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期
蕃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傳/外交部長兼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簡又新
本書是第一本介紹我國技術團團員在海外奮鬥與付出的真實紀錄,透過團員們的眼睛和雙手,我們看到了、觸摸到了另一個我們不熟悉的世界;同樣的,透過這些團員們的付出,另一個世界也看到了台灣的愛。台灣有句俗話說,「蕃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傳」,這句話用在技術團團員身上真是再貼切不過了。他們雖然有不同的成長與家庭背景,卻有共同的信念與執著,他們將青春與智慧用在改善其他國家人民的生活上,從日出到日落,他們在世界各個角落的付出與犧牲,為當地人民帶來了希望與發展,也為我們爭取到友誼與支持。 |
![]() |
||
書名:台灣心、世界情-愛在他鄉的八個動人篇章
總顧問:簡又新 |
身為外交部長兼國合會董事長,我更衷心希望能提供他們更好的支援,讓這份永不止息的愛能在他鄉傳承下去。為了讓這份愛能永續經營下去,本人認為應該以「創新、速度、活力、績效」的精神來執行國際合作發展業務,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思考。
第一,要以企業化理念經營國合業務:從本書可以看出,我國技術團團員長期駐在受援國,努力耕耘並期望看到自己的心力能開花結果,這個志願令人感佩,但也產生了離、退休團員因離開國內過久返國後找尋工作不易的窘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人認為國合會應研擬協助我駐外技術團退休或離職人員於當地成立「農墾公司」,一方面可使公司成員分享辛苦創業的成果,同時也能將寶貴的生產或管理經驗繼續傳承給駐在國人民,進而使我們和友邦具有更為互惠互利的關係,達成農墾公司、邦交國與我國之間三個雙贏的局面。
第二,要透過技術團研發產品打響台灣品牌:我國技術團在海外協助栽培的農漁產品品質優良,廣受當地人民喜愛,我們應該在技術團研發改良出來的產品上冠上「台灣」的名稱,例如將產品更名為「台灣芭樂」、「台灣米」或者「台灣吳郭魚」,再用企業行銷的理念來推廣,讓「台灣」這塊代表「友誼、合作、進步」的品牌形象深植在各友邦人民心中,並為台灣產品創造更響亮、更名符其實的國際知名度。
第三,要整合援外資源、擴大全民參與:根據聯合國公布的二○○二年人類發展報告,在荷蘭,志工一年所做的工作相當於四十四萬五千個全職工作,創造出約一百三十六億美元產值;在韓國,將近三百九十萬人付出四億五千萬小時在志願服務上,這些數據顯示出全球志工精神已蔚為世界風潮。同樣的,我國的公民社會日漸活躍,民間團體具有強大而活躍的行動力量,國合會應整合並善用這股力量,使援外工作展現最大的效益和靈活度。援外工作不只是政府和技術團的事,更需要全民的熱情參與。我國的海外志工和外交替代役制度正在起步,從本書中可以清楚得知,這些青年志工和替代役男們把援外工作做得有聲有色,不僅為我國贏得國際友人的心,也打開了國人的視野。我期待國合會能爭取更多國人共同參與援外工作,讓「全民外交」的理念充分體現在國際合作的領域。
國際合作是衡量一國開發與否的指標,也是文明國家展現國際關懷的具體行動。援外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僅需要人道關懷,更需要專業素養,我期盼國合會的升級與轉型能讓我國的援外工作更臻專業化及制度化,更期盼所有國人都能支持我國的援外工作。
最後,我要再次感謝本書所有主角的付出,更要向其他更多默默從事援外工作的英雄們致敬。
「守著陽光守著你」,當我們隨著太陽下山而休息時,想望地球另一邊太陽起來的遙遠地方,我們的技術團團員又開始辛勤工作了,他們在全世界二十四個小時守著陽光的同時,也守護著我們國家的前途與形象,讓我在這裡再次說一聲:感謝有你。
.....................................................................................................................................................................................................
陪您導讀「台灣心、世界情-愛在他鄉的八個動人篇章」
《台灣心、世界情-愛在他鄉的八個動人篇章》,這是一本敘述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故事的書,同時紀錄著「台灣陪著世界一起走」的足跡─在戰後世界發展的歷程,特別是第三世界低度開發國家掙扎成長的過程裡,台灣始終向需要扶持的國家伸出溫暖的手,一直沒有缺席。 |
化荒漠為良田,不是神話。四十年前台灣農耕隊(現名為技術團),不只完成「外交下鄉、農業出洋」的外交使命,「台灣牛」的精神把非洲友邦乾旱貧脊的大地,耕耘出綠洲般的水稻田,也種出友邦的希望未來。農技團團員的事跡,如非洲可歌可泣的史話,例如駐塞內加爾技術團陳西虎團長積勞成疾,生前意識清醒的最後一刻,仍掛記塞國還未播種的稻種;陳榮輝在英國專家認為「不適合種稻」的索羅門群島,耕種出稻穗處處飄香的綠色奇蹟;在布吉納法索侯新智、劉春雄連手創造舉世驚豔的姑河、巴格雷墾區的農業新天地。
如果說台灣技術團是友邦希望的播種者,那麼醫療團就是生命的守護者。駐查德醫療團長黃其麟、護理長程懷正等這些「台灣的史懷哲」行醫在如死神刀殂下的黑暗大陸,不只要面臨在愛滋等傳染病感染的威脅,還要面對槍林彈雨的威脅,他們從不報怨黑暗的淒厲,他們只默默地點起蠋光,燃燒自己的生命能量,來匯聚更多、更堅軔的生命能量。
工作在像是被上帝遺忘的地方,不只有技術團、醫療團,還有愈來愈多的台灣年輕人加入奉獻異域的行列。
一封寄自非洲而在網路上流傳的信、透過一位外交役男連加恩的眼睛,讓台灣人的善心、熱情,再次獲得引爆。一箱又一箱的衣物,從台灣、越過大半個地球、耗時三個月,然後溫情送到西非地區布吉納法索。把愛傳下去的不只是外交役男,海外服務志工林青瑩、俞錦梅、孫嘉豪這些有著夢想、有著志向、想為自己生命選擇一段不一樣的旅程的年輕人,在他邦寫下大愛的篇章。
這些在非洲、在中美洲、在赤道、在叢林、在戰事頻仍地區的溫情故事不斷上演。他們在台灣或許名不見經傳,他們也自認平凡的做著平凡事,他們或者有著農業專才、或者是醫療專業人員,也或者就是有一股台灣天性的熱情,背起行囊他們隻身前往這些物質生活水準遠遠不及台灣的世界邊陲,卻能帶給他們落腳的國度:愛、勇氣與希望。
這些愛在他鄉的台灣人,走出一條台灣走進世界的希望之路,也走出一條通往人類和平共生、美麗新境界的希望之路。《台灣心、世界情-愛在他鄉的八個動人篇章》,記錄著他們的故事,也在維繫著人類世界未來發展的美好希望。
台灣對世界永續發展所展現之輝煌成就及貢獻/駐布吉納法索技術團 方英彥
法新社七月十六日以「台灣在布國建造西非最遼闊稻田」為題報導介紹第永格列陸稻墾區情形,指出該計畫係陳總統訪布後進行。當地農民完為低漥水患所苦,經有效治水植稻,將加強布國糧食自主,樽節購糧外匯,未來大量農戶安置,地方榮景可期,報導中亦稱我駐布吉納法索技術團不自限於稻作生產,更將注重行銷等。從西非國際合作舞台到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議上,台灣受到當地政府與媒體重視並見證台灣保護地球的實際行動,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身處友邦國家的技術團團員經年累月的付出,由駐布吉納法索技術團方英彥團長的分享當中,您不難看出端詳。 |
![]() |
![]() |
(左圖)第永格列陸稻墾區製水門(魚池)暨公路橋工程基礎施工 (右圖)法國國營電視第二台(France2)為製作非洲糧食安全報導採訪第永格列陸稻墾區 |
西元二○○二年八月廿六日,是一個國人值得驕傲的日子,因為陳總統在二千年友誼之旅時,在非洲撒播的種子,經由我駐布吉那法索技術團人員辛勤灌溉後,於刻正在南非約堡舉行的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議時經法國電子媒體之詳實報導使我國之國際合作成果得以展現在世界各地,可算是開花結果。
法國電視台「France 2」於法國時間八月廿六日廿時,晚間新聞黃金時段中,首先播出有關聯合國在南非約堡永續發展高峰會議開幕典禮新聞,在與會的一八九個國家一七○○位代表及卅位元首所討論關於永續發展的諸多議題中,該電視台特別報導在這世界上一個靠近沙漠的國家--布吉納法索,在會議之前,即開始在進行永續發展工程,鏡頭隨即轉至中、布(布吉納法索)農業合作陸稻計畫--第永格列墾區,清楚拍攝我技術團員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地協助布國建設灌溉設施,及教導農民耕犁、播種及施肥等技術。平整的田區、筆直的田埂及渠道,展現我技術團在布國貢獻的傲人成果。接著介紹姑河墾區,拍攝農民插秧及耕作情形,旁白說明這是台灣技術團在一九七○年完成的工程,目前已持續卅年,正是永續發展最佳範例;並指出布國為台灣在非洲的八個邦交國之一,在台灣的專業指導下,農民稻穀的收穫量是從前的五至六倍。隨後技術團方團長英彥以法語說明:以前外界都認為在布國生產陸稻成本太高,但事實證明,只要有充足的陽光、水分及辛勤的農民,陸稻仍值得推廣。接著畫面呈現我青天白日國旗在空中飄揚的畫面,及駐館陶大使文隆及劉前參事邦治在使館前議事情景。報導最後結語指出:台灣協助布國農業發展為一和諧永續發展之最佳範例。
![]() |
![]() |
(左圖)France2電視台拍攝第永格列陸稻墾區自動(機械)播種情形 (右圖)France2於第永格列陸稻墾區現場採訪方英彥團長 |
整個報導歷時約二分鐘,除了在法國「France 2」晚間新聞時段播出外,隨後並透過TV5衛星頻道,在全世界法語系國家中播出,該報導係稍前於六月廿八日在第永格列墾區播種日當天所拍攝,其間駐館陶大使文隆親臨視察數次。
中、布農業合作陸稻計畫--第永格列墾區,係陳總統於二○○○年八月廿二日友誼之旅中,訪問布吉納法索時所宣布,以我台灣先進的水利及農業專業技術,承諾在第永格列五年中開墾一千八百公頃陸稻墾區(及布國其他各地共六千公頃陸稻墾區),該計畫先前由世界銀行及世界糧農組織(FAO),開墾四百公頃陸稻墾區,但因為排水及工程技術問題,導致失敗的結果並最終放棄,其後由我技術團接手,目前在該區已順利完成先鋒墾區一百公頃及第一年三百四十公頃,合計四百四十公頃的陸稻墾區開墾工作。
我國在非洲的農業技術合作,已具備長年的經驗及深厚的基礎,以布吉納法索為例,在一九七○年代,我第一批的農業人員,即在姑河墾區,成功地開發出一千二百六十公頃的水稻田,迄今歷時卅年,該墾區依然維持如嘉南平原一般的農村景象,並延續當年台灣農業專家所傳承的稻作技術,每年可以收成兩穫,每公頃約有五至七公噸的產量。自一九九四年中、布復交後,我技術團在巴格雷墾區,亦成功地開發一千二百公頃的水稻墾區,該些墾區的持續發展及成功,除解決了當地糧食及就業問題,亦是永續發展的最佳例證。
![]() |
![]() |
(左圖)France2電視台拍攝游正義技師示範施肥工作 (右圖)陶大使率領駐館劉參事、賈秘書、鄭秘書視察第永格列陸稻墾區 |
這群幕後默默耕耘的專家及技術人員,多數在非洲地區已累積三、四十年的經驗,他們長年離鄉背井,除了面對艱苦的環境之外,還必須忍受瘧疾等疾病的威脅,在面對工作困境及非洲人民閒散的習性時,他們展現出台灣莊稼漢吃苦耐勞的精神,教導農民種植技術並分享經驗,一點一滴慢慢地將荒漠變成良田。
這是一個地球村的世界,身為其中的一份子,永續發展及協助第三世界國家消除貧窮是國人責無旁貸的責任,這一次我們在世界地球永續高峰會議中露臉發聲,憑藉的不是政治的角力、也不是利益牽絆,而是我們台灣在地的精神--堅毅、和平、尊重自然的特性。這一份來自歐洲先進國家的讚揚及肯定,值得我們國人分享光榮及驕傲,我們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有更多我們播撒的種子,將會在世界各地成長開花。
散播和平的種子 第六屆海外服務工作團團員行前教育訓練正式展開
自民國八十六年開始進行海外志工派遣計畫以來,目前已派有七十二名海外志工,服務於十六個國家,遍及非洲、中南美洲、東加勒比海以及亞太地區;本計畫之宗旨,係希望藉由志工之專業知能及技術、高度的服務熱忱與行動實踐理念之精神,及深入派駐國基層服務的方式,不僅有助於雙邊人民相互瞭解與長遠性實質關係之建立,志工本身亦得以擴展自我經驗,達到文化交流、友誼建立及培育人才之目的。今日因國際志願服務工作意識的抬頭,本會未來將加強與國際間非營利組織或國際性義工組織合作,為台灣增進全民外交的實力,以打響台灣名號,在提昇台灣之國際地位上,扮演起推動台灣實質外交的角色。 |
![]() |
本會楊秘書長與第六屆海外工作服務團在開訓典禮會場上親切互動 |
經過一連串筆試與口試的角逐戰,十六位準志工終於誕生了,接著透過九月二日海外服務工作團團員教育訓練開訓的行前暖身,將為十一月海外志工派遣服務國家的計畫揭開序幕。當天與會的貴賓有哥斯大黎加、巴拿馬等多國駐華大使、我國外交部等政府官員以及中華民國救助總會、台灣亞洲基金會等NGO團體代表共襄盛舉,為十六名來自各界精英的海外志工帶來祝福。
本會楊秘書長子葆首先於致詞時強調海外志工服務的重要性,並以實際例子來敦促志工常保持一個開放的心及合作的精神。楊秘書長指出:「做志工是有趣的,對台灣也非常重要,因為海外服務工作的一些精神正是目前社會上所最需要的」,而做國際志工更是台灣矢志成為對國際社會有貢獻的一份子的具體表現。
典禮中並邀請哥斯大黎加阿爾華雷斯大使及巴拿馬杜明格大使發表演說。哥國大使對於海外服務團員表達了感謝及支持之意,並表示此舉為中華民國與中美洲國家間穩固邦誼的具體展現。巴國大使則對國合會一次派遣六位志工(目前該國最龐大的志工團)前往巴國表達讚美及肯定,並勉勵志工們能把握此機會多了解各國風土民情,同時貢獻自身所學,海外服務的經驗將使大家終身受益無窮。
此外,中華民國救助總會秘書長葛雨琴女士亦受邀上台勉勵志工。葛秘書長自國合會第一屆志工開訓便受邀參與,並肯定國合會能一直延續這項有意義的工作。葛秘書長並將志工們比喻為「散播至國外的和平種子」,而這段經歷將於志工們「生命的畫布上抹上更艷麗的色彩」。
為期六週在國內展開一連串的密集訓練,包括專業及語言訓練,俟考評合格後,將前往國外接受一個月之語言訓練,然後將分別派到哥斯大黎加、巴拿馬、聖克里斯多福、格瑞那達等國,展開為期二年的醫護、職業訓練、中小企業輔導、中文或電腦教學之服務生涯。
![]() |
![]() |
紅色的團隊打扮亦象徵著服務工作團之生力軍的熱情與笑容 |
機會是留給心動後馬上行動的您....
凡中華民國20歲以上之國民,身心健康,能適應艱苦工作及工作環境,具服務熱忱者,皆可與我們聯絡或上網報名,成為播種和平的種子,開啟您人生嶄新的一頁 。
一個成功觀摩會/駐尼加拉瓜技術團 王增瑞
中美洲第一個水稻專業區大面積的商業生產和採種栽培,面積為二百八十公頃,也是小農貸款金額最高的計畫,共計貸款金額為二十萬五千美元,執行計畫的對象是一個即將破產的合作社,其債務高達八十萬美元左右,給我的唯一的資源只有一部老而破舊的耕耘機,經一年兩期作的努力,我讓合作社起死回生重新站立起來了,不但產量從原先的4,391Kgs/公頃到現在的6,714kgs/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高達6,600公斤/每公頃,開創尼加拉瓜大面積稻作生產歷史紀錄,截至目前為止並為合作社償還債務計達美金十五萬二千美元,預計於本年底可以利用盈餘償還到二十五萬美元,身為國合會的專業經理人才的我,從技術的指導、主導組織改造、成立有制度的管理委員會、建立該社企業體系、訓練會員基本財物管理概念、行銷技術,從行政管理、財物支出、資材採購、稻作銷售方式及債務管理,亦將農企業經營概念列入輔導重點,並融入國合會賦予的使命---分享台灣經驗,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及人類福祉。 |
![]() |
![]() |
(左圖)尼國總統和合作社社員合照 (右圖)尼國技術團員王增瑞接受尼國總統Ing.Enrique Bolanos G.的道賀和感謝 |
大願大行
這一切的美好成果就在八月廿二日的觀摩會中展開了,尼加拉瓜的總統Ing. Enrique Bolanos G.,外交部副部長Lic. Salvador Stadthagen Icaza,農業部長Ing. Jose Augusto Navarro,農業科技署署長 Dr. Noel Pallais Checa,以及所有農業相關單位的首長,國際合作機構代表、稻米購買商、運輸業者、碾米廠商、銀行代表、機器租借公司、農藥公司、駐尼加拉瓜蔡大使德三和駐館人員,技術團員、替代役男及志工,合作社社員,農民以及報章媒體記者共計四百五十餘人共襄盛舉,節目首先由技術團向團長水松介紹合作社發展情形和目前經營項目,緊接而來的是合作社主席Ruperto Membreno Sevilla詳細說明技術團輔導的經過情形和辛苦經營過程,以及成果表現,他並告訴來賓我每天未破曉時刻已抵達農場以身作則開始工作,以及向團長在每兩星期利用週末下午的社員大會上,苦口婆心、循循善誘教導社員的用心。蔡大使也表達台灣對尼國援助,在未來會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從現場的掌聲歡呼中,合作社贈送獎牌給技術團及國合會,感謝台灣提供的小農貸款,同時也贈送獎牌給尼國總統與農業部。另外尼國博拉紐總統致詞時,除鼓勵農民應養成儲蓄習慣外,更強調「大願大行」,應先於心中建立美好的遠景,爾後努力去執行以實踐願望,並特別強調台灣對尼國的幫助尤其是技術團的表現讓他們感到非常驕傲。
![]() |
![]() |
(左圖)尼國總統向我蔡大使致謝 (右圖)向團長為參觀的尼國總統解說技術團的各項成果 |
歡慶豐收
而本項計畫之成功因素,除因尼國農部於一九九○年七月起落實稻作生產推動計畫,以提高稻米進口關稅為40%,並限制尼國於稻米生產不足時才准許進口等政策外,我駐尼大使館對稻米生產之外交推動、國合會適時提供之貸款措施、駐尼加拉瓜技術團全力投入,以及我與張英勝專家不畏艱辛的輔導等諸項因素下,致使本項計畫在短短一年內展現傲人成果,並以具體田間觀摩活動向朝野展現台灣經驗成功,當中不可或缺因素為--努力、努力再努力。
熱門話題
隨後於蔡大使及向團長的陪同解說下,總統步行參觀技術團各項工作計畫成果展示海報,並由合作社經理(Lic. Roberto Corea)介紹水稻生產成本和銷售金額的變化情形,更詳細說明我以拍賣方式銷售稻榖與其高單價的創新做法,在Sebaco地區如今還是非常熱門的話題。我也接受兩家電視台和無線電廣播台的專訪細說成功的關鍵和改變情形,及接受尼國總統的道賀和感謝。
當天晚上兩家電視台立即播出觀摩會的壯觀場面和進行的重要事項,第二天尼國第一大報La Presa以兩個不同頭版篇幅來介紹觀摩會的一切,以及有公信力評價高的報社Nuevo Diaro大篇幅的報導,讓技術團的成果high到最高點。記得有一句話說「給魚吃不如教他們釣魚」,如今可以說我是以借貸的方式讓合作社償還債務再一次站起來了啊!
![]() |
![]() |
一望無際的綠色合作社農場 |
果樹田間觀摩會 技合外交固邦/駐巴拿馬技術團
![]() |
![]() |
(左圖)田間熱帶觀摩會之成果展示會場 (右圖)楊桃、番石榴、加工製品及作物栽培手冊等成果展示 |
番石榴、楊桃及印度棗對中華民國在台灣之人民而言,似乎不稀奇珍貴,但在本年八月二日,我駐巴拿馬大使館與巴國農牧部假Capira熱帶果樹母樹園舉辦田間觀摩會時,卻魅力四射,頗為吸引人。當天計有巴國總統莫絲柯索、第一副總統瓦亞雷諾、外交部長阿雷曼、農牧發展部部長戈爾東、公共工程部部長胡立奧、勞工部長瓦亞里諾、我駐巴拿馬大使胡正堯、巴拿馬駐華大使杜明格、總統府副部長耶斯卡納、自由黨黨魁德卡西亞、各黨派立法議員、世界農糧組織駐巴拿馬代表Lulgi Gloria、社會緊急救濟基金會(FIS)主席德哈隆等貴賓蒞臨,另農牧部及相關各部會與運河歸還管理局等機構官員、Capira地區市長、政要等地方人士、學校教師與學生、農民團體代表與農民等亦參與,共約700餘人,巴國各立體與平面新聞媒體都派人前往採訪,可謂盛況空前。引自台灣的番石榴、楊桃及印度棗,的確在巴國擦亮了中華民國的招牌,打響了台灣的名號。
配合巴國 協助扶貧
駐巴拿馬胡大使正堯致詞時表示,我駐巴拿馬技術團配合巴國莫絲柯索總統創導的扶貧計畫及二○○一至二○○四年巴國農村發展政策,於民國九十年自台灣及我駐哥斯大黎加技術團引進番石榴、楊桃、印度棗及蓮霧等熱帶果樹苗木,九十一年初在農牧部第五農區設立「熱帶果樹良種母樹園」,其目的在於協助巴國推動果樹栽培多元化,並透過推廣種植,以改善鄉村農民營養,增加農民收入,進而提高農村社會及經濟水準。
胡大使指出近一個半月來,曾與巴農牧發展部共同主持在國立農牧技職學校(INA)所舉辦的「台灣甘藷栽培與利用田間觀摩會」;赴Monitijo地區,將農牧部早期提供給我駐巴技術團設立團部的辦公室及宿舍等房舍歸還給農牧部,同時參觀我技術轉移而由農牧部接辦的養鴨中心的運作情形;與外交部長阿雷曼赴貝拉瓜省棕櫚縣Manicuda村主持中華民國政府認捐設立的合作農場之開幕典禮;又代表我政府將嘉頓湖吳郭魚箱網養殖計畫設備及器材壹批贈送給農牧部,由戈爾東部長代表接受。另與婦青家庭部長德蘿雅及農牧部長戈爾東赴巴京Torcumen青少年感化院種植我技術團引進的熱帶果樹,協助設立以自給自足為目的永續農場。
胡大使亦向莫絲柯索總統表達我政府基於中巴傳統敦厚邦誼,將繼續協助巴國發展具有競爭力之永續農業的決心與誠意。
創造利潤 消滅貧窮
巴國農牧發展部戈爾東部長致詞時,首先說明中巴技術合作始於西元一九七○年代,主要協助巴國研發及轉移稻作、蔬菜、果樹栽培及水產養殖等技術,並培訓農業技術人才,對巴國農業發展的貢獻實是無法以價值來估算,特別代表農牧部及全體農民感謝我政府與人民的協助。
戈爾東部長強調目前中巴技術合作方向,乃是配合巴國莫絲柯索總統的社會經濟施政首要目標-掃貧,在台巴雙方技術人員併肩合作努力下,已展現多項成果,「熱帶果樹良種繁殖及技術轉移中心」的設立,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
戈爾東部長表示本計畫不僅是試驗、示範而已,目前已成立「臺灣番石榴產銷班」,受益農民計有八戶,將進行商業化栽培生產,預計在本年底,產品即可上市,將可提高農民收入、創造農民財富,進而消滅貧窮,真正造福農民。
「台巴番石榴」
巴國莫絲柯索總統致詞表示由於中巴雙方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與合作,順利推展各項計畫,尤其這些計畫直接裨益巴國農村的永續發展,感謝在台灣之中華民國政府派遣技術專家,並與巴國技術人員互相交換知識與經驗,研發並轉移適於巴國環境栽培的品種與技術,真正造福巴國農民,她對中巴技術團隊不僅尊敬,也深具絕對的信心。
台灣的技術能把巴國小小的番石榴神奇地改良成如此碩大,對巴國農民及消費者而言真是不可思議。巴國總統強調此新品種番石榴雖然引自台灣,但是在巴拿馬生產,不應只稱「台灣番石榴」,似應折衷稱為「台巴番石榴」,代表中巴技合成果,如此更具意義。此話一出,立即獲得全場貴賓及觀眾的熱烈鼓掌。
巴國總統對我技術團團員長年在巴工作服務表示感謝,並盼望我技師能長留在巴拿馬,同時對我政府表達誠摯謝意,足見我技合成效受到高度肯定與重視。
![]() |
![]() |
(左圖)莫絲柯索總統接受大會致贈我技術團輔導之農產品 (右圖)莫絲柯索總統展示台巴番石榴 |
文化交流 中巴一體
本次田間觀摩會,在典禮中也穿插民俗表演節目,當中除了巴國喜愛的傳統歌舞外,也精心安排了中巴文化中心學生所表演的中華民俗舞蹈-蓮花舞,總統全神貫注欣賞並大加讚賞,可說附帶進行了文化交流,增進中巴雙方的融合。
巴國頗具盛名的創曲遊唱團亦在典禮中演出,歌頌中巴邦誼與巴國總統的掃貧政策,歌曲中指出中華民國與巴拿馬是一體的兩面,沒有人可以將之分離,感謝中華民國政府及我技術團的協助,促進巴國農業發展,除巴國人民將可吃到美味可口及碩大無比的番石榴、楊桃、印度棗及蓮霧外,農民收入亦連帶增加,提昇農村的社會經濟水準。歌曲中充分表達出市民感謝的心聲,獲得全場與會貴賓與人士的頻頻喝采。
台灣「阿福」醫生/外交部禮賓司司長 馮寄台
![]() |
圖左一為「阿福醫生」--陳志福先生 |
陳水扁總統最近訪問了聖多美普林西比共和國,聖國位於非洲西岸外之兩座島上,總共面積約一千平方公里,人口十四萬人。
我國在聖國派有一醫療團,團長是一位現任的陸軍上校醫官叫做陳志福,在聖國大家都稱呼他「Doctor A-Fu(阿福醫生)」。
陳醫師和藹可親,一副名士派打扮,他大概是中華民國軍人中唯一梳著馬尾的男性軍官。陳總統來訪時,他紮個馬尾上台,就醫療團的工作向陳總統簡報,並獲肯定(總統肯定他的工作,而非他的髮型)。
陳醫師曾對我說,在聖多美理髮很麻煩,又貴,所以乾脆把頭髮留長,紮起來既方便又省錢(當然也很酷)。
其實我心裡很羨慕他,我年輕時一直都夢想綁個馬尾,騎部摩扥車環遊全島。
陳醫師在外交部的非洲醫療團以服務了十二年,目前他是聖多美全國上下唯一的專業牙科醫生,他的病人包括了販夫走卒到總統、總理,每天排隊等著看牙的人不計其數。在聖多美,他比我們的大使還要有名。
因為病人太多,現在他在週末也要看門診,不過,所有週末來看病的人,無論權多高,位多重,他們都得透過我們大使館的安排方能在週末預約到「阿福醫師」。大使館同仁告訴我,陳醫師幫他們做了不少公關。
上次為陳總統先遣赴聖國時,我國駐聖多美的柯吉生大使在家中設宴款待聖國的外交部長,並請了我們先遣小組及陳醫師作陪。當大使將陳醫師介紹給外長時,外長表示並不認識陳醫師。這時柯大使對外長說:「部長,你的牙齒一定很好,因為在聖多美只有牙齒好的人,才不認識阿福醫師。」
(感謝外交部禮賓司馮寄台司長同意本會轉載本文)
情長技更長/外交部非洲司司長李辰雄
血汗 九十一年八月廿六日 | 農團重逢 |
菜鄉有誰問血淚 瓜甜不知係汗水
|
道別多秋小巴黎 故友重逢仍漠西
|
技術團會議 | 技術團結訓 |
穿山越海抵窮鄉 八方簑笠盡賢良 非洲八國技術團團長在甘開會, |
窗外風光真綺麗 堂上俊彥話神奇
|
一個聾啞孩子的故事/哥斯大黎加志工 張幸運
孩子是父母的天使,對志工幸運來說也是。樂於與孩童互動的她,在八歲Dony 的身上找到不倚靠專業而來的存在價值。在她付出關愛與耐心教學的同時,回應到她自己身上的只有感恩。因為在她的眼中沒有一個孩子是被上帝遺忘的,而上帝的恩典總是夠用。 |
事情的開始是在一次的巡迴醫療時…
![]() |
Dony與志工幸運 |
朗秋箇藍得﹙Rancho Grande﹚是離我們所住的布里布里﹙BriBri﹚村落約一小時腳程的另一個部落。因它離布里布里近,所以在安排每月固定的巡迴醫療行程時總常會被疏漏,而這一次則是在事隔二個月後再一次到這裡出診。
我們剛抵達時,小屋前一如往常聚集了許多病人,在我們做準備工作時一群可愛的孩子一看到我就在我身邊轉來轉去,其中一個小男孩則最受我注意,除了他老是用那烏黑澄澈的雙眼笑著看我,還有就是他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唧唧呱呱的吵鬧。工作時我給了他一個特權,坐在我身邊當我的小助手:幫我把病人的病歷依順序排好、待我寫完處方簽和調劑完畢再把處方簽和病歷分開排整齊。
他在我工作時總是聚精會神的看著我每一個動作,我示範他的任務後,當他每完成一個動作我都會給他一個大大的微笑,他也會因此表現出特別開心和雀躍的表情,並且發出僅一個「呀」、「呀」的單音。之後我才發現無論我對他說什麼,他只能以此單音來回應我,在我感到詫異時,他的媽媽走過來用一種哀傷和無奈的語氣告訴我孩子是個聾啞兒童。
Dony已經八歲了,卻上不了學。媽媽剛開始教他如何讀唇語,也試著以手指模仿字母來教他認字,比如說當食指以半圈放在拇指上時,寫下「P」,但是,也有許多字媽媽沒辦法教、孩子也記不住,而我,發現在台灣學的「手語」根本派不上用場。
一開始,我用貼寫藥物注意事項的貼紙背面讓他畫圖,一下放上釘書機、一下是我的鉛筆盒讓他臨摹,每當畫好一個我就給他一個拍手和抱抱,之後還讓他素描其他病人。之後,我就開始教他算數。先寫下世界共通語言阿拉伯數字1到10,每寫一個就伸出那個數目的手指,之後就實際演練,拿出藥水一瓶一瓶放在他面前,讓他寫下瓶數是多少,一開始他總是弄不清楚,我就會以手指來幫他數數,一瓶藥水一根手指,對照我們的阿拉伯數字表,漸漸的他瞭解數字的含意,在一陣「呀呀」聲中,他很得意的寫下正確的答案還展示給其他病人看,大家也不禁覺得驚奇。一個小時的訓練下來,這一小步也許是反轉他一生中的一大步,他不再是別人眼中的憐憫、母親無奈的放棄。寫下加法的符號,再次用藥水瓶和手指來進行演練,考驗著彼此的耐心,一邊教,心中一邊為他祈求,沒有一個孩子是被上帝遺忘的,而祂的恩典總是夠用;在看完所有的病人時,Dony已經可以做簡單的加法運算了!
![]() |
Dony和他的作品 |
在紙上寫下「Esperanza」和「Dony」,並試著解釋意義且緩慢的唸著這些字,幾次之後當我念我的名字時,他會得意的指指我,當然他也知道自己是"Dony"。
離去前送給他一枝筆和當天所有用完的貼紙讓他可以在背面畫圖,Dony的媽媽說她從沒看過自己的孩子像今天一樣快樂,更沒想到還學會了加法!而醫生則說:「這個志工功用真多呀!」對我而言,希望自己存在的意義不只在專業上,而能在各方面協助他人,也許有那麼一點不務正業的味道,卻很高興能散發多一點點的光和熱!!
感謝我沒有汽車的生活/駐尼加拉瓜技術團役男 張逸紳
生活就看你用什麼樣的眼光看世界,如果你視一切事物為新奇,反射在你的眼前的都將是難忘的旅程;如果你接納旅程中的不同,回應到你身上的都會化成在鮮豔不過的生命色彩。搭公車是人們在平常不過的生活經驗,但藉著役男小張--「阿紳」的眼睛,你我都可以經歷一段異國之旅。 |
![]() |
![]() |
尼加拉瓜的長程公車 | 公車滿載著各行各業的市井小民 |
活動寶藏-長程公車
尼加拉瓜(Nicaragua)的長程公車是個寶藏。呃!我是說公車裡有尼國市井小民的生活,你鑽進去挖,會有很多將來你會懷念的東西,小販會頂著各種東西上車叫賣,報紙、口香糖、小餅乾、電池、髮飾、舊書還有飯包(塑膠袋裡有飯還有一點菜,用手抓著吃,所以不叫便當或飯盒之類的,我喜歡叫它飯包)。公車總站裡滿地的垃圾,電台放著所有人包括我聽不懂的英文歌(我的英文其實並不很好),我們出發了,我在一個貨真價實的尼加拉瓜公車裡,聽車上的雞叫就知道了。
有時候我會想,自己意識裡是不是存在一種故做貧窮的優越感呢?身為台灣人的我,從沒嘗過貧窮的滋味,透過一扇窗,我走得比一般外國人更近一點,我試著體會他們的想法,觀察他們的生活,但不知怎的,感覺有點殘忍,因為當我無法忍受時,兩腳一蹦就回到我的生活,不看也不聽。
回到主題,我想描述公車上很特殊的三種人。
販售希望-賣藥人
首先是賣藥人。賣藥人通常有一個硬殼手提箱(聽說早期的台灣也有類似的007賣藥人,不確定也沒見過,出生的晚),手提箱裡裝著治百病又便宜的藥,比如他會說:「這罐白色的不管什麼痛,運動酸痛、撞到痛、感冒頭痛只要一擦就好囉!」但他也可能會說:「這罐黃色的不管是香港腳、蟲咬、受傷、破皮感染,只要一擦就見效」,一罐又一罐就這樣從箱子裡變出來,打蟲藥、感冒藥、止瀉藥什麼都有,真是讓人希望無窮對不對,似乎有他就不需要醫生了,他還說呦:「品質這麼好的藥,一罐只要三塊錢,假如你買兩罐的話,只要五塊錢就好。」如何!你也想來一罐嗎?不過,如果你要我幫你買的話,我是不會幫你買的,不要問我為什麼。
神的使者-傳道人
再來是傳道人。傳道人會講世人的罪,教導我們認識自己的罪是得救的第一步,又說啊!耶穌以聖血和死代替我們受罪,祂愛我們並會到人間來拯救我們....很多聖經的道理,有時一說就是半個小時,在什麼聲音都有的公車上,大聲說話,很辛苦,不過他也會發一張聖經節錄並接受『奉獻』,ㄟ.....醬子,我不知道啦,我沒什麼意見。這裡熱衷於宗教的程度跟台灣差很多,還沒遇到過不信神的人,不管基督教還是天主教,莊嚴華麗的教堂到處都是,有機會到西方世界的話,真要多參觀教堂,聽一些教堂的故事,也是很奇特的經歷。
聰明樂器-殺蟲劑
最特殊的一種人是公車賣唱人,也是我最好奇的,他的樂器很簡單,一把口琴,一罐殺蟲劑(殺蟲劑是要幹什麼呢?是唱的不好沒拍手,就噴死全車的人嗎?不是的,殺蟲劑裡面裝的是豆子,是一種聰明的樂器。),加上一些口技,卻可以唱出CD音質的鄉村舞舞曲,配合他的音樂,唱的是快樂的故事,雖然賣唱人只是一個獨眼的老人。我技術團豬場的獸醫很會跳舞,聽著老人的音樂,想起他教的舞步,真是有夠想給他跳起來,不過你知道的,一個台灣人在公車上跳舞是很奇怪的,況且我也還沒學會獸醫教的舞步,所以只好強忍著跳舞的衝動。兩曲舞曲過後,賣唱人下車去等候下一班公車繼續他快樂的音樂了,我給了他四塊錢,不過馬上就後悔了,我給的太少,並且覺得有點寂寞。呵!沒錯,有點寂寞,是因為沒有留下賣唱人,來個安可的關係吧!
美麗邂逅-公路
公路是尼加拉瓜南北來往唯一的方法,公車載著大多數尼加拉瓜人的共同記憶,遠遠的邊城連接繁華的首都,許多人老了都會想起當年,公車上的求學、工作、旅行,也許,甚至是個美麗的邂逅,如此這般的嘿嘿嘿,白人於是嫁給一個黑人,印地安人娶了某個亞洲人,多麼世界和平啊!,想起當年。又或許也會有人想起某個日子裡有個台灣人,高高的身型,天真天真但有點落寞的說他要去邊城小住一陣子,他說他好想念某個人喔!但不用替他擔心,今天有個美美的黃昏彷若故鄉,他會有個好夢的。
好啦!說到這裡,我要停下我的話題了,尼加拉瓜與台灣有太多的不同,我有許多奇異的經驗,愉快、驚訝、震怒或搞笑的都有,再說下去我就會離題並且停不下來了。最後一點我想提的是,尼加拉瓜其實有一批吃香喝辣的人,一般民眾其實也不會餓死,天然資源不輸給台灣,甚至更好呢!但是整個國家彷彿失去了方向,像個陀螺一般的空轉,民眾似乎不知道如何過資本主義的生活,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去水電行,他會告訴你沒有材料,要你買材料給他才幫你修,然後等你買好材料給他,他會告訴你今天不能幫你修,他沒有車可以去你家,明天才幫你修,但其實他永遠不會幫你修,如果你不開車去他家把材料跟他一起載來的話,鮮吧!很多想也想不到的事,哪是我們平頭百姓能懂的,好了好了不說了,小張阿紳今天就說到這裡,以公車為主題吧,現在要去唸唸西班牙文了,小張有一個很大的理想,有一天會用西文當翅膀,飛到你們看不到的地方喔,很厲害的,對吧!祝所有人健康、喜樂。
- 更新日期: 2022/05/25
- 點閱次數: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