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列表
電子報列表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第30期

 

 

中華民國-索羅門群島技術合作紀念郵票

由駐索羅門技術團前團長陳榮輝先生提供
本(九十二)年適逢我與索羅門群島建交廿週年,我駐索技術團配合「中華民國與索羅門友誼週」特舉辦技術合作成果展,邀請索國產官學商各界人士共襄盛舉,並編印紀念特刊以留念。本會廖副秘書長世傑特率楊政國專家索國參加「中華民國與索羅門群島技術合作成果展」。本報為慶賀駐索技術團廿年有成,亦特發行「我與索羅門技術合作廿週年」特刊以玆慶祝。

我與索羅門技術合作成果

我與索羅門群島間之農業技術合作始於一九八三年,當年三月廿四日中索兩國締交並於十月十一日由我外交部長朱撫松與索羅門群島外交部長盧雷(DENNIS C.LULEI)在台北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署技術合作協定。同年十二月我派遣農技團抵達索國展開工作,我政府派遣包括團長一人、農藝五人、蔬菜一人、農機一人,合計八人組成之農業技術團赴索,就稻作、蔬菜及果樹栽培從事技術示範工作,並對索國政府遴選之人員施以技術訓練。目前駐索技術團共有五人於索國九省進行陸稻推廣工作。

開發Honiara團部示範、試驗、訓練農場

  示範農場位於首都與國際機場間交通要道旁,原為二次大戰後之廢墟,經規劃設計後,開墾為索國最先進具有灌溉系統之農場。除供作示範、試驗、訓練及種子生產外,也成為附近學校師生參觀研習農業之最佳場所,目前仍為中、索農技合作之重要櫥窗。

建教合作

  協助首都附近之高等教育學院、中等學校、鄉村發展訓練中心及監獄農場等單位,輔導附設實習及經濟農場,從事農科教學,提供學生實際農場經營之學習機會外,並實地下田種植蔬菜、瓜果、水稻、果樹及雜糧等,並供應學生伙食團消費,多餘者則送往市場銷售,增加學校財源之收入。

農作物引種、試驗、示範及種子生產

  已成功引進多種蔬果、旱作及水稻品種,並予大力推廣,使得以賣野菜的傳統市場,也增添了不少外來種蔬菜。

  Solrice稻米公司關閉後,索國種稻信心全失,技術團從重新引進抗蟲、抗病及高產之良質水稻品種,經試驗與示範成功後,全力推廣,目前索國已有自產的良質米,台中秈10號及台農秈20號則為代表作。陸稻栽培於各省成功推廣後,索國朝野已建立發展稻作之信心,同時將稻作生產列入糧食生產計畫及農業推廣工作項目。

農民幹部訓練

  利用農民訓練中心及訓練推廣區,每期舉辦2~8週之稻作、蔬菜及農業機械修護等訓練班,已培養出各省核心農民達700餘人;完成2~4年之農場經營訓練,也培育出各省種子農民70餘人,且分佈各省農村社區。

協助索國建立稻米產銷制度與長期發展之基礎

  技術團自一九九八年陸稻推廣獲致初步成效後,已逐步建立索國稻種繁殖、農資材供應、碾米廠經營管理、稻穀加工運銷及稻作輔導制度,自二○○一年起輔導試辦稻穀收購運銷工作,積極輔導較大規模之商業稻作農場經營,逐步增加農民生產規模,提高銷售量,建立稻米產業長期發展之基礎,提高稻米自給率,減少索國對進口稻米之依賴,節省外匯支出。   

 

簡董事長又新祝賀文--播下關懷的種子,結出友誼的果實

  

  關懷不分遠近,友誼跨越時空。雖然台灣與索羅門群島之間大海橫隔,千里迢迢,但是雙方同屬島國,四面環繞婆娑海洋,我國向以「美麗之島」(Ilha Formosa)著稱,索國則有「快樂之島」(Happy Isle)美譽,而台灣原住民與索國人民也同源於南島文化。由於這些共同點,自從廿年前台、索建交以來,雙方就成為國際社會上互助合作、互惠共榮的夥伴,兩國邦誼歷久而彌新。

  廿年來,中華民國已經在經濟上發展成為世界貿易大國,經濟重心也從農業進步到輕工業,再從輕工業邁向資訊工業。基於「經濟共榮」的理念,中華民國願意和友邦分享發展的經驗,更願意提供各項援助,協助友邦經濟、社會的發展。自從台、索建交以來,我國除了長期派遣技術團協助索國生產稻米外,也不斷對索國各項經濟建設貢獻心力,充分展現我國溫暖的關懷與友誼。

  經過廿年的辛勤耕耘,我國在索國的技術合作業務已經開花結果,索國可耕地的面積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成長,索國人民不但可以食用自己耕種的稻米,也可以節省購買糧食所需的外匯支出。更重要的是,經由我國技術團的輔導,索國農民的耕種收成技術獲得顯著提升,經濟民生也因此得到許多改善。本人對技術團的成就感到十分自豪,更樂意和索國人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

  今天欣逢台、索建交以及我國技術團在索國服務廿週年慶,本人謹誠摯祝福雙方邦誼永固,索國安和富庶、人民幸福快樂。同時也要藉這個機會向歷年來在索國默默付出的所有技術團成員表達本人最高的敬意和謝意,並期勉大家繼續共同努力,創造永續輝煌的農技合作成果,嘉惠更多索國人民,使台、索雙邊關係更加堅實友好。

簡又新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三月廿一日於台北
 

索羅門群島農牧部部長--鮑爾馬紐祝詞 

  中索農業技術合作計畫經由中華民國駐索技術團之執行,廿年來不斷穩定推展,在稻米、蔬菜、育種及訓練等方面,貢獻卓著。尤以需要耐心耕耘的稻米計畫,在技術團鍥而不捨的努力之下,已在索國各地獲得熱烈迴響。

  過去三年,索國歷經族裔衝突之艱困時期,技術團與索國並肩共渡難關,索國人民對此深銘於心。而索國在動亂後仍面臨諸多問題,誠盼技術團續予協助。

  本年適逢中索技術合作廿週年,索國受益良多,本人謹代表索國農牧部向技術團表達誠摯謝忱,並保證繼續全力配合,貫徹執行中索技術合作計畫。

索羅門群島農業暨畜牧部長
鮑爾‧馬紐

駐索羅門群島鄧大使備殷感言

  本(二○○三)年適逢我國與索羅門群島建交廿週年,回顧雙方關係日趨密切,我駐索技術團之努力實功不可沒。

  技術合作係中索兩國長期合作項目之一,雙方於一九八三年即簽訂技術合作協定,迄今業經五次續約。我技術團多年辛勤努力,在索國政府配合支持下,工作已深入索國九省,由示範進而推廣,在稻作、蔬菜及瓜類等種植方面,成效斐然,對促進農村自給自足及增加農村收入,厚生養民,極有貢獻,索國朝野莫不稱道。目前正與索國農牧部合作規劃新增畜牧養殖,展望未來,新猷可期。

  我駐索技術團印製專刊誌述成果,本人有幸見證,尤對技術團披荊斬棘、蓽路藍縷之實幹精神,深感敬佩,謹誠忝綴數言申賀。

中華民國駐索羅門群島大使
鄧備殷謹識
 
楊秘書長子葆祝詞

  欣逢索羅門群島與中華民國建交廿週年以及兩國農業技術合作攜手深耕廿週年慶,身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的一份子,以及分享「南島語族」(Austronesian)文化的台灣人,本人感到非常榮耀,也非常興奮。

  過去數百萬年以來,太平洋版塊持續往西漂流,在西側與菲律賓海版塊、印澳陸版塊碰撞,然後一一隱沒在歐亞大陸版塊之下,在火山與地震的激盪中,誕生了無數的島嶼,包括台灣島與索羅門群島。五、六千年前,南島人開始操舟進入這片海洋與島嶼構成的美麗天地,孕育出獨特的南島文化,索羅門群島固然屬於這一脈文化血緣,台灣原住民也同樣是「南島語族」的重要一支。一九七八年索羅門群島獨立,主要經濟活動漸漸從傳統漁獵升級為簡單農業、畜牧與礦業。一九八三年我國與索羅門群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簽訂農業技術協定,派遣技術團陸續推動陸稻、水稻、雜糧旱作、蔬菜之開墾,並進行技術移轉與與產銷制度建立等工作,不但協助索國農業朝向增產、多元化與商業化邁進,也藉由專業講習與人才培訓工作奠定永續發展的基礎。

  在鄧大使備殷的領導指揮,技術團潘團長生才與全體團員的努力,以及索國相關部門的支持和農民們的勤奮配合之下,索羅門群島與中華民國兩個南島文化兄弟之邦共同攜手合作發展,共創美好的明天。藉著農業技術合作廿週年之慶,在此恭賀索國農業持續成長,兩國相互扶持、邦誼永固。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秘書長
楊子葆謹識


李助理秘書長柏浡感言

  位於浩瀚蒼穹,大海遼闊,海洋資源豐富的南太平洋友邦-索羅門群島,該國包含992島嶼,當中有347個島有人居住,島上原始森林密佈,仰首望之,皆為40~50公尺之高聳巨木,這些木材給索國帶來甚鉅的外匯收入。伐木後的土地土壤肥沃,島民隨手插植地瓜及木薯,經雨季豐沛的雨水灌溉,肥碩的地瓜隨手可得。

  一九八三年中、索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後,簽定農技合作協定,當時我國則派遣一支由八人組成的農技團前往該國發展農業技術,進行引種、試驗、人員訓練及採種,工作成果迅速展現。當地政府也對本國農業技術給予高度肯定,更具有信心發展該國農業。

  瓜島(Guadacanal Province)大平原是索國唯一平原,有八千多公頃可供開發。美國夏威夷之民營Solrice公司曾經以機械化經營方式,於該平原從事水稻生產,種植面積曾達1,800公頃,惟無法克服雜草及生產成本偏高等因素,終於在一九八六年的水患後即告關閉廢耕。直到1995年間由本人所參與之赴索國執行監督團,在索國訪問考察期間建議在Metapona大平原發展稻作推廣,以破解澳洲人所說索國不適合發展稻作之迷思(按索國每年均需由澳洲進口約三百萬美元之稻米),並經一九九六年十月索國內閣通過該平原稻作區455公頃,與我技術團合作進行Metapona小農制水稻開發計畫,索國先提撥經費整修灌溉溝渠。一九九七年我技術團編列預算進行開墾工程,一九九九年六月開墾120公頃,種稻面積已達50公頃,惟可惜二○○○年六月因族裔衝突發生導致Metapona墾區關閉,至今仍有安全顧慮無法復耕。雖瓜島平原無法進入,農牧部再與我方轉至其他各省與省農業推廣處合作推廣稻作計畫,成果豐碩快速,兩年期間稻作推廣面積提高為原來的十二倍,可見索國對發展稻作是甚具潛力。

  本人曾多次實地訪查過我技術團與該國農技合作情況,至今中、索農技合作已進入第四階段,無論於稻作及蔬菜方面之試驗、示範與推廣皆非常成功。今年欣逢中、索農技合作二十週年慶,期許兩國未來的農業能持續合作,奠定發展多元的經營理念,開創農民更多的利潤,最後,順祝"國泰民安"。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助理秘書長
李柏浡謹識

  • Update: 2022/05/26
  • Hits:473
Was this information helpful ?
Yes No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