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0期
你不可不知 「援外的世界潮流」國際研討會即將登場
隨著冷戰結束,外援喪失了保障國家安全的正當性,復以政府財政緊縮、人們對援助效果不彰之不滿,全球各先進國家援助開發中國家的工作莫不面臨亟宜全盤檢討與轉型的壓力。面對此一國際浪潮,外交處境尤為艱困的台灣又該如何因應,才能在全球共榮的理想與參與國際社會的現實需求間取得平衡?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特別邀請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美國美慈組織(Mercy Corps)專家來台,與國內學界著名國際關係學者共同研討、勾勒全球援外工作願景與台灣的國際立足點。誠摯地邀請您蒞臨指教。 |
![]() |
可點選瀏覽海報 |
好康報報 國合會在央廣與您線上有約
向世界發聲,一直是台灣努力的方向,身為國家的廣播電台,中央廣播電台以十八種語言代表台灣向全球廣播,詳實的報導台灣的社會發展及文化風貌,把台灣的聲音傳播到世界各地;而兼負台灣對外合作發展重任的本會,對於協助友我開發中國家降低貧窮、永續發展等工作亦向來不遺餘力。因此,本會特與中央廣播電台合作,透過「農業縱橫家」及「財經漫談」兩個節目的系列報導,讓更多的海內外人士了解台灣對世界的貢獻。 |
農業縱橫家 |
![]() |
![]() |
教育e點通 世界大不同 千江同一月
-游院長與國合會獎學金外籍生中秋茶敘 |
中秋節是台灣人最重視的三大民俗節日之一,出外的遊子在這一天,會特地回家與家人團聚,闔家賞月吃月餅,正是所謂中秋「月圓人團圓」的意義。來到台灣求學的國合會獎學金外籍學生們,雖無法回到故鄉與家人團聚,但是在與行政院游院長的中秋茶敘中,他們深刻感受到院長的盛情和台灣人過節的氣氛。 |
![]() |
![]() |
游院長(中)接受外籍學員代表莫連加致贈的台灣造型中秋月餅。左為本會陳正忠秘書長。 | 學員在茶敘中與游院長座談,熱烈提問。 |
本會的「外籍碩博士獎學金」,是台灣第一個針對友邦學生所提出的獎學金計畫,主要的目的在培育友邦高等人才,並在積極推動國際教育的同時,也促進友邦與我國人民之間的交流,成立六年至今,受惠學員已達一百多人。由於關心外籍學生在台發展及生活適應的情形,游院長特別在九月廿七日中秋節前夕,安排了中秋月會,與國合會獎學金計畫的十五位外籍學生代表茶敘。
茶敘一開始,十五位外籍學生以台語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歡迎游院長的到來。本會陳正忠秘書長首先向大家介紹幾位學生代表的背景:來自塞內加爾的艾里(Aliou Diongue)為了到台灣研讀,放棄了德國波昂大學的獎學金;查德的莫連加(Molengar Ngoundo)則是查國南方最大部落的酋長繼承人,曾任查國農業部要職;另外還有來自哥斯大黎加的蘇家義(Jair Sossa),今年六月剛取得政大IMBA的碩士學位,目前打算留在台灣工作,並進一步把中文學得更好。
游院長在致詞中勉勵外籍學生雖然無法與家人共度中秋,但可把台灣當成第二個故鄉,將來學成之後,有機會可以回國參與建設,貢獻在台所學。游院長並表示,行政院已擴大辦理成立「台灣獎學金」,希望未來有更多海外優秀人才來台深造,不但為友邦培育高等人力,也將台灣成功的經驗,「藉由高等教育的交流與世界分享,並透過知識外交的援助力量,輸出台灣的『know how』。」
來自尼加拉瓜、今年才從政大IMBA畢業的杜孝慧(Francis Maria Torres Shu),在茶敘中倡議將九月廿七日訂為「國合會外籍學生校友日」,並預邀院長明年再次相聚;院長不但欣然同意,也表示將校友日訂在教師節的前一天格外有意義。此外,外籍學生為表達受邀參加茶敘的感謝之意,特別準備了一個台灣造型的中秋月餅送給院長,而院長也回贈中秋禮卷,期勉學員精進學業,未來能發揮所長,成為各國的精英人才。
茶敘活動時間雖然只有卅分鐘,但氣氛熱烈而溫馨,外籍學生與院長共度一個難忘的中秋前夕。
外交新尖兵 青年加入外交替代役的行列 倍增中
第四屆外交替代役役男史無前例地高達六十六人,人數幾乎是往年的兩倍,在人數倍增情況下,如何讓為期三個月的海外服役行前專業訓練質與量並重,成了本年度規劃的重點。在訓練場地方面,擁有廣大活動空間、設備完善的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便成了最佳選擇;另外在輔導員方面,則由身為役男學長的我們(第二屆駐帛琉技術團役男振瑋,以及駐布吉納法索技術團役男長浩)領銜擔任。我們期盼以回饋的心,透過經驗傳承,協助學弟們在成為台灣外交新尖兵的路途上,能順利向前跨出一大步。 |
![]() |
![]() |
服勤地點的抽籤作業對役男們而言,是既驚險又刺激的時刻。 | 陳部長在役男開訓典禮中的每句話都是鼓勵與祝福。 |
對於前往海外的外交替代役新鮮兒而言,從離開成功嶺至行前訓練的關鍵時刻,就是決定他們未來去處之服勤地點抽籤作業。當然,每個役男的命運就決定於自己所抽中的號碼,而每個號碼正代表著未來一年多安身立命的國度。在九月廿七日學弟們依著自己的專長分批抽籤的眼神中,隱約透露著「幾家歡樂、幾家愁」,令人想起當年的我們也是這樣。但隨著服勤地點底定,役男們的一顆心也跟著踏實許多。對役男們而言,許多原本是聽都沒聽過的國家,今日卻成了未來奮戰的舞台呢!
其實,本年除擴大錄取六十六名海外服勤之外交替代役男外,外交部更首度增派二十名替代役男在外交部內服勤,協助蒐集資料、建立資料庫、整理檔卷、接待外賓及一般文書等方面之工作,而這八十六位外交替代役新尖兵也在九月廿七日由外交部陳唐山部長親自主持的開訓典禮上首度相見。部長除期許役男們發揮青年的活力和專業,為我國在艱難的國際處境上盡一分心力,亦表示外交替代役男已經邁開他們成長的第一步,未來三個月的行前專業訓練將使役男們更加茁壯。
台灣年輕人的行動力象徵台灣旺盛的生命力。外交替代役迄今已邁入第四個年頭,目前完成服役任務的七十二位役男已分散在台灣及世界各個角落,包括投入本會駐外技術(醫療)團服務,成為發展個人事業的開始。對曾在海外服勤的每位役男而言,更寬闊的國際視野及關懷社會等效應,正慢慢地由自身延展開來,未來希望能看到更多優秀的青年學子投入海外服務的行列。
讓台灣外交替代役役男們一起加油!!
台灣天使 實踐志工精神 從自己的環境出發
-海外服務工作團開訓首日即赴汐止長安國小協助救災 |
![]() |
本會於九月十三日假天母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九十三年度海外服務工作團開訓典禮,為27位即將前往12個友邦服務的志工們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國內訓練課程。典禮結束後,27位志工立即前往因911豪雨受創嚴重的汐止長安國小,以「實踐志工精神,從自己的環境出發」的精神,劍及履及捲起衣袖加入救災行動。 圖.27位台灣天使在眾人的祝福聲中,展開他們海外服務前的學習之旅。 |
本屆27位海外服務工作團成員,是從157名參選者中脫穎而出,其中包括甫從學校畢業的社會新鮮人、資深護理人員、擁有高薪的資訊工程師、剛退休的老師…等,年齡從22歲到51歲都有。在經過1個月的訓練後,即將遠赴12個友邦服務。
陳正忠祕書長表示,國合會自一九九六年開辦海外服務工作團迄今,已屆第八年,每一屆志工都以其獨一無二的奉獻精神,為服務國家的發展盡一分心力,對促進我國外交的貢獻更是輝煌。例如,目前派駐在貝里斯的志工宋子莉即因為高超的電腦技術,被總統的弟弟請到國家歷史協會擔任國家級電腦顧問。而本屆海外服務工作團的成員組成也充分反應了台灣的三大強項。首先,本屆將有志工前往加勒比海地區國家擔任中國武術指導與游泳訓練的工作,是繼奧運勇奪金牌之後,又一體育與外交合作雙贏的成功案例。此外,台灣資訊科技聞名全球,資訊科技人才輩出,本屆派往各國進行電腦教學、軟硬體維護的志工人數即多達三分之一強,可見我國藉由資訊優勢協助友好開發中國家降低數位落差的作法深受肯定。第三,中小企業一向是台灣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本屆亦有志工將擔任中小企業輔導的工作,傳授台灣的成功經驗。
上午出席開訓典禮的來賓除了陳秘書長外,還有蕭美琴立法委員、外交部經貿司劉榮座司長、亞太司翁毅芳公使及僑委會楊寓全處長等。立委蕭美琴表示,志工所付出的服務與貢獻,不但意義非凡且在國外種下一顆顆友誼的種子,比以利益至上的官方交流,更能讓世界都看到台灣的愛。經貿司劉榮座司長則和大家分享駐外經驗,鼓勵志工們以積極和熱情在國外發揚志工精神。
活動現場在歷屆海外志工感人的VCR中揭開序幕,並且由陳秘書長、蒞臨現場的貴賓及資歷最深和最年輕的兩位志工代表,在全場高呼「ICDF‧愛是幸福」的口號中,共同啟動天使球,象徵台灣天使即將起飛,以滿腔服務熱忱背負助人的使命,去實踐台灣對友邦的愛,塑造台灣的國際形象!最後,志工們以人們最常傳達愛的方式-互相熱情的擁抱為開訓典禮劃下句點。
開訓典禮結束後,27位志工隨即搭車前往汐止長安國小,幫助長安國小的老師們清掃污泥,恢復校園環境的整潔,讓小朋友們在隔天能在清潔的環境中上課。國合會海外服務工作團不分台灣或海外,關懷國際友人,就從從關懷自己的社會環境出發!
經驗分享 瓜地馬拉北碇湖白魚挽救行動
白魚(Petenia splendida)為瓜地馬拉北部北碇湖(Lago de Peten)特殊魚種,由於肉質細膩、肉味鮮美,頗受該地區民眾及國內外觀光遊客喜愛,需求量與日遽增,儼然成為北碇湖周邊漁民賴以維生的主要魚種。然而,由於當地漁民長久捕撈及地方政府疏於控管魚種,白魚已亮起絕種的危機警訊。 瓜國漁業局(UNIPESCA)及我技術團為了挽救瀕臨絕種危機的白魚,即於去年九月一同派員前往北碇地區勘查,選定荒廢十餘年的El Remate水產養殖站做為開發該地區水產養殖事業及著手研發白魚人工繁殖技術的重要據點。養殖場地的整建及新池的開設皆由我技術團出資協助完成(圖一),該水產養殖中心的成立為瓜國北部地區水產養殖事業的開發開啟了歷史新頁。...詳全文 |
駐外寫真 颶風侵襲後的海地
九月十九日颶風珍妮(Hurricane Jeanne)襲擊海地中北部大城,也是阿狄波尼河谷(Valle l'Artibonite)地區的首府戈納逸夫(Gonaives,又稱獨立城 [Cite de l'Independance])。當颶風襲擊獨立城時,在技術團駐地Pont Sonde只看到天空有點灰暗,但感受不到風雨的威力,生活還是一樣的正常。在聽到廣播、看到電視畫面及網路上的新聞,才發現颶風所帶來的豪雨將獨立城淹沒,整個城市都泡在水裡面,水深曾高達九呎,而到了第二天(九月廿日)仍有六呎高的積水未退,這樣的慘狀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 |
我們有幾位配合單位工作人員的家人或是親戚住在獨立城,他們在廿一日到達團部駐地工作後,即馬上趕往獨立城了解災情。聽他們回來後形容,整個城市可說是毀了,街道變水道,人和動物的屍體因無人處理都躺在街上,而死亡人數則不斷地增加。這些訊息令人相當震驚。
九月廿三日,團長與我隨同阿狄波尼河谷開發組織(ODVA)執行長Mora Francois一同前往獨立城勘查,看看我們能夠提供什麼協助。進獨立城前會先經過我技術團的推廣區,推廣區內的水稻並未受到衝擊,但過了推廣區不遠處接近獨立城時,眼前竟是一片汪洋,整條道路泡在水裡面,面積非常廣大。一堆汽車停在路邊不敢前進,因為不知道那一個方向是原來的國道(La Route Nationale),如果看不到路面莽撞通行,會陷入兩旁的平原而發生危險;再者,水深大約將近一米,只有底盤較高的卡車或是四輪傳動吉普車才能過去,一般的轎車無法通行。我們在途中遇到一位住在邁阿密的女士想回獨立城看看家裡的情況,但因她開的是轎車,特別請我們帶她通過這片危險的區段,搭上我們的便車同行。 圖.一片汪洋的水路,令人膽顫心驚。 |
![]() |
為了能順利通過這條汪洋大道,我們特別叮嚀司機先轉換成四輪傳動,然後跟著前面的車隊前進,並小心超車,以免跌到路堤下而翻車。我們隨著車隊緩緩地前進,車速非常慢,時開時停,等待的時候車上非常安靜,沒有人講話,只聽到水流聲以及被水流帶動的石塊撞擊輪胎的聲音。途中可以看到一些熱心的當地人站在水裡面幫忙引路,由於他們的付出,使得車隊減少翻車的機會,但車隊進行中還是看到不少卡車翻倒在水裡,其中包括聯合國支援救災的卡車。 圖.一路上司機可是小心萬分,深怕像路旁的車輛一樣發生翻覆的情景。 |
![]() |
好不容易我們終於通過這片汪洋,在進入獨立城後,眼前所見之景象實在難以形容。在我的印象中,這裡原是一個很繁榮的都市,商店、市集林立,往來人聲鼎沸,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可說是除了首都之外最繁華的城市,但是現在充滿污水、泥巴及垃圾,還有許多馬、羊、豬等動物的屍體躺在泥堆裡,尚未處理。至於死者聽說大都已經送往醫院集中處理,或是直接焚化。屍臭味及混合著污泥的傢俱衣物變成共同的景象,我看到許多人在整理被泥沙灌入的家園,但是有更多人的家已經遭大水沖毀。 圖.獨立城一片死寂的景象,很難讓人聯想到原本繁華的面貌。 |
![]() |
我們隨後來到獨立城的La Cathedrale du Souvenir et l'Obelisque(紀念大教堂與紀念碑),才剛下車,一群人即蜂擁而來,不是討食物就是要錢。他們並不知道我們沒辦法馬上提供,圍擠的群眾越來越多,甚至有幾個人想要擋住我們的車,不讓我們離開。經過我們一番解釋,他們才了解我們並不是國際緊急救援單位的人員,只是先來看看這裡需要什麼協助。
好不容易離開了廣場,我們來到了當地一所國際醫療單位成立的醫院,看到海地、加拿大及挪威紅十字會的成員正在樹下開會,討論救援的工作及物資分配等事宜。等他們開完會後,ODVA執行長即向他們介紹我們是來自台灣的技術團,一同前來詢問可以提供何種協助。紅十字會的人員相當高興,他們表示希望ODVA能多提供重機械,包括推土機、卡車、怪手以及運水車等幫忙運送物資以及清理垃圾,另外希望技術團可以提供約2萬個承裝飲水的水桶,因為經過這次洪災,幾乎當地所有的水桶都沾染污泥而變得骯髒不堪,而且當地已經沒有乾淨的水,也不能洗滌這些飲用水桶,如果繼續使用污水,將會嚴重影響人體健康。 圖.海地、加拿大及挪威紅十字會的成員與我技術團討論援助對策。 |
![]() |
在與紅十字會人員結束會談後,我隨同團長續往北部的竹工據點Marmelade前進。Marmelade離獨立城約40多公里,位居山區,原本通訊狀況就不佳,這次受到颶風珍妮的侵襲,更無法得知竹工技師的安危,因此要實地前往了解情況。沿途的景象與城裡一樣,到處是泥巴與傢俱衣物,以及被沖毀的房舍。我們一直往山裡駛去,直到一片山崖處,才發現路基已經流失,車子完全無法通行,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只能折返。回到團部後,團長嘗試利用衛星網路,透過E-mail詢問竹工據點的情況,才知道技師平安,並沒有遭到危險,只是要再等一陣子才能下山。
這次颶風重創海地,據統計死亡人數已經將近1,500人,失蹤人數也將近1,250人,且持續增加中。或許我們對於海地相當陌生,很多人並不知道它在那裡,對它的印象也止於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為台灣少數邦交國之一。但看到一個大城市在一夜之間完全被摧毀,心想是否能做些什麼,對他們有些幫助,即便是提供一些乾淨的食物或是飲用水也好。這兩天從新聞中得知,許多居民因為一直處於飢餓狀態,分配不到物資,情緒非常的不穩定,有可能再釀成另一次的抗爭或是暴動。聯合國的維和部隊送了許多物資,但是一到城裡以後,馬上就被居民包圍搶空,後來只得對空鳴槍並發射催淚彈,迫使居民不能搶奪。
唉,希望天佑海地。
海外見真情 哥國蘭蹤
![]() |
Lankester植物園位於哥國Paraiso市郊外,是志工徐德生服務的單位。哥斯大黎加的蘭花種類相當豐富,與有「蘭花王國」之稱的台灣在蘭花種植技術上一直有密切的交流。 |
富庶海岸
哥斯大黎加位處中美洲,在太平洋與加勒比海之間,是南美與北美大陸之間的廊道。這裡的季節大致只有乾(夏季)、雨季(冬季)之分,氣候溫和。和台灣相比的話就是冬季比台灣溫暖,夏季比台灣涼爽,雖然哥國西北部Guanacaste省的氣候溫度可以到達攝氏30度,但是大體上這裡的氣候少有讓人無法忍受的酷暑。
哥斯大黎加國土略呈長型,地形與台灣類似,中央有山地,境內最高的山峰為Cerro Chirripo,海拔約3819公尺。因為有山脈橫亙在中央,所以能夠擷取加勒比海與太平洋的水氣,降雨日多,曾經有測候站測得單一地區降雨日數一年達到315天,降雨多,濕度大,可能是來到哥國的遊客對此地較為深刻的印象。
Lankester植物
我服務的單位是Lankester植物園(Jardin Botanico Lankester; J.B.L.),它的前身是一座私人植物庭園,於1973年捐贈給哥斯大黎加大學(Universidad de Costa Rica; U.C.R.)之後,目前是哥大的植物研究站,同時也對外開放遊覽,不過本國與外國遊客入園的收費標準不同,外國遊客五元美金,本國遊客的費用換算為美金約為1.5元。
Lankester植物園的名稱由來是為紀念英國蘭花及昆蟲採集者Charles Herberth Lankester (一八七九至一九六九)。Lankester氏於一九○一年初到哥斯大黎加替咖啡公司管理咖啡園,其間曾結束工作回到英國。在一九○八年與家人重返哥國時開始與英、美植物分類學家有所接觸,開始了他在哥斯大黎加的植物採集工作。當時藉由他的採集,發現了許多的新種植物,也因此有許多植物種是以他的姓氏命名,例如Habenaria lankesteri Ames。Lankester氏也曾經到過亞、非從事植物採集工作,目前在植物園的溫室還有一些亞洲蘭花的植物吊牌是寫著採集者C. Lankester。Lankester氏一直到晚年都是以哥國為家,去世之後他的植物園由美國蘭花協會及英國史密斯-史坦利園藝公司(Smith Stanley Horticultural Trust)共同出資買下並捐贈給哥大。 圖.Habenaria lankesteri Ames就是以英國植物採集者Lankester氏命名,是一種喜歡潮濕環境的地生性蘭花。 |
![]() |
在約十一公頃大的植物園中除蘭花網室之外,另蒐集觀賞鳳梨(bromeli)、赫蕉(heliconias)、棕櫚科植物(palmas)及竹子(bambues)等,並且都規劃出一些小空間作為展示,甚至還有一座佔地約六百平方公尺的仙人掌園。在這許多類植物當中,最吸引遊客的還是蘭花,許多遊客到植物園參觀也只為了一睹傳聞已久的蘭花種類,國外旅遊資料也都會提到哥國是一個盛產蘭花的國度。
Cattleya(加得利亞蘭)
哥斯大黎加到底有多少種野生蘭花?五百種、一千種、一千五百種,還是二千種?根據哥大教授同時也是蘭花分類專家Pupulin(二○○二)的統計,哥國的蘭花種數約在一千三百六十種左右,其中約有三百五十六種為哥國特有種。如果以哥國國土面積五萬六千多平方公里換算成百分比來看,其數量可說相當多(台灣土地面積為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土地,根據台灣植物誌[(Flora of Taiwan]的紀錄目前台灣蘭花約有三百多種)。在這麼多的蘭花數量之中,大家最熟習的蘭花應該算是加得利亞蘭種類(Cattleya spp.),其中在哥國最為大家熟悉的加得利亞蘭就是Cattleya skinneri以及Cattleya dowiana,前者是哥國的國花。許多時候遊客一到植物園就會問有沒有這兩種蘭?
![]() |
![]() |
哥國國花Cattleya skinneri。 | 在市場上相當受歡迎的Cattleya dowiana花瓣是鵝黃色,唇瓣則是紅色中帶有黃色的紋路,是哥國相當美麗的原生蘭種。 |
雖然根據Dressler(二○○三)的重新檢討,Cattleya skinneri的親源關係與其它的加得利亞蘭相距較遠,應該歸類於另一個新的群組,但是因為Cattleya名稱使用已久,加上新學名發表不久,所以大家仍然稱呼其為加得利亞蘭,當地人則稱呼她為 la guaria morada。這個種類的花朵為紫色,很多台灣家庭陽台所種植的加得利亞蘭都是這個種類,她的花朵有淡淡的香氣,適應性高,種植容易。不過,Cattleya skinneri雖被命為哥國的國花,但是她的原生地涵蓋了墨西哥到南美洲北部等地區。至於Cattleya dowiana可能對國人較為陌生,但是以她為親本做出來的商業蘭花在蘭花市場上卻相當普遍,舉凡商業販售的加得利亞蘭中唇瓣具有條紋者,多半都有她的血統,當地稱呼她為la guaria turrialba。但是可惜的是,她就跟所有美麗的蘭花一樣,一旦有了商業價值之後,在原產地的野外就很難再看到她的蹤影。
除了這兩種較為著名的蘭花之外,哥國還有其它特徵奇特的種類,許多種類的花朵花形獨特,還有的花朵具有特殊的香氣。多數人對花香的概念大多只是香水的印象,可是除了香水的氣味之外,這裡的蘭花還會有巧克力或餅乾的香甜味道。
在植物園裡也許看不到很多花朵碩大、豔麗的商業蘭花種類,但是卻可以觀察到許多小型、花朵外形奇特的迷你蘭花種類(miniatura)。迷你蘭花是一個概括性名詞,舉凡個體小、花朵微小的種類,都可以稱為迷你蘭花。所謂迷你蘭花可以迷你到什麼地步呢?就跟原子筆筆尖一樣大!這又是一項非親眼看到無法相信的自然奧秘。
![]() |
![]() |
這是Dichaea屬的小形蘭花,花朵帶有藍紫色斑紋,花朵直徑大約一公分,帶有巧克力餅乾的香甜氣味。 | 這是一種迷你蘭花(miniatura),花朵相當小,約相當原子筆筆尖,凡是看到她的人無不讚嘆自然的奧妙。 |
參考資料: |
1. American Orchid Society Bulletin 1973. Vol. 42 No. 7: 609-614. 2. Dressler, Robert L. 1993. Field Guide to the Orchids of Costa Rica and Panam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3. Dressler, R.L. & W. E. Higgins. 2003. Guarianthe, A Generic Name for the Cattleya skinneri Complex. Lankesteriana 7: 37-38. 4. Morales J. F. 2001. Orquideas, Cactus y Bromelias del Bosque Seco, Costa Rica. Instituto Nacional de Biodiversidad. 5. Pridgeon, A. 1992. 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Orchids. Weldon Publishing, Sydney, Australia. 6. Pupulin, F. 2002. Catalogo Revisado y Anotado de las Orchidaceae de Costa Rica. Lankesteriana 4: 1-88. |
Downloads
- Update: 2022/05/25
- Hits: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