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電子報列表
電子報列表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第34期

你不可不知

「公益旅行家你,你也可以是台灣最年輕的大使」
新書上市

廖珮詩
本會「國際合作發展叢書」系列三「公益旅行家-你,你也可以是台灣最年輕的大使」中文專書已於四月廿一日正式出版上市,期望透過書中八個志工與外交替代役男的故事,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國際志工的行列,以培養奉獻的人生觀,讓國際志工服務成為新世代年輕人接觸世界、開拓眼界的最佳途徑。

 

本會自民國八十六年派遣第一屆五名志工赴史瓦濟蘭服務以來,至今業已派遣六屆共計有八十九名志工前往十六個友邦或友好開發中國家從事海外服務工作。「公益旅行家-你,你也可以是台灣最年輕的大使」中文專書出版的源起,在於這個計畫長久以來,獲得許多國際友人的支持,更為台灣博得許多國際邦交外的友誼,這些海外志工的故事正如一次次平民的外交出訪,除了強化了國際邦誼,在志工們心中也留下許多滋味不同的回憶,這正是本會期待將他們的精彩故事付梓,成為一本書的主因。書中透過八個志工與外交替代役役男的親身故事,三位專業記者採訪撰寫,讓讀者感受到前往海外從事公益的雜陳百味,引人入勝的心靈震撼之旅。

  「志工是一種生活的新趨勢,是種成長的新旅程」,楊秘書長在導言的部分特別強調這樣的概念。更進一步,他也勉勵現在的青年朋友們:「世界之大,有許多地方是可以讓我們學習成長的,更重要是,不要小看我們自己,我們是可以為這些地方做出貢獻的,學習讓自己的理想實現,去具體做出一些社會改革、關懷生命的工作。世界的和平、人類之間的愛、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台灣安全的維繫、台灣國際形象的塑造,這些原本對許多年輕人而言似乎是太高遠、艱鉅的責任,事實上,都可以藉由參與「海外服務工作團」擔任志工,一步步具體地建構出來。也許兩年的志工生涯沒辦法讓你像泰瑞莎修女一樣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它真得可以讓世界進步,讓你的生命更充實。」

  在這本書中,收錄了台灣的外交替代役、海外志工的真實故事,相信你會為他們在自我成長、奉獻的經驗而感動。這些故事,也為台灣的年輕人開啟了認識世界、自我實現的新方向。此外,為了讓年輕朋友更瞭解海外援助服務的各個面向,我們在書中也彙編了許多有用而具體問題解答,讓讀者更清楚如何踏上海外服務之路。

本書目前已正式出版上市,有興趣的民眾可到全國各大書局購買或洽:02-23279977新新聞文化,我們願意協助你共同來進行這項有意義的工作。國合會竭誠歡迎您的參與!


陪您一起見證海外志工的成長與感動

「公益旅行家-你,你也可以是台灣最年輕的大使」是國合會特別企劃出版,以描述海外志工及外交替代役男在友邦從事志願服務工作的心路歷程,及一百個有關如何成為海外志工及外交替代役男的Q&A實用問題集為主,本書精彩可期,目前正在各大書店強力促銷中;而為使本電子報讀者先睹為快,特轉載本會簡董事長又新之推薦序文,與您一起見證海外志工的成長與感動!

 

伸出關懷的雙手.搭起友誼的心橋
外交部部長兼本會董事長 簡又新

  他們是一群默默奉獻的志工,臉上洋溢年輕的朝氣,身上滿懷服務的熱情,在遙遠而陌生的異鄉,擁抱無數的感謝與友誼。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故事,雖然有些曾經短暫的出現在新聞的一個片段或報紙的一個角落,但是還有更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值得大家傳誦歌詠。

  這本書是台灣第一本介紹海外志工與外交替代役役男在海外奮鬥、付出的真實紀錄,書中的八篇故事,篇篇都是如歌的行板,流露出台灣之愛的動人旋律。透過八位主角的親自述說,我們不但能夠體驗海外志工在國際援助工作中的點滴況味,更可以體會辛勤播種、歡喜收割的喜悅。這本書也針對海外志工必備的知識,提供了完整而豐富的問答,是未來有志擔任海外志工者的實用手冊。

  「志工精神」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里程碑,一個功利的社會中,人們追求自利,為自己的生活而奮鬥,但是在一個關懷的社會中,人們不但重視公益,也願意為利他的目的而付出。社會上願意擔任志工的人越多,就顯示相互關懷的精神超越功利的追逐越多。

  記得本人在英國擔任代表時,女兒曾由學校安排在醫院做志工,兒子則在養老院當志工。英國的教育方式,是希望學生在擔任志工的時候,能夠藉著親身體會,更深入瞭解這個世界,從而養成關心體貼他人的胸懷。志工創造了社會的和諧與機會,志工本身也因為參與服務,而獲得自我成長的喜悅,兩者互動相得益彰,將社會提昇到一個新的層次。

  志工精神是國際社會主流的趨勢。根據聯合國公布的二○○二年人類發展報告,在荷蘭,志工一年所做的工作相當於四十四萬五千個全職工作,創造出大約一百三十六億美元的產值;在韓國,有將近三百九十萬人付出四億五千萬小時在志願服務上。
中華民國過去五十年來的經濟發展十分成功,我們的社會也已經進步到「富而好義」的境界,「志工精神」受到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重視。陳總統曾經指出:「二十一世紀是志工的世紀」,並將「志工台灣」列為政府全力推行的社會改造運動,同時也特別將每年五二○就職日定為「台灣志工日」。

  國內社會需要相互關懷的精神,國際社會也是如此。本人去年二月接任外交部長之後,就把「經濟共榮」列入三大外交工作主軸之一,希望運用我國的經濟實力推動各項援外工作,在協助其他開發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爭取這些國家和人民對台灣的友誼與支持。因此,如何把國內欣欣向榮的「志工精神」發揚在我國的援外工作上,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第一,政府推動外交的經費和人力都非常有限,但是社會的資源和活力都十分充沛。如果能夠鼓勵民間發揮「志工精神」,將社會力量引進對外工作的行列,將使外交工作獲得更大的動能。第二,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必須培養年輕一代的全球視野,青年志工協助政府推動對外經建援助,可以增進他們對外國社會與文化的瞭解,豐富他們的國際觀。第三,國家和國家之間最堅固長遠的關係來自於兩國人民之間的密切互動,志工的服務與關懷,就是建立人民之間緊密關係的最好辦法。

  海外服務工作團是台灣志工力量與援外工作結合的具體表現。自從一九九六年以來,國合會總共派出八十九位具備農漁業、水利工程、醫療、經貿職訓、電腦資訊等技術合作專長的年輕朋友前往十七個國家,從事鄉村建設、中文及電腦教學、職業訓練、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以及公共衛生、醫護等服務工作。

  二○○○年九月,陳總統宣示推動外交替代役的決心,外交部為落實總統的政策宣示,積極徵求具備農漁業、水利工程、醫療、電腦資訊、經貿職訓、外文以及國際關係等專長的替代役役男。二○○一年外交部首次辦理外交替代役甄選,共錄取卅七名優秀人才,二○○二年再錄取第二屆共計卅五名役男,並分別派往我國派駐在非洲、中南美洲、加勒比海,以及亞太地區廿一個國家的駐外技術團與醫療團服勤,成為外交志工的一股新生力量。

  這幾年來,海外服務工作團和外交替代役役男在每一個派駐的地方,都有非常傑出的表現,他們帶給當地人民許多希望,也為台灣贏得許多讚美和感謝,他們的貢獻值得社會各界更多的肯定與鼓勵。

  外交工作需要全民參與,而「外交志工」是全民參與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本人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夠鼓舞更多有志青年投入外交志工的行列,落實陳總統提倡的「全民外交」理念。最後,本人要藉這個機會再度向所有熱情付出的外交志工們,以及在背後全力支持每一個志工的家屬們,表達個人心中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謝。

 

《公益旅行家》新書發表分享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主任 江明修


  今天非常榮幸能在這裡與ICDF電子報讀者分享,我想這是我的福氣,也是我們大家的緣份。

  講到公益旅行,我們都知道,ICDF也就是「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的海外志願服務工作,目前己堂堂邁入第六屆。在一波又一波熱血志工的奉獻中,已然落實我們台灣的「全民外交」精神,讓我們的國家不只漂亮地站起來,更漂亮地走向國際社會。

  我們也知道,在現今這個地球村裡,台灣,既然身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當然必須要更加認識海外的世界,更需具備全球性的視野及關懷。面對這個充滿危機與轉機的時代,我想我們需要的是,更加實際地、細緻地與其它文化進行深刻的互動、交流、對話與合作。因此,所有致力於援外工作的志工朋友們,實際上是肩負著把台灣對世界的愛,給傳遞出去的重責大任;而對志工們來講,海外志願服務的公益之旅,從某個角度看,更是一趟「跨文化學習之旅」,一趟「全球公民人格的養成之旅」。

  當然,相較於許多歐美國家蓬勃的志工精神,以及無私奉獻的服務胸襟,國內公民社會的概念與素養仍有待加強,不過近年來也有許多國內的公益團體發揮人溺己溺的精神,在援外工作上獲得高度的肯定。因此在這個關鍵時刻,深耕國內的公民教育,傳承國內第三部門這些寶貴的國際參與經驗,並且有計畫的走出台灣推動公益活動,無疑是展現我們以公益行動進一步參與國際社會,並成就「世界一家」理念最實際的作法。
而這本新書《公益旅行家──你,你也可以是台灣最年輕的大使》,正是目前台灣極為需要的一道活泉。為什麼呢?因為,除了擁有最堅定的服務理念之外,我們也同時需要具備足夠的正確技能與正確態度,在這本書的實例中,正可以提供大家需要的專業倫理與正確態度。這些精彩並且實用的資訊,對我們志工團隊來講,不止是極具鼓舞作用的精神糧食,亦是實務工作的指導手冊。

  最後,我想就在眼前,我們已漸漸浮現出共同願景,對於第三部門的關心,不只可以落實在國內社會,更可以攜手邁向國際社會!因此,就讓我們從真誠的付出開始,為台灣,也為自己,種下更多美麗的福田,大家一起來做個充實而快樂的「公益旅行家」。

 

焦點事 你的事

ICDF與您一起防疫SARS

為因應近來SARS疫情,即日起,凡進入大使館特區上班、洽公人員,皆必須接受體溫測量與雙手消毒,全體總動員一同向疫情說No。

為確保本會全體成員能有一個優質的工作環境,由本會楊秘書長子葆親自上陣,站在防疫的第一線為大家量體溫,督促同仁多洗手、勤消毒,做好個人的防役工作,不只保護自己,也是尊重別人,杜絕所有可能漏洞,使同仁皆能安心上班,平安度過此波疫情。

 


大使館特區相關SARS防疫措施,提醒您注意:

一、 送貨、送報、快遞人員一律在一樓交貨。
二、 進入使館特區上班、洽公人員,一律量額溫、使用噴霧洗手消毒機洗手。
三、 若個人體溫超過攝氏三十八度以上者,謝絕進入使館專用區,並請立即自行就醫。

 

與蒙古雙邊經貿合作新契機

本會參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蒙古合作基金」計畫

.徐慧雯

  本會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歐銀)共同合作進行之「蒙古合作基金」計畫,業於本(九十二)年五月三日歐銀年會前夕,由我駐英田代表弘茂代表本會與歐銀簽署捐助協定(Contribution Agreement),本會將提供一百萬歐元協助推動蒙古經濟轉型計畫。

  蒙古(Mongolia)於一九九○年起脫離社會制度成為民主化自由主義國家,經濟體制亦由中央計畫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為創造有利經濟發展之環境,國有企業私有化、扶植中小企業、推動農企業以及鼓勵外資投入等,為蒙古主要之發展策略。蒙古於二○○○年成為毆銀之會員國,在毆銀輔導經濟轉型國家解決轉型困境之規劃下,「蒙古合作基金」於二○○一年三月經歐銀董事會核准成立。設立之主要目的即為協助蒙古進行經濟與制度革新以順利轉型為市場經濟,並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以支持私人部門發展活動。

  基金成立之初先後獲日本、荷蘭與盧森堡共同捐助九百卅萬歐元。基金運作方式將與蒙古政府、捐助國及國際金融機構合作,提供技術協助,並以捐助國代表組成之指導委員會(Steering Committee)作為基金之決策單位,以共識決方式運作,歐銀則為執行機構。本會於一九九一年起即與歐銀發展良好之夥伴關係,透過歐銀於中東歐及西亞進行之合作計畫,發揮槓桿效用引介我國與該區域內國家發展實質之經貿交流。我國參與該基金後,不僅將可於歐銀內部增闢一多邊交流之合作平台,亦可增進我與蒙古雙邊經貿合作關係。

  目前該基金已展開下列六項計畫:國際航空公司重整、Ag銀行重整、礦業公司重整、能源公司重整、制度轉型與企業輔導管理等。本年度將著重規劃金融部門、私人部門、自然資源與基礎建設之發展。            

 

與時競賽的白衣使者-黃其麟

我駐布吉納法索醫療團黃團長其麟緊急救助獲嘉勉

.攝影/駐布吉納法索醫療團

  去(九十一)年十二月卅日旅居多哥台商簡子堯、陳俊榮二人及多國SAMA小姐在布國境內發生車禍,我駐布吉納法索醫療團黃團長其麟凌晨接獲駐館通知後,立即前往首都YALGADO醫院協助處理。黃團長親自為三人問診,台商簡先生診斷定為腦部挫傷及嚴重骨盆右側髖臼骨折,陳先生及看讀X光片,診斷為腦部挫傷及右後背第三至第十肋骨嚴重骨折合併血胸、氣胸及右肺葉萎縮三分之一,而SAMA小姐呈昏迷狀態,左側瞳孔放大且無光反射作用,經黃醫師診斷為疑似左大腦顱內出血。

  由於三位患者傷勢嚴重必須立即接受電腦斷層檢查以確定是否腦部出血,但布國醫院缺乏設備且患者不宜長途轉送台灣,經駐館聯繫NGO救援小飛機,轉送簡、陳二位至多哥St. Joseph臨床門診中心,黃團長及大使館顏秘書並隨機陪同協助治療。送達St. Joseph臨床門診中心後,幾經討論觀察,最後由黃團長與另一位醫師為患者進行緊急手術,歷經二小時半完成。一月三日上午以X光透視陳先生胸部,原本大量之血、氣胸已減少許多,另外肺部恢復百分之九十。

  黃團長於接獲此緊急消息後立即積極投入診斷、護送及醫治工作,尤其在護送途中以其專精之技術及經驗適時處理解除緊急狀況,並主持開刀挽救旅外台胞生命,其醫德、醫術實令人感佩,本會人事管理委員會第四十一次會議決議予以黃團長嘉獎二次,表揚其仁心仁術,不分時間地點熱心為海外的台灣人緊急醫療。


  駐布吉納法索醫療團黃團長其麟個人簡歷

學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
國軍八○四醫院少校主治醫師
駐布吉納法索醫療團團長83.12~84.12
駐幾內亞比索醫療團團長85.8~86.8
駐查德醫療團團長89.6~91.5.3
駐布吉納法索醫療團團長91.11.12~迄今
技術專長
外科、泌尿外科
得獎紀錄
曾獲本會89年度榮譽團長獎項

黃團長正在為布國婦女進行問診情形

海外見真情

逆流而上的村落

.攝影/志工 林秉正
擱淺時大夥人都下來推船前行 乾枯的河水,土壤處皆為平時河床
這些都是來自台灣的愛心和人情味 排隊領取文具的小朋友們似乎對我們準備的禮物充滿好奇與滿心期待呢
小朋友正興奮地拆著剛拿到的禮物 全村大合照,酋長的兒子還拿著我們的國旗呢

  四月八日星期二,巴拿馬總統Mireya Moscoso到我所服務的單位IPHE視察,對於學校來說這是何等的大事,可是我卻沒有參與,除了因為事先並沒有通知,第二天來上班時才看到花籃海報和照片以外,也是因為和Embera山上的印第安人約好,要帶一些日常用品以及文具上山去。早在二月底的時候,就已經從當地人的口中知道Embera村落由於交通不便,加上今年巴拿馬持續乾旱導致河水乾枯,造成了當地居民生活上的困難,所以當初就暗暗決定哪天如果我能幫上忙的話,就去盡一份力吧!
Embera簡單卻富有意涵的舞蹈

來自台灣的每一份愛心

  當確定四月八日星期二要出發時,我心裡覺得並不是太妥當,由於單位的工作並不算輕鬆,所以雖然很確定這是個有意義而且符合志工的活動,但要放下手邊的工作還是讓人覺有點猶豫,直到得到單位主管和技術團團長的支持後,才放心的開始籌劃相關的工作。接下來的幾天,我和留學生Elisa開始尋求一些來自台灣方面的物資支援,大使館的蔡秘書捐出一批功能健全舊玩具;台商會的四位代表捐出了廿份的精美文具組;台灣婦女會捐出的250元美金,在當地人的建議之下我們把它變成一包一包的柴米油鹽等日常用品。最後我們幾個人自掏腰包租了一台小貨車(含司機),載著台灣的人情味和愛心,就這樣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選擇的兩面-施與得

  Embera是巴拿馬主要印第安人的種族之一,分佈地點以東邊的Darien省為主,但由於該省地理位置與哥倫比亞相連,所以目前充斥著哥倫比亞的游擊隊以及毒梟,相當於台灣面積三分之一大的Darien省,就這樣成了巴拿馬的禁區之一。到村落裡的那一天,有人剛回去Darien探親回來,帶回來的新消息是,又有三個酋長遭到哥倫比亞游擊隊殺害。我們這次去的這個部落叫Embera Drua,當年就是因為安全受到威脅,所以舉村搬出Darien,他們原先搬到了巴拿馬市的附近,但是由於他們傳統服裝以及紋身的關係,並無法和平地的居民相處,於是他們最後選擇了這樣一個偏遠的山區,以保留他們的文化和習性,但相對的也付出了一些代價,那就是物資的欠缺以及交通不便。

進入國家公園的碼頭

  Embera Drua村現在位於巴拿馬市開車搭船各約一個半小時的山上,進出並無公共交通工具。開車開了二個小時之後,經過了繁華市區及寧靜鄉村,轉彎後便是貧乏的工業區,沒有柏油路,墨西哥人開的水泥工廠圍起了好大的一塊地,裡頭的小河川被污染後流著像是泥漿的河水,諷刺的是水泥工廠旁石子路二邊的房子卻不是水泥建的,而是用鐵板搭成的鐵皮屋。進入了國家公園,開到石子路的盡頭是碼頭,與其說它是碼頭,不如說它只是個停船的地方,因為如果把船開走,就和一般的河邊沒有兩樣。

逆流之行走走停停

  接下來要坐木舟逆流而上往山裡出發,我們七手八腳的物資和禮物按照可以使船順利前進的位置擺好,但即使如此,沿路上大概還是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要跳下木舟,在河裡幫忙推船。大自然的力量令人看了讓人覺得怵目驚心,乾旱的河面比平常時的河面矮了一層樓,河道縮減為平常的一半大小,還看得到原本來河中現在露出在河面上的泥沙淤積。小木舟走走停停的,擱淺但水沒有很淺的時候,就幾個人下來用走的以減輕重量,再沒辨法的時候就下來推船,有好幾灘水只到腳踝高度而已,結果原本一個小時逆流而上的行程,最後花了二個小時,才連推帶拉的把小木舟推到村落下的河道邊。

山中小屋的生活藝術

  直到把所有的東西都搬上中庭的小棚子之後,才仔細看了一下這個位於山中的小村落,所有的房子都是由木材和闊棕櫚葉搭建而言,沒有門沒有牆,說它是房子也對,說它是涼亭也無不可,村子裡沒有水沒有電,唯一稱的上現代化的東西,大概就是全村唯一的一隻公共電話吧。村落裡的人們穿著他們的傳統服裝,連小朋友都不例外,上半身部份圍著一些首飾,下半身則隨著性別有所不同,男生就是一條像丁字褲一樣的布,婦女則是由一塊傳統圖樣的布所圍成的一片裙,臉上或手上或多或少的有一些畫上去的圖騰,我本來以為是刺青,結果那只是一種特殊的果實所磨出來的汁,但畫到手上之後,可是一個星期才洗得乾淨的呢。這兒,白天男生們出門去工作,到河裡去捕魚,到山上去打獵,到樹上去採椰子或是香蕉,婦女則在家裡帶小孩,煮飯或是做一些手工藝品等久久一次的大採買時,再把東西拿到市集去交易。

禮物招聚來的村民

  整個村落現在一有廿五個家庭共八十三人,其中有廿個小朋友正在村子裡的小小學就讀,我們從大使館和台商會募來的玩具禮品及文具組正好派上了用場,小朋友們在全村在場穿的最多的老師手上一個一個的接過禮物和文具(老師並非當地人,所以並沒有穿著傳統服裝),然後各自找一個角落,開心的拆著他們的禮物和玩具,對於這些平時從事游泳、爬山、爬樹當娛樂的小朋友,忽然拿到了一個印有台北縣消防局的消防員玩偶,或是Hallo Kitty的絨毛娃娃,那種驚奇和興奮的表情,然後過來拉著你的手,對每個玩具問東問西的,「這個會發出聲音的東西叫什麼呢(那個叫迷你電子琴)」、「這個玩具怎麼玩(無尾熊絨毛娃娃你怎麼玩都可以,不要吃就對了)」、「這本書寫什麼(那是一本英文的聖經故事書)」,那顆對什麼事都保持好奇的心及清澈明亮的眼睛,到現在回想起來還深深的印在腦海裡。接下來酋長的兒子鄭重的集合了全村的村民,介紹我們和我們此行的目的,然後每戶人家派出一位代表來領取日常生活用品,包括了米、油、鹽、糖、麵粉、玉米等等的日常用品,其實這些在台灣只要到樓下的7-11就買得到,來回含付帳找錢拿發票不用十分鐘的簡單交易,在這兒卻是艱困無比。

只想再多看他們一眼

  把募來的物資和其他文具玩具禮品發完之後,酋長集合了所以有的村長,跳一段他們的傳統舞蹈當做是謝禮,最後的大合照,酋長的兒子忽然對中華民國的國旗很有興趣,詢問是否可以保有我們的國旗,我們當然也是慷慨相贈。在活動結束後,搭船離開前,我們陪小朋友們在那條因為乾旱而縮減河道的河中戲水,也和河邊洗魚洗衣服的婦女聊聊天,問問他們是不是需要其他的幫助等等,眼看著太陽慢慢要下山,再不走的話,待會兒送我們出去的船會回不來,在互道感謝及珍重再見後,坐著來程時的木舟,離開這個逆流而上才到的了的小村莊。

下次回來的動力

  其實離開前,我問了酋長,我們這樣子做是不是對他們有幫助?當我們離開之後,糧食吃完了,日常用品耗盡了,文具玩具損壞了,他們是不是會過著相同的日子?如果是的話,那我們所做的這些事,又能對他們幫忙多少呢?酋長告訴我,如果我們今天不來,明天不來,以後不來,他們還是會一樣過著他們的日子,捕魚打獵種菜做手工藝品,絲毫不會有任何改變,當他們拿到了物資和禮物之後,最大的感謝除了這可以讓他們這二個星期的工作量稍為減少,日子過得比較方便一點之外,最重要的,其實是讓他們感覺到是有人在關心他們的,而且還是一個來自這麼遙遠,他們連聽都沒有聽說過的國家。對志工來說呢?走出辨公室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雖然力量不是很大,但我們追求的,不就是那一點點在助人之後的成就和感動嗎?這趟旅行讓我學了好多東西,我不知道那些食物和日用品他們能用多久,但我卻知道在這樣一個施與受的過程中,讓彼此雙方相互成就也相互感動,我帶著感謝和感動的心,在離開的時候默默告訴自己,有機會我還會再回來的。


第六屆海外服務工作團志工林秉正小檔案

85年 曾擔任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急救教練
86年 曾擔任救國團義務張老師
89年 中正大學歷史系畢業
91年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畢業
91年11月迄今 服務於巴拿馬殘障學苑之電腦硬體部分
 

  • 更新日期: 2022/05/26
  • 點閱次數:481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