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海地見聞錄-加勒比天空下的動盪與希望

文‧圖/駐海地外交替代役役男 高鈺宸

啟程

  經歷六週密集語言訓練後,身懷熱血的外交替代役役男們,紛紛離開台灣前往各駐在國。我由繁榮的邁阿密機場轉機,映入眼簾的不再是現代化的高樓建築及整齊的街區道路,而是雜亂的貧民窟與荒蕪的山峰,這裡是「海地共和國」,全球最低度發展的國家之一。難以想像距離美國僅約2小時的航程,反差竟會如此之大,儘管在台灣時,已做好心理準備,抵達海地時所見的景象,還是讓我感到震撼。由首都太子港出發,約莫5小時的車程,我沿途見識到數百公尺長、散發惡臭的垃圾運河,因攤商霸佔,由6線縮減為2線的車道,而隨處焚燒產生的黑煙,彷彿告訴我已離開安逸社會的現實─這是我對海地的第一印象,也燃起了我想要幫助當地人民的決心。

遭遇

  本計畫中心位於海地南部Torbeck地區,台方人員(不含役男)僅4人與海方50人,負責2萬8千公頃的作物推廣、品種改良、水利灌溉、用水管理、農民組織、產品行銷、農機代耕及其他行政工作。由於雙方人數差異懸殊,許多工作進度也需要多方協調。台方人員儘管工作忙碌,但也不忘關心役男們的生活起居,讓我們役男倍感窩心。

  本計畫中心每日僅有1.4Gb的網路流量,時而導致公文或資料寄不出去的窘境;也由於缺少維修人員且地處偏遠因素,斷水斷電狀況時常發生,3、5天無水可用,對我們來說已是家常便飯;另外,由於當地醫療設備非常缺乏,沒有救護車、沒有緊急電話求救,較具規模的醫療資源在首都,需要自行開車5小時前往,因此倘遇上身體不適需要送醫也要花費一番工夫。除此之外,該地區在缺乏就業機會之下,人民迫切希望進入計畫中心工作,所以有時會遭激進份子丟石塊攻擊,甚至率眾堵住大門,得出動警方才能令其退散,在此環境的台方人員,各個繃緊神經,兢兢業業的努力工作。


筆者與當地技工正在進行農業機械柴油引擎維修討論
與當地人合作
  
身為農機專長役男,本次分配任務主要是負責農機零件管理與維護工作。實際瞭解倉庫的零件存放狀況,發現過去的農機零件,放置在4個貨櫃,但每個貨櫃,都有著堆積如山的零件,被打開的紙箱與塑膠袋散落一地,在整理上讓人摸不著頭緒該如何下手。很幸運的,本計畫的王計畫經理安排我至海地團部實習相關經驗,啟程當天,還特別告知需凌晨4點出發,原因是當地常有滋事份子沿路擋車的狀況,他們會使用樹幹、車輛甚至人牆擋住道路,以表達對於現況或得不到工作機會的不滿,若不趁凌晨起程,時常會影響到一整天的工作進度。

  抵達海地技術團團部後,姚技師開始對我進行密集的訓練,將整體零件管理模式,共分為3大類,第1部份為零件辨識分類,第2部分為零件盤點建檔,第3部分為協助海方人員,以電腦化的方式,控管零件的進出動作。幾天下來,我已逐漸上手,並回到Torbeck中心開始實際執行,由於剛開始在語言的部分還不熟悉,需要依靠台方專業技術人員的幫忙,我也時常乾脆一個人在貨櫃內忙進忙出,想只靠自己的力量解決。

  但也許是天意,在因緣際會之下,一位會講英語的當地雜工很熱心地主動幫忙我,我也在他的協助下,慢慢開始與當地人溝通,成為工作上的夥伴或朋友。伴隨支援人數逐漸增加,我們出動大型機具搬運零件貨架,也一起討論零件的分類規劃等,整體工作氣氛真的非常棒,一個月內,我們就將4個貨櫃零件分類並上架完成,小小的成就感,更奠定了我相信自己有能力達成些甚麼,並自我要求一定要在退伍前,夥同海方人員,完成整套農機零件控管系統,使其達到永續利用的模式。


筆者正在指導當地技工如何進行零件分類
體悟
  
海外生活雖不比台灣舒適便利,每天接觸到的人與人的相處,國與國的溝通,事與事的協調,其中許多辛酸與困難實在不是身處國內可以想像的,但在這加勒比海蔚藍的天空下,我們揮灑自己的汗水,用堅忍不拔的精神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盡最大的一份力量,就是期望可以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

  能夠參與外交替代役,是我由大學時期就開始憧憬嚮往的,如今能達成夢想中小小的一步,心裡感到十分踏實,這的確是人生中難得的回憶,並讓我更懂得珍惜身邊所擁有的一切。

相關連結

海地Les Cayes河谷雜糧作物發展計畫

  • 更新日期: 2022/06/06
  • 點閱次數:572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