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外商公司行銷經理到聖露西亞農業行銷志工的意外人生
文/駐聖露西亞志工協調人 賴樹盛
圖/賴樹盛、黃鴻仁
“Hello, my name is Lucia.”每回當她向當地新朋友介紹起自已,不免換來對方臉上的訝異神情,這是因為葉曉群所派駐服務的國家,剛巧就叫做「St. Lucia(聖露西亞)」。
擁有留美碩士學位,曾在外商公司服務多年的葉曉群,作為一名資深行銷分析師,規劃產品行銷專案、客戶溝通簡報都難不倒她。不過,可能連她自己都未曾想像過,竟然會到了地球另一端的島國,擔任農業行銷志工。
人生中場前的出走
當問起她為什麼會成為海外志工時,葉曉群總輕描淡寫回應,多年職場的辛勤忙碌,讓她決定暫時停下腳步,又不希望自己僅是四處旅遊放空,而是想趁著人生中場前的這個階段,為他人提供有意義的服務。
因此,2年前她報名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海外志工,在順利獲得錄取並完成服務培訓後,帶著一只輕便的行李箱,轉了三趟班機,隻身來到了加勒比海的美麗海島,展開了為期兩年的海外服務生涯。
聖露西亞位於東加勒比海小安地列斯群島中部,為火山噴發形成的島嶼,境內山巒起伏,景緻優美迷人,人口約十七萬餘,主要為非裔黑人,近年來該國成為著名觀光勝地。然而,由於氣候炎熱、耕作面積有限及內需市場規模小等因素,造成露國農業發展的先天限制。
過去在台灣,葉曉群從事各類商品銷售分析工作,常得在辦公桌前與統計數字奮戰,挑燈加班成了家常便飯;如今在聖露西亞,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工作形式,除了隨農業部同事拜訪農民及舉辦作物種植講習外,還在超市親自推廣起當地農作物,穿梭於傳統市場,訓練當地訪員、訪談攤商,分析最新的銷售資訊提供給農戶們。
她談起某次訪視偏遠山區的小農,由於聖露西亞所有屋舍都沒有門牌地址,農民僅說經過村落岔路後,看到一棵老橡樹就能找到他家了。當天從艷陽高照,突然間傾盆大雨,接著又放晴,一行人開著四輪驅動車在山區繞了大半天,卻始終沒能找到那顆老橡樹。倒是雨過天晴後,高掛天際的美麗彩虹令她心曠神怡,至今難以忘懷。
還有一回,她跟著當地農民,徒步前往山坡上勘查薑作物栽種情況,一不小心踩空摔落水坑,滑稽模樣引來一陣笑語,自己也覺得十分有趣。當天,看著那對農村夫婦辛勤勞動的年邁身影,及臉上流露的樂天知命,對照此地青壯人力的普遍外流及農作物的量少價低,更讓她感到行銷對當地農業發展的重要性。
▲在傳統市場裡舉辦甘藍菜行銷活動運用專長投入新領域
葉曉群原本對農業感到陌生,因此得重頭學習起,但她認為志工服務與職場工作,其實並沒有太大不同,既然自己對農作物行銷還不熟悉,那就一面做,一面學,一面調整。
葉曉群回想起執行「羽衣甘藍菜推廣志工專案」的初次經驗,剛提出時並不被看好,但她依據過去的經驗,先充分蒐集資訊,確認該部門優先目標及作物推廣潛力,自己從採購種籽育苗、鼓勵農戶栽種、聯繫相關單位,並舉辦十餘場攤位推廣活動,藉由現場試吃及介紹營養成分的新作法,將市場反應提供給農部及農戶,成功的將過去一直仰賴進口的羽衣甘藍菜,轉變為現今的「在地生產,在地銷售」。
她接續發揮調查分析的專長,規劃了「重要農作物零售價格調查專案」,針對露國主要傳統市場,招募訓練當地訪員,持續訪談攤商蒐集資訊,除確保全國調查執行的品質,並將分析數據發佈在農業部網站供各界運用。
接連的專案執行成果,不僅贏得農業部同事的肯定,更建立起團隊工作的默契。當問起她對跨文化工作挑戰的看法,葉曉群很淡定的說著:「人都是一樣的,差別只是膚色不同;雖然工作環境不一樣,但自己的工作態度依然相同。」近700多個日子以來,她提起最大收穫是與當地同事之間培養的合作默契,很珍惜這難得的、全英文溝通的跨國共事經驗。
在620平方公里的美麗小島,葉曉群服務工作之餘,彈鋼琴自娛、讀英語文學、看國外影集,假日時邀約朋友一同出遊,盡情享受沙灘、陽光和美景,這是在加勒比海當志工最大的額外福利。她說,這趟旅程讓自己體認到,生活可以有不一樣選擇的。
或許,Luica會來到了St. Lucia,是個早已安排好的緣分吧。
- 更新日期: 2022/06/06
- 點閱次數: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