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45 / 98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45 / 98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45

3

業務執行

2010

年,海地發生大地震,

造成

20

多萬人喪生,以及超過

100

萬人無家可歸。為協助海地重

建,臺灣政府提出了「海地災後

重建計畫」,其中包含興建「新

希望村」。

2012

年,考量「新希望村」

215

戶,

1500

位居民長遠的生計

問題,國合會與中華民國紅十字

會共同推動了「海地沙萬迪安

地區災民糧食生產暨職業訓練第

二期計畫」,透過農業增產、蔬

菜推廣、竹工藝職業訓練、強化

農民組織以及興建供水系統等方

式,協助海地人民度過難關,重

新再站起來。

此一計畫特點是以對方為執

行主體,由國合會從旁協助,藉

以達成永續發展為目標。以其中

的子計畫「新希望村供水計畫」

為例,初期即由國合會與海地農

業部、海地公共工程部飲用水安

全局共同設計規劃,並由國合會

派遣計畫經理協助計畫進行。

藉由教育訓練,成立組織

有效管理水源

負責供水計畫的國合會駐

海地計畫經理朱嘉政指出,此計

畫在硬體建設可分成

3

部分,第

1

是取水、輸水,第

2

、第

3

則是蓄

水、供水系統的建置,因此,先

篩選鄰近水質符合衛生標準的河

川建立攔河堰,蓄水後再配置過

濾池及輸水渠道,以順利將水源

送至新希望村。

為了讓計畫能真正的在地

化,結束後由居民接手管理,除

了硬體建設外,亦透過教育訓

練,教導住戶修復供水設備以及

協助成立管理委員會,規劃供水

系統營運管理及維護機制,藉由

組織的力量有效管理水源,以求

未來計畫移轉後得以永續發展。

2 0 1 4

4

月,供水系統完

工,對於國合會而言,證明了落

實《巴黎援助成效宣言》之「在

地化」、「一致性」、「互相負

責」、「成果導向」行動準則,

可以提升援助的有效性;而對於

當地居民來說,不僅能直接取得

乾淨的生活用水,還可支援村落

內學校、衛生中心用水與鄰近

50

公頃農墾區的灌溉用水,使得居

民的健康與農產生計獲得保障,

過去擔負家累, 每天得花上

4

5

小時步行提水的孩童,也能省下

時間,重回學校上課。

「若問我執行這個計畫最大

的收穫是什麼?

7

年的國合會駐團

生涯中,原本我只是一個專注在

專業領域的駐團技師,接手此一

計畫後,在獨當一面完成專案的

過程中,計畫管理、溝通協調能

力,甚而援助專業上的思考變得

更為嚴謹周全,尤其,當看到海

地政府滿滿的感謝,與居民臉上

綻放的笑容,那就是我最大的成

就感!」朱嘉政為自己的努力下

了一個結語。

國合會駐海地計畫經理朱嘉政

海地災後重建,透過在地化

帶來永續發展

人物專訪

2

Play Video