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4期
發行人的話 掌握關鍵轉機﹙四之三﹚
以新態度與社會互動,喚起正當性支持
作為中華民國唯一的國際發展合作專業機構,國合會過去三年來的重要努力之一,是主動、積極、開放地與各界溝通交流,提供透明化的充分資訊,加強民眾對於國際發展合作工作內容的認識與了解,喚起國內社會對於這項業務廣泛的支持。
在出版品方面,除了長期發行中文、英文與西班牙文年報之外,二○○二年本會開始發行雙週電子報,持續定期出版至今未曾間斷;另外,也在同一年與民營出版社合作,出版「國際合作發展叢書」系列的第一本《台灣心‧世界情:愛在他鄉的八個動人篇章》中文版專書。二○○三年相關的出版工作,也比前一年擴大許多,一共與民營出版社合作出版四本「國際合作發展叢書」,包括英文版的《To Touch the World: Stories of the Taiwan Spirit》、中文版《公益旅行家》,以及中英、中法文兩本雙語版圖畫書《西非荒漠上的台灣奇蹟》。
另一方面,海外青年志工及資深志工的普遍化與多元化、外交替代役的推動,也是本會創造更有效的擴大參與機制,所進行的重要努力。同時,為了配合海外志工與外交替代役參與人員的招募,本會自二○○一年起,即定期赴國內各大專院校,介紹國際發展合作業務。而從二○○四年二月起,本會主管將在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首度開設《國際發展合作管理》專業講座,這一項新的嘗試,是希望結合學術與實務經驗,讓國際發展合作這個台灣社會原本並不熟悉的領域,能在校園生根,並且有機會茁壯。
其實,以新的開放態度與國內社會互動,喚起正當性支持,正是國合會進入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嘗試。我們希望這項嘗試,短期內可以發展出四大新興事業方向:
(一) | 海外志工與外交替代役事業:擴大招募並訓練海外青年志工(年齡在二十五到三十九歲)與資深志工(年齡在四十到六十九歲),以及外交替代役役男,輔助現有駐外技術團的發展,讓更多國民有機會直接參與國際發展合作業務,開拓國民的眼界與經歷,並培養有國際觀與國際合作能力的台灣新世代。 |
(二) | 出版事業:繼續推動「國際合作發展叢書」系列的出版,並規劃除了一般性文字出版品外,考量多元化出版學術性相關著作、適合學齡兒童之圖書以及其他電子化出版品。 |
(三) | 公共參與事業:推動包括與地區非政府組織的交流、與一般市民組織的交流,以及與地方政府的交流等公共參與。 |
(四) | 合作發展教育支援事業:安排在大專院校開設專題講座、安排本會同仁及返國之海外志工、退伍之外交替代役役男,赴大專院校、社區大學與中小學演講授課,並規劃接受大專院校相關科系在學學生寒暑假實習。 |
我們相信,伴隨更開放的社會互動與更積極的公共參與,所產生的深度交流與相互理解,絕對有助於強化國際發展合作這項事業的正當性基礎。﹙待續﹚
經驗分享 稻作蟲害必殺絕招
![]() |
![]() |
我技術團以落花生作為稻作輪作之用 | 試驗結果選出來之高產與適應性較佳的品種 |
位於太平洋西南部之索羅門群島,因全年高溫多雨之熱帶性氣候,適合稻作生長,但也利於害蟲繁殖,且無寒冬與乾旱季節抑制,害蟲世代繁殖快速;稻作如採用連作栽培,易遭害蟲群聚危害,主要害蟲包括稻飛蝨(褐飛蝨、白背飛蝨及斑飛蝨)、瘤野螟蟲、稻椿象及二化螟蟲等。尤其稻飛蝨為害最烈,農民如未適時注意噴藥防治,受害嚴重時往往發生蝨燒,影響產量及品質至鉅;另市面幾無商家銷售農藥殺蟲劑,須專案進口運送各島備用,成本昂貴,不利永續經營,所以我技術團採用輪作方式進行稻作,目的就是為了改變寄主及生態環境,抑制害蟲繁殖。
為保持地力增加稻米生產,輪作物以豆科作物為優先選擇,其中落花生在索國各地已有零星栽培,農民採收後直接以鮮莢應市,因此消費量有限;我駐索羅門技術團鑒於未來落花生收成後能經由乾燥加工技術,製成高級食品與油料原料,市場消費潛力很大,才將選擇落花生作為未來稻作推廣之優良輪作物。並於九十一年底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取得臺農6號等7個新品種,同時蒐集本地原有栽培品種臺農2號、白皮種及紅皮種等共計十個,於九十二年春季先行觀察試驗,結果選出較高產與適應性較佳的臺南14號、臺南13號、臺農2號及當地栽培的白皮種與紅皮種等五個品種,九十三年秋作辦理產量比較試驗,目的在測定各參試品種產量潛力及適應性,選出優良品種與稻作輪作,達到控制害蟲、維持地力與永續經營目標。…詳全文
文化饗宴 從帛琉傳統食物看帛琉文化
「散落在太平洋的一串珍珠」-這是從前有位旅人對帛琉所下的印象定義。而初次拜訪帛琉的人一定對那一個個長在海上的蕈狀島嶼留下深刻的印象。湛藍的清澈海水,乘著船穿梭在各航道間找尋屬於帛琉的驚奇,海中的魚群隨著經海水折射而炫目的陽光舞動著,處處可見潛水的遊客們忘情的享用這高透光度的海水,趴在海面上想像自己飛浮在天空之上,樂不思蜀。 帛琉擁有豐富海洋資源,地處熱帶的她令人流連忘返的莫過於享受在陽光、海洋、椰樹、紅樹林…等熱帶林景象懷抱中。而對於生活在這裡近一年多的我,有好東西要跟讀者介紹,那就是帛琉的傳統美食。利用當地主食-芋頭(taro)、木薯(cassava)配上新鮮的烤魚、螃蟹等海鮮再搭配芋頭的嫩葉所作的湯頭,就是一道滿滿帛琉風味的美食。另外,芋頭在帛琉婚喪喜慶的場合上,因為送禮、食用兩相宜,所以當地市場上的芋頭常常供不應求。 |
回想初嚐之味
第一次品嚐到「芋葉湯」,是在帛琉總統下鄉視察的一個會場上,當天天氣相當不穩定,似乎大雨將隨時傾盆而下,帶著雨絲的海風迎面是一種清涼。在等待總統蒞臨的同時,該州的招待人員早已忙碌的招呼著來參加的貴賓,有人端著一杯杯的熱食忙著分給賓客們,我駐帛琉技術團的許明禮團長則負責起指導帛琉傳統食物-芋葉湯。中國人總是愛品嚐美食的,那看來清淡的湯頭帶有溫度的香味,湯裡飄了幾絲芋葉,杯上掛著蟹腳,一種簡單卻新鮮美味。跟著腳步一探這不熟悉卻迷人的滋味吧…
1.將所準備好的芋頭嫩葉切成約3mm寬的細絲後,以水煮的方式加熱兩小時,其目的是將芋葉煮軟並溶出黏液等物質,兩小時後將芋葉取出後以冷水沖洗,洗淨黏液並擠乾水份備用。 | ![]() |
● 兩小時的初步烹煮過程
|
2.取老椰子三顆剝皮敲開後將椰水另置不用,以特殊工具刮出椰殼上厚厚的椰肉(粗粒狀),將碎粒椰肉裝進紗布中,略為浸濕(水)後在擰出較純的椰奶備用,擰完椰奶後將紗布置於裝了半盆水的水盆中搓揉,完成之後即為濃度較稀的椰奶水。
![]() |
![]() |
![]() |
● 特殊器具,可坐在木槓上 | ● 選用老椰子的原因,肉厚 | ● 將椰肉刮成碎粒 |
![]() |
![]() |
![]() |
● 將刮下的椰肉裝入紗布 | ● 第一次擰出的純椰奶 | ● 較稀的椰奶水 |
3.將椰奶水置於鍋中放入,準備好的芋葉,添加少許薑末,鹽,味精以調味之。 4.調味完成後加入少量酸果樹(Didim)葉子的碎末,再加熱煮30分鐘。 |
![]() |
● 混合材料及調味
|
5.熄火後,食用前依照個人口味加上少許的純椰奶即可。 | ![]() |
● 再次加熱30分鐘後完成
|
以上為原味芋葉湯的基本做法,正所謂「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在試過帛琉各家族以及各州所烹調出的芋葉湯後發現味道及材料不盡相同,豐富的變化令人目眩神迷,其中令人吮指回味的如:
˙ 鮮魚芋葉湯 | 本品以各類現捕鮮魚為芋葉湯注入海洋風味,種類繁多如石斑魚,鯛類甚至是帛琉國寶魚unicorn… |
˙ 螃蟹芋葉湯 | 豐富的紅樹林林相,造就了紅樹林中生物的多樣性,mangrove crab便是其中獨霸一方的好滋味,離開了帛琉,這道料理便不成立! |
˙ 雞肉芋葉湯 | 在帛琉,畜養不甚發達,肉類均以進口為主,要購買任何肉類是簡單容易的,導致帛琉的在地土雞鎮日無所事是在街上閒晃,土雞的美味是眾所皆知的,加上土雞肉去燉煮的芋葉湯…嘿嘿!對了,帛琉的雞…是會飛的! |
˙ 沙丁魚芋葉湯 | 方便的沙丁魚罐頭,優點:容易取得而且營養美味。 |
小時候,大家應該都有經驗,就是在廚房裡探險給大人們找麻煩,在廚房裡摸東摸西的創造自己獨門的料理,雖然總是不那麼的美味。長大的我們,是不是能本著冒險的精神將它發揮在這芋葉湯上呢?
˙ 日式芋葉湯 | 一個簡單的嘗試,以柴魚為湯底,淡淡的煙燻香味取代椰奶成為主要感官享受。 |
˙ 排骨芋葉湯 | 以豬小排熬出濃厚的白色湯頭,帛琉人是喜歡吃豬肉的,不知道對這營養美味的排骨湯興趣大不大! |
˙ 牛肉芋葉湯 | 以醬油口味為湯頭加上牛肉熬煮,配上芋頭葉。嗯…台灣牛肉麵現身帛琉! |
這只是幾項有趣的嘗試,不見得符合帛琉人的口味,但是和善的帛琉朋友一定會豎起大拇指跟你說「I like it!」,這就是帛琉人的善良與可愛。
後記
首先要感謝各州州民婦女提供資料及意見,還有位於Aimeliik州Nekken 的 Pamela Store提供製作示範,他們是我最好的朋友。
「世界這麼大,台灣這麼小,沒有不可能的事情,只是你還不知道…」帛琉的海洋令人著迷折腰,每年成千上萬的各國遊客醉心在翩翩起舞的魚群中,大呼過癮! 但是,難道帛琉的主角兒真的是魚兒嗎?或許帛琉人自己不知道,其實他們民族的文化是很吸引人的,無論是傳說故事,生活演化或是與二次大戰相關的遺跡等等,都在在的顯示出不同於海洋的魅力,這次能有機會對帛流傳統食物有初步的認識與了解,是很棒的體驗。
海外見真情 校外教學
終於,我們籌劃已久的二天一夜校外教學,今天正式展開!老早答應學生們的班遊兼校外教學,拖延至今,不過正好讓他們在期未考完後放鬆一下心情。我班上的姑娘們一路上哼哼唱唱的,自娛娛人,至於姑娘們口中的兒子,也就是我班上的男同學因為要參加足球比賽,所以在這次的校外教學中缺席。在我任教的學校,男同學稱女同學為「姑娘」,女同學則叫男同學「兒子」,這種關係非常微妙有趣,我入鄉隨俗,久而久之也把兒子、姑娘掛在嘴邊。 |
![]() |
![]() |
第一次校外教學,老師和學生一樣興緻高昂,果園裡的橘子幾乎被一掃而空。 | 在數位相機作媒下,班上姑娘和溫暖之家的小朋友逐漸打成一片。 |
溫暖之家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是帕黨,當地的孤兒院──溫暖之家──是我們今晚掛單的地方。大夥到達目的地稍作休息後,就到學生家中的果園摘橘子;帕黨海拔一千八百公尺,以種植高冷蔬菜和果樹為主要經濟活動,幾乎每戶人家都有種橘子。回到孤兒院後,姑娘們將事前準備的食材取出,開始烹煮晚餐;真不愧是我班上的姑娘,各自露了一手看家本領,而且雖然他們分別來自緬甸、傣族、阿卡族、拉胡族及漢族,但是對辣椒都情有獨鍾,每個人見到辣椒都眼睛發亮。但是,這可真是難為他們了,因為為了老師我,他們必須想盡辦法做出口味比較清淡、不辣的菜色。
歡笑滿盈
用完餐後,我鼓勵姑娘們帶領小朋友玩遊戲,讓院裡的小孩子也能融入我們歡樂的氣氛之中。起初姑娘和小朋友都有點害羞,但是當音樂響起,以及我拿出擁有致命吸引力的數位相機後,小朋友便忍不住好奇,開始加入我們精心設計的活動,並且爭相搶看相機螢幕上自己笑開的容顏。這一夜,我們的東道主──溫暖之家的小朋友帶給我和我的學生們一種前所未有的溫馨感覺,山上似乎不再那麼冷了!
日出東方
帕黨的「名產」是日出。雖然我在台灣嘉義唸了四年書,阿里山不知道也上去幾回了,但我還是在清晨四點半哆嗦著起床和姑娘們上山看日出。在滿天星斗及明亮的月光下,姑娘們哼著F4的流星雨,當下一顆流星倏地從我們的眼前劃過,這個意外的驚喜讓我們興奮異常,一陣陣幸福的尖叫聲在山中迴盪。
日出前的雲海相當壯麗,姑娘們興緻一起,將我教過的岳陽樓記中的「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等佳句用來比喻眼前的景象,雖然我們沒有什麼感傷的心情,而眼前也不怎麼符合范仲淹當時的情況,不過,身為一個老師,倒是很樂於看到學生能學以致用。當太陽漸漸昇起時,姑娘們沸騰的情緒已經到達不可克制的地步,頻頻大聲對著太陽喊:「我是真的真的很愛你」、「我不能沒有你」…。真是可愛!很高興我有這麼一群天真瀾漫的學生。
出國如家常便飯
台灣四面環海,一般學校旅行要能出國並不容易,而且花費也必定相當可觀,但是在這裡,出國往往只是一線之隔。看完日出後,大夥便沿著山路逛到泰、寮邊界,當地人通常以臉孔當護照出入自如,但是這回因為有我這個「外國人」的緣故,我們只在邊界瞧一瞧、拍個照而已,不敢太過深入。之後我們就回到孤兒院收拾行李,朝下一個目的地──普吉發──前進。
收穫滿行囊
地處高海拔、環繞在迷霧中的普吉發彷若人間仙境,但由於有幾位姑娘身體不適,在短暫的遊覽後,我們便決定打道回府。回程時,大夥都不似出發時那麼活潑,哼唱的歌聲也變小了,顯然是累了,而載著我們爬山越嶺的校車也因為路途顛跛,車身顯得黯淡許多。回學校後我們一起清洗校車,算是為這次校外教學劃下一個的句點。
我想,經過這一趟旅程,學生們體驗到許多學校老師沒教的事,成長不少,而且大家也都愈來愈知道如何讓自己在學校團體生活中保持快樂的心情,同時也讓別人分享自己的喜悅。
都是一家人 離別的心情
前駐貝里斯技術團蔡俊雄團長於本(九十三)年一月改赴甘比亞技術團服務,駐貝里斯志工朱玉文與陳明珠特別寫下兩篇動人的文章,以感謝這位親切合善、慷慨爽朗的「大家長」在貝里斯期間對她們的照顧,也祝福蔡團長在甘比亞能一展鴻圖、帶領團務蒸蒸日上。 |
![]() |
離情依依 |
/駐貝里斯志工 朱玉文
|
關於離別,有好多種。 鳳凰花開、勞燕分飛、負笈求學、… 元月十一日是駐貝里斯技術團蔡團長的歡送會,宴會結束後,蔡團長親自載我們回寄宿家庭。同樣一條路、同樣的景物,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心情,因為我們都知道蔡團長明天就會離開這塊土地。感受到離別的情緒,回想著認識蔡團長的點滴,短短兩個半月的時間,彷彿許久。身為志工、隻身在外的我,對於蔡團長即將赴任非洲甘比亞一事,有著家人要離開的心情。 快到家時,大夥安靜了下來,蔡團長也感受到瀰漫在車中的沈重氣氛,不斷以開朗的口吻安慰我們:「過去回憶總是美好的,對於現在永遠是不滿的,關於將來總是充滿希望的。」雖然蔡團長仍爽朗的說著離別,蔡大使也說過「縱然不捨,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我相信團長心中同樣也是萬般滋味,畢竟要離開貝里斯,遠赴非洲重新來過,是如此的不容易。 在蔡團長的身上,我看到了台灣人認真打拼的精神,而我相信這也是我們所有技術團的精神──從無到有,然後再前往另一個需要幫助的地方接續新的使命,就像蔡團長的離開與新任陳團長的抵達。我想,兩三天前應該也有許多人在聖克里斯多福為他的離開依依不捨吧,然而,今天又有另外一個地方的人們熱情地歡迎他的到來。 或許新與舊,是我們要重新思索的, |
代理爸爸 |
/駐貝里斯志工 陳明珠
|
第一次與蔡團長接觸,是在我們接受行前教育訓練時。當時,蔡團長正好回台灣休假,國合會給了我們他的電話,並告知可以與他聯絡,以便減少派發前的不安與疑惑。我和其他三個同樣也將派往貝里斯的志工商量許久後,決定先篩列出一些想問的問題,而且僅推選一人充當發言人打電話給團長,其他人則在旁聆聽兼提醒,以免團長不勝其煩。事後證明,我們的疑慮根本是多餘的,不論任何大小瑣事,團長都鉅細靡遺地回答,而且一再安撫、鼓勵我們,讓我們有如吃下一顆定心丸。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團長和我們可說是素昧平生,卻對我們如此關愛有加,實在令我們感動不已。 出國前夕,突然接到團長的e-mail,叮嚀我們要帶三頻手機(台灣用的是雙頻機)和大同電鍋,一來是為了聯絡方便,二來是這兩樣物品在貝里斯都非常昂貴。這是我們跟團長的第二次接觸,他就像有孩子要出遠門的父母般,一再仔細叮囑我們要注意的事情。 直到我們在傾盆大雨中、一身狼狽的抵達貝里斯機場,我們才終於見到蔡團長,這是與團長的第三次接觸。坐了十幾小時的飛機,再加上候機的時間,乍看到滿面笑容的他,那種他鄉遇故知的心情,實非筆墨所能形容,緊張、疲倦似乎不翼而飛,而他熱絡、風趣的態度讓我們原本興奮的心情更形高亢,大夥一點都不像是歷經二十幾個小時飛行的人,嘰嘰嘎嘎的搶著跟團長說話,突然有人脫口而出:「團長是我們志工的監護人,也是未來兩年的代理爸爸!」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不過才兩個半月的時間,我們的代理爸爸卻不得不離開我們,遠赴非洲甘比亞。雖不捨得但又奈何,相信許多人跟我們是同樣的心情吧? 在這兩個半月中,我們渡過了經歷生活差異、科技落差與文化衝擊的艱難日子。當然,初始是充滿了好奇,忙著認識陌生的人、事、物,但漸漸地我們發覺這裡跟台灣的生活竟有這麼大的差距,開始出現失望、挫敗,甚至想家的念頭。幸好,團長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從購買民生必需品、辦理生活鎖事到噓寒問暖、加油打氣,以至於他幾乎天天在中央農場與貝里斯市、貝爾墨邦之間辛苦奔波,直到我們都可以定下來工作為止。團長常常說:「早做、晚做都是要做,那何不早一點做,妳們才能快一些進入狀況。」若不是團長的細心、耐心與關心,我們不可能如此順利的渡過這段蔡大使所謂的「撞牆期」。 蔡團長與蔡大使都是我們在貝里斯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們未來要繼續往前走的倚靠,只是團長已調赴非洲,我們除了覺得錯愕與惋惜外,也只能把這千里相會的緣分珍藏在心裡,但願誠如團長說的:「我們後會有期,相見在台灣!」 |
走過從前 不平的年代
這年頭,外在環境所隱藏的危機,如同人心裡頭一顆不定時炸彈,威脅著身處於異鄉服務的技術(醫療)人員。他們所遇見的危機可能不是他們所能預知的,但是具備危機的意識、應變、處理能力及發生後的自處之道,卻成了每個海外技術人員必修的課題。 |
![]() |
圖/豐收時分鍾技師親自指導陸稻推廣戶
|
走往觀摩會的路上,有時候其實不是那麼的平靜…
駐巴布亞紐幾內亞技術團鍾福興技師,在「國合技術人員(北區)聯誼會」第二次會員大會會後接受本報專訪中,提到自己在巴紐工作近四年又五個月裡,令他終生難忘的莫過於,去(九十二)年的十二月十三日他前往稻作推廣區陸稻觀摩會,途中發生的事情…
當天的早上,駐巴紐技術團鄭團長與鍾技師相約前往觀摩會。團長的車子在前,鍾技師與同行的推廣員(也是當地農民廳長的兒子)在後,就在他們的車子行駛到離觀摩會約十五公里處,遇到一段崎嶇不平的山坡地,正當前頭團長車駛至轉彎處的時候,搶匪突然衝出來且吹著信號及口哨吆喝同行的其他搶匪,還好搶匪來不及下手行搶,使得團長那輛車有驚無險地先平安通過,但尾隨再後第二部的鍾技師就沒那麼幸運了,在團長通過後,沒一會兒有五、六位搶匪從他們車子的二側跳出來拿著槍頂著他們的車。緊接著搶匪用槍指著車內的鍾技師,鍾技師的推廣員就對鍾技師說:「衝啊!衝啊!東西給他們搶走是沒關係,但是要是波及到我們的性命就得不償失了。」鍾技師聽到這句話之後立刻回應他:「那我們就趕緊頭低著趴下往前衝。」正當他們準備衝的同時,右邊搶匪也開槍了,子彈從車前蓋彈到雨刷,經過雨刷又往上彈跳,正好把鍾技師的頭上方處車窗打碎了,同一時間左邊也傳來槍聲,左邊搶匪用的是散彈,當時的子彈貫穿了左前車窗玻璃,打傷了與鍾技師同行的推廣員。由於子彈從推廣員的左耳腦杓後方而來,來不及閃躲的他被射擊到頭部重傷。鍾技師當時並不知他已中彈,還一再地提醒他趴低一點他們要往前衝。後來,鍾技師頭一轉才看到推廣員已因受到槍傷驚嚇過度二眼直視前方,一句回應的話也沒有,且中彈的他當時血流不住。於是,鍾技師發現事態不妙,就趕緊加緊速度往前衝,衝向前五百公尺的地方,團長已在那邊等著。那時鍾技師已經嚇得手腳都發軟,也不知如何去處理事情,現場的當地農民看到這種情形,就協助將患者抬至另外一位當地土人的車上,趕緊將他送往醫院去急救。接著他們就往推廣區前進,農民們如往常般的熱情迎接他們到達,不過不同的是這次他們迎接到的卻是車體破爛加車內血跡斑斑的他們,於是農民更是蜂湧而上,關心他們發生了什麼事。
十分鐘後,在當地警察趕到現場處理,鄭團長與鍾技師也到警察局去辦理一些報案的手續,手續完成後,緊接著他們就前往醫院去探望推廣員。隔日完成此意外事故的報告後,十五日出發返國休假,接著到國合會報當天,鍾技師也將情形報告給會內長官瞭解,在這之前鍾技師也已向外交部報備過。接著,大約廿一日晚上十一點多,鍾技師在高雄美濃的家裡接獲從外交部來電通知他,推廣員已經去世的消息,當下悲痛不已的鍾技師可說是整夜都無法入眠。淚流滿面的他當時心裡不斷自責,不斷的反問自己:「為何隔壁的推廣員都已經死了,但他自己卻毫髮無傷呢?且為什麼像逃命一般呢?」…即使事情已事隔一年多,但對鍾技師而言卻依然是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其實,類似這樣路上行搶的事情在海外工作的技術人員中也有不少人遇過,但為何像這樣的事情會如此頻繁呢?在巴布亞紐幾內亞也許是那段路的路況差到行車時速需減速至20至30公里左右,以致讓搶匪有機會趁虛而入。現在,原本的泥路經過整修後,使得路上的行車可以加快速度行駛,搶匪也就不敢直接衝到路中央攔車搶劫,加上警察加緊巡邏,所以路上的搶案變少了,但城裡店裡和超市的搶案卻變多了…。
註:技術團是在離城十公里的地方,而路況最危險的地段是離城約二至六公里的地方。
新人過招 生活是一連串的選擇
本報希望讀者透過新單元-「新人過招」,對於從事國際合作發展服務的每一位新夥伴,有概括性的認識。因著職場新人信念的不同,透露出個別化的特質,不過卻與他們的選擇相互吻合。因為「信念」與「作為」就像一跟蠟燭的光和熱,是不可能分開的。 |
![]() |
畢業於私立中台醫專醫技科的蔡文芳,曾任職三軍總醫院臨床病理科細菌組,負責實驗室之檢驗工作及補給,因此,奠定她日後對於細菌及寄生蟲檢驗所需之專長。之後曾派駐幾比及中非醫療團約四年,於幾內亞比索期間擔任卡松果醫院檢驗科負責人時,曾獲該國衛生部長頒發獎狀。而經過幾年的駐外服務,也使得她的語文能力可以提升至涵蓋英、法、葡語,不但會說而且可以流利溝通呢!返國後有段時間她則是於瑪格莉特手工坊從事立體紙雕教學及相關產品研發工作,但因著對非洲的熱愛與眷戀,本年三月初將前往查德繼續她的非洲服務之行。 |
蔡文芳,五十三年次,英國伯明罕大學西非研究所碩士,擔任駐查德醫療團醫事檢驗師。 |
![]() |
林其良,今年農曆新年才從軍中退伍,旋即加入國際合作發展工作,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想法: 「常有人問我台大法律系畢業,又是台大國家發展所的碩士,為什麼不去考律師及司法官?這個問題很簡單也很難回答,簡單的說:人各有志。賺錢的目的是為了生活,生活應該過的快樂,如何讓自己過個快樂的生活,是我追求的人生。喜歡認識各式各樣的人,喜歡學習各種領域的事物,喜歡領略不同境界的感受,喜歡遊山玩水,喜歡寫寫日記,反省自己也為豐富的每一天做個記錄。坐在年邁而具有彈性的沙發上,吃著家人同心協力做的餐點,看著金光閃閃瑞氣千條的霹靂布袋戲,聊著今天發生的大大小小事情,這是快樂的生活。」 |
林其良,六十六年次,台灣大學國家發展所碩士,現於本會行政管理處負責國內採購業務。 |
- 更新日期: 2022/05/25
- 點閱次數: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