險阻決定成敗

文/公共關係室 梁嘉桓
圖/公共關係室 祝康偉

  教育的良窳,攸關一個國家人力資源的素質,更是擺脫國家發展困境的根本。

  2000年聯合國訂下的「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即看重普及教育的重要性,將其列為第二項目標。經過15年來的推動,儘管全球小學入學率已經提高到9成,仍有高達5,700萬的小學學齡兒童無法就學。因此,2016年接續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中,則把教育納入目標四「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在推動教育普及之餘,更進一步強調終身學習,期冀以教育的力量,改善全球不平等的現象,提升婦女地位。

  在2017年初始,全球努力推廣教育之際,開發中國家該如何打樁建基,仍有以下險阻須通力克服。

險阻一:教育資源有限

   開發中國家最常面臨的問題,便是教育資源匱乏,例如教室、課桌椅及教具等硬體設備不足,或如合格教師數量缺乏。其中,尤以合格教師的問題最為棘手,因為根據統計,如果要在2030年達到普及教育的目標,全球需要增加2,850萬名教師,這也意味許多開發中國家,在找不到合格教師的情況下,很可能需要降低對教師資格的需求,以減少教師荒,然而,如此一來,開發中國家學生將無法接受合格的教育,且對教育的提升而言亦無實質助益。

險阻二:開發中國家童工問題仍舊嚴峻

   根據國際勞工組職(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約有1.68億童工,占世界兒童人口總數的11%,其中約有8,500萬兒童從事可能對健康、安全或身心發展有危害的危險工作。而在低所得國家中,童工占該國兒童人口比例約為23%。這些兒童可能因為貧窮、接受教育的管道不足、教育品質低落或因性別而承受特定的社會壓力等因素,被迫離開學校。而這些童工長大之後,更會因為教育程度低、沒有長期穩定的工作經驗,無法成為支撐國家發展的關鍵人力。

險阻三:家庭經濟不足負擔教育開支

   最後,開發中國家兒童無法接受教育,最大的阻礙還是來自於家庭經濟因素,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家庭因為無法負擔學費、制服或其他文具用品等,而讓家中學齡兒童無法上學,另外,有些家庭甚至必須讓學齡兒童工作分擔家計,也因此剝奪了學齡兒童受教育的權利。

  雖然落實教育普及看來險阻重重,但全球若能通力合作,此一目標仍大有可為,尤其,在網際網路日益普及之下,學習似已不像過往須待在教室才能進行,只要擁有電腦或手機等手持設備,便可以利用網路課程或教學應用程式學習新知,網路科技帶來更多接受教育的機會,也為開發中國家降低教育落差帶來了曙光。

延伸閱讀:

1.【低度開發國家與教育專題之一】開發中國家兒童教育面臨4大阻礙

2.【低度開發國家與教育專題之二】線上課程有助拉近開發中國家教育落差

3.【低度開發國家與教育專題之三】全球女童接受教育問題仍待解決

4.【低度開發國家與教育專題之四】呼應永續發展目標之內涵 國合會協助友邦培育高等人力

  • 更新日期: 2022/06/06
  • 點閱次數:1135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