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4期
發行人的話
建立機構人格--另一里程的開始 /秘書長楊子葆
![]() |
親愛的同仁們,新的二○○三年裡希望大家一切順利平安。 回顧過去的二○○二年,我們面對的挑戰很多,衝擊不小,壓力很大,工作相當繁重,但現在看來成果也很豐碩:我們在團隊工作專業化以及運用槓桿原理推動多邊合作發展國際夥伴關係的議題上著力,積極轉型與升級;在業務制度化與流程透明化方面,我們則在管理規章的新編與增修、內控與稽核制度的確立、標準化程序的推動、工作產出品質的要求上投注很大的心血與努力,很高興辛勞有相對應的回報──就在去年底,國合會取得了中華民國外交工作的第一項ISO9001品質保證國際認證! |
過去一年的另一項工作重點是主動溝通,尋求國內社會對於國際合作發展業務的認識與支持,推動全民參與。ICDF電子報與《台灣心 世界情》專書的出版都是這項工作的一部份,我們努力呈現一個具「專業化、制度化、透明化及可信度」國際合作發展專業管理機構的新形象,這個新形象需要持續努力的強化與維護。
無論如何,全體同仁在二○○二年強調專業、勇敢轉型、努力升級、形塑形象上所獲致的成果,值得我們給自己一點不吝嗇的鼓掌。
鼓掌之後,繼續努力的同時,我希望大家注意到一個更深沉、更基礎、更有意義的議題,那就是「機構人格」的建立。
機構其實就像人一樣會成長、能轉變、有文化、講人格,我希望在國合會轉型升級道路的舖陳過程中,大家除了用對的方法把對的事情做對以外,更希望把「對的方法」內化成為「對的價值」:如果以ICDF四個英文字母來詮釋的話,理想的機構人格應該是「誠實廉潔」(Integrity)、「高度信用」(Credit)、「專業紀律」(Discipline)與「堅持到底」(Firm)。如果機構人格確實建立,那麼個人人格風行草偃,國合會轉型升級的道路上,我們就可以走得更踏實更久遠了。
法國社會學者涂爾幹有一句名言:「社會先於個人存在」──機構當然也先於個人存在,我們作為機構的一個組成個體,其實有很大的機會參與機構文化與價值的建立,一點一滴地積累出機構人格,然後讓機構人格反過來影響個體人格,這是一個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的交互作用。親愛的同仁們,我希望在新的一年,大家能對這個議題多加思索,不僅將個人生涯與機構生涯搭配規劃,也把個人人格建立與機構人格建立結合起來,建立一個有人格、受人尊敬的國合會。
一個受人尊敬的國合會。
你不可不知
來自南半球的豐收--駐巴拉圭技術團傅維克團長返國報告摘要
巴拉圭 - 一個位於南半球的國度,同時也是我國在南美洲唯一的友邦。大家或許對這個國家都未有鮮明的印象,但本會技術團的成員們卻辛勤地為當地付出,同時獲得優異的成果。由於我國與巴拉圭間的路途遙遠不便,這些外交前鋒鮮少有機會回國,今適逢傅團長維克返國述職,本會特於去(九十一)年十二月廿三日下午假本會十五樓會議室,安排傅團長為大家介紹巴拉圭技術團現階段執行計畫,讓同仁們得以更深入瞭解駐外技術團的具體成效。 |
![]() |
![]() |
目前本會駐巴拉圭技術團共有八位成員,負責農牧產銷中心、園藝產銷及養豬產銷等三項計畫。執行以來成效良好,如農牧產銷中心計畫便已組織產銷班卅班,輔導農民三百七十戶,同時辦理講習、觀摩會等,參加人數共計六百四十五人。另外較特別的是駐巴拉圭技術團於民國八十七年七月輔導成立 Agro shopping市集,截至去年度產銷班總銷售額已達八十八萬三百餘美金。此外自民國八十九年起,技術團開始輔導產銷班農民產品進入Super 6、Super Stock等大型連鎖超市銷售,九十一年僅甜玉米銷售額已達六萬三百餘美金。
在園藝產銷計畫方面,技術團已組織廿八班產銷班,輔導農民二○三戶,並辦理講習與觀摩活動共計卅八次,總計一千九百一十一人參加。不僅如此,駐巴拉圭技術團還分別成立Flor & shopping市集與花卉展售中心,截至目前為止銷售額合計已達卅七萬美金,成效相當可觀,亦獲得巴國媒體大篇幅的報導。
而在養豬產銷計畫方面,目前技術團總計組織了八班的產銷班,輔導農民共一百卅戶,辦理講習十九次,嘉惠二百六十六人。不僅如此,駐巴拉圭技術團還以GPC(Groupo de Produccion y Comercializacion)這個自創品牌打入巴國市場,在全國各大超市銷售我產銷班之產品,建立了極為良好的商譽,亦將我國協助巴國的成果具體溶入巴國一般人民家庭生活中,使巴國民眾能確實感受到來自我國的溫暖。
駐巴拉圭技術團之工作成果,經巴國媒體大幅報導,甚受巴國非政府組織重視,包括BID、IICA、巴國畜牧基金會等,均透過駐館要求與技術團合作。其他如外交夫人團、州政府、參眾議員、軍方、警方、學校及農民團體等也都曾詢求技術團合作,充分達到打響台灣名號之目的。

農產外銷 加工出擊--熱帶果樹發展計畫技術轉移交接儀式暨成果展
![]() |
![]() |
歷史軌跡
瓜地馬拉多年來外銷農產品以咖啡、蔗糖、香蕉、橡膠、荳蔻等少數作物為主,瓜國政府極欲推展農產品多元化政策。瓜國農牧部於一九八九年,設立果樹暨農產加工發展局(Proyecto de Desarrollo de la Fruticultura y la Agroindustria,簡稱PROFRUTA)執行新興果樹推廣工作,由農業科技院(Instituto de Ciencia y Tecnologia Agricolas,簡稱 ICTA)負責境外果樹引進工作。
一九九五年,技術團應瓜國農牧部要求增設熱帶果樹生產計畫。依據瓜國非傳統產品外銷協會Asociacion Gremial de Expotadores de Productos No Tradicional,簡稱 AGEXPRONT)國際市場需求調查及技術團之專長,共同選定番石榴、楊桃、蓮霧及印度棗四種具外銷潛力之熱帶果樹作物,進行引種及試作工作。
農業科技院在技術團協助之下,在該院牯佑達(CUYUTA)試驗分站設立引種田。經試作及市場評估,評定番石榴及楊桃適於瓜國種植及具外銷潛力。於一九九七年,設立番石榴及楊桃種苗繁殖圃及商業化生產示範田。同時輔導非傳統產品外銷協會在瓜國五省十九地區進行地方試作。
推廣期間(一九九八年至二○○二年),農業科技院之種苗繁殖圃共繁殖推廣番石榴18,530苗及楊桃17,893苗。商業生產推廣戶:番石榴卅七戶(總面積40.10公頃)及楊桃31戶(總面積30.241公頃)。
農業科技院商業化生產示範田經四年生產成本評估,番石榴及楊桃之利潤各為59%及44 %。商業生產推廣戶之利潤略低於此值。產品銷售瓜國及中美洲市場。歐洲及加拿大市場經多次試銷,反應佳,惟生產量尚待增加。目前由產銷班與蔬果外銷商FRUTESA公司繼續接洽。
成果展示
二○○二年十一月廿九日,在Escuintla省農業科技院牯佑達試驗分站舉行「熱帶果樹發展計畫技術轉移交接儀式暨成果展」。 儀式由黃大使瀧元及農牧部次長Ing. Carlos Sett (代理部務)共同主持。瓜外交部多邊國際關係司總司長、農業科技院院長、果樹暨農產加工發展局局長、蔬果外銷商FRUTESA公司總經理、Escuintla省省長代表、瓜非傳統產品外銷協會農業推廣組長、熱帶果樹產銷班全體人員及農民共約二百人應邀參加。儀式簡單隆重,重要文字及電視媒體均到場採訪。
黃大使在致詞中表示,熱帶果樹發展計畫在瓜方配合單位及技術團共同合作下已獲顯著成果,並順利完成技術轉移之現階段目標。我國將繼續協助瓜方進行農產品加工計畫,以期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瓜國農牧部次長致詞更表示該部與我駐瓜技術團共同合作,優先執行多項小型之多元化栽培計畫,不僅有助復甦農村經濟,並使偏遠地區之食物安全獲得極大保障。瓜國外交部多邊國際關係司總司長致詞稱:中瓜兩國關係密切友好,各項合作計畫推展順利,成效良好,所以非常樂見於兩國合作更趨密切的夥伴關係,對中華民國政府提供之任何計畫皆表示願意全力配合。
儀式結束前,農業科技院院長代表農牧部頒贈獎牌乙座,推崇吳添祿技師指導本項計畫成效卓著,感謝卓越貢獻。典禮完畢後,黃大使、來賓及記者在吳技師及農牧部技術人員陪同下,參觀種苗繁殖圃、商業化生產示範田及配合展出之農產加工產品(果醬、果乾、果汁等),與會來賓對本計畫執行之成效及後續農產加工之遠景,除印象深刻外更讚許這美好的豐收。
台灣心 世界情
以一生投入社會服務:俞錦梅
![]() |
本文出自於《台灣心、世界情-愛在他鄉的八個動人篇章》,這是一本敘述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故事的書,同時紀錄著「台灣陪著世界一起走」的足跡─在戰後世界發展的歷程,特別是第三世界低度開發國家掙扎成長的過程裡,台灣始終向需要扶持的國家伸出溫暖的手,一直沒有缺席。 這本書,或者更精確的說,記錄著「世界邊緣的台灣人」的故事,他們以自己血汗為筆,以友邦大地為紙,寫就另一篇台灣歷史,也寫就一篇篇超越國界、種族、時間的至情、至真、至善,宛若天使走過人間的美好傳奇。 |
「我希望,我可以一生都投入社會服務工作。」俞錦梅為自己的生命許下承諾。選擇「服務」,是當年就讀台北工專的俞錦梅為自己狂飆的青年期動盪的心緒,所設安設的羅盤,就像是一種對自我存在的肯定方式;她的生命從此進入不同的境界。於是,在伊甸的跨校街頭義賣、勵馨的情人節街頭鮮花義賣、育幼院院童的課業輔導、墾丁國家公園的義務解說,都可以看見俞錦梅這位有著一雙黑白分明、漂亮大眼的女孩身影;考上陽明大學解剖暨細胞生物研究所後,俞錦梅在台大醫院輔導一位罹患血癌國中生的數學、生物理化課程,這些服務工作對她而言,是學生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
哥斯大黎加的Amazing Girl
研究所一畢業,或許是想在踏入社會工作前給自己一段留白,自由揮灑生命的色彩,也或許是命運的召喚,當國合會到校園舉辦徵才說明會時,俞錦梅毫不遲疑地報考加入,成為海外服務工作團的一員,她的志工生涯也有如乘上夢想之翼,從台灣展延到太平洋彼岸中南美洲哥斯大黎加共和國(Republic of Costa Rica)的Talamanca──一個只有二萬七千人口的印第安人部落區,一個醫療資源非常匱乏、愛滋與瘧疾肆虐的地方。各國的醫療志工從世界不同角落來到這裡,俞錦梅說:「我們沒有耶穌不用醫藥就能治病的大能,我們既脆弱又平凡,很多時候還很無能。」然而大家都在做一些自己覺得該做的事。
來到世界偏遠的角落,心胸與眼界反而更寬廣。「志工」彷彿被賦予一股神奇的力量,突破了語言、膚色、民族、國籍的藩籬;這種相遇天涯的機緣,讓俞錦梅點滴在心。
當哥斯大黎加進入慶祝耶穌復活的一周「聖週」假期時,俞錦梅與六個美國人選擇另一種度假方式。他們搭車來到河邊,乘著獨木舟過河,又坐上貨車一路顛簸,來到一個沒水沒電、連在地圖上都找不到名字的地方──Bajo Cuen,展開五天四夜的醫療服務。
這個臨時組合的醫療團帶領者約翰,曾是美國海軍的工程師,已經在Talamanca服務了九年,他告訴俞錦梅,未來他仍打算留在印第安部落服務。另外三位醫師從美國飛到這裡服務一星期,其中一位已退休七年,但每年固定到印第安部落區服務兩個月,由於約翰告訴他這裡需要醫生,他就找了另二位醫師「專程」加入這趟醫療服務。「他們用自己的假日,自己付錢坐飛機來哥國,唯一到的地方就是這裡。」笑稱自己是「打雜的」俞錦梅說。
對Bajo Cuen這麼偏遠的部落而言,每一顆維他命或處方藥都彌足珍貴。儘管俞錦梅自己牙痛到難以入眠,幾度爬起想要從桌上拿顆藥吃,卻又捨不得而繼續忍痛。她心裡想:「藥很珍貴,應該留給他們。」結果睡眠不足的俞錦梅白天捧著吃飯的盤子竟可以睡著,讓其他人嘖嘖稱奇,也再度印證了同行團員對她「amazing girl」的稱呼。
有醫師來看診,對這印第安部落就如大旱望到雲霓,病人跋涉千里也要趕來。在醫療服務期間,遇到滂沱大雨,路面泥濘難行,小小的溪也變成湍急的河流,仍有人冒險涉水來看病。有一次天已經黑了,仍有病人來到這座以當地民房作為臨時看診的醫療所,俞錦梅一行人點起蠟燭,問診找藥,就著燭光抄藥單。直到最後一天,他們已經打包好行李就等著上馬,誰知又來了兩、三個病人,於是重新把藥翻出來。如此翻來覆去,醫療團裡沒有人感到不耐,每個人的心裡都跟俞錦梅想的一樣,「還好,他們趕上了!」
快樂,是兩根小黃瓜
跋涉千里,協助部落健檢或醫診,因工作必須暴露在愛滋病、瘧疾等傳染病感染風險中;沒水、沒電、沒電話,這些日子對俞錦梅來說,不但不覺辛苦,反而成為「自己和自己相處最長的一段日子」。她看著鏡中的自己說:「我很喜歡現在的自己。」她很高興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容易快樂的人。
生活在素有「中美洲的瑞士」之稱的哥斯大黎加,這裡的人讓俞錦梅印象最深的是:「他們總是精神抖擻,每天看到人都是中氣十足地問候你今天好不好?他們無論何時都梳妝打扮得很整齊,覺得自己是俊男美女,而有自信十足,就算一百公斤的女生也會穿得漂漂亮亮去跳舞!這半年來,我不曾看過有人愁眉深鎖或是在大馬路上吵架。這是個令人很舒坦的國家,笑容和身體都十分自由的國家。」
「貧窮」與「富裕」的定義,是哥國國民平均所得三千八百多美元,與台灣一萬三千多美元的差異嗎?還是「黑皮膚」與「黃皮膚」的差別?俞錦梅還記得初到哥國,有一次她去看當地醫生,結果對方竟說她是「有錢人」,而且理由是「看皮膚就知道」,讓她哭笑不得。日子久了,她對貧窮與富裕的定義已經模糊不清,事實上,也無所謂了。
俞錦梅記得有一次與牙醫到Bribri小學出診。她看到高年級學生有人在挖化糞池,有人濾砂準備和水泥,中年級學生拿著圓鍬、耙子和剷子在種東西。在這個小學裡,學生有小小香蕉園和玉米田,他們還種了其他許多蔬果。手上沒工作的學生就先在操場上踢足球。這樣的生活是苦還是樂?她的答案是,比起台灣的小學生「我覺得他們身心都健康,而且快樂多了。」
出診最後一天,Bribri的小學生送來了蛋糕和他們種的小黃瓜,她心裡很感動。在離去的車上,俞錦梅帶著那兩根小黃瓜,心裡念著學生美麗的笑容。她說:「我很高興可以為他們做兩個年度的健康檢查,記錄他們的成長。」
「如果只剩下兩年的生命,我還是希望成為海外服務團的一員。」俞錦梅堅定地說。能夠來到哥斯大黎加,而且很快樂地待了下來,這對她的人生旅程意味著:「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地方、任何事可以阻擋我的前行。」俞錦梅自信地說。
青年進行曲
與死神之爭--產科訓練研習推廣活動紀實
在布吉納法索,由於醫療資源的不足、醫院缺乏,加上民眾缺乏醫療常識以及受到環境交通的限制,孕婦很少有產前檢查的觀念(當然,沒有錢也是一個原因),因此當在家中由接生婆接生遇到困難時,只好將產婦送到鄰近村落裡的衛生站,然而衛生站的護士如果對於難產的判斷常識不足,導致延遲後送,往往使得送到本院(古都古省的轉診後送區域醫院)的產婦不是發生胎死腹中就是新生兒需要急救,甚至子宮因為產程過長,導致極度收縮而破裂,造成大出血的危險。有鑑於此,醫療團特編列預算,針對古都古市方圓二○○公里內四十八個衛生站(每個衛生站約有五至七名護理人員)的護士辦理產科訓練推廣活動,希望藉由提高衛生站護士的專業水準與判斷能力,達成降低新生兒死亡率以及產婦的死亡率,本項活動亦深受古都古省衛生局的重視,將之列為該省衛生站護士之在職教育訓練活動,並且在研習會之前,於十月廿三至廿四日兩天,由醫療團的王維揚醫師、郭愛華護士以及替代役男連加恩醫師陪同當地衛生官員訪視其中六個與古都古市友誼醫院(醫療團派駐的醫院)接觸比較頻繁的村落之衛生站,以便實地了解接生時所面臨的環境困境問題。 |
![]() |
本次訓練活動是由醫療團婦產科王維揚醫師、小兒科郭台加醫師、麻醉科郭愛華護士、替代役男連加恩醫師以及三位當地的衛生官員主講,一共包括了七篇專業文章並且和與會學員討論講解,而參與研習課程的對象為鄰近四十八個村落衛生站的五十名護士。為期兩天的研習課程是以難產、轉診時機判斷及新生兒急救為主題,再配合產前檢查、接生技術、無菌技術、產後護理、新生兒照護及診治、產婦及新生兒之相關垂直感染疾病等內容,且於課後討論各地衛生站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並互相交換處理經驗。 |
由於學員們來自各個不同地方的村落,需要一大早就出門搭車或騎車,才有辦法趕得及在每天的課程開始之前抵達,因此幾乎是來不及吃早餐,並顧慮到得讓學員們趕在天黑之前回到各自的村落(為了安全問題,因為許多地方沒有電),因此研習課程自早上八點開始,中午沒有休息,到下午兩點左右結束,以便讓大家趕回去。此次活動在第一天安排了四堂課程,第二天安排三堂課程以及一堂綜合討論,並且在中間的休息時間準備了麵包、餅乾、麵條、咖啡、茶等食物讓學員們充飢,使他們更有充足的體力上課,這些食物所花費的經費不多,但是學員們都很感謝我們能替他們想到這一點。
![]() |
![]() |
王維揚醫師內婦科看診的情形 | 朱偉聲醫師為病患檢查牙齒 |
![]() |
![]() |
役男連加恩內科看診情形 | 右為役男陳逸彥與中間為陽明護理高麗婷小姐協助兒科診間 |
古都古省衛生局所屬之衛生站共有四十八個(每個衛生站約有五至七名護理人員),因為這是第一次嘗試,因此只安排了每個衛生站選派一人,一共五十名的護士前來參與研習課程,但由於學員們的反應熱烈,均表示獲益良多,且建議醫療團發起成立古都古省助產士和育嬰護士協會,故醫療團計畫每年定期舉辦類似的訓練推廣活動,以增加當地護理人員衛教及臨床機會教育,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水準,進而改善當地人民的醫療品質,同時促進與Koudougou省各地衛生站之交流,以便擴展可義診之定點,並且配合我們國家成立駐布吉納法索醫療團之外交政策,擴大布國民眾受惠醫療服務之範圍,以達到鞏固中布邦交及人道援助之目的。
![]() |
![]() |
郭愛華護士與役男郭威廷協助外傷病患做傷口處理 | 衛生站擠滿了求診的民眾 |
海外見真情
台灣八寶在非洲--阿雄上菜啦 /駐聖多美醫療團志工 王明雄
![]() |
![]() |
志工明雄在舉辦的台灣美食展中大顯身手 | 當地孩童與居民正享受著台灣的新竹肉燥米粉 |
有一句中國流傳已久的話是這麼說的「民以食為天」,不管是走到哪裡,全世界都通用的;尤其在台灣,什麼都有得吃,來聖多美已經一年了,也幾乎吃遍了這裡的食物,於是便突如其來地想把台灣美食介紹給這裡的人們,讓他們品嚐一下道地的台灣美食,這也算是另類外交吧!
在聖國人民平常吃的食物,不外乎炸香蕉,炸麵包果或米飯之類,在配上魚、蝸牛、雞肉、豬肉;另或是乾又硬的圓麵包塗上一層薄薄的奶油等,較無變化;而咱們台灣則不然,在烹煮上又和咱們台灣有差別,比如在他們煮的飯當中,通常都加上鹽巴;根據當地人告訴我,是因為他們大多在太陽下工作或洗衣服,炙熱的天氣讓他們大量的流汗,鹽分失去很多,所以才把鹽加入飯中,以補充失去的鹽分;反觀之,這對台灣人民來說,一定聞之色變,不得高血壓、中風才怪呢!在跟當地人接觸當中,任憑我這三吋不爛之舌,說得天花亂墜,如何繪聲繪影的形容台灣美食,但聖多美人民依然是疑信參半。就基於如此,激起了不學無術的我,妙想天開地來舉辦一場台灣美食展,就是讓台灣美食的聲譽飄揚於海外友邦。我左思右想該如何立竿見影的讓聖國人民大開眼界、大快朵頤一番,就這樣我利用身邊現有的食材及資源,變出八種台灣美食,分別為綠豆湯、綠豆冰棒、豆漿、珍珠奶茶、肉燥米粉、牛肉泡麵、淡水阿婆鐵蛋和花蓮羊羹。
首先是綠豆湯及綠豆冰棒登場,聖國人民對綠豆湯是不敢恭維,但對綠豆冰棒卻歡迎,歸納原因是他們習慣豆類食物是鹹的,而不是像綠豆湯一樣甜的,Feijoada是一道他們傳統的主菜,是加鹽煮的;而綠豆冰棒是因為天氣炎熱,是絕佳的解暑良方,聖國人民才可全然接受。
再來,豆漿對聖國人民來說是既陌生又不可思議的,因他們無法想像豆類植物可以研磨出和牛奶營養價值一般高的飲品;我告訴他們古早喝牛奶對貧窮的台灣人來說是一件奢侈又昂貴的事情,以豆漿來取代牛奶,給予孩童成長所需的營養亦是不錯的選擇,只是聖國不生產黃豆,實屬可惜。
珍珠奶茶在非洲是令人心動和好奇的飲料,因為原本聖多美人民對茶就特別喜愛,再加上奶精,對他們來說是人生一大享受,現在又搭配上圓滾滾的大珍珠,用上粗的吸管,看他們用力一吸,簡直活跳的像是台灣人一般,雖然口味及質感和國內所賣的有些許差別,但離精髓亦不遠矣!
接下來是肉燥米粉,白透透道地的新竹米粉,加上我親自熬煮的肉燥,周圍再點綴些高麗菜及紅蘿蔔絲,真是色香味俱全。吃過的人都會要求再來一碗,對他們來說真是金齏玉鱠,齒頰留香呢!
走遍大江南北還是覺得台灣的泡麵是世界第一的,所以我極力推薦給聖國人民;當一掀開碗蓋,陣陣牛肉香便立刻吸引饕客的鼻光,聞香而來,雖然他們不會用筷子吃,但是仍不減食慾,由於飲食習慣的關係,大多特地把麵跟湯分開裝,再一口湯一口麵地吃。我告訴他們泡麵在台灣是非常受歡迎的食物,除了有多種口味可供選擇外,其方便性及快速性是一大特色,只要三分鐘即可食用,在步調快速工作忙碌,講求效率的台灣,這是絕對需要的。而聖國的名菜-Calulu卻需要烹調三個小時之久,那可真是花時間呢!
再來,當聖國人民看我端出一盤黑不拉幾、橢圓形的鐵蛋時,不禁覺得很奇怪,猜不出是什麼東西;但當我撥開來時,才半信半疑的問「這是蛋嗎?」他們無法想像要如何做出這樣的蛋製品,紛紛豎起大拇指,讚嘆台灣人的厲害,看著他們邊吃著鐵蛋,邊聽我訴說淡水阿婆鐵蛋的故事,懷舊的氣氛頓時瀰漫在身邊.....。
最後端出的是御用聖品-羊羹,軟又Q的花蓮羊羹,深受聖國人民的喜愛。我告訴他們這是以前中國皇帝喜歡吃的甜點之一,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吃到的;但如今在台灣都成了大眾食品,更有許多種口味,任君挑選及購買,望著他們的模樣,每個人都當起了中國皇帝的千秋大夢,有夢最美,不是嗎?
做了八種美食給聖多美人民品嚐,或許給人有點班門弄斧或畫虎類狗,技藝不精的感覺,但從整個美食展的互動過程當中,早已悄悄地拉近彼此的距離,傳遞著「台灣能,你們也能」的訊息,套句廣告詞「Trust me, you can make it 」;另類外交成功!
教育e點通
「ICDF Intern」感言/政大IMBA研究生 詹斯雯
為協助台灣各大學的教育國際化之前提下,本會提供國內曾經合作過之大學研究生實習機會,以強化並提昇本國大專院校學生之視野,幫助實習生將理論與實務結合應用。首次開放由政治大學商學院國際經營管理碩士研究生詹斯雯小姐於去(九十一)年七月開始,進行為期約二個月的短期暑期實習。實習結束後,詹斯雯小姐於去年十一月廿九日至本會進行實習報告,並發表乙篇實習心得。
![]() |
The reason I picked ICDF as my preferred institution to intern is because I have always considered myself a global citizen who does not belong to any particular country since my upbringings have consisted of mixed cultures. Growing up as a daughter of a diplomat, I was constantly exposed to politics and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interact with people from variou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t became an easy decision for me during college when I had to pick my major, which was Political Science. Later on, I realized having just a political science background was not enough to train me to become a competent and competitive global citizen. The area I lacked knowledge was in business. Being in the IMBA program helps me to bridge the gap I have between theory and the real world. Now having acquired the business knowledge, I want to work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I feel the type of environment ICDF offers can promote my understanding of dynamic international work place. This internship represents the chance to learn from an organization that operates through global interaction both within Taiwan's diplomatic community and variou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s. Moreover, the role of ICDF has been critical in shaping Taiwan's international status in the past couple of years. Consequently, I felt this internship would be interesting and rewarding to my future career goals. |
In July, I participated a three-day workshop on "Taiwan's Micro Credit Experience" hosted by the ICDF held at the College of Commerce,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 had an opportunity to meet the guest speaker from the Internationale Projekt Consultant Gmbt, a private German company that focuses on micro lending methodology as well as on financial institution building. Throughout the rest of my internship, I conducted research on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micro lending institutions, the Internationale Projekt Consultant (IPC),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IFC), and Grameen Bank, and studied their micro lending methodology. In addition, I wrote a lengthy report on my findings and offered a few suggestions from a third party perspective on how and what ICDF can do to improve its micro credit program.
As a second year IMBA student that participated in the summer internship experience, I would strongly recommend and encourage future IMBA students to get involved in the program. This is a perfect chance for the students to apply what he or she learned in the first year of IMBA to the real world. Students can als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test the water, meaning, interning at a place where they are considering building a career and seeing whether it is something for them. Future students should make a conscious effort to learn from the industry as it gives them first hand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utside of the theory they use. Internship can also better prepare them for the challenges of being 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man. I am grateful for being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intern at ICDF because it reconfirms my desire to work for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ancy Chen
- 更新日期: 2022/05/26
- 點閱次數: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