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3期
編輯悄悄話 走向世界共榮的10年道路
綜觀21世紀的整體人類生存樣貌,我們看到的是一幅富裕間雜貧窮、豐足交纏匱乏、速度對比落後、足食交織飢饉的圖像。倘若透過數字來呈現,這個地球最富裕國家的平均國民生產毛額為42,229美元,但同時世界上也有六分之一人口的每日生活費不到1美元;已開發社會有超過七成的人口享受著便捷快速的資訊網路,然而世界上也有三分之一的地區沒有電力可用;先進國家人民的平均壽命大多超過65歲,但在非洲每6個孩子就有一個活不過五歲;多數工業化國家將教育列為不可剝奪的基本權利,但是世界上也有超過1億個兒童失學而無法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已開發國家致力於讓醫療照護更為完善,但同時世界上也有11億人缺乏取得安全飲水的管道。類似的對照數據不勝枚舉,其所指陳的具是一個落差、不均、失衡的地球。
面對「一個地球,兩個世界」的境況,國際社群亦體認到地球的持續失衡終將反噬人類的整體存續,畢竟一艘底艙充滿罅隙裂縫的豪華客輪,勢必也將使得頭等艙無法偏安一隅而連帶沉淪覆沒,這就是所謂的「同舟一命,休戚與共」。正是在如此的體認之下,「援助」與「發展」議題於20世紀中葉開始浮現於國際社會集體行動的重要議程之中,自此開啟了超過半世紀的論辯與實踐,並且經過概念與實務的不斷演進與調整,往昔的單向「對外援助」逐漸轉變為雙向以及多邊的「國際發展合作」,同時隨著大量資金、人力與物力的持續投注,使得「發展」議題成為了一項龐大精細的理論學門與實務工作。
在此波重視「援助」與「發展」的世界潮流中,台灣從昔日的受援國轉而為今日的援助國,並且成立國合會以統合辦理對外援助工作,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積極回應國際援助走向全面化的潮流,從傳統的農漁業合作項目擴展至工業、經貿推廣、資訊科技、高等教育等領域,重視合作國的主動參與和自主性的提昇,透過「投資融資」、「技術合作」、「國際人力資源發展」以及「人道援助」四項工作的整合,成功地幫助許多發展中國家建立自力更生的能力,也逐步地協助這些國家擺脫貧窮的困境。
國合會成立至今已屆10年,期間不斷地戮力經營與兢兢實踐著國際共榮的發展工作,對於國合會來說,10年光陰僅是一個起步,我們所作的不只是服務貢獻,其實更可以說是一種回饋,因為今天台灣的繁榮富足,很大一部分是奠基於昔日國際社會的協助與支持,因此我們不吝於在已然從受援國躋身為援助國的此時,選擇張開雙手來擁抱需要幫助的友邦人民。回顧過往10年,佇足省思期間的所得所失,國合會始終以專業為本、以關懷為念,協助國際社會縮減發展落差。本期電子報特別策劃了數則專題,包含本會陳正忠秘書長的專訪,表述其領導國合會符應世界援助潮流的策略與展望;另外也率先刊出本會成立10週年所設計的紀念手札,邀請各位讀者一同分享國合會成長過程中的12件大事,也一同為國合會的下一個10年添注前進動力!
第一手報導Ⅰ 順應時代變動 擘畫下一個10年的援外願景
-國合會陳正忠秘書長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