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列表
電子報列表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第74期

新知新訊 

編譯/業務企劃處 顏銘宏
11/18 聯合國糧農組織建立鄉村金融線上學習中心
11/24 美洲開發銀行提供尼加拉瓜七百二十萬美元貸款,協助改善人民的身家安全
11/11 亞洲開發銀行持續關注萬那度的私部門發展、經濟管理能力及政府治理

聯合國糧農組織建立鄉村金融線上學習中心

聯合國糧農組織於日前宣布建立一個線上學習中心,提供參與鄉村金融業務者更充分的資訊以及線上學習機會,以有助於提供更完善的金融服務。由於鄉村地區素有地處偏遠、基礎設施不足、季節性收入以及廣泛貧窮等問題,因此鄉村金融著眼於提供當地居民儲金、融資、保險以及現金轉帳等服務,協助人民改善生活狀況。糧農組織指出,要使鄉村人口可以得到更多的協助,不應該只是一味地提供貸款,而是要讓這些人口可以更容易地獲得服務,因此首要之舉便是提昇金融機構、政府機關以及援助組織的執行能力(capacity building)。另一方面,線上學習中心的成立也標誌著「2005國際微額貸款年」的到來,亦為糧農組織推動健全鄉村金融政策與服務的重要準備動作。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www.fao.org/newsroom/en/news/2004/51590/index.html

 

美洲開發銀行提供尼加拉瓜七百二十萬美元貸款,協助改善人民的身家安全

美洲開發銀行日前宣布將提供尼加拉瓜七百二十萬美元貸款,以協助尼國十一個行政區減少暴力事件及青少年犯罪,以保障人民的身家安全。根據警方統計,尼國幫派問題嚴重,目前全國約有近三千名十八至二十五歲的青少年幫派份子。幫派的猖獗造成暴力事件頻傳,並使得大批青少年輟學而缺乏教育,進而形成年輕人口社會化程度低落以及缺乏職場工作技能。有鑒於此,美洲開發銀行提供貸款予尼國以加強學校教育與技能訓練,協助青年就業及從事休閒運動,並加強尼國治安部門的效率,促進地方政府與社區參與相關計畫,以有效降低暴力事件的發生。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www.iadb.org/NEWS/Display/PRView.cfm?PR_Num=251_04&Language=English

 

亞洲開發銀行持續關注萬那杜的私部門發展、經濟管理能力及政府治理

亞洲開發銀行日前更新對萬那杜的援助計畫,將於未來兩年內持續協助該國發展私部門、建立完善的經濟管理及良好的政府治理。亞銀的援助計畫強調知識的轉移,而非資金的轉移,期望達到三項目標:政府治理透明化、營造一個有利於私部門發展的經濟環境,以及加強對於貧窮人口的服務。在私部門發展方面,亞銀將協助萬那杜財政部發展中程策略架構及改革交易機制,另鑒於運輸對於該國私部門及外島的發展影響重大,亞銀計劃在2005年透過技術協助推動萬國港務部門的民營化。除此之外,亞銀預計在未來兩年推行一連串教育計畫,其中包括增加鄉村婦女的生產力及加強技職教育等,以提升該國人力素質。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www.adb.org/Documents/News/2004/nr2004153.asp


經驗分享 「烹」出健康  

技術合作處 陳淑萍
-參與馬紹爾烹調研習活動有感
這次前往馬紹爾,主要的任務是協同二位高雄餐旅學院的志工老師進行烹飪及營養教學。茲因馬國人甚少食用蔬菜,以致當地人普遍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心血管疾病,影響健康甚鉅,因此,本會即結合駐馬紹爾技術團的蔬菜推廣計畫,再派遣志工老師教導適當的食用、烹調方法及均衡攝取營養的觀念,期能增加馬國人的蔬菜攝取量,改善健康。
烹飪研習活動當日學員參與熱烈的情況。 參與者正聚精會神地觀看老師現場的示範。

 

參與學員正開始嘗試以所學的刀法處理蔬菜。 烹飪過程中不時可以看到學員們相互觀摩學習。

  從空中俯瞰 Majuro 島,像個壓扁後被咬一口即丟到海中的甜甜圈,內外皆空,看起來像是過於狹小而不適合農耕的地形,我想,當地的作物種類大概不會太多,連帶的,食物的變化也不會太大吧。

  在飛機抵達馬國後,一行人即先與大使館、技術團的先進以及當地華僑討論如何進行接下來三天的烹飪課程。果然如先前的假設一般,當地菜餚的烹調方式變化不多,蔬菜多是水煮,極少使用煎炒技巧,更遑論中餐講究的火候控制、盛盤裝飾等學問;連作為主要蛋白質來源的水產類,也只有水煮、燒烤的料理方式,僅有少數人會使用油炸烹調。

  由於班機銜接的問題使我們的行程稍有延誤,講習也延期開課。據提供會場的華僑表示,原定開課當天,會場竟然排滿了等待上課的學員,大家對於延期都感到非常地失望。聽到這個小插曲,我們除了表示抱歉之外,心中亦有股竊喜油然而生--原本擔心只有小貓兩三隻到場,當下轉而煩惱人數過多,會場恐將無法容納。

  為了維持教學品質, 這次活動採取五人一組,共六小組的小班制進行烹飪教學。老師們事先到馬國市場熟悉當地食材及當地人的食性,以此設計適合當地需求的食譜,如炒飯、水果蔬菜沙拉、蒸椰子盅、糖醋魚、炒青菜等,食材包括番茄、空心菜、甜椒等技術團推廣的蔬果,及當地容易取得的鮪魚,讓學員日後易於搭配運用。上課時先由老師們示範並且解說烹飪時應注意的環節,接著再由學員們實際操作,老師從旁協助,課程結束前舉行小型的品嚐會,與會學員均可互嚐手藝,增進彼此之間的交流。

從馬國鄉村簡易的烹飪炊具中,似乎讓人更能瞭解當地的飲食文化,進而提供協助給予改善

  原以為烹飪課程應是女性學員居多,沒想到男女學員各占一半,而且男學員的廚藝具有一定的水準。看著男學員架勢十足,突然想到當地傳統上是以母系為主的社會,我想,這些男學員大概平常在家中就被太太們訓練得很好,這次可能也是應老婆大人的要求來參加烹飪課程。

  課暇之餘,我前往農家實地瞭解當地居民的生活飲食。都市裡多數人使用電爐及瓦斯,鄉村則仍有許多人依傳統方式,在地上挖個炕,以椰殼為燃料,直接生火以行炊事。由於戶外容易有風沙,且炊具離地表又近,因此容易造成食物污染;此外,許多人是直接以手取食,若無飯前洗手的習慣,很容易因此吃入不潔的食物,引發疾病。

  當地飲食傳統上是以魚、麵包果及椰子為主,近來因受東方文化的影響,許多人養成吃米食的習慣。在與當地長者聊天時,發現他們認為早期馬紹爾人只吃魚,根本不會生病,但是自從我們這些外地人引進ㄧ堆奇怪的食物(指的是蔬菜、米等)後,就使他們產生病痛。但我的看法是:早期因為死亡率高,ㄧ些因飲食不當所導致的疾病沒有機會受到注意;現今因死亡率降低,各種飲食不當所造成的疾病如痛風、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才有機會出來作怪。

  當地居民偏好重口味的食物,如重鹹、重辣;亦喜歡食物具鮮豔的顏色,如所有的醃製品一定要添加黃色或紅色色素,濃重到只要稍微咀嚼,整個口腔即泛黃(或紅)的程度。其他如巧克力等各式甜食,也深受當地人的喜愛。

  當地也有便當出售,售價約三到五美元不等。最便宜的便當菜色可能為一碗白飯,加上一隻雞腿等肉類,頂多再附上一塊麵包果;而較貴的便當可能會增加兩樣魚或肉類食物,以及ㄧ小份的蔬菜,但蔬菜多是根莖類,較少有葉菜類。多數攤販是在大馬路起個灶,直接在路旁烹煮;少數是先行在家中準備好,再帶到路旁擺攤出售。二者看起來都有衛生方面的疑慮。

  研習活動結束後,我利用返國前的空檔,到附近的藝品店閒逛。老闆娘突然很熱心地招待我,並且送給我ㄧ份紀念品。原來她的家人是烹飪研習班的學員,回家後很興奮地展現課程中學到的手藝,全家人均讚不絕口,老闆娘因而認出我來並藉此感謝台灣政府對馬紹爾人民直接的幫助。這段小插曲令我既感動又高興,覺得技術團的付出還是相當受到當地居民的肯定。我想,未來我們會繼續推動類似的活動,透過與當地居民的直接接觸與互動,才能建立真正深入民心的邦誼。


青年進行曲 前浪推後浪 後浪追前浪

第四屆外交替代役生活輔導員 吳振瑋.劉長浩提供
外交替代役的傳承與今朝
今年夏末,當台灣的青年朋友們還在討論著要如何捉住夏天的尾巴,計劃著到哪兒去遊玩的同時,卻有數百名即將入伍的準役男們在心裡暗自下了不一樣的兵役決定,選擇以所學專長申請加入外交替代役的行列,為自己的青春開啟不平凡的扉頁。
對筆者(左)而言,每一場學長與學弟之間的分享都是精采好戲,像電影一樣耐人尋味。(左圖中為鄭健禹,右圖中為陳逸彥、右為劉長浩)

  經過篩選抽籤後,外交部由數百名申請者中挑選出六十六位役男,「第四屆外交替代役」在秋初誕生了。

從役男變成輔導員

  為使今年人數倍增的役男們能在國內順利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專業及語言訓練,國合會早在年初就開始著手規劃專業訓練事宜,除選擇場地、規劃課程及辦理招募說明會以外,還特別聘請甫於今年服役期滿歸國的第二屆外交役役男長浩及我兩人擔任生活輔導員。

  先介紹一下和我一樣同屬金牛座的夥伴--長浩。服役於布吉納法索的長浩,有「非洲小黑人」之稱號,曾歷經瘧疾的洗禮,有著滿腹的非洲經驗,你永遠可以見識到他無盡的精力跟體能!而向來自覺還有很多學習空間的我,剛開始決定擔任役男的生活輔導員時不免有所不安,我曾自問:「有沒有把握做好這次的工作?」在實際與學弟們相處後,我漸漸體認到,因為我曾走過他們即將要走的路,所以,不論是分享以前服役的經驗,或是幫他們解決疑惑,我都期許自己能以自身的經驗協助他們,也越來越篤信我們可以透過輔導員的角色幫助他們在出國服勤前作最好的準備。

帶人前先學會帶心

  一如前三屆役男一樣,役男們在決定派駐國後,心中就開始冒出層出不窮的疑問,猶如當年的自己。於是,我和長浩利用幾天晚自習的時間,竭盡所能地幫役男們解答心中的疑惑,一方面安定役男們的心情,讓他們對陌生的國家有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則是與役男們培養感情。

  六十六位役男,是外交替代役招募以來史無前例的數字,得知人數時我腦中唯一想的是:「我要花多久時間才能記住他們的名字與臉孔?」還好經過朝夕相處後,這個疑問很快地就不存在了。對於我和長浩來說,擔任輔導員讓我們有機會學習如何彼此協調及各司其職,也展現十足的合作默契,再加上是以學長的身份帶學弟,有種傳承的強烈責任感,而我們認真的態度,同時也激勵出役男學弟們優異的表現。看到各個自律性高、榮譽心重、素質優秀的役男們,真是「出乎意料的好帶」﹗真的非常感謝,也很欣慰。

找到輔導員的價值

  役男輔導員的價值在哪裡?現在的我和長浩已漸漸畫出輪廓。役男們每天喚著「長浩學長」、「振瑋學長」,我們也不時分享著自己的駐外經驗,無論在生活適應、工作經驗、心理調整、生涯規劃等方面,有的沒的,以閒聊的方式與他們對談,我想,經驗的傳遞,才是真正發揮出我與長浩的價值!

  除了我們兩位輔導員獻寶外,幾位目前忙於工作或進修的退役學長們,也應我們邀請或自願地空出時間前來與役男們座談,贏得役男們熱烈的迴響。回饋經驗的學長們紛紛搬出他們滿載的經驗寶藏 (當然不是幾個鐘頭就可以交代完的),並各自以不同的主題進行分享。

經驗傳承帶動服役士氣

  曾服勤於駐查德醫療團的第二屆役男鄭健禹,在十月廿五日正當台北市宣布放颱風假的同時打電話給我,自告奮勇地想要利用晚上的時間與役男聊天,真是令人感動! 他在忙碌的R1(住院第一年醫師)生活中,還不忘正在受訓的學弟們,願意犧牲自己難得的寶貴時間,透過一百多張的投影片分享他在查德的看診經驗,包括協助當地小學防治血吸蟲,及在查德生活(如吃路邊攤)的經歷。最令人難忘的莫過於他細心的整理了瘧疾的用藥清單及熱帶疾病的英法文名稱對照表提供學弟們參考。透過他生動的描述,大夥兒彷彿也一道走了一趟查德。

  協助非洲阿福來台就醫的陳逸彥(曾為駐布吉納法索醫療團第二屆役男),亦是在百忙中特地抽空於十一月四日晚上來到訓練中心,展示一百四十張投影片,細說他的服役歷程。與逸彥熟識的人就知道,條理分明、思路清晰是他的人格特質,他的分享是屬於懇切叮嚀型的,從抵駐地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到如何與台灣的媒體交手,甚至談到他退役後的工作規劃以及現在的轉變…等等,不僅役男們受益,就連我也被啟發了許多新的想法與觀念。

  當然,熱情分享自身經驗的學長不只上述二位,第一屆的學長們也參與了一場又一場的傳承盛會,包括前駐中美洲投資貿易團役男鄭乃豪、曾服務於巴拿馬技術團的役男邱垂柏、前駐馬拉威技術團役男歐文凱及前駐史瓦濟蘭技術團役男張正桓…等等,此外,連返國休假的第三屆役男們也都不吝嗇地前來分享。

  「一屆帶一屆、一屆傳一屆」的精神,就像磁鐵般地凝聚外交替代役青年的熱情與活力。一屆與一屆之間,也因為同為外交替代役男,產生一種相知相惜的友誼及認同感。來自台灣各領域的菁英學子們先後投入外交替代役的行列,一同扛起了外交的擔子,分攤了台灣駐外人員的辛勞,打響了台灣年輕人的名號,要一起向世界昂首前行。

對役男而言,前輩們的分享都是他們挖寶的時刻。

 


海外見真情 水岸蘭蹤

.駐哥斯大黎加志工 徐德生
一個喜歡蘭花的人除了會關心如何照顧這些有個性的植物之外,還會特別注意她們的原生環境,關注蘭花們生長在野地的樣子,一方面除了是增加知識趣味之外,另一方面越是瞭解她們的原生環境,對於照顧這些花兒們就會更得心應手。


  在上一篇文章中曾提到過蘭花的生長環境不一定都是原始茂密的叢林,或是未經破壞的原始森林,在一些人為開發的草地其實也可以發現某些蘭花的芳蹤。如果我們細看蘭科植物的生活環境及地理分布狀況,會意外地發現到,這些嬌客的生活背景從高山到海岸邊,範圍從寒帶延伸到熱帶,氣候從潮濕的雨林到乾燥的沙漠,可以說除了南北極地之外,從南半球到北半球,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都有蘭科植物的分布。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水岸邊的蘭花,一起在粼粼波光中尋覓蘭蹤,同時發掘那些容易為人所誤認的蘭科植物。

水岸溼地

  蘭花可以在水裡生長嗎?嚴格說來,長在水裡是沒有的,但是長在水邊,也就是根系長年浸泡在濕土中的蘭花確實存在,例如之前介紹過的Habenaria lankesteri Ames.(如右圖,並請參考本會第七十期電子報)的生長環境就是河岸的溼地,在植物園內的人工水池岸邊就可以發現。在台灣也有一種穗花斑葉蘭(Goodyera procera Hook. f.),經常可以在溪邊或河岸邊的石縫中發現到。至於分布在海邊的蘭花,到目前為止我在哥斯大黎加曾經看過兩個種類,一個種類是香草蘭(Vanilla sp.),另一個種類是Brassavola nodosa Lindley。

香草-是花還是草?

  吃過冰淇淋的人一定都嚐過香草冰淇淋,香草其實不是草,而是從香草蘭果莢提煉出來的精油,因此大家所熟悉的香草,她的植物體本尊其實是一種蘭科植物,添加在冰淇淋或餅乾裡的香草精就是從中提煉出來的。

  香草蘭是一種分布非常廣泛的植物,在亞洲、非洲、美洲的熱帶地區都有,台灣也有自然分布。對過去學生時代曾經在野外採集過的我來說並不陌生,但讓我驚訝的是她棲息所在地。印象中香草蘭應該是森林裡的植物,但我卻是在哥國Cahuita國家公園的海岸採集到的,她就生長在沙灘的海岸林裡,混生於椰子樹跟欖仁樹當中,有些植株甚至跟一些草本植物混生,直接匍匐生長在地面上。Cahuita是一個很小型的國家公園,她的陸地範圍只有一個海岸突出的岬角,當初設立的主要目的是要保存海裡的珊瑚,所以在旅遊地圖上可以明顯看到一個特別畫出受到保護的海域。在Cahuita海邊看到的香草蘭不是只有單一植株,而是一個族群,她們的生長位置距離海水只有不到兩公尺的距離!

  香草蘭是蔓藤類植物,可以攀附在樹幹上生長,也可以懸垂到地面匍匐生長。植物體的長度可以到30公尺,如果將她拉直就相當於一株大喬木的高度。文獻記載,哥斯大黎加香草蘭屬(Vanilla)植物有好幾個種類,她們多分布於低海拔地區,從近海平面到約海拔600公尺處。她的花朵開花時間很短暫,大約只有一到兩天,所以觀賞上的價值較不如食用價值。另外因為她的植物體要到比較成熟之後才會開花,也因此就更不容易觀賞到她開花的情形。但是她的植株確實是很奇特,葉片大大厚厚的有如多肉植物一般,而且互生整齊分布在粗壯的蔓性莖上。由於型態是這樣的特別,所以很多時候跟朋友說這是蘭花,常常得到的反應都是一副不能置信的表情。

Brassavola nodosa

  另一個在海邊可以看到的種類是Brassavola nodosa,她跟香草蘭不一樣,是一種著生性蘭花,分布於海平面約100公尺的低海拔地區,在哥斯大黎加、太平洋沿岸或加勒比海沿岸都有分布。

   第一次看到Brassavola nodosa,是在加勒比海岸邊的欖仁樹上,因為她所依附的欖仁樹枝幹已經伸展到了水面上了,所以她根本就是長在水面上的。

  由於長在海邊的植物都必須忍受海風鹽霧的侵襲,所以這類植物的適應力相當強,其旺盛的生命力只消看看樹幹上密密的植株就可以知道,這位水岸邊的嬌客確實樂在其中。可是Brassavola nodosa這樣嬌嫩的植物也能夠忍受這種環境就確實讓人驚訝,因為除了鹽分之外,海邊的陽光、乾燥、高溫的氣候條件,對許多植物都是一種挑戰也是生存壓力。我不知道是否還有其它蘭科植物也能適應這樣的環境,但是Brassavola nodosa確實是我看過的第一種可以生長在如此環境條件的蘭花。

  許多人初次看到Brassavola nodosa的植株型態都會驚訝於她的外型,因為她的型態上並沒有明顯莖、葉的分別,反倒比較像是仙人掌一般的多肉植物,她的外型上只有一根細紡錘狀的葉片,形狀有如一片厚肉,長度可以到二十公分。花朵唇瓣是白色,外型略成一個心形或菱形,白色的花朵綻放時非常美麗,同時花朵的香味在夜間尤其濃郁,因此推測可能是由蛾類作為受粉媒介。

  這麼具有堅忍毅力的蘭花的生態分布範圍從墨西哥到哥倫比亞的中美洲地區都可以看到,記得下次如果有機會到加勒比海渡假的話,除了在沙灘曬太陽之外,不妨抬起頭來找找看樹枒上是否有她的蹤影。

 
Habenaria lankesteri Ames.是一種
喜歡潮濕環境的地生性蘭花。
 
香草蘭是屬於蔓藤類植物,可以攀附在樹
幹上生長,也可以懸垂到地面匍匐生長。
蘭 花 小 博 士
香草蘭(Vanilla sp.)
香草蘭屬
生長方式: 攀附在樹幹上或地面匍匐生長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亞、非、美洲各地,台灣亦有自然分布
生態環境: 低海拔範圍、近沙灘的海岸林地
 
 
這是欖仁樹幹上的Brassavola nodosa族群,
葉片粗壯飽滿,顯見生長情況相當良好。
蘭 花 小 博 士
Brassavola nodosa
白拉索蘭屬
生長方式: 附著於水岸植物的樹幹上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亞、非、美洲各地
生態環境: 海岸邊到大約100公尺的低海拔地區,距離水面甚近

線上充電 參加NGO研習營後的省思

文.業務企劃處 林依潔

人因夢想而偉大,而「人」亦是NGONPO最大的資產,一群有夢想的人為達到共同的理想而努力,其力量將衝破各種有形與無形的藩籬,無遠弗屆。

從許多NGO與NPO的身上,可以發現其成員單純地為達成希冀之目標無私奉獻的熱能。然而就整體來說,此種氣氛在本會內部其實並不特別明顯。本會進行國際合作發展業務時強調專業,對培養職業技能不遺餘力,頗符現今學習型組織之風潮。然而若僅專注於強化人員之專業能力,其眼界極易越來越窄化,並逐漸只注重個人的業務進度,行動越發公式化,忽略或忘卻了本會肩負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人類福祉之重大外交使命。

  本會自先鋒計畫至今已有四十餘年歷史,所達到之影響與效益無可衡量,實應藉由各種內部交流活動或對話方式,強化人員之組織價值認知及經驗分享,進而提升內部士氣與團結度,啟發人員之創造力,俾使未來業務之推動更具量能。

  對內如此,對外亦然。過去本會進行援外業務時多採單打獨鬥方式進行,並較傾向低調辦理,致使外界對本會之業務多印象模糊或有所誤解。然而時空環境快速轉變,加強網絡關係與提升能見度變得越來越重要;加強與其他部門或組織合作係可結合各方資源與力量達到綜效,提升能見度一方面可增進知名度、提升國際地位與形象,並增加與他人合作之機會,另一方面可藉由宣揚組織之理念與實績,帶動並教育社會大眾對所倡導議題之認知,促進公民社會之實踐。而在我國外交處境艱困之同時,上述兩項要點亦更形重要。

  與各國內或國際組織進行各類國際合作發展計畫已是本會近年來致力發展之方向,惟在提升能見度方面,本會之成績似仍不夠理想。這是一個講求行銷的時代,講究精準之行銷手法。本會並非政府機關,應揚棄過去官式之宣傳方式,以更靈活、更具創意及更貼近大眾之行銷手法提高曝光率與能見度。國內外之NGO/NPO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各組織為突顯其特點或議題無不費盡巧思、花樣盡出,甚至我政府部門近期推出之媒體廣告亦相當大眾化,這是本會可以學習的地方。

  此外,促進國內民眾對國際合作發展領域之瞭解與投入雖非本會核心業務,然而良好之宣傳策略,將可引起一般民眾對該項議題之重視及參與,進而達到全民外交之目的,如連加恩之事蹟帶動外交替代役議題之熱烈討論,並吸引更多有志青年之參與就是一例。本會偶被質疑對國內之回饋太少,然而若本會能適當凸顯業務成效與國際合作發展經驗,具教育性及啟發性地帶動社會潮流,進而促進更多人之投入,加強與國際間之交流,這將是對我國最好之回饋。

  NGO與政府對援外作業與外交之關係抱持著不同的觀點是可以理解的:NGO本著人道關懷之精神幫助需要幫助的國家,不求有所回報;政府則是基於互利互惠原則協助他國,促進雙邊關係,並希望其有所回饋。本文將不就孰是孰非進行討論,惟更重要的應是進行援外事務時的格局。格局將決定成果,格局夠大則計畫較易永續發展,格局太小則如同閉門造車,極易發生計畫與需求不符或效果僅曇花一現之情形。

  漂亮的話語、精采的口號已經被說的太多,惟有具備實力才能達成目標。在大部分民眾所認知的世界僅侷限於北半球的今天,台灣是否真的已經準備好與國際接軌?我國平均之外語能力是否已經足夠?是否真的瞭解國際脈動?是否已經具備了國際級的格局?這些皆是必須深思之處。不論如何,對我國剛起步之第三部門來說,持續建構人才與組織能力、與產官學界之密切合作及加強青少年之參與仍是當務之急。而就本會來說,國際環境在變,NGO領域之發展亦更加快速與多元,轉型是必然之趨勢。本會若著實把自己定位為NGO,未來之發展方向和與政府單位之關係則應更審慎思考。

  放眼全球、行動在地,台灣在社區總體營造上已耕耘多時,而在921震災後又展現出新的契機與活力。透過本次之參訪行程,實地瞭解部分921災後重建地區進行社區總體營造之狀況;除了各項硬體設施及社區發展方向之規劃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感受到社區民眾的凝聚力及以在地人為榮的認同感,並重新學習與環境之互動及加強社區網絡,這樣人文關懷的氣氛與較商業導向之北部社區不甚相同。本會業已進行多項與社區發展有關之計畫及研習班,未來將可更借重渠等經驗,促進與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分享台灣經驗。

  世界很大,儘管外交環境困頓,仍有台灣揮灑的空間。國內NGO/NPO近來成長快速且多元,所倡導之議題亦相當多樣化,所釋放出之量能不管在國內或國際上皆越來越強大。未來可以預見的是,NGO/NPO 將持續為其理想而努力,期望即使是最微小的力量都能發揮蝴蝶效應,讓台灣的光和熱散發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 Update: 2022/05/31
  • Hits:686
Was this information helpful ?
Yes No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