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期
緬懷陳西虎團長
駐塞內加爾技術團團長陳西虎先生積勞成疾,不幸於本年五月六日因肝疾逝世於台北榮民總醫院,享年六十五歲。
赴天涯創造將來 於人心常存永恆
--謹此表達本會對陳西虎先生無限追思
![]() |
民國八十九年塞國頒贈騎士勳章予陳西虎等三名我駐塞內加爾技術團人員,感謝渠等短期內協助塞國農業發展獲致卓越成就。(左一為陳西虎團長) |
非洲司李司長辰雄於民國六十四年與陳團長相識於象牙海岸,迄今已逾廿餘載,李司長非常肯定陳團長從事非洲農耕近四十年,功在國家。特作「風範」一詩追悼陳西虎團長...
風 範 九十一年五月八日 西鄉拓荒當先鋒, 虎威常盛稱遊龍。 風夜燭滅作雷鳴, 範典長存落瓊宮。 |
焦點事 你的事
走訪薩爾瓦多
簡董事長又新視察駐薩爾瓦多技術團
![]() |
![]() |
簡董事長贈與薩國農民二千株木瓜苗 | 阿爾雪市長頒授市鑰於簡董事長 |
四月二十七日,艷陽高照,一個典型薩爾瓦多乾季天候的日子。薩國乾季時的太陽,似乎只有在夜裡才會暫時不見蹤影,不過今天有些特別,因為來到薩國訪問的我國外交部簡又新部長將出席技術團在薩波迪當舉行的農業觀摩會。
早上六點起床後,便與負責果樹計畫的林技師一同將展覽用的器具與物品搬上小貨車,隨後與當地技師馬利歐一同由團部驅車前往會場。抵達會場時,較早到達的團員們與薩國農牧部的工作人員,正忙著進行會場的最後佈置,約莫八點半時,所有的佈置工作已大體完成,而前來參觀的農民也陸續來到會場,接下來就等著迎接今天的貴賓了。將近十點時,我國外交部簡部長與薩國農牧部樓屋瑟爾部長一同抵達會場,我國出席的人員尚有駐薩國侯大使、技術團陳團長及多位駐中南美洲各國的大使與代表,薩國則有自由省省長、阿爾雪市市長及漁業司長等多位政府官員出席。
當貴賓們與參觀的農民均就位後,薩國的陸軍軍樂隊便開始演奏中薩兩國的國歌,聽見國歌那莊嚴且時而激昂的旋律飄揚在這遙遠國度的友邦土地上時,心中興起一股特別的感觸,此刻,那熟悉的旋律似乎正象徵著堅定的友誼與誠摯的感謝。接著由阿爾雪市市長科多發致歡迎詞,並以地主身分致贈市鑰予簡部長。隨後由簡部長上台發表簡短的演說,內容除了重申中薩兩國的邦誼等相關議題外,也提到了創新、活力、速度、管理,對於身處多變世代的我們所具有的重要性,最後簡部長並高舉剛獲頒的市鑰,宣布從今天起自己也是阿爾雪市的一員,獲得在場薩國官員與農民的熱烈的掌聲。緊接著薩國農牧部樓烏瑟爾部長,也發言感謝我技術團三十年來為薩國農業技術的提升所做的眾多貢獻,並讚許我技術團不斷創新的技術與方法,為薩國農民帶來經濟上與生活上的實質改善,此刻,台下的農民們也紛紛鼓掌表示認同,我想這對於身處異鄉辛苦工作的團員們,無疑是最珍貴的報酬吧!
隨後簡部長及貴賓們在陳團長的引導下參觀了主題為"農漁業多元化經營"的展覽會場,並由駐團的專家及技師們為大家仔細說明各種農漁產品的特色及其發展潛力,現場氣氛相當熱鬧,記者們相機的拍照聲與農民們熱烈的討論聲,更讓整個會場充滿活力。結束會場的參觀後,在大批記者的圍繞下,陳團長繼續引導簡部長及貴賓們參觀位在會場旁的示範農場,農場內種植有多種蔬菜、水果及水稻,其中有許多品種均深受當地農民喜愛,平時顯得寧靜的農場,此刻就在大批農民的造訪下,展現出難得的熱鬧氣氛。活動的最後,由簡部長將技術團準備的兩千株木瓜苗贈送給當地農民,為此次觀摩會的尾聲,再掀起一波高潮,並劃下完美的句點。會後許多農民紛紛表示對技術團的農漁產品具有高度興趣,不斷詢問團員如何改進現有蔬果品質、新品種蔬果的取得及種植方法、海蝦養殖池開闢等許多問題,由此可見此次觀摩會相當成功,再加上當地電視與報紙等新聞媒體的大幅報導,對於我國駐薩技術團的宣傳與實質功能均甚有幫助,也再次讓薩國人民對我國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此外,簡部長在演說中所提到的創新、活力、速度、管理,似乎與目前技術團的整體運作方向不謀而合。新的技術方法及新品種引進正象徵著不斷創新;多元化的種植與養殖品種則代表活力;講求時間效率與資本回收速率正是速度;就農產品的供需情形,隨時進行討論及研議應變對策便是管理。相信駐薩技術團在這個正確的發展方針導引下,必定能不負使命,使我國與薩國之間的邦誼更加緊密與穩固。(駐薩爾瓦多技術團/役男林政偉)
技術合作高峰會
駐中南美洲暨加勒比海地區技術團團長會議
本會楊秘書長子葆於本年四月二十至二十一日假多明尼加首都聖多明克召開『駐中南美洲暨加勒比海地區技術團團長會議』,二天議程中除進行六項討論案、十六項宣導案、及二十二項技術團提案等議題外,楊秘書長於會議中亦對簡部長對中美洲農業技術合作及國際合作發展工作實踐「深耕台灣、佈局全球」政策,提出三個優先推動的具體作為:(1)企業化:研究成立中華民國「農墾公司」,並積極推動先驅計畫。(2)智慧財產化:推廣智慧財產權觀念,協助將技術團成果申請登記成為我國「農業技術智慧財產」。(3)建立資料庫:請技術團搜羅農業種源與農業資訊,於國內建立「種子庫」與「農業資料庫」。進一步,楊秘書長更提出四大關係--「國內社會關係」、「國合會關係」、「外館關係」、「駐在國關係」及四大原則--「技術提升原則」、「管理強化原則」、「技術多元化原則」、「永續經營原則」作為未來我技術團發展利基與機會。會議中,楊秘書長對於我技術團團長的身體健康亦多加叮嚀,並強調唯有健康的身體,方能創造卓越的國際合作績效。
前進中美洲
中美洲經濟發展基金第八次董事會
中美洲經濟發展基金第八次董事會於本年四月二十四日假尼加拉瓜外交部舉行,本次會議通過巴拿馬正式加入該基金,使該基金之會員國擴增為八國,其他會員國包括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瓜地馬拉、貝里斯和中華民國。
本基金於民國八十七年七月三日成立,主要目的為擴大與增加中華民國與中美洲之經濟、貿易和投資合作關係。並依據中美洲區域性和長期性策略規劃,協助中美洲國家之經濟發展。該基金董事成員包含各會員國之外交部長並由我外交部部長擔任董事長,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擔任基金秘書處。目前基金執行計畫有(1) 主管訓練計畫;(2)中美洲經貿辦事處;(3)中美洲技職研討會;(4)中美洲學生來台灣就讀獎學金;(5)OSPESCA機構強化計畫。
你 不 可 不 知
台灣出名了...
為使台灣優良農業成果深植友邦人民心中,達到最好的國際宣傳效果,本會董事長簡又新表示將通電我國駐外使館處及技術團,將經過我國研發並於當地推廣的農產品都冠上「台灣」二字名揚國際。
簡董事長四月赴中美洲參加中美洲外長會議時並順道參訪我邦交國,對於我國技術團在當地協助栽種培育的農漁產品之品種優良,廣受當地人民喜愛,簡董事長深表讚許。並表示這些經台灣技術改良的產品還沿用「泰國芭樂」、「日本捲心菜」的名稱,讓技術團辛苦研發的心血白白浪費,十分可惜。因此未來我國海外技術團研發改良出來的產品,都將在前面冠上「台灣」二字,如「台灣西瓜」、「台灣楊桃」、「台灣米」、「台灣吳郭魚」、「台灣大蝦」等,都將以企業行銷的概念走向國際市場。請參閱相關之媒體報導…
四月卅日自由時報以「我海外研發農漁產品將冠台灣名」為標題,報導簡部長首度以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身分出訪中美洲友邦決定為台灣農產品正名,將以企業行銷的概念,出現在國際市場。
五月二日自由時報以「農技團改良產品 將正名台灣」為標題,報導簡部長宣佈未來台灣海外技術團改良的農產品將一律正名加上「台灣」二字。
五月二日中央社以「外交部長簡又新出訪中美洲三友邦成果豐碩」為標題指出,簡部長指示各技術團引進台灣研發的農漁牧新品種,在產品行銷上一定要冠上如「台灣芒果」、「台灣米」,讓友邦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台灣的農業援助與成果。
串聯聖卡洛斯的交通樞紐
本會提供哥斯大黎加三千五百萬美元聖卡洛斯(San Carlos)公路貸款計畫之工程合約,於本年五月八日由榮工處吳董事長景鵬和哥國交通及公共工程部長卡斯楚完成簽約。
本計畫工程合約在哥斯大黎加總統羅德里格斯和駐哥斯大黎加毛大使高文見證下,由榮工處吳董事長景鵬和哥國交通及公共工程部長卡斯楚假哥國總統府完成簽約儀式。
由本會提供三千五百萬美元之貸款合約於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十五日完成簽約,民國八十八年七月由亞新工程顧問公司完成細部規劃,預計六年完成公路興建工程。該公路全長四十公里,為雙向單車道公路,路寬十點九公尺,全線共有十一座橋樑。
聖卡洛斯地區公路位於哥斯大黎加往北可以接哥國前往佛羅蓮西亞(Florencia)地區及給薩達城市(Ciudad Quesada)等地區,往南則連汎美公路前往首都聖荷西(San Jose)及西海岸觀光勝地,當地為哥國北部最富庶的農牧區,本公路興建完成後可為當地山陵地區提供便捷的聯外運輸系統,便利農牧產品的出口,促進該地區的發展。
教 育 e 點 通
知識就是力量
全球併聯計畫主要的目的是連結開發中國家的學校與全球的其他學校一起學習,訓練開發中國家學校老師及學生熟稔網際網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該計畫原來是世界銀行的計畫之一,為了能夠廣納財源,廣邀業界合作夥伴,1997年成立為國際非政府組織。迄今全球受惠的老師及學生總數高達200,000人,大約1,000所學校。 |
四月二十六日本會邀請全球併聯社的執行長Sam Carlson發表「全球併聯計畫的發展與現況分析」,Sam是該計畫的創始人,對於計畫有全盤的了解,原本以為會是一場寧靜的知識傳遞與分享,但是獲得的反饋與衝擊讓我省思許久,「知識就是力量」用在我們的身上,我們從來不曾特別想過什麼,但是當許多我友好國家的人民連知識的取得都有困難時,「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對於他們意義重大。
「網際網路的發達讓女性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因為在我們國家女性無法隨心所欲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現在透過網際網路,我們彷彿一起經歷了許多地方,認識許多人們….」。「因為在學校學得的電腦知識,我們不再依賴來自父執輩及兄長的協助才能解決問題,更讓我們有機會擔任小學生的導師,我們開始有了自信」這是現場播放來自茅利塔尼亞及塞內加爾的女孩心聲,網際網路之於我,誘因不外乎是能夠蒐集資訊及便於聯繫,「自由」與「獨立」這兩個字從未出現在我的腦海裡,原來知識真正能empower人們。
「當初推廣電子教育時,許多學校導師是抗拒的,因為小孩學得比老師快,老師們擔心因為電子教育的普及讓老師失業,經過全球併聯社的宣導,對於電子教育有了新的認識,現在是以開放的心胸接受訓練,並透過電子郵件、線上教學,教師們跨國界合作協力完成不少教材編撰。」這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受惠者美其名是學生,其實老師在能力建構方面所獲得知識,在我認為其實是更實際的,就像我問Sam 的問題,「老師們會不會學完了就跑去私人企業工作,因為薪水比教書好多了?」他表示,這的確是目前存在的問題。而就我看來,人力「質」的提昇對於整個國家而言是好的,如果能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這樣的結果未來在勸募當地業界資助該計畫時,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誘因。
電子教育的好處不再撰述,但是面臨另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是否開發中國家的教育部能夠「真正」認可,因為樂見其成是一回事,但是願意核發結業證書用以認可受訓老師的教育部卻不多,這個議題目前仍是備受爭議,但是我仍以能夠參與此計畫為榮,因為能夠跟國際非政府組織合作,用國際社會的共同語言,跟著國際脈動與趨勢,用最穩健的步伐走向未來。(教育訓練處/王宏慈)
驪歌響起
屏科大熱農所碩士班的國際學生即將畢業返國…
本會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研究所合作辦理外籍學員農業碩士班,籌辦全英語教學已有四年之久,目前共招收四屆廿二名外籍學員研讀。為鼓勵外籍學生勤學,成績最優且每學期平均成績超過八十五分者,頒發「績優獎助學金」,而中華農學會自八十九學年度起也接受外籍學生申請各項獎學金,以資勵參與本計畫之外籍學員。今年的農學會獎學金則由非洲甘比亞的Mr. Fafanding 獲得,頒發獎學金對外籍學生鼓勵很大。這份榮耀就寫在Mr. Fafanding臉上與他的字裡行間,願與您共享....。
Fafanding S. Fatajo Graduate Student (Gambian) C/O ITA NPUST, Pingtung I am indeed grateful to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unds (ICDF) for sponsoring my MSc program, and the Institute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ITA) for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I have learnt at ITA much more than I expected when I started. I want to begin by thanking Dr. Sung-Ching Hsieh for his support and the entire membership of The Agricultural Association of China (AAC) for selecting me as the 2001 AAC award winner. Without doubt, I feel honored and privileged by the award, which has already contributed immensely to m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aiwan. This prestigious award has also made my opportunity of coming to this wonderful island a great experience. The award is a mechanism to motivat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t ITA to double their efforts in their academic pursue. Certainly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t ITA are all the best among equals; and therefore have an equal chance of getting the award. Once again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award. |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在這個屬於母親的五月天裡,參與本會國際企業人才培訓計畫之四名IMBA政大碩士班學生中三位海外遊子,分別是來自瓜地馬拉的貝荷西(Jose perez)、宏都拉斯的羅安莉(Aljandra Nolasco)及賴比瑞亞的顧瑞吉(Reginald Goodridge Jr.),紛紛在這個感恩時刻,以細膩的文字表現出對母親的思念。不知道您對母親的禮讚,是不是也像他們對母親的思念一般....
Mother's Day in Guatemala |
I have no knowledge whatsoever regarding how the tradition to celebrate Mother's Day started in Guatemala. I suppose it started as a consequence of other countries' influence; and, for sure, it started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The reasons why and how this tradition started are nowadays of little relevance, since what matters is that now we have a great opportunity to show our appreciation to the person who brought us to this world. In Guatemala, we celebrate Mother's Day every year on May 10th. The celebration usually starts very early in the morning: the first thing you do is go wake up your mother with a kiss on the chick and a special greeting. As for the rest of the day, families have different ways of celebrating it: some give presents and some give flowers, but my favorite way to spend Mother's Day is to enjoy a nice meal with my mother and the rest of my family. We usually stay home and have a little gathering: both of my grandmothers are always present, and some close aunts and uncles are always there, too. A very comfortable ambience of tranquility is felt during the meal: a smooth conversation, the enjoyment of delicious food… and the permission from your boss to take a little more time for lunch! In my 26 years of life, this is only the second time I will spend Mother's Day far away from home. I can't deny it makes me a little homesick! Feliz dia de la madre, mama! |
Mothers: Here and there… |
In spite of being far from our homes mother is a word that we can not put apart from us. In the name of the mother the highest expression of love is locked in, mother is the person by who to a large extent we are who we are, who molds our character and encourage us to aim towards our life goals. When we were young they gave us, in addition to our basic nutrients, innumerable advices and now that we are grown they continue feeding us to be better persons, people that day by day prevailed in different aspects from life, little by little reaching our goals, this is why mothers incarnate the alpha and omega of the existence. In the same way we can watched in Taiwanese mothers the reflection of our own, when we see their dedication, their push and love towards their children taking care and guiding them, based of the love of its mothers we can verify that this country has arranged to follow the way of success and peace producing citizens who can serve not only the ROC but the entire world taking care also of the future of all mankind. Congratulations mothers of Taiwan, congratulations mothers of the world congratulations to my Honduran mother!!! Alejandra Nolasco, |
Remembering Mom....A poem for Mothers Day |
In every girl there's a lady and in she lies a woman. Proud and strong, she keeps you grounded She has but one, one day for mention |
尋找 Mr. AIDS
在醫檢科工作的那兩個月,其實就有拿過愛滋病患的血液,記憶猶新的是當我第一次打開裝滿血液的真空管,心被敲打的感覺,不是恐懼而是試圖想要回想這管血液主人的面孔。那時一天最多也只抽六十管血,要拼湊起病人的面容和真空管的號碼並不困難。但是如今我卻怎樣也想不起他們的面容。
三月十一日,早上七點,我和 Teresa(哥國人,有中國、黑人、白人混血,住過四個國家)出外尋訪本區域留下病例的五位愛滋病患。除了告知得愛滋的消息外,並請他們來掛號看醫生,全家做檢查等等後續動作。出發前,Teresa一直勸我把背包留在診所,她告訴我:「診所很安全。」因為她誤以為我一直背著大背包是怕被偷。為了表示對診所的信賴,於就是把整個背包留在診所(也留下了水壺、毛巾、書、乾糧…)。當時我以為拜訪這五個病患是件很容易的事,他既然要我留下背包在診所,表示幾個人不過就在附近而已。事後發現,我真是太天真了。
找No.1時的確不遠,我們只走了不到二十分鐘,是在學校廚房裡工作,一個十七歲的男生。不過他那天沒有來上工(有些哥國人很容易看心情決定今天上不上工),Teresa 留了言給No.1 的工作伙伴,也抄下了No.1 伙伴名字。十分讓我訝異的!Teresa 很直接的跟其他人說,No.1 有了愛滋……。不過他們聽到時的表情也很讓我訝異,因為他們並沒有什麼驚訝或是恐懼的神情,就像是聽到 No.1 得了感冒的表情一樣。
為了找No.2我們走在烈陽下,沿途滿是蒼翠的樹木和不時飛入林中的鳥兒。Teresa 是個很不耐走的人,話很多,走到哪裡就把手機拿出來看一看!走到每顆有果實的樹就會停下來吃吃看。正因她溝通能力很好,所以很適合這種聯絡的工作,在我們一遍接著一遍尋人啟事,挨家挨戶的打聽No.2(一個兩歲不到的女嬰)途中有深刻的體會。由於哥國沒有地址,這裡更是連郵局都沒有,久久才有一班公車經過。早上公車會順路送報紙、包裹、信件到各站。(我曾站在路口等過檢驗單)沒有地址,沒有詳細出生年月日,很多人生了小孩甚至沒有報戶口,連社會保險號碼也沒有。我們只有名字!後來打聽到 No.2和媽媽去了聖荷西。
Teresa 留了話後,我們繼續前往Chase找No.3(一個一歲三個月的男嬰)。當時我們已在大太陽下走了三個小時(到Chase光坐車也要半個鐘頭),Teresa 說他再也走動了,只想要找機會搭順風車,但一看到車子就碎碎唸:「這種車不可能會載我們。」後來我站在馬路上對迎面而來的車子招手,直到第三輛車子才愉快的搭上便車。本以為我們就快到達目的地,誰知到了Chase我才發現我們必須坐船到對岸找人。由於 No.3 一家人住在Yokin(很山上的地方),但是會到Chase工作和活動。我們問遍了所有人,但是沒有人對那個小孩有印象,所以略作休息後,又花三個小時才找到最後一個愛滋病患。
我們終於找到了最後一位,一歲三個月大的男寶寶。當Teresa站在籬笆和母親談愛滋的事時,我對母親做了一個請求就是希望我可進屋內看寶寶。事實上,母親和父親聽到了寶寶有愛滋之後,表情並沒有任何變化。沒有震驚、憤怒、生氣、不甘心……房裡有一個一歲和一個兩歲的小男孩,依然像一般健康的小孩一樣到處玩耍。Teresa 坐在愛滋寶寶的父母一旁很有耐心的與他們宣導,她真是個認真工作的人。我坐在門口,看著那兩個小孩,心想也許這一家子都已經是愛滋帶原者了。但從他們眼神中卻感受不到任何驚恐,是因為如伙伴所說,他們搞不清楚狀況嗎?外面天空很乾淨,太陽很烈,這一天我整整走了七個小時的路,沒吃沒喝就為了來見他們。
我不敢幫他們一家子照相,因為心中有鬼,好像想把他們的面容賣給其他人一樣,我做不到。直等到走到籬笆外之後,才回頭把他們的家照下來。當時那父親仍抱著那個愛滋寶寶。寶寶壯得像隻小牛,剛學會走路,眼睛黑白分明,十分美麗的印地安小孩。我仍然記得我握著他小手的感覺,我想這就是「活著」吧!難道知道得了愛滋就哭哭啼啼的不活了嗎?就學花系列一樣,大吵大鬧摔東西甩耳光打小孩的方式活著嗎?我突然明白 Teresa 可以大方說某人得愛滋的事,因為這邊是哥國,沒啥好需要鬼祟隱瞞的。(駐哥斯大黎加/ 志工俞錦梅)
斗笠下的穀倉
自去年11月10日到達布吉納法索至今即將邁入第六個月了,在這五個月的時間內也已經慢慢的習慣當地的環境,不管在食、衣、住、行各方面都並非當時在國內想的那麼匱乏,所以生活適應上倒是還滿順利的。去年11月剛到時正好是布吉納法索最舒適的天氣,天天都是乾燥的晴朗天,所以不會像在台灣時一流汗就會感覺黏瘩瘩的,當時早晚溫差大(早上像台灣夏天的天氣而深夜卻有台灣秋冬的感覺)。而最近已經慢慢的進入這裡的夏天了,我初次體認到非洲46℃大太陽,真是讓人佩服當地人在這種氣候下可以不用冷氣、電扇呀!再過一陣子還會挑戰到50℃唷!心想,要是真的沒冷氣吹的話,我可能天天都會失眠,畢竟這種溫度在台灣生活二十多年的我是從沒體驗過。不過幸好這裡比較乾燥,雖然在高溫的照射下還不會覺得很難受,但只要去工地時稍加打扮一下,穿長袖、長褲、戴墨鏡、戴斗笠(台灣農夫常用的那種),這一身裝扮就成了抵擋非洲大太陽的絕佳武器,因為如果不這麼做可能退伍時已經跟當地人一樣的膚色了。對了,這種穿著是這裡的特色唷!因為從遠處就可以分辨出是不是自己的團員了。而且當地人似乎對我們的斗笠特別有興趣,可能是可以遮陽的面積比較大,他們也不想被晒黑吧!順便提一下,這兩天有下芒果雨唷(因為這陣子是芒果的盛產期,所以下的短暫雨就稱為芒果雨),所以天氣舒服一些。我們技術團的生活就像是一個小型的台灣農村生活,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庭院,吃飯時都到餐廳集體用餐,所有團員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努力耕耘造就了一望無際的阡陌良田,而那上千公頃的綠油油稻田從團部遠眺即可看到。
這裡的食衣住行,雖然沒有台灣的便利與多樣,但也不至於匱乏,因為技術團會盡心力的提供我們日常所需。在食的方面,每天一早負責農務的技師都會從自己的菜園載回當日最新鮮之蔬果。而好吃的水果是最令人又愛又恨,因為每天飯吃完後看到那麼多樣且多量的水果真是興奮但又想到肚子已經快沒空間裝了,搞得每天都挺著大肚子回家,不過這裡因為是內陸國所以沒有海鮮,魚的種類不多且選擇性很少。住的方面則是替代役兩人一戶,其中每人會有一間房間。行的方面則是技師會帶著我們。在這裡文化與習慣和台灣迥然不同,因為基本上人種不同、語言不同,就會造就很多的不同,例如這裡皆是回教徒居多,所以時間一到就會有人席地而拜,另外飲食文化與生活步調等…都是很不一樣的。 團部為我們請了一位當地小學的老師來加強語言訓練,課程多以對話的方式來進行法文的學習,但因為上課的時間有限所以必須自己找時間自修。
在這幾個月中接觸了很多以前的不曾遇過的東西,也看到一個完全與台灣不同的世界,也是二十多年來除了台灣之外居住最久的一段時間。其實非洲大陸並不如大家印象中那麼未開發,電視上所看到的通常只是她保有原始的那一面,也許她的生活指數不若先進國家那麼方便,但她存在的是最接近人的真實生活,沒有大量的科技產物;沒有五光十色的燈紅酒綠;沒有擁擠的交通與高樓大廈;沒有瞬息萬變的商業契機,這裡的生活方式是很不同的,大家慢節奏的生活步調,開朗樂觀的天性,似乎每天都很快樂,讓人無法評斷何種生活是大家所追求的、所嚮往的吧!
![]() |
兩人一戶之住宅 |
服勤業務計畫內容一般在每個月的月報表中都有敘述,因為我是學水利方面的,所以工作的地點都是在工地,現在大部分的工作時間都是在公路橋及渡漕的工地(如下圖示),隨著專家及技師巡視工人是否有依圖施工,工作進度是否正常,因為這裡的環境或工程的材料與機械皆跟台灣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不能把台灣的設計與施工完全套用在這裡,就如同這裡是比較偏向勞力取代機械,所以就不能用國內的方法,凡事皆用機械處理。因為這裡正處於經濟起步的階段,所以必須增加工作機會,又因為這裡的勞力比較經濟,而且這裡有很多的大型機具是沒有的,所以就必須改變部分的做法來適應當地的環境,而不能一昧的將台灣的方式移植到這裡。在工程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考量,以台灣這幾年最嚴重的地震而言,在西部非洲因為不是板塊的接合處所以是沒有地震的,在台灣不管大大小小的工程皆有考慮地震的因素下而設計,在這裡就不適用了,因為我們要考慮經濟的因素所以必須忽略部分的條件來做設計,如此既能保證安全性外,亦可符合經濟的效率。其他當然還有許多必須考量的因素就不一一介紹。所以我現在每天的工作大部分是到工地看看工程的進度外,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時間請教專家一些施工上的經驗與做法。
另外值得一提就是這裡工人工作非常勤奮,大中午沒有休息的,像最近中午都是四十多度的大熱天,一樣都很努力工作,有時還加班到晚上十點,一天工作十多個鐘頭,難怪大家都對布國人民的勤奮努力讚譽有加。
這陣子下來才深深感受到技術團工作的困難處與生活不便利處,工作量特別的大,團部所在的巴格雷的墾區就超過一千公頃,分團更是大於此,就連上班坐車都要半個鐘頭,但想想在團裡不論是從團長、專家、技師,大家胼手胝足使無變有,從一毛不拔之地創造布國的另一個穀倉,使這裡的農民收入皆遠高於布國的平均國民所得,而且浩大工程也提供許多的就業機會,幾乎每天都有人來這裡問是否有工作機會,如此的貢獻我覺得若非親自一趟布國之旅是很難體會的。這幾個月來在這裡看了很多也學到很多,不管是團長、專家、技師對我們這幾個新加盟的年輕夥伴都非常照顧,在非洲的體驗我想是用錢也很難買到的,也將是很特別的回憶…。(駐布吉納法索技術團/役男葉昭甫)
Q:國合會提供投資授信保證是否可免擔保品?
A: 授信保證業務對保證額度在一百萬美元以下者,並沒有規定借款人於借款時,必須提供擔保品。惟承辦銀行依其一般放款原則,評估借款人之信用後,認為有徵提擔保品之必要時,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保證金額超過一百萬美元時,需要提供保證金額六成以上擔保品,方合乎申請資格。依此項規定,依此項規定,本會提供授信保證要求提徵擔保成數低於總貸款額之百分之五十,遠低於一般貸款提徵貸款額百分之一百三十擔保品之規定。
另對於一百萬美元以下保證金額,規定貸款申請時除依個別銀行合約規定辦理外,另載明若為購置不動產或機械,購置後須提供第一順位抵押權;而投資股權者,在完成過戶後須以股票質押擔保。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完成設定手續,即可適用有提供擔保之較低保證費率。惟若因當地法令限制或標的物無擔保實益時,經本基金會同意者可免徵提擔保品。
Q: 如何申請國合會的投資授信保證?可否直接向國合會申請?
A: 廠商可透過本會合作銀行或其國外分行申請國合會信用保證貸款及填寫相關資料表格。經合作銀行初步審核同意後,再送國合會複核,本會授信保證業務合作銀行有三家:
.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僅巴拿馬國外分行受理)
.第一商業銀行(僅帛琉及薩爾瓦多國外分行受理)
.中國信託銀行(巴拉圭國外分行及國內分行)
國合會本身不直接受理信用保證申請,本會為進一步擴展信用保證業務,目前正積極與其他國際銀行尋求合作。
- 更新日期: 2022/05/31
- 點閱次數: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