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新聞訊息
新聞訊息
條件查詢
起始日期

災後重建需長期規劃,國合會協助海地震災之相關計畫依時程落實執行

我友邦海地去(99)年發生七級強震,首都太子港多數房屋損毀,傷亡慘重,國際間緊急援助資源紛紛湧入,臺灣無論是官方或民間亦投入大量資源救災。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於地震發生後即掌握海地政府對於國際組織在太子港周邊地區建立難民長期安置相關計畫表示保留態度,因此為配合該政府之政策及我國援助項目,國合會主動建議在安置計畫進行之前,必須優先考慮災民安置後的生計問題。搭配我國擁有之先進農業技術,國合會規劃推動農業生產相關計畫以協助災民解決就業問題,相關計畫也都依據規劃時程落實執行。

由於太子港人口過多,若災民持續滯留於首都地區,將引發後續災民居住、就業、就學以及公共衛生等問題。我國在提供海地災後重建計畫之時,已將海地政府的需求納入考量,重建計畫由海地政府提供距離首都約200公里之沙萬迪安地區379公頃土地以興建災民安置場所及農墾區,國合會則負責輔導當地災民進行農業生產以建立自給自足之生活。計畫執行至今第一期農業作物205公頃已於本(100)年初完成採收,成功產出高粱、玉米及樹豆等糧食作物,目前農業計畫持續進行,在6月將進行第二期作的播種作業。另外為了增加災民副業收入,預計於7月開辦竹工藝訓練計畫,教導災民就地取材製作竹製家具以及竹編織產品,除可自行使用外,或可進行販售以提高災民現金收入。透過以上計畫,複製臺灣農村發展經驗,不僅協助海地災民災後重建,更輔導當地邁向農業永續發展。

災後重建計畫並非一夕可成,除將未來長期發展納入規劃,亦須考量受援國需求。各國風俗民情以及法律規章不盡相同,在計畫進行中可進行逐步修正與調整,以符合當地需求達到長期發展之效。國合會期盼透過分享我國發展和成功轉型經驗,協助我友邦逐步提升社會、經濟發展,共同致力於消弭貧窮、飢餓、疾病、文盲、環境惡化、及婦女歧視等重大議題。










  • 更新日期: 2011/07/06
  • 點閱次數:597
此頁資訊是否有幫助?

Social Networks社群動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