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內容
電子報內容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Ownership, sustainability and why are we here

文‧圖/駐印尼摩若台計畫經理 劉玲君

序曲

  下午三點,赤道的太陽非常驕傲地向大家宣布祂才是這個地球的主宰。
  一個放置四張辦公桌加八張椅子的小空間,四個揮汗如雨的工作人員,這就是國合會在印尼摩若台的辦公場所的情景。

  經過兩周的努力,總算湊齊了摩若台縣內與能力建構相關的各單位主管,晚上八點就要舉辦說明會了,大夥如火如荼地進行各項前置準備,辦公室裡熱氣十足,汗珠一顆顆滴下來。「咻!」的一聲,同事發出慘叫,工作到一半的電腦螢幕一片漆黑,風扇停止運轉,下午三點十五分我們停電了,接下來該如何是好?

計畫緣起

  2012年12月4日,中華民國政府與印尼政府簽訂了共同發展摩若台島的協定,未來雙方將針對生態旅遊業、漁業、森林業及農業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開發,並規劃建立經濟特區、合作產出發展藍圖、提供投資誘因,另由台灣協助摩若台進行發展相關之能力建構。由於成立經濟特區及它項與投資相關之作業須經前期審慎評估規劃,並彙整各單位意見取得共識;為了加速推動相關業務,國合會優先派計畫經理駐摩若台,針對摩若台縣的觀光旅遊業進行能力建構先期訓練。

從零開始

  從雅加達出發,轉了兩天飛機才抵達摩若台,看著除了擁有豐富蚊蟲生態以外,空無一物的五坪辦公空間,心想這可有一段路要走了。

  我們的工作團隊成員包括來自台灣的計畫經理R小姐,來自印尼蘇拉威西曾在世界展望會工作的英語訓練講師M君,來自雅加達曾在印尼與東帝汶邊界工作的翻譯A小姐,以及開發案合作夥伴印尼Jababeka公司派駐摩若台旅館經理Y君擔任顧問。從找桌子找椅子開始忙了整整三天,辦公室各項設備算是湊齊了,剩下湊不齊的就是當地沒有販售,除了從鄰近主要城市找別無他法,但飛機一周只有三班,坐船來回要十六小時,大夥討論一番後決定就這樣吧,畢竟跟當地縣政府的其他辦公室比起來,我們可有四張桌子八張椅子,已經是排名前三的豪華辦公場所。2014年3月21日那一天,沒有香檳沒有致詞,大家摸摸安頓好的家具,彼此道聲恭喜,國合會摩若台的工作團隊建立起自己的辦公基地。

摩若台島現況

  摩島全縣面積為2,312平方公里,台灣的十五分之一大,官方人口統計數字為五萬多人,實際上多數民眾前往其他城市尋求工作機會及居住,在島上的人數並未達五萬。留下來的人分兩種,在當地有穩定生意的人,但更多的是沒有機會離開的人。全島有兩間醫院,只有一名軍方派駐的醫生,不一定每日執勤。有60所高中與唯一的一所大學,大學生和高中生輪流使用教室,教室沒有電,所以換班得趕快,太陽要是下山了就看不清楚了(陰天也是)。

  民生用水也是一大問題,負擔的起的民眾向抽取地下水的公司購買日常生活用水,但多數民眾是用大桶子接雨水使用,連桶子都買不起的居民每天上午及傍晚會聚集在政府提供的臨時免費供水點提水,傍晚時該地熱鬧程度可比台北NEO 19,有電池收音機撥放電音舞曲,洗菜洗衣服的主婦,約會的小情侶,全裸洗澡的小孩,大家漫無目的打發時間。

做計畫不能輸給停電!

  島上有兩座主要電廠,一座大型柴油發電廠為主供電來源,搭配一座600KW的太陽能發電廠作為輔助,供應全島五萬居民的日常生活用電。一個月前太陽能電廠因為控制室過熱導致一座機具損壞供電下降,連帶影響柴油發電廠的機具一併燒掉三台,在缺乏修復技術及所需零件的情況下,摩若台南區除了縣長及副縣長家之外,宣告分區供電,由於分區供電的公告方式為口耳相傳,耳聞晚上六點開始停電,下午三點夥伴們正在辦公室做晚上說明會的最後衝刺時,竟遇上提前停電,讓業務陷入停擺,說好的六點呢?

  剛好遇到沒有風的下午,停電的辦公室可比烤爐,大腿里肌肉已經三分熟切開就可以吃了,大夥毛毛躁躁的走向室外,不一會又被太陽給逼退回屋簷下。晚上的說明會可是未來業務推動的頭場硬仗,軟硬兼施才約齊副縣長、教育局長、經濟發展局局長以及大學校長。重新振作起精神,頂著夕陽在陽台圍著早已過熱的筆電,來吧,讓他們瞧瞧甚麼是台灣精神。

  初來乍到摩島,為了推動業務逐一拜會各相關單位,但發現各辦公室運作的時間大致為周一到到四,上午九點到十一點,下午三點到四點,但前提是如果官員們有在摩若台的話。平均每個月有兩到三周,政府官員都在外地出差。原以為這是熱帶地區人民閒散風情,重視休閒遠超過工作所導致的缺乏效率,但隨著時間經過,問題的主因慢慢浮現。

  摩島地處環太平洋第二島鏈邊界地區,距離雅加達直線距離兩千六百公里,缺乏基礎建設。2009年摩若台升格為印尼第三級行政單位成為獨立縣,意味著需要更常與中央或省級政府溝通,可是摩若台通訊設備不佳,島上並無鋪設固定纜線,因此沒有市內電話,手機僅在全縣南區及部分重鎮有訊號,3G網路速度每秒不到1MB,衛星網路訊號僅限晴天,缺乏電話網路作為溝通媒介,摩島官員必須親自前往其他地方參加會議,這一趟,一至兩周省不了。若往返雅加達參加會議,最快來回耗時四天,而耗時四天的飛機可不是人人坐得起,坐不起的搭渡輪或搭快艇,耗費的時間與精力無法想像。另因缺乏水、電及各項基礎物資,辦公室經常停擺,並非官員懶散缺乏效率。但連人都見不著,說好的ownership(在地化)怎麼來呢?

  我們找上前次評估任務時曾有一面之緣的經濟發展局W局長,再過兩日W局長就要赴雅加達參加與摩島經濟發展相關的會議了,這一去也是數周,為覓得所有相關人士都在場的時間,W局長顧不得太多,敲定了晚間八點開會,不然過了該晚,大夥又紛紛離開不知去哪開會了。雖然謝過W局長的熱情,但在這大停電的晚間八點,我該去哪裡找個有電力供應又足以容納這麼多人的場地?該去敲敲唯一一間燈火通明的副縣長家門了。

  多虧工作夥伴的同心協力,說明會順利的結束了,副縣長一聲令下全員出動,在說明會中摩若台政府官員對國合會有了初步的認識,也明白本會在開發案中所扮演的角色,並對能力建構訓練的規劃有大致的概念。在討論時摩島官員們對於該如何進行訓練其實有很多想法,也有提供相當多的建議。


筆者向摩若台各利害關係人進行簡報
摩島的永續發展之路

  巴黎援助有效性宣言首重在地化,發展中國家須設定自己的扶貧政策、改善自己的機構並降低貪汙情況。在摩若台,會議奇特的景象不在於人手一菸,而在於當討論遇到困難時,大夥會哈哈大笑並說 “Welcome to Morotai”。誰比摩若台人民更關心自己的發展,更關心環境保護?也許他們對於開會的議程安排或表決程序不甚嫻熟,但他們對如何發展自己的土地確有一番見解,只要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傾聽,相信援助國與受援國能共同找出永續發展的最佳方案。

相關連結

國合會將派遣駐外計畫經理赴印尼執行「印尼摩若台觀光旅館業能力建構訓練班」

  • 更新日期: 2022/06/03
  • 點閱次數:570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