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10月的禮讚

文/公共關係室 祝康偉


  光輝的10月,在我們關注國慶慶典的同時,全球因戰爭衝突及層出不窮的災難,正遭逢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人道危機之高峰,估計有超過1億2千5百萬人需要接受人道援助。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10月3日於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方案執行委員會(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s Programme)第67屆年會亦呼籲,面對此一難題,迫切需要各國超越狹隘的國家利益,團結一致,採取強有力的全球應對行動,救助最弱勢人口,不讓任何一個人被拋下。

  本期電子報中的「人物與趨勢」單元,我們特別精選了國合會20週年會慶專書文章《關懷篇-創傷、希望、新生 你所不知道的人道援助工作 》,透過本會人道援助處同仁林依潔、吳靜怡、鍾禎理與吳雅芳的視角,看見臺灣年輕的人道援助工作者,如何藉由軟硬體、制度改善、能力建構等方式,將遙遠的災難現場打造成自立而永續的生活堡壘,並以同理心讓每個人享有活著的權利與尊嚴,讀來如臨現場且倍感驕傲。

  而在「援外視界」單元,無論是本會駐印尼技術團團長莫國中文中所提的「臺灣智能環控溫室」,「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蔬果及雜糧作物品質與產品安全改進計畫」技師吳秉祜赴中美洲協助黃龍病防治計畫,善用的「黃龍病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檢測」,以及「海地Les Cayes河谷雜糧作物發展計畫」稻作推廣技師郭勤建設計「栽培曆」,作為海地農民隨身攜帶的稻作知識地圖,皆展現了臺灣經驗的升級與細膩操作。

  本期的「文化觀察」單元投稿尤其熱烈,不約而同地,同一國家有多位志工以不同面向挖掘當地生活的情態,像是中美洲友邦尼加拉瓜,就有志工詹子慧與黃小青,分別以交通與教育層面,分享身在其中的衝擊與觀察,讓我們看見開發中國家的威脅與機會。而泰北地區,則有志工劉玉婷與黃詠恩,以教學相長的情懷,感受學生與同事身上相似與相異的文化,從中體悟到生命的哲理,重新發現嶄新的自我。

  喜歡志工詹子慧《在尼加拉瓜,體會與生命的肉搏》文末引用知名的環境經濟學家、環保思想家保羅.霍肯 (Paul Hawken)在《看不見的力量(Blessed Unrest)》一書所言:「每當有人問我對未來樂觀或悲觀,我總是回答:如果你檢視描述地球現況的報告而不悲觀,那資料就是錯的;如果你遇見這項無名運動(指社會運動)裡的人而不樂觀,就是沒有心。」閱讀完本期的文章,我想你會認同這句話。

  縱觀世界局勢,或許沒有樂觀的理由,但這些立足第一線、默默付出的援助工作者,卻為我們帶來了振奮的力量與方向!

  • 更新日期: 2016/10/06
  • 點閱次數:449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