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合會首次參與Asia Centre國際會議 分享臺灣應用AI的援外經驗
新聞發布日期:114年8月22日
由東南亞智庫亞洲中心(Asia Centre)主辦的第10周年國際會議「亞洲AI與治理」於8月21日至22日在泰國曼谷舉行,此次會議聚焦人工智慧(AI)對亞洲地區治理、民主發展、公民社會與媒體的影響,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首次受邀參與,為本次會議唯一的臺灣代表,由副秘書長謝佩芬分享臺灣在對外援助上的AI應用經驗。
Asia Centre於2015年在泰國曼谷成立,於2018年在馬來西亞新山成立第二個中心,獲得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ECOSOC)特別諮商地位,本次會議吸引來自東南亞、南亞及太平洋各國政府、學術界、媒體與民間社會的領袖與專家共計50人參與,泰國前總理艾比希(Abhisit Vejjajiva)亦於21日發表專題演講,探討科技、AI、治理與和平間的關係。
本次會議中,謝佩芬擔任今(22)日舉行的「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人工智慧發展與調適」場次與談人,與斐濟真相與和解委員會(FTRC)主席暨韓國民主基金會全球民主親善大使 Marcus Brand、暹羅大學數據與人工智慧 MBA特約教授Sirinuch Sararuch及泰國公民社會組織WeVis資料分析師 Patiphan Srichai共同與談。謝佩芬以臺灣經驗出發,指出AI應用必須以人為本,搭配能力建構與教育訓練,方能確保技術應用既能有助政府治理,也能保障人民權利。
謝佩芬以公共安全及公共衛生為例,如國合會在聖文森協助建立智慧車牌辨識系統,使警方能即時追蹤特定車輛,大幅縮短民眾報案後案件送交法院的時間,提升司法效率並增進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在公共衛生方面,國合會歷時9年,在巴拉圭導入全國健康資訊系統,覆蓋超過七成五人口,累積四千萬筆病歷,為未來AI應用奠定基礎;在索馬利蘭,則是導AI自動生成病歷,減輕醫護人員文書負擔並提升標準化,讓當地醫護系統有機會「彎道超車」,展現後發者優勢;另外在貝里斯與史瓦帝尼,國合會則導入臺灣研發的AI眼底攝影與判讀技術,協助糖尿病患者進行早期視網膜篩檢。
現場與會者提問,國合會在小型國家應用AI時,如何克服資料量不足的問題。謝佩芬回應,各夥伴國家發展情況及需求不同,確實存在此項挑戰,但正因如此,反而凸顯國合會在這些國家運用AI科技且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否則恐怕很難期待其他組織會特別為較小型的國家發展AI科技。因此,在較小型國家數據有限的情況下,運用不同的科技工具進行協助,反而加乘其社會效益。
此次會議的其他場次則探討人工智慧在民主治理、媒體韌性、跨部門合作、各國監管與創新框架與社會影響等層面的挑戰與機會。國合會的首次參與象徵臺灣在國際AI治理與拓展夥伴關係的積極行動上,未來也將在技術合作計畫中逐步擴展AI應用範疇。
- 更新日期: 2025/08/22
- 點閱次數: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