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列表
電子報列表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第57期

你不可不知 衣錦榮歸-外交替代役男返國歡迎茶會

高千雯/攝影.楊小慧 高千雯
俗話常說,「男孩子」當過兵之後才會成為「男人」,因為軍事磨練會讓一個人變得較為成熟、穩健。然而,選擇以投身國際合作發展工作來填寫軍旅生涯的外交替代役役男們,經過一年四個月的海外服務經歷後,不僅是心智成長了,就連視野以及對人群的關懷也開闊了!

 

本會楊秘書長頒發退伍證書給首批退伍的十六名第二屆外交替代役役男 駐馬拉威醫療團役男陳泰亨告訴部長,雖然他是一名替代役男,但是一直期許自己帶著一顆無可「替代」的愛心,服務友邦的人民
駐瓜地馬拉技術團役男廖政榮贈送部長馬雅傳統木雕 役男的海外經驗受到媒體重視。(圖為駐查德醫療團役男鄭健禹接受東森電視台訪問)

  為了迎接首批服役期滿返國的第二屆外交替代役男,外交部部長兼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特於本(三)月十五日假外交部五樓大禮堂與十六名役男進行了一場溫馨的座談。簡部長幽默地誇獎在座役男們比起兩年前都更為精神抖擻,顯然在海外服役吃的苦頭已經讓役男們有了充份的準備面對外來的挑戰。部長在致辭時同時也提到,由於歷屆外交替代役男的優異表現,深獲社會大眾、駐外單位及友邦人士的讚賞與肯定,今年第四屆外交替代役的名額將從原來的四十一位增加到六十位,讓更多有志青年有機會參與外交工作,而服務的面向也將更為廣泛。

  分別從非洲、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及南太平洋等地區回到台灣的役男們也熱切地告訴部長他們一年多的所見所聞。駐馬拉威醫療團役男陳泰亨服務於馬拉威姆祖祖醫院的小兒科病房;為了讓住院的小病人有一個更溫暖、和諧的環境,從心靈層面增加他們對疾病的抵抗力,也為了讓馬拉威人民更瞭解台灣,他籌劃了彩繪病房的活動,將台灣的風俗景緻畫在病房的牆上,而在醫院門口也畫上台灣和馬拉威的地圖,象徵兩國友誼,也藉機向來看診或參觀的馬拉威友人介紹台灣的地理位置與多元的文化。

  日前引介「非洲阿福」來台就醫的役男陳逸彥發言時,特別感謝國內所有促成這件善舉的單位和社會大眾。他認為,雖然外交替代役的任務是要去協助友邦的發展,但事實上,自己所付出的遠不及所收穫的多。他也建議部長再多開放一些替代役名額,讓國內的年輕朋友都有機會到第三世界國家服務,開拓以往較狹隘的國際觀。

  駐尼加拉瓜技術團役男陳勃聿搞笑的說,光是在一座有三百公頃大的農場工作就是在台灣無法想像的經驗;初到時,他整整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才「探索」完整座農場。每天戴著斗笠、荷著鋤頭和農夫們一起下田的他,深刻的體會到當地農民對我國技術團的佩服與感激。在收成那天晚上技術團所舉辦的豐年祭裡,當地的農民告訴他,他們已經很久沒有這樣歡樂的慶祝了,因為每個人都被沈重的負債壓得喘不過氣來,可是因為台灣技術團的協助讓他們有了改善生活的機會。

  駐查德醫療團役男鄭健禹則告訴部長,自己因為服役而在家鄉成為小英雄的趣事。由於鄭健禹曾將自己在查德一個村莊發起的血吸蟲防治計畫投稿聯合報,他的父母知道後便買了一堆當天的報紙分送左鄰右舍,造成一股旋風,得知消息的人還自掏腰包籌了一筆小小的經費讓鄭健禹再拿到查德執行另一項防治計畫。後來,他不僅用這筆錢幫查德一個小學做了寄生蟲篩檢,還買了十幾顆足球送給學校,讓整個小學為之瘋狂。

  役男與部長相談甚歡,欲罷不能,包括駐聖多美普林西比醫療團役男章文駿,以及駐馬紹爾技術團役男黎世傑也都分享了他們的海外服務經驗。相較於役男們對於參加外交替代役始終興致高昂,他們的家長一開始卻都是憂心忡忡。役男章文駿的父親章增華先生代表家長致辭時表示,當章文駿決定要參加外交替代役時,家裡沒一個人贊成,畢竟要去的地方不僅遙遠,還比較落後。但是,看到自己的兒子經過海外服役洗禮後的蛻變,他感到相當欣慰,也慶幸自己當初沒有力阻兒子的決定。

  幾位役男還帶了「伴手」要送給部長。駐布吉納法索醫療團役男郭威廷帶回了一頂姑河農民送他的禮帽,代表姑河墾區居民對我國農技援助卅年來不變的感謝。役男陳泰亨送給部長的馬拉威地圖上寫著「WARM HEART OF AFRICA」,象徵來自非洲東南部的溫暖友誼。黎世傑帶回來的是馬紹爾當地以椰子纖維和貝殼編成的傳統壁飾。駐瓜地馬拉役男廖政榮送給部長的是頭戴鷹飾的馬雅戰士木雕,他也以這個禮物祝福台灣的外交終有一天也能像威武的老鷹一樣,在國際的天空展翅高飛!

  第二屆役男計卅五名,除首批於三月中旬返國的十六名外,其餘將於四月陸續返國退役。


合作面面觀 尼加拉瓜鄉村農民的福音

投融資處 柳世紘
本會與美洲開發銀行共同簽署尼加拉瓜農產復甦第二階段計畫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與美洲開發銀行(IDB)為刺激尼加拉瓜鄉村地區農民生產意願,提高農產品品質,決議以共同融資方式提供優惠貸款進行「尼加拉瓜農產復甦第二階段計畫」。該計畫已於二月廿五日上午由尼加拉瓜駐華大使H.E. Luis Alberto Wong代表尼方,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楊子葆於台北簽署貸款合約;此外,楊秘書長將於本年參加美洲開發銀行(IDB)在祕魯召開年會期間,於三月卅一日與該行總裁Enrique V. Iglesias共同簽署本案合作融資合約,以奠定雙方合作之基礎。

  本項計畫係配合我政府積極參與國際組織並協助友邦發展經濟之外交政策,與美洲開發銀行合作進行之一項重大計畫。計畫總成本為六千八百萬美元,由美洲開發銀行提供六千萬美元、國合會提供五百萬美元,再搭配尼國政府之自有資金三百萬美元共同進行。

  本項計畫經過美洲開發銀行與尼國政府協商多年並完成計畫評估後,由美洲開發銀行與國合會於九十年度舉辦年度諮商會議中正式邀請國合會共同參與,成為國合會與美洲開發銀行合作進行之第五項計畫。國合會所提供百分之七之融貸,將協助尼國政府解決進行本項計畫之財務資金缺口,並深獲尼國政府感謝。

農產復甦第二階段計畫
計畫目標 本案一般性目標是為增加鄉村地區貧農之所得水準;特定目標則是藉由提昇中小型農民或農民組織的生產技術、加強管理技能、開設訓練課程以及增加農業基礎建設等方式,達到降低尼國農業生產成本、提昇農業技術能力及擴大國內外市場,以增加尼國農業生產之最終目的。
計畫內容

本計畫包含提昇農村生產力及強化政府機能兩大項目,計畫範圍將涵蓋具發展潛力但缺乏農業技術以致發生嚴重貧窮問題或容易遭受天災危害的鄉村地區(含大西洋沿岸地區),預計於五年內推廣至一百廿個地方單位。

提昇農村生產力

對鄉村從事生產活動之農民團體或個人提供財務及技術協助,其中包括三項子計畫:

(1) 競爭力提昇 為達成投資、技術協助與訓練課程各項子計畫之綜效,其內容包含強化農林漁牧生產技術、興建小規模灌溉設施、提供小型電力設備以及運輸/倉儲/行銷等協助、自然資源管理/水土維護與畜禽健康等,此外另提供農民有關管理面、財務面、環境面以及實務面的技術指導與訓練。
(2)農業基礎建設 興建有利提昇農村經濟競爭力的公共基礎建設,例如重建或維護第三級鄉村道路、橋樑以及排水設施等小型土木工程,藉以改善鄉村聯外通路的品質、降低農產品運輸成本並教導村民基礎設施之維護。
(3) 計畫宣傳 提供鄉村農民必要的相關資訊,以加強鄉村地區的潛在受益戶參與之意願。

強化政府機能

強化計畫執行機構─鄉村發展組織(IDR)及尼國農業部機構功能、專業人員培訓、區域辦公室的建置以及管理制度的建立等;協助擬定大西洋沿岸地區鄉村經濟發展策略。

預期效益

(一) 協助具有生產潛力但缺乏資金的貧農個人或農民組織取得參與農業生產活動之機會。

(二) 訓練婦女團體提昇管理能力與生產技術,灌輸財經常識,以增加鄉村婦女勞動力之質與量。

(三) 提高鄉村地區農作物生產量、刺激農產品商業化並增加附加價值,進而改善計畫區域內貧農的生活水準與所得水準,並以商業化的農業生產提高尼國整體的經濟利益。

貸款管理 關於本計畫之貸款管理,將循本會過去與美洲開發銀行合作架構,由我與美洲開發銀行簽署合作融資協定,而於計畫執行階段,本會亦將配合參與該行之計畫監督工作。


人物特寫 滿足在建立的過程—專訪林祝玉

專訪攝影周雅芬 
本會行政管理處林處長祝玉即將於本(三)月卅一日榮退,為此本會特於三月廿三日舉行歡送會,感謝這些年來她對於國際合作業務的貢獻。就在歡送會開始前的幾分鐘,一群人在電梯間與林處長相遇,林處長告訴我們,剛剛她的寶貝女兒特地打了通電話提醒她別把氣氛弄得太感傷。所以,歡送會上,除了長官及同仁感性的分享外,林處長竟然史無前例地帶來一則高爾夫球的笑話,讓我們感受到她為人幽默貼心的一面。當然,退休前夕她一樣的忙於工作,並於百忙中撥冗接受本報的專訪…
林處長(右一)在協助同仁推動業務不遺餘力

真正的喜悅、意義和滿足感,在於「建立」的過程。

  談起四十年來歷經外交部、海外會及國合會的工作生涯,林祝玉回憶,五十三年六月,在很多公司的考試都採內定的方式時,她卻可以在外交部任用人才所秉持的公平、公正、公開的用人原則下,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是一件何其幸運的事情。林祝玉也訝異她當年的勇氣及毅力。淡江外文系畢業後,林祝玉參加外交部國際技術合作業務組員的招募,勇氣十足的她在筆試當天還特地向外交部非洲司的考官表示:「你們這次考試有沒有內定人選?假如有內定,我就不再花那麼多的時間把筆試寫完。」考官回答並沒有內定人選,她才繼續完成考試。筆試後順利地進入了複試(口試),由於筆試時的「勇於發問」,當天口試官對她的印象特別深刻,還再次強調:「外交部絕對沒有內定人選。你這次複試如果通過,絕對是你的能力及考試成績受到肯定,沒有別的。」

  林祝玉體會到自己的個性比較不適合為私人的營利事業打拼,所以,無論是前廿年服務於外交部非洲司及秘書處,或是後廿年於海外會及國合會的工作,能夠為公部門服務是她最想做的事。何況國際合作事務就是幫助友邦,尤其是技術團能夠幫助開發中國家生產糧食,改善人民的生活,是相當有意義的工作。所以,不管是在外交部、海外會及現在的國合會,林祝玉都秉持這種信念,她也體認到,如果用我們個人或私人的財力來幫助別人,最多只能造福自己周圍的人,很難產生這麼大、長久,及深遠的影響。所以,她也常常勸部門的同仁在國合會工作必須脫離制式性的想法與做法,才能夠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來協助友邦。

人都希望自己能發揮用處,都需要有一個前進的目標。

  「德高望重」四個字,似乎多是屬於男人的專利。不過,林處長卻期許自己在心思及行為上不斷精進能為他人敬重。

  為了朝受人敬重的方向努力,林祝玉談到,雖然在她的職場跑道上沒什麼很大的更換,從人事、總務、稽核,到退休之際又接下事務繁雜的行政管理處處長一職,但工作中難免有順境及逆境;以前自己還是一個小職員的時候,遇到逆境會有主管幫你撐著,因為對外技術合作有一套可遵循的作業模式,加上主管的指導,慢慢地就會步上軌道。林祝玉表示,過去經歷過的長官都相當可敬,如今也都擔任很高的職務,他們敬業及為人處事的態度,對她個人生涯甚具影響力。

  由於在外交部、海外會及國合會長期服務,日積月累下,她對於國際合作業務知之甚詳。於是在八十七年國合會成立稽核室時,林祝玉又被賦予重任,出任稽核室主任。林祝玉稽核了很多業務,包括總務、人事、出納…等項目,是她職涯中很重要的歷程。她在進行業務稽核時,必須查閱相關的公文及檔案,這些檔案往往多達二、三十卷,須把其中的重點一一提出,並進行分析及建議,如此仔細考證的目的是因為她希望能夠協助同仁日後研究案例時不用再花時間查原檔案,而這些報告後來都成為同仁研讀的案例。林處長提到,稽核最難的是在最後的統合及分析,在這段時間裡,她從閱讀及分析分門別類的業務中得到許多寶貴的無形智慧資產,除了讓她感到自得其樂外,更讓她—「大大的成長許多,而不僅是小小的進步。」

  如今,林處長回想起來,因為她的盡心盡力,解決了許多困難。認識林處長的人都覺得她很有勇氣,尤其是近年來她擔任行政管理處處長期間,無論業務推動、人事調動、危機處理、及各項制度建立…等,她都做得有聲有色呢!實在是讓身為後輩的同仁佩服。

他們所遇到的問題是值得我們去重視的。

  林祝玉覺得,無論是國合會或是技術團的人事業務,如能在事先有效溝通,可以避免很多問題發生。「溝通」是一門學問,也是一個重要的工具。

  深具同理心的林祝玉談到,溝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達到溝通的效果,必須有良好溝通的方式及環境,如果對方關起心門,如何能做溝通呢?要創造一個好的溝通環境,必須用誠信,先打開自己的心,誠懇地與對方溝通,願意接受他們的抱怨,而不只是聽自己想聽的話,如此,別人才會覺得開心並願意透露他們的心事。林祝玉也談到她之前處理一件駐團人事案時,發現團長的專業能力很強,但在與團員相處時常有摩擦,林祝玉就對團長說:「…你如果主動對團員表示關心,他們立刻就感受得到。團員會在意你與他們在生活上的互動,而不是只是要求他們做好份內工作而已,一點點關心、喝喝茶、聊聊家常話,聽他們吐露心事,彼此的關係就會拉近。」團長聽到林祝玉這番話後豁然開朗,並接著說:「幾十年來,我沒有聽過像您現在對我說的這些話這麼的有用。」

人也好,企業組織也好,都需要有夢想。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可以決定自己未來想走的路。

  林處長曾與楊秘書長提過她退休後的規劃,希望有機會能夠加入本會「銀髮志工」行列,繼續發揮所長,服務人群,秘書長亦表示支持,認為國合會主管退休後,能參加海外服務工作團擔任志工,對國合會是個鼓勵,也是很好的示範作用。所以,處長也承諾若有合適的服務項目,只要是在她可做的範圍,例如中文教學,或是教書法、畫國畫等,她都非常願意參與。

  林處長這種退而不休的服務精神,真是令人感佩。在此,我們也誠摯地祝福林處長—「美夢成真」。


新知新訊 

編譯/高千雯 楊小慧
2004/3/10 聯合國糧農組織計畫募集四百萬美元,資助受到內亂影響而生計受阻的海地鄉村地區農民
2004/3/16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與美國共同提供保加利亞ProCredit 銀行一千萬歐元轉貸資金
2004/3/17 西非經濟共同體(ECOWAS)阿克拉會議通過「短期行動方案」(Short-Term Action Plan)

聯合國糧農組織計畫募集四百萬美元,資助受到內亂影響而生計受阻的海地鄉村地區農民

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海地的內亂已使原本脆弱的農業生產更形惡化,目前當地農業發展不僅面臨資金不足,缺乏功能完備的農業及畜產服務等窘境外,更因為道路、橋樑受戰爭損毀而無法將農產品運往市場銷售。此外,許多耕地也因為戰亂而荒廢。

海地八百萬人口中約有五百萬人生活在鄉村地區,糧農組織估計其中約有三百萬人的生計因為這次內亂而陷入嚴重的困境,糧農組織將募集經費購買種子、農作工具等生產資材,協助當地居民恢復農業生產。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www.fao.org/newsroom/en/news/2004/38373/index.html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與美國共同提供保加利亞ProCredit銀行一千萬歐元轉貸資金

此筆款項係由美國/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中小企業貸款計畫(US/EBRD SME Financing Facility)支出,該計畫總金額共達一億五千萬美元,由美國出資五千萬美元,歐銀出資一億美元,主要是用於幫助東歐及前蘇聯加盟國發展微小型企業。美國所提供的資金中亦有一部份用於技術合作及訓練專業銀行貸款人員。

ProCredit銀行創設於二○○一年,是保加利亞第一家專門提供企業貸款,協助微中小型企業創業或擴增企業規模的銀行,成立迄今已提供三萬餘件貸款,總額達到一億六千二百萬歐元。鑒於當地企業貸款需求日增,該銀行目前已在保加利亞廿一個城市設有廿八家分行。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www.ebrd.com/new/pressrel/2004/34mar16.htm

 

西非經濟共同體(ECOWAS)阿克拉會議通過「短期行動方案」(Short-Term Action Plan)

西非各國領袖上週六(3/20)在迦納首都阿克拉(Accra)通過「短期行動方案」,以加速進行區域整合以及「非洲發展新經濟夥伴計畫」(NEPAD)進程。

根據阿克拉會議公報,西非經濟共同體與會各國通過的這項方案,內容涵蓋貿易、基礎建設計畫、區域和平安全等議題。公報同時指出,「短期行動方案」也關注於機構功能的提升,並預期未來成立區域性機制,監督及執行ECOWAS∕NEPAD計畫,而ECOWAS亦將與世界銀行共同成立專責小組推動上述方案 。

世銀並宣佈為西非的區域性計畫提供四億五千萬美元的援助,在經貿的援助方面,包括二○○七年年底之前成立關稅聯盟,以及擴大西非國家的出口市場。對於基礎建設方面,援助範圍包括公路運輸及設施、能源、通訊等項目;而在區域和平安全上,除了成立和平基金,並致力於區域衝突的預防與解決之道。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web.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L/NEWS/0,,date:03-22-2004~menuPK:278083~pagePK:34392~piPK:34427~theSitePK:4607,00.html#Story1


資訊外交 非洲大陸的一道曙光-數位機會發展及應用

.圖駐史瓦濟蘭技術團役男 游濬遠
「總覺得你離我們並不是那麼遠,就算你現在在非洲,我們在網路上還是可以用MSN跟你聊天,彷彿你就在我們身邊。」研究室的學弟妹在MSN上忽然有感而發的對我這麼說。非洲大陸在國人的眼中總是距離遙遠,好似一片遙不可及的土地,而印象也總停留在DISCOVERY頻道裡黃土滾滾的沙漠、奔馳在大草原的野生動物,以及處在生死邊緣的非洲小孩。然而,透過網路攝影機,在台灣的朋友可以「零時差」的看到身處在非洲大陸的我;看到黃昏的美麗雲彩,也看到在團部工作的當地女工從窗邊掠過的身影。

顧問團拜會觀光通訊部部長互相交換禮物留念

 

Africa Online 的CEO在機房為我們講解該公司網路架構概況 顧問團拜訪史瓦濟蘭大學電腦教育中心

  我們雖距離如此遙遠,卻又是如此的靠近。資訊科技的發展,拉近了我們彼此間的距離,也使我們有機會透過數位化的視訊媒介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今日的台灣累積了十幾年的資訊科技發展應用經驗後,更透過網際網路取得食衣住行的資訊,進行消費行為,使生活享有更多便利。為協助友邦縮短數位機會發展的時程及分享台灣在資訊科技上的發展經驗,國合會特於今年三月初偕同資策會的顧問團抵達史瓦濟蘭舉行為期四天的「數位機會發展國際研討會」,並拜訪史國資訊科技相關的政府機關及民間企業,以瞭解史國資訊科技發展的現況,並發掘未來可能的合作計畫。

  這次與會的成員包括史國政府資訊科技相關的重要官員、民間企業經理人、史瓦濟蘭大學、UNDP(United N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me)代表以及馬拉威六位代表。在兩天的研討會中,國內資策會的顧問們分別針對「e-Government」、「e-Infrastructure」、「e-Business」、「e-Industry」、「e-Society」、「Digital Divide in An e-Era」等六項議題進行專案報告,而國合會李助理秘書長亦利用此次的機會,向友邦人士介紹國合會的相關業務,以增進友邦政府對國合會之認識。

  專題報告中,資訊團顧問節錄我們故宮博物院網站裡的資料,利用Flash動畫手法,以生動的故事及可愛的人物角色介紹我國明清兩代的生活型態及文物,引起了與會人員高度的迴響及興趣。即使身處於幾百萬公里遠的人民,都能透過網際網路,從網站影音資料中了解我們文化的特色以及認識我們的國家,讓我不禁深深地感覺到,網際網路透過創意加值運用,能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性。

  在議程中,史瓦濟蘭與馬拉威的政府人員也為我們介紹兩國資訊科技發展概況。在報告中,兩國政府同樣面臨到網路基礎設施 (Infrastructure)不足的問題;另外,兩國政府缺乏整體的資訊發展計畫亦是兩國數位機會發展一直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即使如此,我國在協助兩國發展數位機會上,仍一直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例如我國在過去四年不斷地透過合作計畫協助史瓦濟蘭海關以及中小學電腦化的工作,而由台灣駐史瓦濟蘭技術團協助之職業訓練手工藝中心亦設有電腦科,幫助當地學生學習電腦專業技能。

  資策會黃副執行長在研討會閉幕致詞裡提到:「從此次研討會中,我們了解到為什麼(Why)數位機會的發展對我們如此重要,而資訊顧問團也利用這個機會,去了解友邦在發展數位機會上有什麼(What)不足之處,下回我們便會根據蒐集來的資料研究、評估我們應該如何(How)來幫助友邦國家。」因此,在研討會結束後的訪問行程,便是深入史國政府機構及民間企業,了解數位機會發展的現況。

  顧問團在兩天的行程裡拜訪了史國主管資訊科技發展的重要官員,其中包括觀光通訊部部長Thandi Shongwe女士、教育部及財政部官員等,從政策擬定的角度來思索數位機會未來發展的整體架構;另外亦拜訪了當地主要ISP公司及通訊公司的CEO,例如:SwaziNet、Africa Online、MTN以及SPTC等。更重要的是,我們亦拜訪了聯合國發展計畫(UNDP)。和國際組織合作一直是國合會重要的工作方向,此次藉由資訊科技發展的議題,更可以連接國合會、技術團以及國際組織三者,在協助友邦的工作上發揮綜效!

  綜觀此次數位機會發展研討會,雖然友邦資訊發展的基礎建設仍和台灣有很大的差距,然而台灣發展數位機會的經驗,卻可以提供我友邦一個可見的藍圖及願景。台灣走過十幾年的歲月才擁有現在的成果,所以,很希望能運用我們以往所學到的經驗來協助友邦縮短數位落差,一起分享數位機會發展所帶來的甜美果實。在此次的國際研討會中,我不但看見了非洲未來的一線曙光,更看見了未來我們可以著力的方向,讓我們一起來加油吧!


青年進行曲 一萬五千元的故事

文/圖駐查德醫療團役男 鄭健禹
離開居住一年又四個多月的查德前夕,役男健禹歡喜地獻上在查國的所學所聞,及滿載的回憶踏上歸途。

和pascal、maxi一起送糞便檢體去檢查

  我一直喜歡用數字來說話—" 15000、200、230、230、15、∞、∞" 。這些數字會讓你想到什麼?對我來說,這些數字串起一個故事,一個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故事;新台幣『15,000』元可以幫助約『200』名位於中非查德的學童進行寄生蟲篩檢,還買了『230』支鉛筆、『230』本筆記簿、『15』顆足球,且帶給他們『無窮』的歡樂和『無價』的財富—健康。

  去(九十二)年十一月份我的投稿「我在查德,內心澎湃」刊登在聯合報後,在家鄉高雄引起了一陣小騷動,家人到處發送報紙給親朋好友。而在去年的十二月回台休假時,親友們籌措了一小筆資金,新台幣15,000元,讓我帶過去給需要幫助的人。於是,我就開始了離開查德前的最後一個計畫—「國小學童寄生蟲篩檢」。

  在距離團部20分鐘車程有一個約200名學童的國小,因為長期飲用池塘的水,不少學童被寄生蟲的問題困擾,於是我跟兩位新到的學弟(第三屆替代役役男)每星期花兩天時間去國小蒐集糞便檢體,再拿到國家級的檢驗中心進行檢查。在幫所有的老師和學童做完檢查後,我用剩餘的錢買了230支鉛筆和230本筆記簿。買文具用品送學童的構想是來自於,每次我跟學弟去蒐集檢體時,發現學生上課只能兩眼注視著台上的老師講課,沒有人有鉛筆和筆記簿抄下上課的重點,於課後或是回家複習,所以,我打算送文具用品,並用最後剩餘的錢再買了15顆足球。

誠摯地將鉛筆和筆記簿及足球送給查國的師生 拿到球的小學生們搶著踢足球

  整個「國小學童寄生蟲篩檢」報告在三個星期後出爐,但限於經費還沒到,再加上團部缺藥,致使我們無法在短時間內發藥給小朋友。所以,我只好硬著頭皮,帶著歉意把情形一一告訴校長。當時,校長臉上表情略顯失望,但是聽我說到帶了鉛筆、筆記簿還有足球來時,他原本失望的神情頓時消失,轉而露出燦爛的笑容。因為,足球在查德是全民運動,有好的足球一直是他們的夢想。當我打開後車門,校長在看到足球的剎那間,難以置信地連說了好幾聲no!no!no!他幾乎不敢相信有15顆足球擺在他眼前,他告訴我:「我以為只有3或5顆足球。」接著,全校師生紛紛從教室中跑出來或是從窗戶跳出來爭搶足球。校長當下向全校同學宣佈:「從現在開始,男同學要踢足球,女同學也要踢足球,大家天天踢足球,踢出健康!」

  在我離開時,全校師生蜂擁過來跟我握手,瞬間,我覺得自己真像個超級巨星!真希望時間就此停住,讓我好好體驗作大明星的滋味。


海外見真情 獨處異邦面對困難 

文/圖駐聖克里斯多福志工 張阿桃

從來沒想過要分享志工的生活點滴。只是某天深夜,當我進行就寢前例行的Check e-mail時,收到團長轉寄由國合會寄來的郵件,內容是:針對志工於九十三年一月份業務月報中所提出的疑問及建議事項,本會將納入考量中。團長說:阿桃,你的寶貴建議已經得到會內的認同,可見您的觀察具改進價值,可喜!頓時,我有一種感覺:原來自己沒有被遺忘。

志工張阿桃服務於聖克里斯多福JNF醫院,協助醫療、護理等工作

風雨前的寧靜

  到聖克里斯多福三個月以來,心情的起伏非常大,很像新婚夫婦一樣經歷了蜜月期、調適期與接受期。聖克里斯多福是由加勒比海中的兩個小島(St. Kitts & Nevis)組成的,St. Kitts較大,人口約有三萬五千多人,Nevis約有一萬人;氣候像台灣夏天的澎湖─陽光、沙灘、椰林─是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幾乎每個初到異國他鄉的人,一開始都會有一段艱難奮鬥的日子,起初還滿慶幸自己的順利。我的心在初來乍到的新鮮感裡,溢滿了寧靜與親近大自然的渴望。在等工作證下來前的日子,每天伴著藍天白雲、白浪綠樹,我的心總是像小鳥般無憂無慮的自在,不畏烈日,很勇敢的騎著腳踏車,嘴裡還哼著童謠,無視身旁一輛輛的汽車飛駛而過,好像回到了國中時代。純靜的自然為我拂去廿年歲月的塵埃,我彷彿一張白紙,純潔又天真,除了學習、餵飽自己外,再沒有任何值得擔憂的事情。

真正的考驗

  是真的沒有任何煩惱嗎?不是的。只是讓你煩惱的事情還沒有出現。但是,它不會不出現的。只是早早晚晚,多多少少而已。

  在這兒,坐車、問路、銀行開戶、寄信和買東西,一切都是英文,雖然自己在國內學了那麼多年的英文,在真正說英語的國家裡卻變得支離破碎。尤其,這個島的民眾自我意識很強,有一股非常高的傲氣,開口要東西、伸手討東西是稀鬆平常的事,你聽不懂他們的英文發音,他們也會一付很不屑的表情。也許是不服輸的個性,那段時間,下班回家,放下背包,第一件事就是猛啃英文。聽不懂當地的英文,怪自己沒用,雖然心裡還是忍不住抱怨這裡聽起來怪里怪氣的英文腔調,但進了羅馬就得學做羅馬人,為了儘快融入當地文化與生活,我幾乎都早上三點起床唸書。

  到醫院上班的時候又是另一個很大的震撼。整個醫院的組織結構跟台灣不一樣是可以想像的,但那感覺好像是回到四○年代的臺灣,卻又仍差了一段距離。上班時,同事常交代我說" I will be back soon!",就不見蹤影了,事情大都由我一個人做,她的「soon」通常是一、兩小時不見人影,即使出現了,一下子又會跑掉。再加上由於生活習慣的問題,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子宮病變等疾病經常發生在當地人身上,每天都必須忙於處理這些可以預防卻又一直重複上演的醫療問題,我的中餐常在下午一點多才吃,也常整整十個小時沒休息。忙是無所謂,只是一直沒有出現成果,才真正令人又累又倦!我剛到這兒時,大使就告訴我,前一位志工常常抱怨,又沒有做滿就離開,當地政府對我們志工的印象不太好,所以我一直沒什麼抱怨,默默的做,雖然當地政府對我讚許有加,但我曾思考:這是我要走的路嗎?

  如果說英文聽不懂是小挫折,工作的忙與累是大挫折,那麼更大的挫折便是在耶誕節前夕接獲家人來電告知唯一的叔叔死於車禍。當時,心中只有個念頭──回家。可是當週所有的機位都被訂光了,依國合會規定喪假又不能延後,在悲傷、失望、挫折、孤獨與被遺忘的感覺下,我覺得該離去了。

  一天跟醫院副主任溝通完後,讓我對當地徹底的放棄了,我告訴童團長我要解約,他嚇了一跳。有多年領導經驗的他耐心地聽著我哭訴,也跟我分享他的生活經驗,透過他的分享,提供我一個嶄新的思維。讓我的精神、心靈得到支持,不因稍遇挫敗而自暴自棄。我想,團長的背後可能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心酸,才有今天的豁達。回想我之前碰到的問題,身歷其境體會他最初的艱難,我們像是一條河裡的魚,彼此支應,我不再是最不幸的人了,相反的,很幸運能遇到一位好長官,給我力量與支持。

海闊天空

  困境,有如一條黑黑長長的隧道。不要迷失,一直堅持,挺過來,就能看到光亮!低潮的心情本身就是跟自己過不去,要想渡過難關,必須讓自己心情好起來,這樣才能最好地自己幫助自己。有句話說,「天助自助者」,希望和現實,總會衝突著,心定了,人也不慌了。中國也有一句老話說:「時間是良藥。」每個人的路都不是一帆風順,不要焦急,更不要放棄。不管怎樣,我們都要讓自己保持好心情,笑著面對自己、面對自己的處境,你會發現,什麼是事在人為,什麼是天無絕人之路。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則故事。一個富商到某座小島去渡假,和當地的島民一起在岸邊釣魚。島民們熟練準確的釣了一、兩條魚後,便一一收起釣具離開。富商對於這樣的現象感到十分不解,於是他便問了最後一位準備離開的島民:「為什麼你們只釣一、兩條魚就走了呢?」島民回答:「因為這夠我們一天吃了!」富商:「為什麼你不多釣一些呢?這樣你多釣的、吃不完的魚就可以拿去賣掉賺錢啊。」島民:「我賺這些錢要做什麼?」富商:「這樣你就可以買更大的網,來捕更多的魚!」島民:「捕那麼多魚做什麼?」富商:「這樣你就可以賺更多的錢!」島民:「賺更多的錢要做什麼?」富商:「這樣你就可以買一艘船!」島民:「我買船要做什麼?」富商:「有了船,你就可以像我一樣來到小島渡假和釣魚。」島民:「我現在不就是在做這件事了嗎?」富商:「…。」

  同樣是地球上的子民,有些人的生活簡簡單單,有些人的生活極盡奢華之能事。究竟什麼樣的生活才不辜負此生,就看你是怎麼樣去看待、去選擇。生活需要愛、關懷、快樂和其他許多東西,唯獨,不需要抱怨。

 

新人過招 寄望「籃耕」創造新天地

.周雅芬/圖駐吐瓦魯技術團 林維和

  吐瓦魯由九個環狀珊瑚島組成,位於西南太平洋,南緯五度至十度,西經一七六度至一七九度之間,南北縱深約五六○公里。九島分佈如貝殼狀,其中一島幾無人煙。全國陸地面積僅二十五.九平方公里,無山丘河流,最高處不超出海平面四公尺,海岸常遭海水侵蝕,土地有減無增,故吐國頗注意海岸線之維護,並極度關切氣候效應,及海平面升高之問題。

  由於吐國地小,又因海水上漲導致土壤鹽化,針對此自然環境造成的限制,三月中旬前往吐國服務的林維和團長認為,吐國要發展農業,必須從改良栽培技術及介質二方面著手,才能為吐國創造綠色奇蹟。

林團長(左一)參加2000年亞洲生產力中心於印度舉辦之國際研討會

  林團長提出「就地改良」及「籃耕」(製造堆肥介質把它放在籃子裡頭)的構想。利用籃耕的好處在於將來耕作不會受到土壤鹽化的影響,因為籃耕有介質(堆肥),加上適當的養分及水分管理,將有利於作物生長,現在國內已經有一些成功案例。在歐洲使用袋耕(介質袋)栽培。不過,袋耕的價格較高,因此,林團長打算以「籃耕」的方式,並利用當地的椰纖混和豬的排泄物來製造堆肥,作為栽培的介質使用。

  林團長進一步表示:「未來駐吐瓦魯技術團的重要工作目標,就是要解決吐國土壤鹽化的問題,尤其吐國是環狀珊瑚島,表土非常的少,再加上土壤鹽化,使得作物都不會長得很好。因此,我希望透過籃耕的技術,可以改善當地作物的栽培條件,提高產量。」

  讀者們可以期盼,未來透過林團長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駐聖克里斯多福及駐格瑞那達技術團之服務經驗,加上他在作物品種改良及栽培技術改進之專長,利用「籃耕」技術將為吐瓦魯創造一片新天地。

點選地圖可觀看原尺寸
林維和,四十三年次,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博士,擔任駐吐瓦魯技術團團長

 

編按
「籃耕」是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替代「袋耕」的一種無土栽培方式,是利用國內常用的塑膠籃代替進口的介質袋,再填裝價廉易得的介質,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生產的蔬果具有一定程度的產量及品質。

資料來源:http://www.coa.gov.tw/external/tydais/reporter/p61.htm


法律即時通 債務不履行

稽核室法務人員
英國伊莉莎白時代另一齣戲劇「浮士德博士」(Doctor Faustus)劇中描寫了一件魔鬼契約。浮士德召喚麥菲陶弗利斯(Mephostophilis),在簡短的交涉之後用血簽下了一份契約,把他的靈魂讓給麥菲陶弗利斯的主人惡魔魯西弗,以交換各種不同的經歷。契約全文如下:

根據下列條款:
第一, 浮士德在形式與實質上成為一個鬼魂。
第二, 麥菲陶弗利斯應做他的僕役,聽他使喚。
第三, 麥菲陶弗利斯應為他做任何他所希冀之事,取任何他所希冀之物。
第四, 在他家中、室中而不現形。
最後,在約翰˙浮士德面前,應在他所喜歡的任何時間,以任何他所喜歡的形狀與方式出現。

本人約翰˙浮士德,威吞堡人氏,神學博士,憑此契約,甘願將其身體與靈魂送給東方之王魯西弗及其使者麥菲陶弗利斯;並且進一步承諾,二十四年過後,上述條款未遭破壞,他們有全權把上述約翰˙浮士德博士之身體、靈魂、血、肉或所有物,取攜至任何他們所居住之地。
立契約人 約翰˙浮士德1

  這齣戲劇中的契約,文學上意義在於象徵契約神聖(契約因當事人互相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雙方當事人均應受契約拘束,嚴予遵守)取代上帝的神聖,而主角與撒旦的契約中明文約定「上述條款未遭破壞」時,浮士德才有提出相對給付的義務,此種當事人互負對價關係給付的契約,稱之為「雙務契約」。實務上契約問題的核心常是:債務人應該怎麼做才算是切實履行債務?法律上債務人必須已經「依債之本旨」(符合契約約定的意旨)提出給付,經過債權人受領,才算是切實履行了債務。如果債務人根本沒有提出任何給付,或者提出之給付內容不符合契約約定,都會構成所謂「債務不履行」。

  本次法律小常識將簡要介紹「債務不履行」之類型:詳全文

1 梁實秋譯,「浮士德博士之悲劇」,轉引自「法律與文學」理查˙波斯納著,楊惠君譯,第162、163頁,商周出版。


採購小常識 如何提高駐外各技術團物料國內採購作業之效率

行政管理處 管理組
加強本會各駐外技術團年度所需資材與設備之採購程序與時效,一直是相關單位所高度關切之重點之一,包括本會之主管機關及各駐外技術團本身,尤其本會負責本項業務之承辦單位莫不時時以提供最有效之後勤服務為念,期盼對駐外技術團技術合作前線業務整體執行成效能略盡棉薄之力。目前本會負責技術團採購作業之人員編制僅二人,在人簡事繁的精兵作業下,採購人員如何簡化採購作業,達到符合政府採購法之規定,又能提高時效,實為當前之重要課題。經內部數度檢討,認為駐團在申購時,分類及確實註明物料規格可減少許多不必要之往返詢問過程,及採購人員就申購案統一歸納之前置作業時間。因此,本年度將請各技術團務必配合以為改進,本會亦將作內部採購方式之原則性調整。

物料類別詳列規格之重要性

  各駐外技術技術團申購之物料種類每年估計達三千多項,各技術團倘未仔細自行分類並詳細註明規格,兩位採購人員在詢價前即需花費相當時間來輸入及歸納不同性質之物料清冊。目前分類項目有農機具、零件、種子、種苗、肥料、殺蟲劑、藥品、醫療器材及其他雜項等等,光以「種子」一項,即有二千多種,其繁雜可想而知,倘規格不清楚,更增加作業上之困擾,且不止於採購上之花費時間,運至各駐外技術團後如不合使用,一切辛苦均化為烏有。而各駐外技術團常申請之種子、種苗、藥品及肥料等,皆有保存期限及發芽率等問題,且部分藥劑之運送必須保持恆溫,在包裝上需格外小心,更使國內採購工作的困難度大幅提高。因此,為提昇駐外技術團物料在國內採購之正確性及時效,本會對各駐外技術團在申請程序、物料規格填寫之明確度與申請時限之規定等要求上較嚴格,盼各駐外技術團務必配合。

  為利各駐外技術團確實進行分類,本會已於本年元月下旬設計技術團物料申請單電子版本,並以通函函請各團確實配合,希望雙管齊下進行調整,以收事半功倍之效。截至目前,已有十二個駐外技術團之物料申請單送達本會並由本會採購單位辦理中。此外,除例行性採購業務,更時有臨時之緊急性物料採購申請,例如本年初即值吐瓦魯及吉里巴斯兩新設駐外技術團之物料採購,時效的掌控高度考驗著本會採購單位。

  本會倘依各駐外技術團申請之時間先後辦理採購,預估完成各駐外技術團採購作業約需六至八個月,此時程並未包括二個月之物料運送期。由此,國內採購工作之複雜與費時可見一斑,亦即本會一再透過公函及電子郵件請各駐外技術團盡量配合於今年四月底前確實填報物料申請單之用意所在,實為採購人員心繫各駐外技術團為執行業務之憂心與急切,盼儘速並有效完成各駐外技術團採購作業之進度。

採購及運輸作業流程簡述

  駐外技術團各項物料之採購流程看似例行,卻有其複雜與困難的一面。從申購單寄達本會開始,即展開會內各項採購工作之前置作業,包括物料分類之確認、洽廠商詢價、以簽呈成立購案、準備招標文件、進行招標作業、公告上網或採以議價或比價方式進行採購作業、開標、審核、決標、向廠商下訂單、交貨、驗收、檢疫、安排船期或空運班機等等,須費時一至二個月,某些個案甚至更久,而每一環節環環相扣,不可缺一為之。

  駐外技術團申請物料時應先考量物料需用時間之先後,分別填具海空運物料申請單。為利採購作業,應將填妥之申請單以電子檔傳送採購人員進行採購前置作業。

  俟本會採購人員將物料歸類完成即進行個別詢價,如個案採購金額逾新台幣十萬元時,即依政府採購法辦理公告招標事宜。

  不同性質、規格之物料,其上網公告之方式亦有所區別,倘某駐外技術團申請之物料有十項之多,亦有可能需以十個個案分別辦理招標公告作業。然每一採購案件公告前均須經本會相關部門會簽審核表示意見,並於奉核之後方可進行後續相關作業,往往一項單純採購案件從上網公告至下單訂貨,即需費時一個多月,如該案因故流標或廢標時,相關採購流程又得順延,使整個採購作業時間更形冗長。

  通常從確定決標之後,自向廠商下單、交貨,以至倉庫進行包裝作業,平均至少一週至十天,其後採購單位會同監驗等單位赴包裝倉庫辦理驗收手續。

  俟各駐外技術團所申請物料購齊且分別通過驗收後,即辦理運輸(空運或海運)工作。不同地區需配合不同班機或船期,辦理海運作業時,經常因駐外技術團地處偏遠,即使所安排之船期為採購作業完成後最接近啟航之班次,運抵駐地的時間亦經常為啟航之後的兩個月之久。

  本會深切期許本年度各駐外技術團國內採購作業在會內及技術團相關承辦同仁之間,充分發揮積極溝通之熱忱,務使雙方對申購項目之需求規格達到認知一致之標準,在採購程序及時程務必符合本會規定的前提下,有效達成提昇駐外技術團國內採購作業效率之近程目標。

  • 更新日期: 2022/05/25
  • 點閱次數:734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